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战役
1948年发生于河南开封的战争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华东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及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歼灭开封市国民党守军,并在睢县杞县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作战。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17日至22日,攻克开封。第二阶段,6月27日至7月6日,围歼区寿年兵团主力和黄百韬兵团一部。此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9万余人,解放了大片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军失去了在中原战场上实施战役进攻的能力。
战役背景
国民党军调集重兵至鲁西南寻求决战,华东野战军决定先打开封再歼援敌。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集团和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以“品”字形阵势完成战略展开,并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根据地的围攻。1948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统帅部为摆脱中原战场被动局面,部署13个整编师30个旅担任中原地区重要点线的防御,其中7个整编师16个旅位于沙河以南及豫西地区,其余位于商丘市开封市郑州市菏泽市阜阳市蚌埠市等地。另部署12个整编师27个旅、4个快速纵队担任机动作战任务,企图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主力或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留置黄河以南的第3、第8、第10纵队决战,并监视和堵击在濮阳市地区整训的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第1、第4、第6纵队南渡黄河。
战役准备
中共中央军委为进一步开展中原战局,针对中原战场国民党军的分布情况,赋予中原野战军(1948年5月由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和华东野战军的夏季作战任务是: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以求歼国民党军整编第5军(亦称邱清泉兵团,辖2个整编师及1个快速纵队)于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市)开封至徐州段及其南北地区为主,力争在4~8个月内歼国民党军6~12个旅;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京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段寻机歼敌,牵制敌军北援,配合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作战;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分别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徐州至济南段及陇海铁路东段发动攻势,对中原地区的作战进行战略策应。5月中旬,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濮阳市视察,号召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努力学习战术,用“钓大鱼”的办法,寻机歼灭以整编第5军为主要对象的中原国民党军。西线兵团各部队深入进行动员,开展军事民主,反复演练战术技术,为战役作了充分准备。
战役部署
原部署
此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暂时到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由副司令员粟裕任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并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在中原作战。粟裕依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于5月23日下达求歼整编第5军的预备命令:首先以位于平汉铁路许昌附近的第3、第8纵队向淮阳区方向挺进,吸引商丘市地区的整编第5军南下;以在濮阳市地区的第1、第4、第6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一部乘机由张秋镇、旧县之间南渡黄河,前出定陶区、城武(今成武县)地区,会同原在该区的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力求割歼临时归整编第5军指挥的整编第75师一部,开辟战场,调动整编第5军北返;在该军北返时,第3、第8纵队立即尾随北上,协同南渡黄河的各纵队南北夹击,歼灭其于鲁西南地区。
变更部署
1948年5月24日,各纵队开始行动。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获悉华东野战军第1、第4、第6纵队渡过黄河,大为震惊,急令已经南下的整编第5军由淮阳区扶沟县地区北返堵截,并从苏北地区增调整编第83、第72、第25师和整编第63师1个旅到鲁西南,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粟裕鉴于国民党军兵力集中,鲁西南地区狭窄,地形不利,不易达到歼灭整编第5军的目的;开封市是中原战略要地河南省省会,攻克该城,对全国政治影响大,整编第5军等部必定增援,可为在运动中歼敌创造战机;国民党军驻开封仅1个正规师及一些保安部队,战斗力不强,攻占比较有把握;第3、第8纵队正进至通许县、陈留地区,距开封仅1日行程,就势转进,可收奇袭之效。因此立即改变计划,决心先打开封,如果整编第5军西援,再歼援敌。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决心。直接参加豫东地区作战的有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冀鲁豫军区和豫皖苏军区部队各一部共20万人。国民党军有12个整编师、3个快速纵队,以及特种兵部队、保安部队共25万人。
战役进程
