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又名
省藤、
黄藤、多穗白藤、鸡藤蕴、鸡藤,
学名为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是一种
棕榈科伴生攀缘
藤本植物,多生于山坡灌丛或林缘,部分地区有栽培。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白藤可长达6米。叶宽卵形,顶端锐尖或骤尾状渐尖,基部为宽而深的心形。
复总状花序,
花萼裂片5枚,稀6枚,等长或近等长,
披针形,渐尖,果时全部极增大,长圆形,顶端具小短尖,干膜质,基部具长柔毛,紫色,多脉。
花冠狭漏斗状,淡紫色、玫红色至白色,下部线形,上部扩大;子房无毛,
柱头头状。
白藤分布于中国福建、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和南亚的
柬埔寨、
老挝、
泰国和
越南。其生长需要具有一定郁闭度的森林环境,但成藤后又能忍耐全光照条件;白藤喜温而不耐寒,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21-25℃;适于白藤生长的土壤pH值为5.0-6.4。白藤3-4年生植株始花,当年开花,第二年果熟。果实为
浆果状
核果,果肉富含糖分、蛋白等营养物质。
白藤藤茎工艺性能良好,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丛生,茎细长,带鞘茎粗约0.6-1厘米,裸茎粗约0.5厘米。叶羽状全裂,长45-50厘米,顶端不具纤鞭;羽片少,2-3片成组排列,顶端的4-6片聚生,披针状椭圆形或长圆状
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7厘米,先端突渐尖,具
刚毛,边缘具刚毛状微刺,有3条
叶脉,两面无刺,横脉细小、拥挤而不连续;叶柄很短,无刺或具少量
皮刺;叶油三棱形,两侧无刺,背面具少数星散的爪刺;
叶鞘上稍具囊状凸起,无刺或少刺,幼龄时具丝状纤鞭。
雌雄
花序异型,雄花序部分三回分枝,长约50厘米,具少数几个分枝花序,下部的长约8厘米;
小穗状花序长10-12毫米,每侧有稀疏的花4-6朵;一级佛焰苞管状,紧密,上部稍扁,疏被小爪刺;二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一侧延伸为渐尖头;小佛焰苞基部为圆筒状,上部膨大为稍宽的漏斗状,具条纹脉;
雄花小,长3毫米,长圆形,急尖;
花萼杯状,上部裂成3个三角形急尖的裂片,具条纹脉;花冠约长于花萼的2倍,具条纹脉,顶端狭而尖;雌
花序二回分枝,顶端延伸为具爪的纤鞭;一级佛焰苞紧密,具不明显的2个
龙骨突起,无刺或具稀少的刺,开口斜截,急尖;分枝花序3-4个,长7-15厘米,明显
弓形,最大的每侧
有5-7个互生的稍疏离的
小穗状花序;二级佛焰管状,上部稍扩大,斜截,急尖,具纤毛;小穗状花序着生在佛焰苞口或稍上面一点,弓形,下部的长2.5-5厘米,每侧有5-6朵稀疏排列的花,上部的较短和少花;小佛焰苞基部管状,向上部变宽为一个斜漏斗形,在一侧的细尖和开口处具短纤毛;总苞托略具梗,侧生于小佛焰苞基部的外面,在近轴面腋部具胼体,具浅凹;总苞较大并超出总苞托,浅杯状或几乎扁平,中央有一个
胼胝质的圆形突起;
无性花的小深凹、线形;
雌花小,长3-4毫米;果被明显梗状;
花萼基部圆筒状,具3个宽三角形急尖的裂片,具条纹脉;花冠裂片稍长于花萼裂片且较狭,具条纹脉。
果实球形,直径8-10毫米,顶端具小锥状的喙,鳞片21-23纵列,中央有沟槽,稍光泽,淡黄色,具红褐色稍急尖的顶尖,边缘有不明显的啮蚀状。种子为不整齐的球形,直径6毫米,背面具粗糙的小瘤突和沟或宽的洼穴,种脊面中央有一个圆而深的合点孔穴,
胚乳近均匀或浅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白藤生长需要具有一定郁闭度的森林环境,但成藤后又能忍耐全光照条件;白藤喜温而不耐寒,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21-25℃,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15℃的年积温在6000℃以上,日照总时数1900-24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水热系数1.5-2.5,年均
相对湿度在79%以上;适于白藤生长的
