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启丰(1701年-1784年),字翰文,号芝庭,又号香山老人,江南长洲(今
苏州市)人,
清代官吏。他在16岁时入
官学读书,好学上进。
雍正五年(1727年)
会试第一,
殿试时,列为一甲三名,世宗亲拔为第一。他历任官
翰林院修撰、侍讲、左
佥都御史、
浙江省学政、
刑部侍郎、
吏部侍郎、
兵部尚书等职位,为官40年,以谨慎著称。他曾请求辞官,为了奉养母亲,在家中辟园亭,植花竹,拥书万卷,
爱新觉罗·弘历曾赐
匾额“
慈竹春晖”。晚年主讲于紫阳书院,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开馆编《
四库全书》,
江苏省在紫阳书院设书局,分派官员登记造册,由他总理其事。他的子女也献书于四库馆数种。他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又能诗文,有《芝庭先生集》。他的藏书印有“南圃”、“芝庭”、“蓬莱第一峰”、“
经筵讲官”等。彭启丰是
清代大臣、学者,状元出身,以谨慎著称,晚年主讲于紫阳书院,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晚号香山老人。江苏长洲(今
苏州市)人。16岁入
官学读书,好学上进。
雍正五年(1727)
会试第一,
殿试时,列为一甲三名,世宗亲拔为第一。官
翰林院修撰,
乾隆历官侍讲、左
佥都御史、
浙江省学政、
刑部侍郎、
吏部侍郎、
兵部尚书。为官40年,以谨慎著称。为了奉养母亲,曾请求辞官;在家中辟园亭,植
花毛竹,拥书万卷,
爱新觉罗·弘历曾赐
匾额“
慈竹春晖”。主讲于紫阳书院,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廷开馆编纂《
四库全书》,广征天下藏书家秘本,
江苏省在紫阳书院设书局,分派官员登记造册,由他总理其事。其子亦献书于四库馆数种。所藏书印有“南圃”、“芝庭”、“蓬莱第一峰”、“
经筵讲官”等。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又能诗文,著有《芝庭先生集》、《芝庭诗文集》。
史籍记载
乾隆六年,充
江西省乡试副考官,再迁左
佥都御史。疏言:“臣驿路经
宿州市,宿州方被水,蒙恩赈恤。
知州许朝栋任甲长
胥吏索费,饥民户籍登记不以实。
凤阳县知府梅健不亲诣察。”下
两江总督那苏图严察。七年,迁
通政使,督
浙江省学政。三迁
刑部侍郎,疏言:“浙省吏民占官湖为田,馀杭南湖发源天目,下注
苕溪,溉杭、嘉、湖三郡。自
巡抚朱轼濬治,今已沙淤。其他
会稽郡、馀姚使钱。杭、嘉、湖运丁有漕截,而州县无漕费,石米私加一二升至五六升,请敕如
江南例,石米收钱二十四,为州县修仓铺垫费,而禁其浮收。浙江额设均平夫银供差徭,差简可以敷用,差繁每苦赔垫,本省官吏来往,任意多索,请敕部按官吏尊卑、差役繁简,定人夫名额,俾为成例。浙省黄岩、太平地多斥卤,民家稍有馀盐,兵弁藉以婪索。婪索不遂,指为私盐,甚或以数家数人之盐合并诬报,请敕文武大臣申禁。”下部议行。寻以忧去。
十五年,授
吏部侍郎。十八年,调
兵部侍郎。二十年,疏乞养母,允之。二十六年,复授吏部侍郎。二十七年,以
京察注考,吏部郎中阿敏尔图诸尚书、侍郎皆列一等,启丰独列二等,上责其示异市名。旋迁左
都御史。二十八年,迁
兵部尚书。三十一年,上以
史奕昂为侍郎,入对,谕加意部事。奕昂遂自恣,面斥启丰,不称尚书,侍郎期成额以是讦奕昂。上诘启丰,启丰力言无之。询侍郎音,锺音对如期成额。启丰语乃塞。上为罢奕昂,因谓:“启丰学问尚优,治事非所长。今乃忄耎模棱,奏对不以实,失大臣体。”即降侍郎。三十三年,命原品休致。四十一年,上东巡,迎驾,予尚书衔。四十九年,卒,年八十四。