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出其不意攻占开封市,全歼守军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平原,北濒黄河,南倚陇海铁路,城周约20余公里,有六门四关。守军为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师部率第13旅、整编第68师1个团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个警备队共3万余人,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刘茂恩担任总指挥。其部署是:第13旅担任城区及曹关、西关防御;整编第68师1个团位于城南作预备队;保安第L旅1个团担任省府警卫,其余保安部队在南关、宋关担任防御。华东野战军以刚到通许、陈留地区的第3、第8纵队组成攻城集团,由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准备采取奔袭手段占领城关,尔后实施攻城;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楔入郑州市开封市之间,阻击郑州方面国民党军增援;以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于巨野县地区,自北向南牵制整编第5军;以华东野战军第1、第4、第6纵队楔入定陶区曹县民权县、考城地区,阻击整编第5军西援;以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相机攻占东明、兰封(今兰考),并破袭陇海铁路兰封至野鸡岗段,阻止国民党军西援。
战役于6月17日发起。攻城集团展开攻击后,占领丁南关、宋关、曹关。18日23时,第8纵队首先突破新南门,但突破口很快被守军封闭,后续部队未能跟进。已突入城内的部队以城楼作依托,抗击反扑。19日1时,第3纵队经炮火准备后,对朱门实施攻击,突入城内,迅速向两侧及纵深发展。9时,第8纵队肃清新南门外地堡群,再度控制突破口,与先期登城的部队会合,随后相继突破大南门和西门。各入城部队多路向纵深穿插,经激烈巷战,至20日23时,攻占了除核心阵地古龙亭、华北地区运动场以外的全部市区。21日17时发起最后攻击,至23时全歼守军。
在攻城集团围攻开封市期间,整编第5军等部全力增援,华东野战军第1、第4、第6纵队和两广纵队、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进行了顽强阻击。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在豫皖苏军区部队的配合下袭占中牟县,阻止了郑州整编第47军(即孙元良兵团)东援。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1、第3纵队在卜_蔡及其以北地区阻击整编第18军(即胡琏兵团)北援。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包围津浦铁路线上的兖州区,苏北兵团攻克陇海铁路线上的阿湖,保障或策应了攻克开封的作战。
开封之战,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这是人民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继洛阳战授后又一次成功的攻坚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国民党军据守的省会的作战,为尔后攻占大中城市和制定城市政策提供了经验。
在睢杞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主力,挫败国民党军寻求次战的计划开封市失守,使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十分惊慌。为挽回败局,急令邱清泉兵团并指挥整编第83师星夜向开封攻击前进,令刚组建的区寿年兵团(辖整编第75、第72师和新编第21旅)由民权县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企图与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在开封决战。粟裕依据国民党军动向,鉴于区寿年兵团刚组建,战斗力较弱,作战经验少,围歼把握性较大,经报请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心放弃开封,集中兵力歼灭区寿年兵团于运动中。遂以华东野战军第1、第4、第6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组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隐蔽集结于睢县、杞县、太康县之间和民权地区,准备对区寿年兵团实施夹击;以第3、第8、第10纵队和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在杞县以西地区阻击邱清泉兵团东援;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除负责阻击郑州市援军外,从侧后牵制邱清泉兵团等部;冀鲁豫、豫皖苏平原两军区各一部兵力破击陇海铁路徐州至民权段,并直接配合野战军作战。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主力仍在平汉路南段西平、上蔡县与商水间阻击胡琏兵团等部。
6月26日晨,华东野战军第3、第8纵队撤离开封市通许县方向转移,第1、第4、第6纵队向杞县以南傅集地区转移。邱清泉兵团即以先头1个旅占领开封,主力向通许方向尾击第3、第8纵队。区寿年兵团在进抵睢县、杞县后徘徊不前,与邱清泉兵团形成40公里的间隙。华东野战军突击集团乘机于27日晚开始对区寿年兵团进行合围,至29日晨,将其兵团部及整编第75师包围和分割于龙王店、常郭屯、杨拐,榆厢铺、陈小娄等地,并将整编第72师包围于铁佛寺周围地区。第3、第8、第10纵队迅速插入杞县、齐、高阳集、王崮之线,隔绝了邱、区两兵团的联系。29日晚,突击集团以一部兵力包围整编第72师,主力围攻龙王店外围各村落,至7月1日中午,将整编第75师所属第6旅及新编第21旅全歼。接着向龙王店守军发起猛攻,激战至2日凌晨3时,将区兵团部、整编第75师师部及第16旅1个团全歼,俘区寿年。西线阻援集团在杞县西南和以东地区对邱清泉兵团进行顽强的阵地防御战,连续击退其在飞机、坦克、大炮支援下的轮番进攻,保障了突击集团围歼区寿年兵团作战的胜利。
在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围歼区寿年兵团的作战开始后,国民党军统帅部于6月29日将进至山东省朦县的整编第25师回调,与第3快速纵队、交警第2总队组成一个新的兵团,由黄百韬任司令官,立即增援豫东,7月1日到达帝丘店附近。粟裕根据黄百韬兵团经长途跋涉,立足未稳,利于围歼;在帝丘店附近铁佛寺的整编第72师已伤亡较大,无力出援等情况,决心先求歼黄百韬兵团,然后再围歼整编第72师。部署是:以第3、第10纵队及第8纵队一部继续担任对邱清泉兵团的阻击任务;以第8纵队主力及第6纵队1个师围歼榆厢铺、何旗屯的整编第75师残部;以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监视整编第72师并作预备队,以第1、第4纵队和第6纵队主力及两广纵队东移,围歼黄百韬兵团。7月3日,各纵队到达帝丘店西北曹营、谢营,同时全线出击,达成合围并迅速歼灭2个团。接着增调第8纵队参战。5日晚发起总攻,至6日晨,克王老集、孙庄等地,又歼灭1个团。此时,东援的邱清泉兵团已由杞县以北柿园、谢砦地区到达帝丘店右侧,并正向东南方向迂回;由阜阳市向北的整编第74师经商丘市西援已到达宁陵县以西地区;沿京汉铁路北援的张集团(包括胡琏兵团)已达淮阳区、商水地区。在此情况下,华东野战军如继续围歼黄百韬兵团,势必被迫与多路援敌作战,将陷入被动同时,战区久旱无雨,井涸河干,饮水困难,又兼盛夏酷暑,疫病流行。为保持主动,粟裕当机立断,决定结束战役。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各部队于7月6日晚撤出战斗,向睢县杞县以南及鲁西南转移。睢杞之战,共歼国民党军5万人。
在此期间,中原野战军主力牵制了平汉铁路沿线的孙元良兵团、张轸集团;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扫清了津浦铁路济南至薛城段国民党军据点,并围攻兖州;苏北兵团攻克涟水、泗阳、宿迁等城镇,均有力策应了睢杞之战。
战役结果
