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庄惨案
义和庄惨案
一九三九年农历四月十一日拂晓,盘踞在沾化区利津县两县据点的四百多名日本鬼子和一部分伪军,在日寇大佐常谷川指挥下,分南、北两路包围了沾化县东洼义和庄一带的村庄,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义和庄惨案。
简介
1939年4月,驻义和庄的鲁北行署直辖第三旅王家驹团抓住富国大汉奸金翻译的岳母和一汉奸小头目,下头悬于南门高杆之上示众,以示抗日决心和对汉奸的态度。日军大佐常谷川以此为借口,纠集富国、利津、利国、盐窝等据点的400多名日军骑兵和部分伪军,于5月29日拂晓扫荡义和庄。日军分两路,自南向义和及附近村庄行进。当一路日军进至蒲台屋子时,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七连哨兵,鸣枪报警,打死一日本兵。日军一边疯狂反击,一边分成扇形包抄村庄。七连见势不好,丢下村中百姓,夺路而逃。日军进村未获一兵一卒,恼羞成怒,便对无辜群众大下毒手,见人即抓,要跑就杀。一场血洗过后,日军抓了50多名群众,用绳子串绑起来,押往义和庄。一部分日军又扑向北太平等村。与此同时,扑向小河村的另一路日军遭到了驻扎在村中间孟家寨里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九连的抵抗,日军指挥官被击毙。受挫的日军组织炮火轰击。上午九时许,陆战队九连扒开寨东北地区角的围墙突围而走。日军气急败坏,先朝逃散的人群开炮,接着进村搜查。一部分群众当场被杀,一部分被押往义和庄。各路日军集合到义和庄后,把青壮年群众赶到庄中的三角湾边,用布蒙上眼睛,采取刀砍、刀刺、枪杀、焚烧、打人头靶等野蛮手段进行屠杀。仅在三角湾中就有71名群众被害,加上蒲台屋子、梁家、围子、小河、北太平等村群众,被杀害的群众有200余人。史称“义和庄惨案”。
背景
义和庄地处鲁北垦区,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鲁北行署与其领导的武装一直活动于这一地区。1938年冬,日军侵占沾化区县城后,即以此为基地不断“扫荡”这一带地区。
详情
四月十一日拂晓,南路日军从南太平村和北太平村扑向了义和庄南的蒲台屋
子村。
驻扎在蒲台屋子的队伍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留给何思源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陆战队的哨兵,发现有股队伍突袭而来,当即发问口令,日军乌噜哇啦回答不出。这个哨兵一听话语不对,马上鸣枪报警。接着又朝这支队伍连开两枪。一名日军当即落马。日军嚎嚎乱叫,立即散开队形,快速包抄了蒲台屋子村。
三声枪响,惊醒了村中海军陆战队的官兵。他们知道大事不好,立即撤兵。进村的日军,看见陆战队丢弃的枪支弹药和军用品,倍加疯狂。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大枪,哇哇叫着挨门逐户搜查。
鬼子在搜查中,不见陆战队的一个士兵,便把气发泄在无辜的群众身上。他们见人就抓,见跑者就杀。刹时间,整个村中传来了父呼子,儿唤娘,妻寻夫,夫找妻的哭喊声。当时年仅六岁的韩玉林,跟着母亲、婶母和嫂子逃出村来,向西边的三顷三村跑去。韩玉林年幼,三个女人全是小脚,再加上韩玉林的嫂子怀有身孕,落到逃难群众的后边。他们刚跑到村外麦子地里,就被六个鬼子追上了。鬼子们龇牙咧嘴狞笑着,用刺刀捅着韩玉林和他的母亲、嫂子玩。他们三人哭着、躲着。鬼子性起,一连几刀就把三人刺倒在血泊之中。玉林的婶母没跑多远也被鬼子刺死了。韩玉林身上挨了十二刺刀。只是因为他穿着棉坎肩,没伤着致命处,才侥幸活了下来。
私塾先生付宝堂被声惊醒,知道村中出了事,想出门看看,刚出门就被鬼子发现。鬼子用刺刀逼向了他,他走有脱;鬼子向他问话,他听不懂;鬼子大怒;几个鬼子象狼狗一样哇的一声扑上去,朝他身上狠狠地刺了十三刀。鬼子见他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狂笑着扬长而去。
付宝堂挨了十三刺刀,当场昏了过去。后来经过抢救,终于活了过来。从此以后,人们叫他“鬼子剩”。
郭玉生刚出门,被两个鬼子发现了。鬼子用刺刀把他逼进一个猪圈。一个鬼子搬起猪圈旁的土坯,活活地把他砸死……
鬼子在村里搜了一遍,抓了五十多人,用绳子串绑起来,押往义和庄
在血洗蒲台县屋子时,另一路鬼子兵和伪军已扑进小河村。敌人在小河村受到了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九连的抵抗。鬼子兵受挫不能前进,一个鬼子小指挥官当场被击毙。鬼子恼羞成怒,立即组织炮火轰击。约摸吃早饭时分,九连撤退。鬼子进了村,架起机关枪,进行搜查。有几个烧黄盆和贩卖黄盆的群众,躲在地屋子中,被鬼子发现了。鬼子用机枪堵住地屋了门口向里边扫射,当时打死七人。鬼子又闯进地屋子,用刺刀对死者挨个捅了一遍,有的被害者的肠子都流了出来,只有张如珊被压在尸体底下,腿部受伤,幸免一死。
鬼子在村中搜查、杀人,群众纷纷向外逃跑。一伙人跑到杨家井处,被鬼子发现。鬼子用机枪向这些群众疯狂扫射。当即八人惨死在井里……
傍晌午时,这股鬼子在小河村抓了一部分人,又押进义和庄
鬼子进庄后,在街头巷口布岗放哨,封锁了来往行人,进行了大搜查。义和庄立即鸡叫狗咬,一片混乱。这里,这个年轻小媳妇抱着孩子慌慌张张地走着。几个鬼子淫笑着扑向这个小媳妇。小媳妇吓得哆嗦不止。农民丁俊灯见鬼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勃然大怒,窜过去讲理。鬼子兵一愣,又哇的一声一刺刀把他刺死。
鬼子在搜查中刺杀了六十余人。
晌午时节,鬼子把抓来的群众押至大街十字路子(现庄里门部处)。一个个鬼子兵端着刺刀,背着大砍刀,虎视眈地盯着被抓的群众。一个鬼子军官开始训话,群众听不懂鬼子的话,没有反应。接着鬼子用刺刀从人群中向外拨拉人。把老头、小孩挑到一边。那个鬼子又用生硬的中国话说:“老头的、小孩的开路。”老头和小孩都纷纷地走了。
鬼子把剩下了群众,用绳子绑丰一串。又把抢来的布篷、蚊帐撕成布条,再用布条把这些群众的眼睛蒙住,然后把他们带到庄东南角的三角湾(现东南村和西南村之间)。
三角湾已经干涸。群众为了吃水,在湾中又挖了两个小土井。鬼子就在这两个小土井旁向群众开了刀。
一个鬼子指挥官,嗷嗷地叫了一阵,像是发布命令。他把手中的指挥刀一挥,立即有十多个鬼子跳出来扑向被绑的群众。这些鬼子有的用大刀砍,有的用刺刀刺,约计每人杀死五人,就再换一批。有几个鬼子专门用大刀砍。他们张牙舞爪地比划,象是打赌,看谁砍得快,杀得多,砍下的人头滚得远……在旁边观看的鬼子兵,见每杀一批人,就手舞足蹈地狂笑、欢呼。鬼子杀一批人,就把尸体推到土井中埋一批。然后,下去几个鬼子踏结实。一个土井满了,再挪向另一个土井杀、埋、踏。两个土井埋满后,又在湾旁边杀……
残阳西下,被抓的群众全部遇害,无一幸免。在义和庄大街小巷、土井湾旁,到处是一滩滩,一洼洼的鲜血,空气中充满了血腥味。
