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玛卡
十字花科独行菜属的一种植物
印加萝卜(学名:独行菜属 meyenii)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独行菜属(Lepidium)的一年至多年生草本半灌木植物,别名玛咖、玛卡、Peruvian Ginseng(印加萝卜)等。印加萝卜原产于秘鲁海拔3500-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区,后被中国、美国等地成功引种。印加萝卜生存能力极强,可适应极其恶劣的环境,以其主产区秘鲁普纳生态区(Puna)为例,该地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常有霜冻发生,土壤呈酸性,环境恶劣。
成熟的印加萝卜根为膨大根,外表呈现出多种颜色,包括黄色、白色、微黄色、红色等。茎单一或多数,分枝。叶呈莲座状排列,羽状深裂。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瓣白色,少数带粉红色或微黄色。短角果卵形、倒卵形、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开裂。种子卵形或椭圆形。印加萝卜为自花授粉植物,花期1-2个月,大多数花可以形成果实,果实5个星期就可以成熟。
印加萝卜含有氨基酸、糖类、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全株均可食用,可制成咖啡、饼干、酒、精片、口服液等多种产品。此外,据中国地方药学书籍《南药与大南药》记载,印加萝卜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具备多种保健和治疗功能,传统上可用于增强精力、缓解疲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风湿症等。
印加萝卜在南美的食用历史已经有5800多年,曾被南美人民用于强壮身体,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等。1526年,西班牙占领南美时,殖民者们就把玛卡作为扎根安第斯山区的必备品,用于解决人畜不育的难题。即使到2002年,印加萝卜仍然作为具有提高精力、生殖力作用以及良好滋补作用的贡品被西班牙皇室使用。现当代,关于印加萝卜植物学和药用价值的研究逐步系统化,一些传统作用得到科学验证,其化学成分鉴定、活性成分分离及药理作用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其中印加萝卜在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植物历史
分类历史
印加萝卜的具体种名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争议,1843年,德国植物学家格哈德-瓦尔珀斯(Gerhard Walpers)首次对印加萝卜进行植物学鉴定,并将其命名为“独行菜属 meyenii”。后来秘鲁生物学家格洛丽亚·察孔(Gloria Chacon)通过对生长在秘鲁普纳生态区(Puna)的印加萝卜进行胚轴组织显微观察,认为普纳生态区的印加萝卜与保存在德国和美国的“独行菜属 meyenii”干燥标本有较大差别,因此将其命名为一个新种“Lepidium peruvianum”,察孔认为真正的“独行菜属 meyenii”分布在普纳生态区以外的地方,如秘鲁东南部城市普诺(Puno)。后来,经过形态学特征分析和染色体比对,得出“独行菜属 meyenii”与“Lepidium peruvianum”实际上是同一物种,因此将印加萝卜的正式学名定为“独行菜属 meyenii”。印加萝卜因其可媲美人参的功效又被称为“秘鲁人参(Peruvian Ginseng)”,印加萝卜的英文名为“Maca”,其常见的中文译名有玛卡、玛咖、马卡等。
种植历史
印加萝卜在秘鲁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数千年来一直是秘鲁当地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被当地人视为安第斯山脉山神赐予的珍贵礼物。有记载表明,南美地区5800年前就存在野生印加萝卜。两千多年以前,印加萝卜被胡宁(Junin)湖畔圣布拉斯(San Blas)地区的土著居民驯化种植。在秘鲁,当地人将带有碎花的种子与土壤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九、十月雨季来临之时播撒进闲置的牧地里,然后在牧地上放养驼羊,驼羊留下的粪便可囤积发酵成有机基肥,以促进印加萝卜生长。种植一批印加萝卜后,要经过7年的休整期土壤才能恢复养份,否则种下的植物几乎无法成活。印加萝卜种植一年或两年才能成材,且要晒上8-12个月才能加工,再加上7年的土地恢复期,印加萝卜成品要经过10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其珍贵,因此印加萝卜也被称为秘鲁的国宝。