豫东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连续作战20天,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师部、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连同阻击战共歼灭国民党军9万余人。削弱了中原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其据守战略要地和远程机动增援的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人民解放军进行城市攻坚战、运动战和平原地区阻击战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中原、华东战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役意义
豫东战役,削弱了中原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其据守战略要地和远程机动增援的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人民解放军进行城市攻坚战、运动战和平原地区阻击战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中原、华东战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豫东战役的胜利也标志着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战役级别的进攻态势。
战役评价
评价
此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我军实施的一次成功的运动战。其特点是:参战的兵力多——解放军20万,国民党军队25万,歼敌规模大约9万余,超过了当时的历史规模。
创造战机的手段在此役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概而言之为"攻敌必救,调敌出援"。攻敌必救,亦称围城打援,目的在于调动敌人而后歼灭之。
经验
豫东战役中选择在中原黄淮地区歼敌原因在于:一,中原地区广阔,有三条铁路干线和一些大中城市,敌人需要防守的目标分散,机动兵力少;二,中原黄淮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有利于我军的机动作战,尤其是在铁路和公路被我破坏的情况下,敌人重装备的机动将受到很大限制。我军则可以充分发挥徒步行军能力强的长处,迅速集中兵力,从四面八方分进合击敌人,实现战役上的速战速决,三,这一地区背靠山东省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可以得到有力的支援。
具体实施中又采取“先打开封市,再歼援敌”的方针。其主要依据是:一,开封是当时中国国民党河南省省会,是中原重镇,在政治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先攻取开封,蒋介石必然会派兵来援,这既能打乱敌人企图在鲁西南与我决战的部署,又为我军在运动中歼敌创造了战机。二,开封守敌处境孤立,敌可能用于增援开封的主力集团当时都在100公里以外,而我外线部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一部相对靠拢,有强大的兵力和充裕的时间阻击援敌。三,开封守敌指挥不统一,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不强。四,经过解放战争以来多次攻打大城市的考验,我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中小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攻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先攻取开封市,歼敌约4万,当区寿年兵团被吸引出援后,再集中兵力歼灭区部6万人,从而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
中央贺电
毛泽东要周恩来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起草贺电,指出:这个战役的胜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呓语以迎头痛击,同时,也正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度”。七月十三日,毛泽东又为中共中央起草电报,明确地告诉中共中央中原局和粟、陈、唐:“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并且斩钉截铁地写道:“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在豫东战役前后,其他几个重要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通盘筹划下展开的强大攻势作战,也相继取得重大胜利。
相关人物
粟裕
粟裕,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淮海战役上海战役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区寿年
区寿年(1902年-1957年),广东罗定人。1931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第78师师长。他所统领的该师,曾在一二八事变中抗击日寇,也为1933年闽变主力之一,随后又于闽变期间依附蒋中正,为蒋中正平息闽变主因。二战期间他为国民革命军上将李宗仁麾下,参与过徐州会战与武汉会战。二战后的国共内战,他担任整编后的中将军团司令于1948年6月的豫东战役被中国共产党解放军所俘。1950年,区寿年被释,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去世。
战役指挥员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
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
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
华野一兵团司令员和兼政委粟裕(兼);
华野一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叶飞;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兼);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郭化若;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
华野三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兼);
华野三兵团政治委员唐亮(兼);
第三纵队代司令员孙继先、政治委员丁秋生;
第八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治委员王一平;
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治委员张藩。
参考资料
粟裕大事年表.人民网.2013-03-12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战役准备
战役部署
原部署
变更部署
战役进程
战役结果
战役意义
战役评价
评价
经验
中央贺电
相关人物
粟裕
区寿年
战役指挥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