黄昏时分,日本鬼子又进行了第二次搜查。在这次搜查中,又有十几个遭到杀害。十一岁的刘志远,哭着到处寻找父亲。刚走到天主教堂附近(现义和中学伙房处)被鬼子抓住了。一个五大三粗、两眼发红的鬼子,把刘志远举起来,提起双腿,头朝下,狠狠地摔下。刘志远立即昏死过去……
鬼子在义和庄吃喝玩乐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才离去。
鬼子走后,群众陆续回来寻找失散的亲人。他们在三角湾中,扒出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整个义和庄、蒲台屋子和小河村一片恸哭声。
义和庄惨案,日寇屠杀我无辜群众三百余人。蒲台屋子村,有五十一人被害,二人重伤,有七户被杀绝。义和庄四村被杀近一百人,小河村被杀四十余人,还有在义和庄的客商,短工五十余人遇难,还有无主尸体若干……
义和庄惨案,使广大群众痛感亡国之悲,豺狼之狠。它用血的事实教育了义和庄一带的人民群众,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批爱国志士,象醒狮一样,奔赴抗日的战场。
介绍
义和镇东与河口街道办事处相接,北与新户镇交界,西与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毗邻,南与利津县盐窝镇相连,省道滨孤路横贯东西,荣成-乌海高速公路连接线贯穿南北,是河口区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全镇辖4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3‰。全镇有王、张、李、赵、吴、毕、孟、孙等81个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和镇中心学校)1处,小学4处,幼儿园(义和镇中心幼儿园)1处,中心学校在校学生共19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河口区中医院)1处。
该镇地处渤海南岸,黄河以北,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地宽广,地势平坦。镇境东西最大距离9.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8.5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129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3万亩。主要河流沾利河,境内流长17公里,流域面积88.2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蜀黍属、高粱、大豆、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果树、苜等。
该镇是河口区最大的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区首位,是全市有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生态镇、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农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第一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山东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山东省电教科技工程示范单位、山东省机关档案管理先进单位、东营市安全文明示范乡镇、东营市文明乡镇、东营市先进基层党校、东营市帮贫扶困手拉手活动先进单位、东营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东营市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东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东营市科技示范乡镇、“五个好”乡镇党委。
经济概况
建国初期,全镇农村经济非常落后,到1978年仍有很多群众靠吃救济粮维持生活,温饱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改革开放以后才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8.6%、44.5%、26.9%。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8.65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亿元。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几年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林枣和畜牧两大主导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9.09亿元(现价,下同),同比增速17.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6302万元、47757万元和26824万元,同比增速11.8%、20.4%和1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91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68.7公顷,总产824.4万公斤;瓜菜5.3公顷,总产24.3万公斤;棉花4367.4公顷,总产3515吨。全年造林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2.5%。年末大牲畜存栏3343(牛)头,猪存栏2.3万头,羊存栏2.4万只,家禽存栏39.3万只;畜牧业总产值5801万元。水产品总量6272吨,渔业总产值12584万元。有水库82座,总蓄水能力622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3859万千瓦时。财政收入3194万元,其中税收10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57元,比上年增加1021元。
201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增长27.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亿元,增长17%;财政税收收入1358万元,增长30.8%;农民人均纯收入9760元,增长19.7%。
