张晓钟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张晓钟,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1954年生于自贡市。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他是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声乐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州歌剧学会会员,广东省声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晓钟长期从事高师声乐教学与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主持并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参与并完成《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他的论文《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讨》获“全国第四届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双选”模式探讨》获广东省第二届“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张晓钟主编21世纪高师音乐系列教材,《声乐教学曲选》中国作品(三),主编《中国歌剧曲选-续篇》(一、二、三册);主编“全国艺术高考音乐系列教材”《声乐三册》;参编高校音乐专业教材《声乐教学论》和《声乐教育学》,获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他曾在广东省星海音乐厅举办的《张晓钟教授声乐硕士生音乐会》,参演《上海音乐学院校友名家音乐会》《羊城圣诞音乐会》、清唱剧长恨歌》《无比的爱》《虎门长啸》,广州大剧院《威尼斯与塞纳河的交响》美声专场音乐会等;出版个人独唱专辑《八千里路云和月》,其业绩入编《中国专家人才库》《21世纪人才库》和《中国音乐家词典》。
获得荣誉
曾获‘ 重庆市青年独唱、冲场比赛’独唱二等奖;“广州市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延长比赛”独唱一等奖;在“全国首届南方杯青少年新歌演唱比赛”中,其学生获优秀奖,本人获演唱指导奖。长期从事高师声乐教学和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撰有大量论文,不少论著还入选全国大型学术文集。论文《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参与合作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项目,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业绩的辞条入编《中国专家人才库》和《21世纪人才库》。
人物评价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我们的自贡市老乡张晓钟教授,送了我一盘由广东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的张教授的个人CD专辑《八千里路云和月》。
作为音乐发烧友,我一口气听完了这辑《八千里路云和月》。大气磅礴的“大江东去”、“满江红”、婉约舒卷的“叫我怎能不想她”、“思乡曲”等曲目,在晓钟教授那洪亮高亢圆润的嗓音中,把诗人和作曲家的民族气节,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无尽感悟,用语言文字都很难准确诠释的歌声,承接了作词、作曲者与歌者的使命与悲怆的音乐元素,使人在不尽的陶醉中深思。
在歌声中,我领悟出词作家、作曲家、歌唱家爱国情愫的硬度和重量。在美的旋律、无尽的乐思、真挚的情感中,随着歌声和音乐的跌宕起伏,他们的情感元素与音乐天赋,在震撼、抒情中成为最有力量的叙述。让人在这慑人心魄的音乐磁场中,歌者与聆听者的心在一起放飞。这时,我陡然发现,在音乐中,人的情感其实是敞开着的。
晓钟教授的父母与我的父母是故交,且与我是老庚和邻居,共同的家道承传,以及人生际遇,拉近了我领略与欣赏他那音乐天赋的距离。晓钟教授与我甚为有缘,除老一辈在新旧社会的友谊外,在当知青时都在县文艺宣传队呆过,当年都有到国家级艺术院校学习深造擦肩而过的经历。后来,都在西南师范学院求学。他学音乐,我学中文。后来我调回自贡市,还成了邻居。常常可聆听到他那洪钟般的歌声。有时技痒难搔,或操琴或引吭,牛石山的六中教师宿舍,常常是歌声悠扬,琴声渺渺……
现在的张晓钟教授已不是当年市歌舞团的歌唱演员以及一中、八中的高中物理教师形象了。而是音乐教育家,是教授了。他常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作为鞭策自己进步的座右铭:“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一种美好事业”。他从一个爱好歌唱的“知识青年”开始,到身于高等音乐殿堂的专业声乐教授,并成其为佼佼者。用他美妙的歌喉,丰厚的学识来回报社会,并全力以赴地献身于他所钟情一生的音乐教育事业。我坚信:晓钟教授的事业会更加恢宏,其歌声会唱得更远。
参考资料
张晓钟.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4-06-25
目录
概述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