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耕堂位于
番禺区沙湾镇,为番禺沙湾大族
何姓的宗祠。是
广东省地方民间乡村
聂氏宗祠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何姓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创建于600多年前。面积有3000平方米。它的平面呈南北长条形,自南向北依次为大池塘、大天街、正门、牌坊、
钓鱼岛、中座、天井、后座及东、西廊和村祠、形成结构严谨,修饰华丽,规模宏伟的建筑物,祠堂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景点介绍
留耕堂是
番禺区沙湾镇何氏家族的祠堂。从公元1275年开始,历时四十年建成这座富丽堂皇的
聂氏宗祠,取名“留耕堂”。它是
广州市地区年代久远、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造工精巧、轩敞雄伟、格调高雅的
岭南古建筑。1989年被
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留耕堂的
建筑面积为3334.25平方米,平面为中轴对称的五开五进格式布局,依次分为头门、仪门、象贤堂、后殿等四大组成部分。整座留耕堂以柱多而出名,共有木、石柱112条。全祠有自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木刻、石刻、灰塑等,各具风格,对研究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保存至今,诚属难能可贵。它凝聚了珠三角劳动人民的聪慧与血汗,是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古镇文明的象征。
建筑历史
始建于
南宋德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
康熙扩建而成的,比广州
陈家祠社区(建于1890午)早了170多年。
沙湾市留耕堂又名
何氏宗祠,是沙湾何氏
宗族的大祠堂。堂名得自于该
聂氏宗祠的
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何氏人家
第一个在
沙湾镇定居的何氏人家是何人鉴,于南宋
绍定六年(1233年)购置了沙湾大片土地,成为
番禺区当时五大名门望族(何、王、黎、李、赵)之一。为纪念和祀奉何人鉴,在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何氏族人兴建了这座留耕堂。留耕堂历元明清三代,先后大修3次,在1986年耗资百万元后装修一新开放,辟为“沙湾博物馆”。
结构特点
沙湾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书联丰富、气势雄伟。留耕堂计有112条石柱和木柱。这些木柱的原料,当时是从东南亚国家采购回来的。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致的
石雕、
木雕、
砖雕、灰塑,体现了
岭南庭园的精巧的建筑艺术。
建筑布局
留耕堂占地3300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依次为大池塘、大天街、山门、仪门(牌坊)、丹(天井)、月台(
钓鱼岛)、享殿(象贤堂)、
寝殿(留耕堂)及东西庑廊和衬祠。
第一进
留耕堂山门前是宽阔的、用大青石铺成的大天街(广场),大天街正对一池塘,在临近池塘两边是驻马石和8个安装旗杆的石座,这种旗杆是古时考取功名后用以竖旗褒扬的。大天街东西两边各有堵红砖墙,墙上附有彩色灰塑,内容有“双龙戏珠””、“
龙凤呈祥”、“
麒麟呈瑞”等,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天街正北面,便是恢弘肃穆而又富丽堂皇的留耕堂正门。门上为红底金字“
何氏大宗祠”横匾,门两边的一副
对联是:“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联语表明留耕堂的修建,前后历经几十代人几百年,是为使后人生活更美好,并希望全族人同舟共济,永远和睦。正门的两扇大门由质地坚硬的木料制成,门上各绘金盔金甲的
武将一员作
门神,用的是我国重彩壁画的传统手法,极其鲜艳夺目。在门的两边是两个石鼓,是功名的象征。鼓座基上刻有吉祥图案,其中正面刻的是狮形瑞兽。侧面刻有“老龙教子”、“三阳启泰”等吉祥图案。大门东西两侧是各由三条石柱和木柱及金字托梁所组成的包台。前是礼台,接礼所用;后是“
八音台”,迎宾
唱名所用。另外、还有“出孝、“入弟”两间鼓楼,它们一起构成留耕堂的门面,已初步展现出这座古建筑的恢弘气象。
在正门最值得细心欣赏的是门顶的横梁,梁上的
木雕极其调美,特别是在古
建筑学上称为“