农村经济
(1)实施“特色农业发展”行动。一是科学规划“两带三区四园”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发展特色农业。“两带”即:废黄河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带和荣乌连接线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三区”即王集库区畜牧养殖示范区、梁王高效生态示范区、林下经济示范区。“四园”即具有义和地域特色的围子优质红薯高产园、北京大学葡萄精品园、宝三片珍果园、六顷蔬菜高科园。截止目前,“两带三区四园”区域内植树50余万株;鸡、鸭存栏量达到19万只,羊存栏量1.2万只;发展优质果园6000亩、温室草莓大棚62个;种植优质红薯2100亩,葡萄200亩;发展特色珍果500亩。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成立薄家草莓、天丰西瓜和绿野水果等农民合作组织8家,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8家,参与农户达2100余户。
(2)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实施北大西河片1万亩农田林网绿化示范区建设工程、博兴县片1万亩农田林网绿化土方工程,以及一牟路、义英路、滨孤路、荣乌连接线等骨干道路新植补植工程,植树15.6万株。
(3)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代表全区顺利通过省级林权制度改革验收。11月,被市绿化委授予“2010~2011年度全市‘三网’绿化十佳乡镇”荣誉称号。
(4)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义和片土地整理项目,配合水利局实施义丰干清淤、二分干衬砌和王集水库病险维修项目。
(5)畜牧防疫和美国白灯蛾防治工作。
(6)抗旱防汛工作全面落实。(截至2010年)
工业经济
(1)以“重大项目攻坚”行动为载体,成立专业招商组,编制《投资指南》,加大全民招商引资力度。
(2)编制义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0万元实施义五路拓宽改造工程。2010年落户金淤地大米油加工项目1个,投资1.3亿元;金利石油科技、荣鑫化工等7个项目相继落户投产,杂粮加工、胜东陶瓷贴花纸等4个项目正在续建。在谈过亿元项目8个。
(4)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速29.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速27.8%。(截至2010年)
义和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800亩的富海工业园,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型农民创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三大园区建设,着力膨胀园区规模、优化产业效益,为全镇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投资2700万元完成了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3年,园区已落户富宇化工、金美化工、华联石化技改、鑫科石化等项目30个,总投资3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截至2013年)
历史沿革
河口区义和镇黄河退海之地,距今近百年的历史。清朝末,有垦荒民众居住,当时叫“官地”,归属武定府滨州。1914年,沾化区寿光市利津县居民逐渐迁入成村。1928年归沾化县。1929年,因四面八方来此垦荒的民众义气相投,团结和睦,故改名义和庄。 1931年,隶属沾化县第六区。1949年更名为义和区,1950年2月,改称沾化县八区,1957年,撤区改为义和镇,1958年9月,改称义和人民公社。 1963年2月,改为义和区。1968年5月,撤区并小公社,称为义和人民公社。1983年,归河口区。1984年7月,改为义和镇至今。
大事记
1939年5月29日,侵华日军大佐常谷川率领日军400多人,分南北两面包围义和庄(今镇政府驻地)一带的村民。南路日军进入义和庄南面的蒲台屋子村(今蒲台村),北路日军进入小河村,刺杀无辜群众数十人。中午两路日军押着抓来的群众进入义和庄,进行全村大搜捕,刺杀群众60余人。然后把抓来的青壮年押向村东南的三角湾,在常谷川的指挥下,日军用刀砍、刺杀、土埋等手段野蛮地将他们杀害。黄昏时分,日军进行第二次搜捕,又有19人被杀害。日军残暴地杀害无辜群众30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义和庄惨案”。
1941年9月30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杨国夫率领三旅直属团,从黄河南岸清河区机关驻地(今永安)出发,北渡黄河,一举攻克义和庄,解放了义和庄一带广大地区。
1942年1月3日,中共沾化县委在义和庄成立,范光一任书记。
1943年,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在王集村建立了一座简易兵工厂,用土法制手榴弹地雷。每天能生产一百多个手榴弹和二十多个地雷,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1997年12月29日,中共东营市委常委第109次扩大会议在六顷村召开,市委书记国家森在会上作了《待人民重如山》的重要讲话。
1999年4月20日,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总结表彰会上,义和镇被评为全区“经济十强镇”。
是年11月1日,由国家立项的全镇1000公顷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工。
是年12月,义和中学被评为全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
2000年3月30日,全镇2666.7公顷农业开发项目和水土保持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000年5月,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名列全市四十佳。
社会事业
文教科技