子绍升,孙希濂,
乾隆四十九年
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左迁
福建省按察使。
人物经历
有所作为的18年
长洲(今
苏州市)是江南名城,工商发达,文化兴盛,特多登科者。其中,仅彭氏家族在
清代便出了两个状元。长洲彭氏原籍
樟树市(今属
江西省)。
明朝洪武年间,移徙于长洲。
康熙帝十五年(1676)彭家子弟
彭定求,
会试第一,夺得会元桂冠;
殿试复第一,状元桂冠。彭定求为一代名儒,长洲彭氏从此名闻天下。彭定求的孙子彭启丰,字翰文,16岁入
官学读书,好学上进,誓效祖父,也做个状元。
雍正五年(1727)会试第一,也夺得会元桂冠;殿试时,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他列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爱新觉罗滇亲拔为第一。在彭定求中状元51年后.他的孙子彭启丰又夺魁于天。中状元后,彭启丰入
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奉诏入值南书房,承旨起草诏令,应制撰写文字。从雍正七年开始,屡次担任
河南省、
云南省、
江西省、顺天
乡试考官,迁右
中允,成为东宫右春坊的一名官员。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夜,世宗驾崩,他的第四个儿子
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年号"
乾隆",是为高宗。
乾隆元年(1736),彭启丰出为
山东省乡试副考官。三年,迁为侍讲,侍奉
李治讲读经史。五年,迁右庶子,成为
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六年,迁
侍读学士,掌校典籍;寻迁右通政,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不久,又迁为左
佥都御史,成为一名高级监察官。出任左都御史不到两个月,他奉命南下赈济灾民,上疏奏劾
宿州市(今安徽宿县)
知州许朝栋、
凤阳县(府治凤阳,今安徽凤阳西)
知府畅流健玩忽职守,高宗命员查办。
这是彭启丰任职以来第一桩值得一书的事迹。
乾隆七年,迁
通政司的长官
通政使,提督
浙江省学政。彭启丰在出任浙江学政后,就
科举制度问题提出四项改革方案:
第一,乾隆元年谕令各府、州举行的岁试和科试在考试结束后,就儒经中一些疑难问题提问考生;后
陕西省学政嵩寿奏请于《
四书》经义外,摘录《四书》四至
五行,令考生讲解其意义,大都敷衍塞责,且有重复。请自今以后不再讲解经义。
第二,请严格管理商贾保送子弟入学一事。经查,浙江商贾子弟由盐道官录进学政衙门收验,虽有保举凭证,但多有聘请别人冒考顶替的。自今以后,再有此种事情发生,请依律治罪。
第三,以往选拔国子监学员的考试,出题一次却考几批人,后考的预知题目,都有所准备。请今后每次考试都当场另出题,这样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第四,
乡试卷子另行誊录,与原卷核对,人手不够时,请起用岁试和科试中名列第四等的
武生。
疏入,
李治批语
礼部商讨。礼部对彭启丰的建议很欣赏,建议推行。高宗诏准。这是
清代科举制度的一场重大改革。经过这次改革,科举制度中的院试、岁贡、乡试等初、中级考试更趋完善。彭启丰之功,彪炳史册。