在16-17世纪,印加萝卜在南美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原始耕作条件的限制和战争的影响,大多数掌握印加萝卜种植技术的印加人都向海边迁移,但海边的地理环境又不适合印加萝卜种植。因此在20世纪早期,印加萝卜的种植面积日渐减少,在其原产地只有125公顷左右的种植面积,几乎濒临绝种。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联合国基因资源协会(IPGRI)将印加萝卜列入濒危物种名录。1982年,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印加萝卜得以推广种植。此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向各国推荐种植印加萝卜。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引入印加萝卜,并在2011年将其批为新资源食品。200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了印加萝卜保健药品进入美国的论证,批准了第一项从印加萝卜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专利技术,并将从印加萝卜中发现的两种新物质命名为玛卡烯和玛卡胺。
药用研究历史
印加萝卜药用研究历史悠久,曾被南美人民用于强壮身体,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等。印加萝卜的药性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是在90年代初,药学家在寻找壮阳药物时,发现了印加萝卜在提高性功能上的显著功效,这使得印加萝卜成为国际保健品和药品中的热点。1526年,西班牙占领南美时,殖民者们就把印加萝卜作为扎根安第斯山区的必备品,用于解决人畜不育的难题。即使到2002年,印加萝卜仍然作为具有提高精力、生殖力作用以及良好滋补作用的贡品,被西班牙皇室使用。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关于印加萝卜的药用研究逐步系统化,其部分传统药性得到德国和北美植物学研究者的科学验证,尤其是80年代以后,FAO建议世界各国推广种植印加萝卜,印加萝卜的化学成分鉴定、活性成分分离及其药理作用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其中印加萝卜在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形态特征
印加萝卜为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
成熟的印加萝卜根为膨大根,直径2-8厘米不等,新鲜的根水分含量很大。印加萝卜根的膨大部分外表颜色类似马铃薯的乳黄色,但会由于产地和基因型的不同呈现出多种颜色,包括黄色、白色、微黄色、白色略带桃色、白色略带紫色、灰白色、红色等。其根具有淡淡的甜味和特殊的咸奶油味,同时散发出—种特殊的芳香气味。
茎、叶
茎单一或多数,分枝。叶为长叶柄,表面光滑,长度可达6-12厘米,甚至更长。叶呈莲座状排列,羽状深裂,草质至纸质,线状钻形至宽椭圆形,全缘、锯齿缘至羽状深裂。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方形或线状披针形,稍凹,基部不成囊状,具白色或红色边缘;花瓣白色,少数带粉红色或微黄色,线形至匙形,比萼片短,有时退化或不存;雄蕊6个,常退化成2或4个,基部间具微小蜜腺;花柱短或不存,柱头头状,有时稍二裂;子房常有2个胚珠。
果实与种子
短角果卵形、倒卵形、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开裂,有窄隔膜,果瓣有彩云阁状突起,或上部稍有翅。种子卵形或椭圆形,无翅或有翅;子叶背倚胚根,很少缘倚胚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玛卡原产于秘鲁海拔3500-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区,后被中国、美国等地成功引种。印加萝卜在秘鲁仅分布于胡宁(Junin)地区、帕斯克(Cerro de Pasco)地区、普纳生态区(Puna)等地,最大种植区域是围绕胡宁湖的瓦耶尔(Huayre)、卡瓦马约(Carhuamayo)、乌科(Uco)、尼纳卡卡(Ninacaca)、维科(Vicco)等地区。印加萝卜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新疆、西藏自治区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等地。
栖息环境
印加萝卜生存能力极强,可适应极其恶劣的环境。以其主要产区秘鲁普纳生态区(Puna)为例,该地区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低温度平均在零下1.5℃,最高温度平均在12℃,最低温度甚至可低于零下10℃,昼夜温差大,常有霜冻发生,相对湿度很高,平均湿度可达到70%。由于当地山势陡峭且易受风雨的严重侵蚀,土壤呈酸性,pH值\u003c5。这样的环境下除了印加萝卜、苦马铃薯和高山草外,几乎没有别的植物能够生长。
生长习性
印加萝卜叶呈现出二态性,在植物生长阶段叶子不断增多,但在生殖阶段叶子则由外到内逐渐萎缩减少。印加萝卜生殖阶段会产生大约20个初生枝,每个初生枝上将产生大约13个次生枝,经过3个月的生长,这些枝上将产生大量的总状花序,每个总状花序含有50-70朵花,因此一个初生枝将产生近1000朵花。印加萝卜为自花授粉植物,花期1-2个月,大多数花可以形成果实,果实5个星期就可以成熟,并分裂释放种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印加萝卜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要1年时间。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近年来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印加萝卜的种植地,移栽前耕翻2次土壤,第二次耕翻前,施腐熟农家肥作基肥,先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再反复耕翻埋入,并耙平。
