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程,号文庵。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苏宗经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试第四十八名
举人。历任新宁州(今
扶绥县)训导、
平乐县教谕、梧州府教授、国子监监丞,死后授奉政大夫。苏宗经为培养人才,倡修林州紫泉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与鬰林州
知州王彦和重修鬰林州城墙,受到清廷嘉奖。他的著作甚多,有《
读史管见》四卷、《坊表录》四卷、《名臣百咏》一卷、《慎动斋文集》十八卷、《明史约编》三十卷、《鉴史精华》八卷、《酾江诗草》十卷,并编辑了《
广西通志辑要》。
同治三年(1864年),苏宗经在江岸村病逝。
在《酾江诗草》(卷二153页)收集有《修郁林城纪事》一诗,记叙了作者资助修建郁林城,负责工程,历时三载方完成的经历,后受到清廷的嘉奖。苏宗经为培养人才,倡修郁林州紫泉书院。据史载,此书院于
乾隆十六年(1751)由郁林
知州南宫秀创建;十八年,知州段汝舟扩建学舍,后改为训导署,书院移建于东郭侧;嘉庆元年(1976)知州金国宝移建于义仓旧址,有前门、讲堂、后堂、东西学舍等共29间;
爱新觉罗·旻宁五年(1825)知州恒梧修文鉴亭,十一年(1831)知州王彦和重修大门,增建经义、治事两厅;光绪十六年(1890)知州杨春改文鉴亭为藏书楼,高二层,各3间。士绅捐修大厅、后座、大门,书院历置田产生息以供经费。清末改建为郁林高等小学堂,1923年,改建为
郁林县初级中学。书院院址为今古定小学校舍。苏宗经倡修紫泉书院事,应当在道光年间,他在《诗草·卷二》第142页中写有“就紫泉书院席”一诗,叙述了他从凤化归里,官绅即聘请他到书院讲学的情形,可作佐证。
苏宗经《酾江诗草》刊刻后,一百多年来几乎被湮没了,幸得广西桂林图书馆的仁人志士从抗日烽烟中冒死抢救了六船珍贵藏书,《酾江诗草》即在其中,成为孤本。我们看到的影印本,封面上尚印有“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民国三十四年(1945)劫后存书”的印章。诗集分上下两册,原书为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仲春开雕,书前有杨兆晋的“酾江诗草序”、苏宗经的“酾江诗草自序”和梁翰的“酾江诗草序”。目录中分别列出卷一(自
爱新觉罗·旻宁辛巳至庚寅)古今体诗136首;卷二(道光辛卯一年)古今体诗142首;卷三(自道光壬辰至丁酉)古今体诗129首;卷四(道光戊戌、己亥二年)古今体诗151首;卷五(道光庚子、辛丑二年)古今体诗93首;卷六(道光壬寅、癸卯二年)古今体诗86首;卷七(道光甲辰一年)古今体诗95首;卷八(道光乙巳一年)古今体诗101首;卷九(道光丙午一年)古今体诗168首;卷十(道光丁未、戊申二年)古今体诗119首;卷十一(
爱新觉罗·旻宁乙酉一年)古今体诗50首;卷十二(道光庚戌一年)古今体诗105首;卷十三(
咸丰辛亥一年)古今体诗116首;卷十四(咸丰壬子年)古今体诗152首;卷十五(咸丰癸丑一年)古今体诗132首;卷十六(咸丰甲寅一年)古今体诗139首;卷十七(咸丰乙卯)古今体诗153首;卷十八(咸丰丙辰)古今体诗105首;卷十九(咸丰七年丁巳)古今诗80首;卷二十(咸丰八年戊午)古今体诗87首;卷二十一(咸丰九年己未)古今诗120首;卷二十二(咸丰十年庚申时年六十八)古今体诗134首;卷二十三(咸丰十一年辛酉)古今体诗133首;卷二十四(
同治元年壬戌)古今体诗133首;卷二十五(同治二年癸亥)古今体诗80首;卷二十六(同治三年)古今体诗22首。合计全书二十六卷,2986首。每卷首均刻有“郁林苏宗经文庵氏著,男玉霖,孙龙愉、龙恂校”字样。写作时间自
爱新觉罗·旻宁辛巳(1821)至同治三年(1863)期间,约42年,笔耕不缀,诗兴连绵。其古今体诗包括七律、七绝、五事、五绝及歌行体等,涉及内容极广,象这样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代作家之中亦十分罕见。诗作中以咏物、纪游、赠友、纪事、述怀、咏史这几类题材为最多。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诗者,立言之一端也,或直言,或曲言,或隐言,凡触事、触物、触景、触情,意之所在,借笔以达之。流连婉转,味深而长,己之意得以伸,人之心可以感”。由于作者一生精于
历史学,故其咏史多而广,且出人所料,如卷三的“读史咏怀十九首”抒发了作者对先贤
秦穆公、
蔺相如、
廉颇、
郭泰、诸葛亮、
陶侃、
黄宪、
王通、
裴行俭、
娄师德、
曹彬、
吕蒙正、
范仲淹、
司马光、
范纯仁、
邵雍、
刘安世、
王守仁、
