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奇诺•维斯康蒂
意大利导演
卢奇诺•维斯康蒂1936年在法国给导演雷诺阿当助理,自此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沉沦》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铺了路。1948年,卢奇诺•维斯康蒂编导剧情《大地在波动》,成为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人物之一。1965年,卢奇诺•维斯康蒂编导的剧情片《北斗七星》获得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71年,卢奇诺·维斯康蒂编导的剧情片《魂断威尼斯》获得第2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5周年奖。
人物生平
意大利导演。父亲是公爵,母亲是大企业家的女儿,从小受贵族教育,青年时代热爱戏剧。1936年在法国给导演雷诺阿当助理,自此开始从事电影工作。
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沉沦》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铺了路。1948年的《大地在波动》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他之后的作品如《战国妖姬》、《白夜》、《洛可兄弟》、《威尼斯之死》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1976年的《无辜》则是他最后遗作。
作品多以探索家庭崩溃为题材,尤其是贵族阶层的窘迫贯穿多部作品。像许多欧洲的没落贵族一样,他一方面信奉共产主义,另一方面过着贵族般的奢华生活,并将这种矛盾渗透到文艺作品中。
卢奇诺•维斯康蒂青年时代,他因兴趣进入剧坛,随后又发现了自己在电影方面的天赋。
人物简历
1906年11月2日生于米兰,先为布景师,1936年为让•雷诺阿的助手(摄制《乡村一角》,《低下层》);
1939—1940年为科赫的助手(摄制《托斯卡》)。
1942年导演《沉沦》(根据J.凯恩的小说改编)。
1945—1960年担任舞台导演。导演影片。
1948年:《大地在波动》(编剧:维斯康蒂,主要演员:西西里岛上卡塔那附近的居民)导演电影时。
1951年:《小美人》(主要演员:安娜•玛格那尼)。
1953年:《西亚莫•多内》中的一个插曲。
1954年:《情欲》(编剧:维斯康蒂,根据卡米洛•波依托的原作改编)。
1957年:《白夜》(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编)。
1960年:《罗科和他的兄弟们》。
1962年:《七年的薄卡丘》《豹》(根据拉姆贝都萨的原作改编)。
1965年:《桑德拉》(《大熊星座》)。
1966年:《被迷惑的人》(与其他四个导演合作摄制)。
1967年:《陌生人》。
1969年:《受苦的人们》。
1971-1976年:《威尼斯之死》(根据小说《死于威尼斯》改编)《家族的肖像》《无辜》。
人物经历
卢奇诺·维斯康蒂冲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重重阻力,以其处女作《沉沦》(改编自作家詹姆斯M.凯恩的小说《邮差只按两次铃》)在意大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维斯康蒂用他自己的宫殿作为共产党人的秘密总部,参与了反抗德国侵略者的武装行动。这也使得他于1944年有了短暂的一段时间的牢狱之灾。
意大利的共产党委任他拍摄一系列以渔夫,矿工,和农民为题材的电影,但是只有一部描述工人阶级苦难生活得影片《大地在波动》(La Terra trema)被最终拍摄出来。
从1960年开始,卢奇诺·维斯康蒂的电影开始变得个人化。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卢奇诺·维斯康蒂最伟大的作品有:改编自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的同名长篇小说《豹》(TheLeopard(1963)),影片通篇渗透进了维斯康蒂对他本人也曾从属过的贵族阶级必遭灭亡的历史感,《豹》还获得第1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卢奇诺·维斯康蒂另一部代表作是更荣获了1971年戛纳影展的25周年纪念奖。《威尼斯之死》(Death in Venice(1963))。