播种育苗
播种前先用温水浸种,杀菌消毒后再播于基质中,于2月底在大棚温室内育苗,播种后及时覆土,并少量浇水。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要及时拔除杂草,并去除幼苗。幼苗长到3-5片叶时开始追肥,肥料选择腐熟有机肥或磷酸二氢钾,施肥时分2-3次进行叶面喷施,可酌情喷施多菌灵溴氰菊酯防病防虫。
移栽定植
印加萝卜移栽前7-10天需进行炼苗,可将育苗盘移出大棚,并在傍晚前浇透水。5月中旬,将幼苗带土取出株行距移栽。定植后5-7天及时查苗补缺,需在10天内完成间苗、补苗。每隔10天手工除草一次,但不可使用除草剂。印加萝卜定植成活后,依据土壤干湿程度浇水,可在晴天早晨或傍晚前浇水。可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追肥2-3次,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溶液为主。
病虫害防治
印加萝卜的常见病害为根腐病,植株染病初期会出现顶端萎蔫现象,后期主根部分腐烂,直至整株枯黄死亡,防治根腐病需及时拔出染病植株,或喷施铜制剂、甲霜恶毒灵等药剂防治。印加萝卜的常见虫害为蚜虫,蚜虫发生时可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
采收
翌年5-7月份,生于秘鲁的印加萝卜根生长至直径约5厘米时,即可采收。此时印加萝卜并没有衰老的迹象,大部分叶子依然在生长。采收后将带叶子的完整植株在太阳下干燥7-10天,一般每公顷可收获新鲜印加萝卜根14.7吨,干燥后约4.4吨,干燥后去除叶子的印加萝卜根即可储藏。
用途
食用营养
印加萝卜含有1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20种脂肪酸,其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比率为0.76,与阳芋胡萝卜对比,印加萝卜蛋白质含量更高。印加萝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包括铁、铜、锌、锰等。此外,印加萝卜还含有糖类、矿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含量均高于番薯、小麦、胡萝卜等蔬菜。
印加萝卜全株均可食用,秘鲁当地居民取其根部用水、牛奶等煮沸后食用或保存,与蜂蜜或水果混合后榨汁制成饮料,再加入烧酒后调制鸡尾酒,或直接将其磨成粉末作为饼干和面包原料,与干土豆、大豆等搭配也可烹出美味的菜肴和甜品。印加萝卜新鲜叶片通常作为沙拉主菜,烘焙发酵后还可以制成茶叶。其贮藏根可以生用或与蔬菜和肉类炒熟食用,少数经过烘烤后可制作咖啡。
印加萝卜产品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销售,包括秘鲁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瑞士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中国等地,大都以保健品的形式销售,其中最直接的销售方式是将印加帝国萝卜干粉装入硬胶囊。也有产品会与其他药物配伍,如与淫羊藿属、刺疾、育亨宾等,另外还有印加萝卜液体提取物制剂等。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印加萝卜产品主要为黄玛卡、紫玛卡、黑玛卡、干片、干粉、咖啡、茶、白酒、红酒等。
医疗保健
据中国地方药学书籍《南药与大南药》记载,印加萝卜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硫代葡萄糖苷及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植物固醇、多酚类等物质,因此具备多种保健和治疗功能,传统上常用于增强精力、缓解疲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风湿症、抑郁症、贫血症等。
南美洲地区,印加萝卜是具有多种神奇功效的草药,其可以增加生育力和性欲,使人精力旺盛。当地人把印加萝卜奉为“安第斯皇后”,他们深信正因为有了玛卡,男人才像太阳般发出炎热的光辉,女人才能像月亮般保持明媚的姿色。经常食用印加萝卜使得当地的成年男女长得很高,小孩健康活泼。据安第斯山脉山区的医疗站统计,约有80%的当地居民从来没有去过医疗站就医。
含有印加萝卜的保健品因具有独特功效且食用安全而倍受各国消费者关注和认可。国际知名媒体美国广播公司探索频道探索频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国中央电视台等都对印加萝卜进行了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给予印加萝卜权威保证,开始把印加萝卜作为太空飞行员的粮食。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说明,太空飞行员在执行重要且危险的任务时,必须时刻保持好体力,而且要维持头脑清晰、反应能力在最佳状态。国际足球联合会也认定了一种印加萝卜产品,作为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运动员用以快速恢复疲劳的指定产品。欧美和日本的很多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也开始求助于印加萝卜等对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的天然草药,用以缓解潮热心悸病、抑郁、骨质疏松症等症状。