土壤类型有黄色砖红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及赤红壤等,pH值5.0-6.4。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福建、
广东省南部及西南部、
香港特别行政区、
海南省及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越南亦产。
生长繁殖
白藤多用种子繁殖,也有用分繁殖。但分蔸繁殖,只能适用于小面积栽植或种源不足情况下的采用。而大面积栽植,应以种子育苗为好。
采种
白藤于10-11月果熟,熟时
核果的果皮变红褐色。采回后放进箩内搓洗去果肉,新鲜种子具有透明感,宜随采随播;若需要调运,需用湿沙或湿椰糠混入种子,包装运输。种子千粒重750-900克,发芽率为86%。
育苗
白藤的种子比较坚硬,不易吸水,播后长时间不发芽,管理费力,因此需要经过沙床催芽处理。预先整地起,畦底层用草皮泥灰与
表土混匀筑起15厘米高,然后在畦面上加沙厚5厘米,刮平床面,按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点播,盖沙厚1.5厘米,搭
遮阳棚,盖上塑料薄膜。经常保持苗床湿润,2-3个月种子发芽出土,长出1-2片叶子,可分床移植至苗圃。在阴雨天移植,用削尖的竹片起苗,移植时勿碰掉未脱落的种子,宜浅栽,如栽得过深,生长点被埋于泥土下面容易造成死苗。株行距为12厘米×30厘米,移植后要搭遮阳棚,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培育1.5-2年生苗,基部开始萌蘖可出圃,这样的苗植后生长快。
栽培技术
栽植
可选择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下湿度大、土壤肥沃的山腰、山谷和山槽处种植。在人工林下种植,最好选常绿深根性树种,如松类、栎类、
木兰类植物。种植前清理好林地,过密林要进行间伐,透光度约60%,同时将林内杂灌草丛清除,然后根据林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如块状或带状整地,挖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植穴。株行距既要考虑提高产量,也要考虑便于管理及采收,宜采用顺山坡双行密植,隔一行宽植,再复双行密植,即双行株行距约为1.5米×1.5米,宽行8米,复双行1.5米×1.5米,这样便利于抚育管理和采收藤条。早春2-3月,下雨湿透泥土栽植,栽植深度宜浅不宜深,以免影响生长和萌蘖。
管理
头几年每年抚育3-4次,以后可以减少抚育次数。将林地
禾本科杂草铲除,然后扩大松土,深度以不伤根系为宜,5-9月间生长旺盛期,应结合抚育一些复合肥,以满足大白藤的生长需要;同时做好支扶,把藤蔓引向林冠上生长。
防治方法
病虫防治
病害:叶枯病、环斑病和白斑病是白藤苗期的主要病害,轻则影响苗木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导致苗木死亡。诱因是强阳光直接照射苗木和苗圃管理不善,适当遮荫和加强苗期管理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可用75%的可湿性
百菌清800倍液喷洒,或用75%
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洒,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虫害:害虫主要有
盾蚧、白藤坚蚜、
犀金龟和
棉蝗4种。盾防治采用28%杀乳油300-900倍喷洒施药,
杀虫脒效果较好;白藤坚蚜防治,用40%
氧化乐果或
乙酰甲胺磷,或80%敌敌畏乳油,各以1000倍液喷洒。杀虫率可达100%。
主要价值
白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去鞘藤茎(藤条)表皮乳白色、抗拉强度大,是编织和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用其制作的家具和工艺品畅销国际市场,是
中原地区重要的创汇商品。
白藤的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藤器。
参考资料
命名年份.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