卢奇诺·维斯康蒂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电影导演,同时还是一名杰出的歌剧导演。歌剧女王玛丽亚·卡拉斯就曾经表示,是卢奇诺·维斯康蒂教会了她如何表演。
卢奇诺·维斯康蒂公开的表示是双性恋者,但是他的电影很少详细的描述男同性恋者,尽管在他的影片中会经常暗含有同性恋爱。
卢奇诺·维斯康蒂过渡的吸烟(大约一天120根)导致了中风,和后来极差的身体状态。但是他还是重整旗鼓尽最大努力的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电影《无辜》(The Innocent)便离开了人世(1976年,罗马)。
重要事件
六十年代是维斯康蒂创作新阶段的开始。尽管维斯康蒂的作品从整体来看是惊人的完整,但人们确实能看到他自拍摄《金钱豹》以来题材的重大变化。如果说维斯康蒂1960年拍摄的描写意大利南方人向北方迁徙的《洛可兄弟》还是现代题材的话,那么从拍摄《金钱豹》起他的主题又回到了意大利“复兴”独立运动的年代。虽然维斯康蒂在他的杰作《情欲》里就处理过这一历史题材,但是从他最早的影片《沉沦》(1943)和《太地在波动》(1948)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位导演从根本上来说是把写实作为表现热情和历史威力的歌剧舞台的市景来处理的,他对作为布景用的外景和建筑的兴趣从没象自《金钱豹》以来的影片中表现得那么强烈和突出。
维斯康蒂这时的影片不再是表现“下层阶级”(如在《沉沦》《大地在波动》《小美人》《罗科和他的兄弟们》中那样),而是反映贵族和上等人的生活。同样,历史和社会冲突的背景也发生了改变。尽管很早就能看出维斯康蒂对“崩溃”题材探讨的迷恋,但是在《大地在波动》《情欲》和《洛可兄弟》这些影片中,仍表现了与这些影片中的“堕落现象”相抗衡的动机、人物和社会的力量,即评论界在维斯康蒂早期影片中曾称之为“向未来开放”的东西。影片《金钱豹》——这一反映西西里岛日趋没落的贵族世界的巨幅画卷——充满了绝望的情调。影片中萨利纳的侯爵法布里齐奥显然是维斯康蒂的自画像。侯爵知道封建社会的时代已经结束,他面对的是以精力旺盛、野心勃勃和略显庸俗的市长东•卡洛杰罗为代表的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和新的民生机构。这些机构的代表甚至请求他接受议员席位。法布里齐奥一方面出于战术的考虑迎合新生力量,他甚至同意他的侄子同市长女儿联姻,但另一方面他又拒绝都灵使者的请求。他说;“我属于正在下台的阶级…我不抱幻想,也不会欺骗自己,一切都晚了。二千五百年来一直处于殖民统治的西西里人需要长眠、死亡和安定。我们曾经是高贵的鹰和豹,代替我们的将是兀鹰和羔羊。”影片《金钱豹》中维斯康带描绘了西西里岛的壮丽景色、宫殿的建筑艺术及内部装饰,以此来安排情节,艺术地再现了侯爵的悲观处境、他通过各种人物他们的相遇和争论展示了一幅复兴运动时代包罗万象的充满矛盾的画面。
《大熊星座》(1965是贾科莫·莱奥帕尔迪的一首诗的标题)也是一部描写家庭崩溃的影片。这是维斯康蒂第一次把犹太教法西斯主义及纳粹的过去作为主题故事,叙述一对出生于一个上等犹太家庭的兄妹,怀疑母亲伙同其情人把父亲出卖给纳粹,致使他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这个从文学角度看来内在深奥莫测,但外表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中,还掺杂着自杀和乱伦的场面。维斯康蒂用各种各样的隐喻表现了贵族的没落,但由于他用得过多,除了用在影片中:与现实却毫不相干。
《陌生人》(1967)是维斯康带唯一的一部事后他表示不满的影片。他本打算突出加谬原作的政治意义,但计划遭到阿尔贝·加缪遗霜的反对而告吹。维斯康蒂只好拍一部除了图解小说而外什么也没有的影片,并且在小说里通过加缪的文学风格所表现的内容,在影片里也丝毫得不到反映。
《被诅咒的人》《魂归威尼斯》和《路德维希》是维斯康带后期作品中的“德意志三部曲”。维斯康蒂熟谙德国的哲学、小说和音乐,他曾多次强调他同德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在《被诅咒的人》一片中也勾画了一幅充满血腥阴谋、不可救药的堕落和个体可抗拒的衰败的夸张画、尽管影片受历史的局限(影片开始是1933年3月27日一个家庭的庆祝仪式),但影片仍涉及到某些历史事件,如国会纵火案冲锋队头子在巴德•维塞被暗害等。影片以克虏伯家族为“模特儿”。虽然维斯康带在影片中未能就他所表现的纳粹主义的历史根源进行分析。但是他所描绘的稀奇古怪的画面却包含着某种隐喻。影片至少通过可怕的夸张形式,成功地表现了法西斯主义的一个侧面.即对死和血的狂热,这种狂热又同民族主义和被竭力美化的大男子主义合并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神的没落”。