分类
印加萝卜按照品相和表皮色泽可以分为黑玛卡、紫玛卡和黄玛卡(包括白玛卡)。其中玛卡烯、玛卡酰胺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核心指标的含量,黑玛卡显著高于紫玛卡,紫玛卡显著高于黄玛卡。相应地,黑玛卡的生长条件最为苛刻,产出也最少,紫玛卡次之。黑玛卡最珍贵,产量一般占3-5%,紫玛卡占10-15%。
相关产业
种植面积
随着人们对印加萝卜营养和药用价值的了解,对其需求也逐渐增多。1994年,秘鲁只有50公顷的土地用于种植印加萝卜并出口,而1999年已达到1200公顷的种植面积,但还是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
2002年,中国云南会泽首次成功引种印加萝卜,此后其在中国的种植面积持续攀升,除云南外,西藏自治区、新疆、青海省四川省等地也陆续展开种植。2012年,云南印加萝卜的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2013年达4533公顷。2015年,云南省栽培印加萝卜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80%,成为印加萝卜在中国的主产地。
相关贸易
为了保护印加萝卜的种质资源,秘鲁政府于1999年出台了禁止印加萝卜原材料出口的政策,用于出口的主要是印加萝卜根制成的粉、饮料及其他产品。2002年,印加萝卜产品在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发展状况良好,仅美国和日本两国的销售量就占60%,高达24亿美金。2007年,印加萝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49亿美金,身世界十大保健品之一,其产品不仅包括了保健品、复方制剂,也包括糖、咖啡、饼干、饮料等食品。截止2014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依然是最大的印加萝卜进口国,其次为东南亚地区。
在中国,印加萝卜主要通过直营店、药店、电视购物、旅游购物,以及电子商务等渠道推广,以提高生育力、抗疲劳、调节荷尔蒙、增强免疫力等为卖点,称其为“植物伟哥”、“天然荷尔蒙发动机”。随着认知度和宣传幅度的上升,印加萝卜的价格也逐渐上升。在2013年以前印加萝卜均以统货的形式出售,不分黄、紫、黑,价格在200-300元/千克,2013年左右销售商开始区分颜色、个头。因为黄玛卡产量大价格最为便宜,紫玛卡和黑玛卡产量小,而且黑玛卡在宣传中被认为是功效最强的,因此黑玛卡的价格最高。2014年,黄玛卡的价格在160-300元/千克,紫玛卡的价格稳定在400元/千克,黑玛卡则波动较大,在8月和11月出现峰值达到了800元/千克,到新一年的采收季12月则价格开始回落至550元/千克。
相关研究
抗氧化研究
印加萝卜含有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黄酮、玛卡生物碱、玛卡多糖低聚糖缩氨酸都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印加萝卜生物碱纯化物能够清除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DPPH和OH,且生物碱浓度越高,清除能力越强。实验证明,玛卡多糖可以清除生物体内有害的自由基,尤其对OH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玛卡多糖与维生素均能有效抑制由四氯化碳所引起的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同时减少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的丙二醛的产生,且维生素的抗氧化效果比玛卡多糖更佳。
改善性功能研究
印加萝卜可用于改善和增强性功能,有研究表明印加萝卜能够增强、改善正常大鼠和勃起功能障碍小鼠性能力,服用印加萝卜脂溶性成分22天后,雄性小鼠交配次数和雌性小鼠受孕率明显上升,勃起功能障碍不应期则缩短。对绝经后妇女研究表明,每日服用剂量为3.5克的印加萝卜能够减轻绝经妇女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状态,缓解性功能障碍的程度,且对雌激素和雄激素活力无影响。
提高生育力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印加萝卜能够增加精子活力。对雄性大鼠睾丸功能研究显示,印加萝卜醇提物和水提物能够增加睾丸和附睾重量和精子生成率,对血清睾含量则无明显变化,与服用印加萝卜片后的成年男性精液研究结果相同,印加萝卜能增加精子数量及活力,但对血清中性激素无影响。此外,印加萝卜还能缓解高海拔诱导的大鼠生精障碍。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2-04
目录
概述
植物历史
分类历史
种植历史
药用研究历史
形态特征
茎、叶
果实与种子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长习性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播种育苗
移栽定植
病虫害防治
采收
用途
食用营养
医疗保健
分类
相关产业
种植面积
相关贸易
相关研究
抗氧化研究
改善性功能研究
提高生育力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