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坡遗址位于
陕西省咸阳市西47公里处
武功县武功镇漆水河东岸。1980年发现的,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
壕沟。遗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窑穴、陶窑,还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 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
遗址的出土文物佐证了《
诗经》、《
全本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它在讲解
后稷农耕文明的同时,又向世界释放着先周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及与
西周文化一家亲的血缘关系。
该遗址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咸阳市西60公里,有一处4500年以上的大型城垣遗址,这就是上个世纪被考古界称之为“九十年代考古界重大发现。”的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
发掘时期
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呈东西走向的
壕沟,早期遗存主要分布在北区,时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至二里岗下层,中期约在太王迁岐前后;晚期约在
周文王作丰时。中、晚期遗存在两小区内均有分布。发现先周时期的房基17座,灰坑15个,窖穴3个,陶窑2个,另有陶器、石器等遗物。
早期
早期房基为半地穴式,门向北,门道斜坡状,下端有台阶。门通道将房屋分作两室。陶窑为竖穴式,由窑室、窑、火膛组成。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少。磨光黑皮陶较少。陶器以手制为主,兼用模制,盛行粘接法。表面除素面和磨光以外,纹饰以粗疏散乱的绳纹为主,还有印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刻划符号。器形有鬲、盆、罐、瓮、尊、、算等。另外还有骨、石铲、卜骨等遗物。
中期
中期房基有长圆形、圆形半地穴式。房屋分两室,中有通道。前室大,后室小。窖穴有袋状,坑底经过加工。陶器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早期增加。纹饰以绳纹为主,印纹种类增多,常见的还有方格纹、乳钉纹、重菱纹、叶脉纹、“S”形纹等。附加堆纹继续使用,亦发现有刻划符号。器形有鬲、钵、深腹盆、、盂、盘等。还有石刀、、凿、纺轮、陶拍、骨镞、笄、铜镞和卜骨、陶人头像等遗物。
晚期
晚期房屋为浅地穴圆形。其中一处灶坑位于室的西北正中,有火膛、火眼、进火口和出烟口。室内有柱洞。室内活动面狭小,似为炊事专用的厨房。生产工具有陶纺轮、骨镞、石锛等。
郑家坡遗址的早、中、晚三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
考古证据
位于武功
漆水河东岸边上,北起桥东村,南止庙底村,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600米。在这座先周时期的城垣遗址上,考古学家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和见到的铜鼎,铜、
铜觚等文物,对此进行了大面积保护性发掘。从出土发现的17座房基,15个灰坑、3个窑穴、2个陶窑和门类较多的上百件陶器,石器、骨器、铜器及整个城垣
壕沟,地貌特征推测,应为后稷部族封国有之城邑,出土文物佐证了《
诗经》、《
全本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
这些考古证据,就像一把打开历史时空的钥匙,让久远的唐虞时代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历史记载
那时,武功县域就已经是
炎帝部族
姜姓姜嫄的封地。虽说人们住在水草肥美的沮漆两水之畔,过着守猎捕鱼的生活。但,灾难、疾病和饥饿经常困扰着他们。姜的儿子
后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尽早让人们过上食而足的生活,他从小就尝百草广种植,历经磨难。又把从母亲那儿所学的农业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借助有邰肥田沃土宜于农耕的地理优势,发展传统农业。
他带领家人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开荒种地,树艺五谷。用顽强不屈的精神,勇敢执着的勇气,加强了对水土和农作物生理习性的观察与研究;完善记录了按节气播种黍,、麦、豆、谷草杂粮的准确时间;掌握运用了水井灌溉庄稼的管理手段;发明创造了牛拉犁具的耕作技术;传授辅导了树艺五谷的具体做法;使四面八方前来学习稼穑技术的人们,分享到了有粮吃的喜悦与快乐。尧知道此事后,便“举弃为农师,封为
后稷于邰”。
今天,在距离郑家坡遗址3公里的
浒西庄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窖藏谷物和麦草拌泥。经碳14测定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说明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尝到了小麦的筋道,淳香与甜美。
后稷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一边带领族人发展农业生产,一边在田间地头,教稼台上向前来请教农业技术的乡邻远客耐心转授。从语言上,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古雅厚重的武功方言。或许从郑家坡出土的朴厚凝重的周金文和隽丽秀美的周甲古文中,就可以完全解读封蔵了数千年,古老城邑的全部记忆和后稷部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所有故事。就能从今天看似生、顶、冷、噌的武功乡音中,体味出它作为周民之语,而被
周代当年广为普及的理由所在,和演变成流传至今的关中方言那激昂豪壮之气与粗犷阳刚之风。
先民们为了报答
后稷创立下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煌煌之功,而使他们结束了采渔猎的生活,便不约而同在冬季的农闲时间,敲锣打鼓,抬着猪羊前来慰问。就这样,年复一年,日月变换,历朝历代便把每年冬季农历的11月初7定为,祭祀后稷的重要活动确定下来。史料载,这就是今天武功东河滩交流大会的来历。那时,后稷领着族人和前来感谢他的人们在分享欢乐与喜庆的同时,也引来其他部落的凯觎与野兽的侵袭。人们集中居住,加强安全,防御伤害,减少损失,巩固脆弱的文明,成为当务之急。
后稷作为主管农业的最高官员和其他行政长官一道,让人们变分散居住为集中居住。
可是,集中居住周围的人们和牲畜还不时有被袭击与牺牲的危险。后稷他们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领部族夯土筑城,挖壕蓄水,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邦国,把有邰的先民们带到了一个安全文明进步的新时代。从郑家坡遗址出土多种农具和大量的马牛猪羊骨骼,以及与“有邰国”隔河相望的教稼台,世人就可以猜想到初步实践传统农业的
后稷年代,人们是多么的渴望生活与热爱劳动。
或许是对繁衍生命的庄严承诺和责任所在,他们在勤劳创造财富追求幸福的同时,又用智慧抒写着令现代人也难以破解的文字。这些古怪难变的笔调写法是不是告知有邰城所发生的一切秘密?世人不得而!可历史却向人类倾诉了农耕文明演变先周文化后,艰难转身
西周文化的心酸往事。到了后稷四世时,曾孙
公刘为躲避夏帝桀的暴政,率族人迁于豳。
十三世古公亶父又受戎、狄不断侵扰,亲率部族由豳南下,逾
梁山县,循
漆水河,过有邰,西行至岐之
周原遗址,遂定居发展。因执农不弃,很快强大起来。建立西周,故
姬姓氏族又叫周族。后三世至
姬发姬发伐纣功成,而有800年天下。
后稷便作为周人的始祖受到尊崇,但他更因教民稼穑功配彼天,被推崇为农业始祖,每年得到人们的纪念。而郑家坡遗址则在讲解后稷农耕文明的同时,又向世界释放着先周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及与
西周文化一家亲的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