上科举改革疏后一个月,彭启丰升任左副都御史,成为仅次于左都御史的监察官。
乾隆八年,迁
内阁学士。
大学士位次内阁大学士,
从二品,掌传达诏令。不久,为礼部第二副长官--右侍郎。十年四月,彭启丰上疏陈说四事:
第一,
浙江省一些猾吏奸民侵占蓄水湖泊、泄水沟渠,以为田地。上年浙江布政使潘思架疏请禁占官湖,户部已令申报新开田亩数额,在余下的湖泊沟渠划定界限,不许再垦。但源于
浙江天目山的
苕溪,下灌
杭州市(府治钱塘、仁和,今浙江杭州)、
湖州市(府治
乌程、
归安,今浙江吴兴)、
嘉兴市(府治嘉兴、秀水,今浙江嘉兴)三府,今已沙淤无水。
绍兴市(今浙江绍兴)、
余姚市(今属浙江)、
慈溪市(今浙江宁波西北)等地的湖泊已名存实亡。诸敕令
督抚开港。
第二,江南港运粮米每石收费54文,一半给运粮的丁夫,一半归州县,作为修理粮仓、折耗等费用,
浙江省杭州、嘉州、湖州三府运粮的丁夫之费用,由州县发给;而州县清运,每石私加一、二升至五、六升作为运费,贪官污吏乘机偷窃,运粮丁夫额外勒索。请按江市清运之例,每石收钱24文,作为州县修理粮仓、折耗等的费用,严禁乱收费。
第三,浙江设置一笔银两,作为来往官员差役人丁的费用。差役人丁少时,可以敷用;多时则入不敷出。钦差的差役人丁定额,易于应付;本省官员来往,没有定额,往往多要,或折成银两。请敕兵部按官员职位高低、任务繁简,定出差役人丁数额,使州县有法可依。
第四,
黄岩区(今属浙江)、太平(今浙江温岭)一带地多盐碱,产盐极丰,兵丁
端节挨户搜查,稍有食用之盐存积,便多方敲诈,一不遂欲,便指控为私煎私卖,甚或将若干家若干人的盐凑起来,作为证据。请敕全省文武大臣,严禁兵弁借名搜缉,把自食之盐指控为私煎私卖之盐。
彭启丰此道
奏疏,对整顿浙江地方经济、财政和社会治安,起了很大作用。
不久,彭启丰老父病死,辞职回籍服丧。
从
雍正五年入仕以来,至
乾隆十年,共18年。此期间,彭启丰不能说无所作为,他关于
科举制度和
浙江省政务的两道奏折,对于改进科举考试、整治浙江政务都有重大的作用。他死后,王岂
孙作《兵部尚书彭公启丰神道碑铭》,对他这两道奏折犹啧啧称赞。但是,彭启丰居官,谨慎持重,不好激言畸行,喜欢默默无闻地干事。而当朝天子
赵构用人过于苛严,在他看来,象彭启丰这样的人,仅能身中等人才的行列。因此,他对彭启丰不大看重,日渐轻视。彭启丰不得宠于皇上,仕途失意,自
乾隆十年后再也无多大的作为,这更使
李治坚信自己对彭启丰评估的正确性,更加鄙夷彭启丰。
厄运开始降临彭启丰的头上。
遭受轻视的后半生
父丧三年期满,彭启丰回到
京师,出任吏部第二副长官--右侍郎。不久,再次提督
浙江省学政,直到乾隆十八年,才调任兵部第一副长官--左侍郎。乾隆二十年二月,高宗就大臣乞请去职回籍终养一事,降旨宣谕,如确系身体有病、老父老母需要侍养等,可准予离休。彭启丰自知皇上开始小觑自己,遂于第二天上疏,请求离职,回老家侍养老母。同时上疏乞请去职终养的还有大臣稽。彭启丰此举本非真心,他想进一步试探一下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因为当有人提出离职终养时,若皇上离不开他,会下诏挽留的。彭启丰的折子呈上去后,
李治当天便作了批示:"昨日就臣僚终养一事,降旨宣谕。今日稽璜、彭启丰各上疏乞求终养。他们若是在降旨前提出来,出自真情且确实需要,理应批准。现在尔等是因为面聆朕训,感发天良,则所访是朕的开导所致,且尔等也无迫不及待的事,故可准可不准,去留朕得权衡一下,视各人的情况而定。彭启丰才干仅够一般水平,办理部务也是力不从心;他原系翰林宫,以文学为职,而从去年跟朕巡行所作的诗来看,学问也远不如前了。他既然提出申请,就批准他回去吧。"而那稽璜,
李治却下诏挽留了。