威尼斯之死》系根据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维斯康蒂早就想拍这部影片,但是一直到1970年他“才感到时机成熟”。他对托马斯•曼的原作做了一些改动,主要是把作家阿中巴赫变成了一个具有古斯塔夫•马勒特点的作曲家。影片多处出现马勒的音乐。维斯康蒂在《被诅咒的人》一片中就想用马勒的音乐,后因制片人反对而放弃。维斯康带压缩了原小说的讽刺成分和对艺术理论的讨论。但另一方面,由于他细腻的导演手法和对充满现实美及死的征兆的古老威尼斯电影化的推写,赋予了影片的主人公及其通向幸福彼岸的道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似乎表现可这一点)一种近于神秘的色彩。维斯康带在任何别的影片中都未能如此高超地再现一个行将灭亡的美丽世界,尽管他的世界有一种超脱现实的倾向,有种飘浮在现实之上的幻觉。在《威尼斯之死》中又一次出现了维斯康蒂心爱的“崩溃”题材。在阿申巴赫这个人物身上他还插入了一个生活在这个即将崩溃的世界上的艺术家想要表现这一世界的主题。
维斯康带为《路德维希》一片中的巴伐利亚州国工设计了与《魂断威尼斯》中阿申巴赫相雷同的形象。两个人同样把生命献给了艺术和美。阿申巴赫是亲自去追求并在冥想中达到绝对的美,而路德维希则是要在自己周围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王国。他认为只要通过同奥托·瓦格纳的友谊和建造珍贵的艺术建筑就能达到目的。但他未能如愿。维斯康蒂着重表现他的英雄的感情生活、他与周围世界的异化以及在华丽的环境中与世隔绝的生活。维斯康蒂在影片的结尾让路德维希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要为别人和自己保守一个秘密。”维斯康蒂在该片的布景和艺术手段上耗费了巨额资金,但效果和《威尼斯之死》截然相反。此片在德国上映时缩短了45分钟,因此整体效果就被破坏了。
家族的肖像》(1974)可以理解为是维斯康蒂艺术箴言影片的标题,就表现了他作品的永恒内容;一个家庭的内部生活是他的基本题材。这可以追溯到在《大地在波动》一片中瓦拉斯特罗家墙上挂的那张全家福。维斯康蒂中风后,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拍摄的这部影片第一次回到了现代题材上来。罗马的一所豪华住宅里住着一个收藏绘画的老教授。他很不乐意看到他楼上住进了一个带着侍从、女儿、情人和女友的贵族。这一群堕落的人使教授陷入混乱和歇斯底里的冲突中。影片还触及到政治:一群法西斯分子正秘密策划一桩谋杀案。维斯康蒂特别突出了教授的贵族生活方式与年轻人的朝气之间的对比。年轻人的朝气使他惊异,恐惧,最后又使他产生好感。这群年轻人迫使他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他意识到他被禁烟在他周围的艺术品世界中,这实际上是一种未死先亡的生活。影片中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有时使人对影片的可靠性产生怀疑。但是《大地在波动》也证实了导演对《世界》杂志所作的自由,这一自白也是他对他整个后期创作的总结:“我自己也属于托马斯·曼马塞尔·普鲁斯特、马勒尔的时代。我出生于1906年。围绕着我的艺术、文学和音乐的世界就是那个世界。毫不奇怪,我感到那个世界是亲切的。也许我还有视觉的、形象的回忆。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回忆方式。它帮助我能原原本本地描述那个时代的气氛。今天一切都变了.今天我想要拍一部现代片时,我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我需要的场面.我觉得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令人扫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社会创造了最伟大的对比和美学成果。与之相比,当代世界是如此平淡无奇和缺乏美感......正是维斯康蒂后期的影片特别成功地证明了,他一方面能够以无可比拟的敏锐和杰出的技巧表现一个日趋没落的世界的生活感,同时又懂得用美学手段表现出他对这个衰败、令人置疑和充满社会不平等的世界的认识;维斯康蒂不论是早期的还是后期的作品都贯穿着这种美学手段同社会主义因素的融合,尽管影片本身并不是直接与当代生活相关。
维斯康蒂最后一部未完成的影片是他死后才上演的。《无辜者》是根据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的小说改编的。此片不属于维斯康蒂最好的作品之列、故事叙述一个寻欢作乐的伯爵欺骗了自己的妻子。但当他后来得知妻子也有一个情人并与之生了一个孩子时勃然大怒,这主要因为孩子的父亲是个非贵族阶层的作家。他让孩子在寒风中冻死,然后慷慨激昂地自杀了。维斯康蒂又一次用耗资巨大的布景和对布景的敏锐的感受描述了腐朽的贵族世界荒谬的道德制度。这个世界就是由于他惊人的倒行逆施和盲目的偏见而走向没落的。