驼峰”的33个三重如意斗拱,雕刻内容花样百出,或奇花异卉、飞禽走兽,或历史故事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整座前门,梁、枋、斗拱共同构成了一组精美的
岭南建筑艺术珍品。
进正门,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耸立在人们的面前,这座碑坊在古建筑学上称为仪门,属于留耕堂的二进。
匾额是
清代著名书法家
陈献章所书“诗书世泽”的石刻,表明沙湾何氏是书香门第,历代不少人考取科举功名。碑坊由八条石柱分出三个门口,顶上红白石精刻花鸟瑞兽图案,其中有大红的玫瑰,艳丽的牡丹,洁白的菊花,雄健的猎鹰等。上檐承以木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四面檐牙高楼,碑坊的主脊是一条用灰塑的手法雕塑出来的头西足东的七彩回龙。那彩龙正欲摆尾高飞,神态毕现,塑在碑坊顶上,充满了生气而又寓意吉祥。
过碑坊,到丹墀(大天井),回首可见,碑坊额上的“三凤流芳”四个苍劲大字。这是为了表彰沙湾何氏祖先在
北宋后期考取
进士的三兄弟,这三人在当时被尊称“何家三凤”而流芳后世。
第二进
除了仪门外,还包括后面的丹墀(天井)、月台和东两边的庑廊。天井由
粘土实心砖铺成。月台(又称
钓鱼岛)依天井的北面而建,高出天井1米,原是族人在喜庆日子看戏的舞台。其基石由一列15块
大理石构成,石上刻有“老龙教子”、“双凤牡丹”、“双狮戏珠”、“犀牛望月”、“苍松文理”及松、梅、竹、菊、牡丹等图案,刀法浑朴自然、玲挑剔透,是元、明年间的古
石雕,非常珍贵。月台东西两墙基中也各有五幅大小不等的鸟兽红石刻,同样神采非凡。东西庑廊各有4条石柱、8条木柱,共24条柱,这原是祭祀时供客人休息的地方,现为
珍贵文物展览室。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北面象贤堂和东西庑廊的60多条大柱,错落有致,虚实相间,就如
钢琴的琴键,令人仿佛听到一曲古典音乐,悠扬婉转,跌宕起伏,心潮澎湃,仿佛置身艺术的海洋里。
享殿
(象贤堂)
进深达17米多,在古祠中是少见的,正中一前一后悬“
礼部尚书”、“象贤堂”两块红漆金字木匾。“大宗伯”指的是沙湾灯厂第二代何起龙,
明朝洪武年间任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当时人称“大宗伯”。“象贤堂”是纪念沙湾何氏的宗祖何德明(号象贤)而设。象贤堂由4条石柱和24条两人合抱的大木柱支撑,梁、枋、
驼峰斗拱均有玲挑剔透的三纹鸟兽、花果虫鱼等复杂
木雕,令人叹为观止。置身如此宽敞高挺的象贤堂,巨大的柱林更觉得肃穆庄严,对前人的敬意不觉油然而生。
中座后面是后寝的东西庑廊,廊中有八个雕成仰覆莲花瓣的红砂石柱基础,造型美观别致,是明代的遗物。后寝是留耕堂的最后一进,分为中、东、西三间。中间的最大,正中的神呈长方形,精雕许多吉祥图案,外镀金漆,光彩夺目。正中檐下悬挂白底黑字“留耕堂”横匾,两边有一副木刻
对联:“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点出了留耕堂的原意。现后寝东西两边是
番禺区历史人物像展。西边有
广东音乐典雅派的“何氏三杰”——
何柳堂、何少霞、
何与年三人的铜像。东边有番禺
清代诗人
屈大均,
岭南画派三杰
高剑父、
高奇峰、
陈韵等
塑像。在
寝殿的东西间,有番禺驰名的民间艺术——
沙湾飘色的雕塑。沙湾飘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色彩艳丽、造型传神、色梗纤细、装置巧妙而闻名海内外。
留耕堂长期以来以其恢弘的建筑气势,高超的雕刻艺术,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受人青睐。
旅游指南
交通:
1.乘6号或6B公交车到
沙湾镇南村站下车后行大约600米。
2.乘7号公交车到北村工业区(留耕堂)站下车步行400米。(7号公交车现今取消了北村工业区站,现今要在沙湾东村站下再步行去比较远)
3.乘
广州市29路公交车到留耕堂站下可直达留耕堂。(附番29路站点详细站点:
番禺区区公共汽车公司总站 -
番禺汽车客运站金海岸花园 - 石岗村[番禺] - 清河市场 - 东怡新区 - 番禺广场 - 东秀园 - 邮电大厦(
亚运大道) - 何贤医院(清河东路) - 美丽华大酒店 - 南区市场(哈街) - 农校职中 - 农校南门 - 新世纪花园 - 南区公园(
福德路) -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福贤路) - 雅居乐锦官城 - 祈福水城 - 雅荷居 - 荷景花园 - 沙湾派出所 - 沙湾东村 - 福冠路口 -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北门 - 象贤中学(福北路) - 留耕堂 -
滴水岩森林公园总站 (28站) )
开放时间:每天08:30-17:30
门票:5元(5元是以前的,我2012年10月去时门票是20元)
周边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