彭启丰虽然弄假成真,但也清楚了高宗对他的看法。
他在家乡呆了六年,又申请出仕。彭启丰毕竟是两朝老臣,况且还是父皇点的状元,出于这个考虑,高宗允准,委任他署理
吏部侍郎。第二年四月,实授吏部侍郎。这年五月,碰上三年一次的京官考绩,当时叫作"
京察"。三品以上,由所在部开列事实,上奏裁定;四、五品特派五公大臣审查;余官由长官考察。考察之后,按成绩有无和大小排列名次。吏部官员中,吏部郎中阿敏尔图列在第一等,而彭启丰独列第二等。户、礼、兵、刑、工五部官员等第虽也参差,但都相差不大。
李治审查"京察"结果,对吏部的考绩大为不满,下诏切责道:"吏部郎中阿敏尔图列为一等,而彭启丰独列为二等,是有心显示他彭启丰与众不同,并非偶然品题高下。阿敏尔图系满洲世家,朕常见熟知,他果真有出众才干,堪膺重任,出外做封疆大臣,入内做辅佐宰臣,早就擢用了,还等吏部官员留心甄择荐举吗?况且
京察等次,不过就现任职务而言,并非一生定评。阿敏尔图在吏部郎中任内,安分供职,且能公正无私,顾惜脸面,象选拔官吏,出入银两等事,从他的品行来看,的确无什么差失。彭启丰之意,不过是因阿敏尔图系满洲望族,不特加区别,怎知其与众不同?彭启丰人不如他的学问,学问不如他的文章,从无一句有创见的话,没有指正过一件大事,便想在众人的奏折中,小示异同,如此标新立异,谁人不能?朕衡量人才,象各部院兼职的
大学士、尚书、侍郎等,也只是让他们克尽职守,各抒己见,并不是根据他们的话来黜陟官员,其间或同或异,原是不加责备的。试问吏部各大臣,列阿敏尔图为一等,是保他做封疆大臣,还是荐他做辅佐宰臣?彭启丰如此标新立异,是为京察大典,还是沽名钓誉?这是不言而喻的。"他在诏书中把彭启丰着实责斥了一通。
李治对彭启丰早有看法,故有此举。若是他人,未必惹他如此大动肝火。
不过,高宗并未处罚彭启丰,这年六月,让他去
浙江省当
乡试的正考官;十二月,迁左
都御史。
乾隆二十八年六月,他又被迁为
兵部尚书。高宗不喜欢彭启丰,但又一直在使用他,且职掌还愈来愈重。这是因为彭启丰还是有一定才干的,象他这样的人,朝中也不多。但高宗总是看他不顺眼,动辄小题大做,对他大加呵斥。乾隆三十二年,高宗又小题大做,指斥彭启丰。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彭启丰出任兵部尚书后,高宗擢用
大学士文贻直之子
史奕昂为
兵部侍郎。一次,
李治召见史奕昂,对他说:"分管兵部的大学士
章佳·尹继善又充任军机大臣,年老体弱,不能每天会衙门办事,况且他也是刚刚分管兵部,情况还不太熟悉;
兵部尚书彭启丰是个碌碌无能之人;
钟音、蒋落两个兵部大臣办事也不熟练,你与期成额两个大臣尚能办点事,应随处留心。"史奕昂得意起来,极为狂傲,自以为高宗把兵部交给了他,对彭启丰极其蔑视,当着众人的面说他干不了尚书这么大的官,只配做个司一级的官员(部下为司人)期成额见史奕昂如此狂妄,极为不满,上疏奏劾。
李治问彭启丰文奕昂说过这话没有,彭启丰坚称没有。高宗又问钟音,钟音说
史奕昂的确说过。于是,高宗让文奕昂、彭启丰、期成额、钟音等,当面对质,彭启丰才唯唯承认。高宗龙颜大怒,指斥彭启丰不言人过,甘效唾面自干,心地欠诚实,积习未改。诏今文奕昂降为三品卿衔,罢黜官职,回家闭门思过;彭启丰降为
兵部侍郎。
到
乾隆三十三年,又逢"
京察",高宗下诏;"彭启丰才识有限,办事不力,命以原品退休。"勒令彭启丰离职。
至此,彭启丰结束了他极为坎坷的41年仕途生涯,回老家长洲去了:乾隆三十六年,彭启丰又赶去北京祝贺孝圣皇后八旬寿辰,高宗赐诗嘉奖。四十一年,
李治东巡,彭启丰赶到
山东省迎驾,高宗赏给他尚书官衔。四十九年,彭启丰病死于长洲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