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桥乡,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下辖乡,地处庆城县西北部,东接翟家河,南与
桐川镇为邻,西连
太白梁乡,北接
蔡口集乡。行政区域面积143.1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土桥乡
户籍人口有6234人。
简介
土桥乡位于泾河上游,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东邻
翟家河乡,西靠太白梁乡,南连桐川乡,北与蔡口集乡接壤,桐蔡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梁起伏,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属梁峁沟壑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达1561米,总土地面积13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77万亩。年平均气温8℃,日照2550小时左右,降雨量在200----35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150天左右。
总耕地面积3.77万亩,人均5.86亩;水平
梯田达到3.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2.2%,人均4.83亩。县乡公路桐蔡路(桐川至蔡口集)在乡境内长达23公里,有乡村道路砂砾道路10条 75公里。全乡现有人饮工程4处,可解决860户人畜饮水困难。现有村卫生所8个,病床14张,乡村医务人员14人。有
初中1所,全日制中小学11所,教学点2个,在校学生727人,儿童入学率达97.86%。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黄豆等,特色作物有黄花、
荞麦、中药材等。乡政府驻地:南庄村。
2010年,土桥乡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
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发展草畜、
油沙豆两大产业,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扶贫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三个基础,加强党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四项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增总量,农民增收入,社会促和谐的奋斗目标。2010年计划完成粮食总产量 5770吨,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
行政区划
全乡辖7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
农业生产
全乡农业生产以
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粮食作物有:
冬小麦、玉米、高粱、
阳芋、
糜子、
荞麦;
经济作物有:
油菜籽、胡麻、黄豆、
白瓜子、葵花籽、中药材;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黄花、杏胡、杏干、
酸枣胡、羊毛、
羊绒等。乡镇企业2个。
党政建设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顺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农村公共事业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义 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上学 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养老难等成为影响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拦路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就不可能有农民生活的全面小康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尽快改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推进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8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31个省区市,3688万农村居民成为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但是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农村
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2008年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要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财力增强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把解决农民群众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现实问题作为着力点,推动农村基本
公共服务制度化,努力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环境治理
(1)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三改四化五通”工作。“三改”即改圈:清理人畜混舍,推行禽畜标准化舍饲养殖,使养殖区与居住区分离,达到人居环境清洁;改厕:注重通风透光,保持清洁卫生,彻底 改变茅房式、土坑式、露天粪堆式用厕现象;改厨:注重明亮整洁,突出节能措施,户户提倡使用砖砌瓷面灶台和在
沼气、煤气等燃料。“四化”即绿化:乡村道路两侧,家园四旁空地栽树种花,提倡户户种草养花,路路绿树成荫;硬化:动员群众自力更生,控石采沙,铺修村庄道路;亮化:在村庄人口密集地带安装照明路灯;净化:生活用水,人居环境,畜牧养殖,村庄环境达到洁化。“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2)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发挥自然恢复功能的同时,持续加大退耕还林,
天然林保护,绿色通道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治理力度,着力搞好县乡道路、乡村道路、村组道路行道树栽植为突破口,以乡机关单位、学校、农宅庄园为重点的整体绿化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家园。“十一五”期间,每年完成四旁栽树10万株。
社会事业 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农村
教育体制改革,严格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强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调整学校布局,撤并山区布点分散、
生员偏少、基础设施简陋的农村小学校。
(2)优化文化社会环境。要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每个行政村要建设“两室一场”(图书室、文化室、体育场)文化活动场所,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一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严厉打击赌博、盗窃等违法
犯罪行为,为农村发展提供稳定的法制环境。二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三要大力开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接受现代文明,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风文明。
(3)积极实施“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工程
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引进推广机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有效解决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脱钩的问题,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每年完 成骨干培训100人以上,普通培训3000人次以上。到“十一五”末,全乡村组干部至少接受一次专业技术教育培训。
(4)加强卫生
计划生育工作。从2006年开始,争取实施乡卫生院整体推进项目,改善村卫生所医疗服务设施,实现“一无三配套”(解决无村所,落实人员、房屋、器械三配套);深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力争2010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现行的人口和生育政策,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严格落实“奖、优、免、补”等优惠政策,落实奖励扶助政策。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有效遏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趋势。
(5)建立健全
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农村
医疗救助、“
五保户”供养、社会救济、救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失地农民、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
计划生育贫困户、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社会保障政策,妥善安排弱势群体生活,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