郭子仪十九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而科学,立论相当精确,自成一家之言。又如卷四的“劝士十章”苦口婆心规劝诸生为好人、宜力学、要立志、要立身、要守穷、要守分、勿揽讼、宜忍气、绝洋烟、早纳粮,至今读起来,仍觉言简意,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诗集中还有不少展示家乡郁林风土人情的诗歌。如卷二十四的“田间”:“(音琼)竹何堪步入城,田间野趣有闲情。晓观山色占晴雨,日看沟流辨浊清。畔常闻
华北蝼蛄语,园边偶听
领鸺鹠声。人家筵席多辞隙,淡泊餐(指早饭和晚饭)腹太平。”即描写了田园风光,又反应了民间生活的清贫。卷二十一的“扰旱”,表达了作者“日日看天叹久晴”的心情,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又如描写自己家乡江岸村的景色:“酾江岸上得村名,后枕青山面向城。明镜回双涧合,飞虹蜿蜒两桥横。百年
松树参天秀,六月荷香绕舍清。几座楼台深竹里,唔咿常有读书声。”酾江是清湾江的一条小支流,“青山”是指牛晕岭,“明镜”是指池塘。诗中的松、竹、荷、青山、池塘、小桥和楼台,描绘出一幅恬淡幽美的乡村风景图。
书中最多的诗作是纪事一类,所记相当广泛,有与朋友相酌,亦有夫妻恩爱;有父子情深,也有家庭欢乐之记述。更多的则是记述作者一生的经历,对他影响较大的人和事。赠答诗多为赠予朋友、同事、亲人,或和人韵,或独自创作,不受局限。他的咏物诗多咏花草,如“春草”、“
枝花”、“
芭蕉”、“菊”、“
凤仙花”、“白莲”等,形象丰富,让人引起种种联想。
述怀诗则多述自己的情怀,或苦闷,或闲适,或惆怅等,如“逍遥”、“鸡鸣起坐”、“秋日旷怀”、“自遣”等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作品的思想基调是健康的,向上的。其诗歌中反映人民苦难的不是很多,但所记所述,均系真情实意。整部诗作,语言通俗易懂,诗如其人,不事雕饰。许多诗篇是人所未写,人所未言,没有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也是这部《酾江诗草》的一大特色吧。
清代出版的《
广西通志》有
康熙刻本、
雍正刻本以及
爱新觉罗·颙琰刻本。嘉庆刻本为嘉庆六年(1801)刻本,由时任
广西巡抚谢启昆(1737-1802)所编。凡280卷,记事自先秦始,至嘉庆五年止。分训典、表、略、录、传五大类,统22门。该志问世后,以内容丰富、体例完善而被列于各省志书之冠,为世人称颂。但由于嘉庆《广西通志》卷浩繁,难于披览,苏宗经于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将谢启昆《广西通志》变其体例,析其条目,辑其原文,于翌年编成稿13卷。光绪十四年(1888)苏宗经之子苏器之将稿呈广西布政使
马丕瑶,马氏即委
羊复礼(
海宁市人,
举人,光绪间署
镇安府事)以书稿为基础,从《昭忠录》、《
平桂纪略》、《股匪总录》、《堂匪总录》、《广西道里表》等书中辑录道光至光绪间(1821-1908)史料,增辑成16卷。还未及印刷,时已升任
广西巡抚的马丕瑶又命夏敬颐(江西新建人,历任
玉林市知府、
百色厅同知、
桂平市和
桂林市知府)稽之档册,重加厘订,增辑续刻百色厅、归顺州(今靖西)的记载2卷,至此,全书终成18卷刻本传世。
《
广西通志辑要》卷首列督修、原辑、增辑署名,收录
沈秉成、
马丕瑶等人序五则及凡例、目录;卷末有夏敬颐、赖鹤年跋。正文以地统目,按省总及各府和直隶厅、州分册,各系以分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职官、学校、赋税、宦绩、宦、人物、流寓、胜迹、关隘、祠庙、水利等目。每府前还绘制有舆图132幅。其所增人物、兵制目为多,仅
临桂区籍人物就新添了
陈继昌、
龙启瑞、
朱琦、王恩详等人的传略。该刻本现藏于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和桂林图书馆。此外,桂林图书馆还珍藏苏宗经的后人
苏玉霖的精钞本。
此书是苏宗经的
历史学著作,书首有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
广西壮族自治区督学使
孙锵鸣所撰前序。全书640余目,所述历史上自古代,下迄明清。书中多引
孔子、
周公诸人语句,或据史实,或依经文,抒发己见,评论人物,内容比较庞杂。桂林图书馆有收藏。
此书是苏宗经编辑的一部文摘类型的书刊。文章大部分是从《
元史》和其他古籍摘录,其主要内容是宣扬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劝人改恶从善。桂林图书馆有收藏。
苏宗经的著述尚有《慎动斋文集》十八卷、《明史约编》三十卷和《名臣百咏》一卷。可惜上述三部著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和桂林图书馆均未有收藏,在此就无法披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