爱情故事
他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望族之一的摩德罗内家族,作为公爵第七个孩子,维斯康蒂就如所有当时的贵族少年,除了文学、艺术、歌剧的熏陶外无所事事、漫无目的,直到他30岁。维斯康蒂来到法国,成为大导演让?雷诺阿的副手,而雷诺阿的左派倾向,给了维斯康蒂最深的影响……
维斯康蒂的电影显然地划分为两个时期,波普艺术时期,和辉煌、唯美主义的古典时期。虽然维斯康蒂曾并贡献了新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大地在波动》,但也是他第一个旗帜鲜明地离开新现实主义。从1954年的《情欲》开始,维斯康蒂回归他熟悉和喜爱的领域——歌剧审美,贵族生活。比如《豹》(豹吧)、《被诅咒的人》、《诸神的黄昏》等等,踟蹰于颓废与堕落、艺术与美、人性的罪与罚等一系列命题。他用古典主义戏剧式结构在自己的电影中重建了那个将要、也注定灭亡的世界。维斯康蒂就如《豹》中的萨利纳亲王,清醒而又惋惜的述说一个阶级、一个时代没落的痛苦。
在《威尼斯之死》(魂断威尼斯吧),他的倒数第三部电影中,维斯康蒂向人们展示了充满古典主义悲剧精神的艺术之死——
阿申巴赫倒在躺椅上,用虚弱的目光追随着他,而美丽的男孩也好像在朝他微笑,然后他转过身将放在胯部的手向前伸出,指向充满希望的天空。
这部电影就是维斯康蒂一生的缩影,不管是对艺术的爱、还是对年轻肉体的迷恋——或者说,这二者本来就是合一的。男孩子年轻的身体充满罪恶地诱惑着,让人以为那是艺术女神的召唤,但最终不过是死神脚步的前奏。而优雅的维斯康蒂自己,也如当时所有同性恋者一样,面临这罪恶和欢愉的双重煎熬(他对自己是同性恋这个事实一向讳莫如深)。所以,在他的电影中,性,总是充满了狂暴的破坏力,即使是纳粹也被他染上了性欲错乱的味道。
当然,对于维斯康蒂本人来说,性,并不总是像他的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或者是最终难免堕落的欢愉,或者是压抑带来的罪恶。维斯康蒂如同阿申巴赫追随着塔齐奥一般,始终用镜头追随着那些代表艺术和美的、给他灵感的年轻男孩的身体。虽然,这或许是自私的、侵略性的占有,正如许多年以后,一脸沧桑的伯恩·安德森(饰演《魂断威尼斯》中的男孩)回忆起维斯康蒂,说自己一生都在逃避维斯康蒂给他带来的“最美丽的男孩”的称号。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他的早期作品以现实主义的风格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从《豹》开始,他则开始用绝望的情调描写贵族家庭和上层社会的没落,他用个人和家庭崩溃的主题,折射社会的种种变革和遭遇;他后期的作品充满唯美的画面和死亡的气息,隐喻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最终崩盘,如德意志三部曲(《被诅咒的人》《威尼斯之死》《路德维西》)。(搜狐评)
作品列表
Innocent, The (1976)无辜的人
Conversation Piece (1974) 内地家族/家族的肖像
Ludwig (1972) 路德维希/诸神的黄昏(三集)
死亡 in Venice (1971) 魂断威尼斯
Alla ricerca di Tadzio (1970)
Damned, The (1969) 被诅咒的人/纳粹狂魔(两集)
Stranger, The (1967)陌生人
Witches, The (1969)小美人
Sandra of a Thousand Delights (1965) 桑德拉/大熊星座
Leopard, The (1963) 豹/浩气盖山河
Boccaccio '70 (1962) 七年的薄卡丘
Rocco and His Brothers 洛克兄弟/罗科和他的兄弟们
White Nights (1957)白夜
Wanton Contessa, The (1954) 情欲
We, the Women (1958)
Appunti su un fatto di cronaca (1951)
Bellissima (1951)
地球 Trembles, The (1948)大地在波动
Giorni di gloria (1945) (Caruso trial scenes) /战国妖姬
Ossessione (1942) 沉沦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简历
人物经历
重要事件
爱情故事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作品列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