1937年,义和庄开办初级小学,称义和联小。1941年,义和庄解放,将义和联小改为义和抗日高小,招收高小学生1个班,40余人,初小学生3个班,100余人,教员6人。至1949年,义和高小已发展成为完全小学(包括高小和初小),有4个教学班,学生178名,教员8名。建国后,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62年,义和完小被确定为沾化区重点完小。 90年代,全镇加大了对教育资金的投入,教学设施不断改善。1996年,镇投资2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镇中学教学楼,中小学教师也都住上了高标准的套院。同年,全镇顺利通过省“普九”验收。1999年,镇中学被评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和“市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全镇有小学8处,在校生2507人;有中学1处,在校生1426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市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567名,其中本科23名,大专204名。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广大群众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粮食产量少,经济收入更少。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70年代,以杂粮食品为主,很多家庭还要靠政府接济;80年代,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开始转为以细粮为主;90年代,在吃好的基础上开始讲究营养。穿着方面,不仅注意颜色多样、款式新颖,并逐步向高档发展,名牌时装、高档皮装已穿到了寻常百姓的身上。全镇已实现了村村公路通、电话连。 1998年12月,镇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床位达到了40张。200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538元,全镇电话装机量达到2500多部,移动电话800多部,电视机7200多台,闭路电视普及率达到了40%。
镇村建设
1991年10月,义和镇投资70万元,建成河口区第一座影剧院,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二层楼房,650个座席。1992年,镇政府办公楼启用,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三层。各村民居建设速度开始逐步加快,90%以上的农民开始盖砖木结构房屋。东南村和西南村部分居民开始筹建二层商品楼。1993年,开始启动“村村通公路”工程,累计建设镇级公路70余公里。自1996年开始,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建成二横十纵“梯型”商业街,拓宽改造3条街道,总计21公里。按总体规划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工业、商业、居住、文化、环保等各项建设,并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优化了小城镇投资环境。1999年以来,在主要街道修建了花池,种上了月季、蔷薇三姐妹、冬青等花木,在道路两边还栽植了白腊、多枝柽柳合欢等耐碱树种,使环境得到绿化、美化。
2013年,义和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性成果——颐和家园一期工程交付使用。王二村、同合村村民顺利迁入。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2年1月3日,中共清河区党委组织部长苏杰到义和庄,宣布成立中共沾化县委(驻义和庄),范光一任书记。义和庄一带仍为沾化区六区,并同时建立六区区委,区委驻义和庄、小围子等村庄。1942年11月,西北村建立了六区第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李春荣。建国后,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5月,义和镇党校被评为“东营市先进基层党校”。2000年,中共义和镇党委被中共东营市委授予“六好”先进乡镇党委荣誉称号。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902人。
基层政权建设 1942年1月,六区区公所成立,区长何静波。1950年2月,改称八区区公所。1958年3月,义和镇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9月,改建成义和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称管理委员会。1969年11月,建义和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恢复义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9月,划归河口区。1984年7月,建立义和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有1950年3月,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八区委员会。1957年5月,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八区委员会。1957年12月,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义和镇委员会。 1950年3月,建八区妇女联合会。1957年,改称义和镇妇女联合会。1983年,成立义和个体劳动者协会。
医疗建设
