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宝》故事背景放置在1940年代末的中国香港,那里是各色观望人群的“避难”岛。在这里,刚从
英国完成学业、归途中因战乱滞留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年轻的女医生
韩素音,在邂逅英国记者马克?
托马斯·艾略特后,两人开始了一场一年一个月零几天的爱情故事。然而在种族、国界、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这桩看似浪漫幸福的异域爱情,却不得不以悲剧结束。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香港,远离战火的香港是一个繁忙而拥挤的中转站,各色观望人群的“避难”岛。在这里,刚从英国完成学业、归途中因战乱滞留香港的中西混血儿、年轻的女医生韩素音,邂逅英国记者马克·艾略特,两人坠入情网。韩素音一心要回大陆报效祖国,而在当时的情势下,像
马克这样的来自“
帝国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还不可能被人民政权所接受……于是,中英文化、欧亚文化。
1956年,据《瑰宝》改编的电影《
生死恋》获两项奥斯卡奖半个世纪后,这部风靡西方的经典小说首度回归大陆尘封半个世纪的浪漫传颂人间至情的经典[精彩推荐]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
中原地区,奔向中国。——
韩素音与其说韩素音为我们复活了一段记忆,还不如说记忆在讲述它自身。作者在复杂的现实与文化境遇中来回穿越,却始终保持着那份难得的警觉和诚实。刚健的叙事、温婉的抒情与充满睿智的辨析融于一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格非(作家)这是一个绝望动人、悠长回荡的爱情故事、一个充满历史大气与生命思考的故事、一个遍布叙事智慧与诗意感受的故事。
英国式的理性与中国式的温情、英国小说的叙述方式与中国人的生存风格、一个英国男人与一个中比混血女人产生的动人情怀如此撞入人心而令人惊讶,让我们恍惚间有一种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东方之恋的感受。 ——陈艳 [内容介绍]1940年代末的香港,一个繁忙而拥挤的中转站,各色观望人群的“避难”岛。在这里,刚从英语完成学业,归途中因战乱滞留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西混血儿,年轻的女医生
韩素音,邂逅英国记者马克·艾略特……,中英文化,欧亚文化,不同人种和阶层的生活状况与生存意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精神信仰,所有的一切都与他们的爱情奇妙地交融在一起,造就了他们用生命与历史撞击的爱情时光。1955年,美国
二十世纪影业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译名《
生死恋》、《爱情至上》),次年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奖——诗意与艺术使这部小说比历史本身更加长久。
韩素音(Han Suyin,1917-2012),中西混血儿,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先后在
燕京大学和
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就读。1952年,她的自传体小说《瑰宝》刚一出版,就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
韩素音的作品几乎都与
中原地区相依相恋,她一再回访中国,脚踏故土而追寻历史风尘;她多次会见和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并写下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专访和纪实作品。1980年代以来,韩素音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如自传《
伤残的树》、《
无鸟的夏天》、《凋谢的花朵》、《吾宅双门》、《
再生凤凰》,小说《
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迷人的城市》及传记《周恩来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
《瑰宝》1951年在
英国一出版即引起巨大轰动。当时英驻港
总督马尔科姆·麦克唐纳亲自作序推荐。出版商甚至在给她的信中写到,“我在英国公共汽车上看到的妇女,胳膊下几乎都夹着一本您写的书。”在它出版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瑰宝》不仅不断再版,还被译成了
德语、
芬兰语等多种文字发行。1955年,美国
二十世纪影业把《瑰宝》搬上银幕(译名《
生死恋》、《爱情至上》),次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
本书作者
韩素音在写《瑰宝》之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在《瑰宝》发表后不久,她便弃医从文成为一个专业作家和演说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为周恩来总理与
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之间的“特使”,韩素音在五六十年代与文革期间曾多次访问中国,也因此与周总理建立了的深厚的友情。在她于西方世界写作出版的多部有关中国及中国领导人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
周恩来传》。
在韩素音90岁诞辰之际的2007年,她的这本自传体爱情小说《瑰宝》首次由
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被奥斯卡吟唱了50余年的《生死恋》,也终于回到了女主角的故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