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墟
牛墟
牛墟是台湾省无设墟为市者,唯卖牛必到墟,墟日有定率,以三日为期,如二、五、八,一、四、七,墟设墟长,长由官立给以戳记,凡买牛卖牛者写契,皆用墟长戳记,若中保,恐有盗窃。墟长必铸铁烙牛以字为号,便于识别。
历史风情
这是一处藏在珠江三角洲腹地的文化古镇。寒溪河纵贯小镇全境,酣畅淋漓地滋润着这块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小镇昔日由于河道纵横交错,一度成为贯通省城的水运枢纽,那时一河两岸聚集了千帆点点和南北商贾,蚕桑种养的、蔗糖加工的、谷米加工的、榨油加工的等行业相继兴起,每逢墟日集市,嘈杂市声闻于数里之外。
此时,横沥牛墟的出现也许十分偶然,但又全非偶然了。随着当时横沥农业经济的逐渐繁荣,在船来船往间,突然有那么一天,有位商客从船上牵出了些许耕牛,到河畔叫卖。又过了不知多少时候,全国各地有名的牛商就大量汇聚到这里买卖牛,牛墟真正出现了。这个时间大约是明末清初,也就是说横沥牛墟已有近400年历史了。
解放以前的横沥牛墟,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称广东省“三大牛墟”。横沥牛墟以耕牛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闻名远播,在广东农村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牛墟见证着横沥镇商贸的繁华。过去每逢农历以三,六,九为尾数的日子,广东各地客商、农民就云集横沥,参加设在这里的耕牛交易墟市。
如今墟日已改为公历以三、六、九为尾数的日子,并增加了一为尾数的交易日,全国各地的客商常常慕名前来。酷热渐渐淡去,牛墟又迎来了一年的交易旺盛时期。8月23日一大早,笔者便赶往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横沥牛墟,一探究竟。
新的横沥牛墟位于镇区的骏马路上。一进牛行,交易区内黑压压的牛映入眼帘。虽然才是上午8时,牛行交易区内已经熙熙攘攘,三五一群的人们指指点点在交易。仔细看来,每头牛都是拴在铁栏杆上,而栏杆又是围着一株株大榕树建的,整个交易市场几乎都在树荫的遮蔽下。“这些大榕树都是我和同事当年亲手栽种的。”朱树轩行长颇有感慨地说。在他的指引下,我们踏在牛墟里,追寻着它昔日灿烂的痕迹。朱行长指着一侧停靠着的大大小小的运牛车辆说:“大车一般是从湖南省江西省等地远道而来的,小车一般是博罗县、惠州等较近地方来的。以前,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牛客到这里交易,最多的是湖南、江西、山东省、安徽、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地。”
已80高龄的张扬锦老汉祖孙三代都在牛行里做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老汉激动不已:“以前老早就有的了,几百年前就有了,从我记事起,镇上的牛墟可旺了。”
记忆中的牛墟是充满乡土情怀。据老人回忆,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日,村民们大清早牵牛赶羊从乡路上,络绎不绝地赶来;墟场中则是买卖人群熙熙攘攘、喧声鼎沸;牛中(牛经纪)穿梭不息,从中调停交易;小吃杂耍各色小贩喧嚷叫卖,那时墟市里市井男女,乡绅牛贩各色人等,说话都带着调子与板眼,买卖之间,有着人生大事般的或得意或不舍……那一片热闹、那一片繁华,横沥古镇繁荣的昌平区盛世,在一个小小的牛墟中满盈。
牛墟的交易过程十分有趣,一头牛被看中后,须经过摸寿、试步、考车及试犁四项考核,以测知牛的健康、性情及勤劳程度,再经过牛贩子和农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双方满意后才会成交,过程高潮迭起,极富乡土气息。完成买卖的牛只,墟长在牛角盖上戳记,并发给牛票,作为买卖证明,据说如此一来可杜绝私下交易,严防盗窃牛只的事情发生。因此,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后一旦成交,这些牛身上就会被注明买家的姓名和编号。而每成交一头牛,评议员可以提取10元钱的酬金。
随着传统农业日渐退出我镇,当前,传统的牛墟已被牛行所替代,牛只交易也从过去的耕牛为主转变为以菜牛为主。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牛代耕的场景已渐渐为都市人所淡忘,横沥牛墟里原本服务周边农业发展的耕牛交易也演变成了以食用牛肉、出口外销为主的肉牛交易。
虽然现耕牛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横沥牛墟的牛交易也早以菜牛为主了。但是,今天的横沥牛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品牌,一种商业文化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横沥镇“牛墟”的日交易量依然逐步增加,交易地点也曾六度变迁,直到1995年6月,位于横沥镇骏马路的现代化横沥牛行正式建成,牛行的规范化管理和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牛宾馆、牛医院,牛花园、牛浴池的建立给牛行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的商业气息。
走过辉煌的日子,横沥牛墟再度吸引人潮,在展昔日风光,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风雨,但当地人仍把它经营的有声有色的。我想牛墟这个地方百年后是不会没落的,在最艰难的日子都撑过了……,虽然古老的商业时代已经到静静地退到了历史的角落,但牛墟这个名字依然响亮,我想应该是它已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沉淀下来了。
影像笔记
横沥牛墟经历了400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情。虽然耕牛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今天横沥牛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它更多是代表着一种品牌,一种商业文化的象征。随着牛墟在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方面的不断创新,随着当地政府不断用文化、用经济等各手段来整合资源,横沥将从牛墟这个传统文化中发掘现代经济发展的独特魅力。
横沥牛墟简介
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称广东省“三大牛墟”。横沥牛墟以耕牛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闻名远播。牛墟见证着横沥镇商贸的繁华。过去每逢农历以三、六、九为尾数的日子,广东各地客商、农民就云集横沥,参加设在这里的耕牛交易墟市。
横沥牛墟交易地点曾几度变迁,1995年位于镇区骏马路的现代化横沥牛行正式建成,横沥牛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牛行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22980平方米,是目前东莞市最大单项耕牛市场。牛行设计美观、具浓厚的园林特色,内设果林区、试耕区和园林式的交易区,并配有牛宾馆、牛泳池、牛花园、牛医院和金牛酒店,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横沥牛墟买卖牛只品种甚多,水牛黄牛、牛仔、壮牛、残牛样样俱全,行内有经纪当场评价议价,买卖双方当场交易。长期以来,来自本省、山东省、安徽、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地的牛客络绎不绝。现今,每逢新历每一、三、六、九墟日,牛行成交量少则百多头,多则上千头。这些牛不但畅销周边地区,还远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横沥牛墟至今仍焕发出它特有的魅力。
寻墟溯源
何谓“牛墟”
翻开记载,中国传统农业的定期市场,华北称“集”,华南称“墟”。因牛不同于一般商品可以随便价购,于是就设置了牛的市集,每个月固定几个日子开市。牛虚市集卖方大都是清晨五、六点钟就四面八方赶来“集市“,除了牛只之外,还有牛的配件如牛担、牛后、牛铃、牛索等,以及一些农家生产器具。因此,所谓“牛墟”是一种定期的露天买卖耕牛及附属配件的市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风情
影像笔记
横沥牛墟简介
寻墟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