2013年,全镇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额达到了440元,个人仅需承担120元;镇内住院补偿标准提到90%,报销最高标准由10万元提高到16万元;在河口区中医院实行了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住院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药品零加价,住院零押金”;为3930名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为1776名35-64岁妇女免费进行“两病”筛查;免费为全镇4368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投保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金43680元,累计发放各类低保金、优抚金、生活补助金697.3万元;发放自然灾害补助资金20万元、救灾面粉2.5万斤;全镇452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到了每人每月130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全镇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80人,创业带动就业2156人;扶持幸福家庭示范户60户,发放贴息贷款520万元,补贴利息16.5万元;累计为158户群众申办小额贴息贷款、新型农民创业贷款1380万元。(截至2013年)
2010年度社会事业
(1)关注民生事业发展。投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资金570余万元,实施中心幼儿园教学楼扩建、中学教学楼加固维修、校园安保、教室多媒体设备班班通、夹联幼儿园建设和宝联幼儿园加固等工程。
(2)实施村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建设,三合、薄家等13个村卫生服务站通过验收,全镇卫生医疗环境得到改善。
(3)全面落实棉花、玉米良种、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各项惠农政策。
(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959人,参保率达到96%。为458户925名低保群众发放低保金114万元,特困群众安居房建成20户。筹资240万元实施强直型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建设,已完成基础。
(5)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60余人。
(6)落实科技三项经费,推动科技创新,新增500万元以上产学研结合项目1个。
(7)深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全镇未发生一起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截至2010年)
出名人物
谷九荣(1925~1948) 同合村人,1947年2月参加革命。1948年牺牲于淮海战役。时任沾化区轮战营指导员。
王香武(1890~1970) 王集村人,开明士绅。在20年代靠占地收租和开粮栈发了财。1941年10月,义和庄解放不久,他为驻义和庄八路军游击队送去情报,使游击队及时转移,避开了日军的“扫荡”。同时他以粮栈做买卖为掩护,为八路军运送了大量的军需物品。土地改革时,他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献给了政府。1948年6月,投身革命。在渤海区进出口公司管理局工作,1949年2月,随解放军南下。解放后,曾任杭州花纱布公司保管主任。1958年,退休回义和庄,1970年病逝。
程克钧(1918~1986) 字义昌,义和镇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曾担任过指导员、营长、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佛山军分区政委、广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他参加过大小战斗130余次,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6年5月6日,因病于广州去世。
王廷芝(1912~1991) 王集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活动于义和庄一带,积极为八路军搜集情报,为义和庄的解放作出了贡献。1941年义和庄解放后,王廷芝被任命为沾化区第八区中队队长兼指导员,积极发展地方武装。1945年,他领导地区中队被编为山东渤海纵队十一师四团二营三连,他任连长兼指导员,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
何晓英 女,1940年出生,中共党员,东北村人。自19岁就开始担任村妇代会主任,在妇女工作和拥军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1997、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多次获东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王文秀 女,生于1961年,中共党员,博兴村人。自1988年开始,办家庭养鸡、养猪场,致富后积极帮助周围群众脱贫致富,受到了广泛赞誉。1992年3月7日,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先进女能手”称号,并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李清玲 女,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口一中党支部副书记。她积极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并用自己的工资先后救助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她本人先后获得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行政辖区
义和镇所辖村居:
宝二村、五一村、五二村、六顷村、大牟村、前夹村、中夹村、后夹村、草场村、宝一村、大山村、薄家村、七顷村、德民村、河王村、同合村、南太平村、北太平村、三合村、梁家村、王二村、蒲台村、河一村、河北村、河二村、大王村、王一村、西北村、东北村、东南村、西河村、西南村、油坊村、艾河村、四坝村、三顷二村、北大屋村、西韩村、大英村、千二村、义胜村、六顷五村、东韩村、围子村、寿光村、博兴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背景
详情
介绍
经济概况
历史沿革
大事记
社会事业
出名人物
行政辖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