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
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隋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次子,官至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唐朝著名儒将、书法家。
裴行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少时勤奋好学,以门荫成为弘文馆生员。李世民贞观年间,以明经中选入仕,担任左屯卫仓曹参军,大将军苏定方看重并传授兵法。因私议李治废立武则天之事,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今新疆库车)都护等职。后回朝与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负责官员典选工作十余年,与之并称“裴、李”,创造长名姓历榜及注等方法,对后世选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上元三年(676年),参与防御吐蕃;后用计俘获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因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突厥阿史德温傅再次起兵,裴行俭率部彻底荡平东突厥残部。后因谗言称病不出,册封为闻喜县公;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十姓可汗车薄起兵,裴行俭统兵出征前病逝于长安延寿里,终年六十四岁,李治李治追赠其为幽州都督,谥号为“献”,葬于闻喜县东良原(今山西闻喜县郝庄乡)。后累赠扬州大都督太尉
裴行俭擅长书法,以草书和隶书最突出。著有文集二十卷,《选谱》《草字杂体》及兵法四十六诀,今已失传。善于培养选拔人才,提拔过程务挺、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名将。乾陵博物馆研究员陈哗认为裴行俭文武兼备,为唐朝边疆的稳定和西北民族友好往来做出巨大贡献。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裴行俭出身于世家大族,属“河东裴氏”中眷房。其祖先出自嬴姓,是皇帝后裔伯益的后代。其父裴仁基,曾任隋朝左光禄大夫,隋末乱世与长子裴行俨洛阳市被王世充所杀。唐朝追赠其为原州(今宁夏固原)都督,谥号为“忠”。
才兼文武
裴行俭年幼之时,凭借门荫得以进入弘文馆成为生员。贞观(627-649年)中期,参与科举考试,以明经中选进入仕途,初仕为左屯卫仓曹参军,获得大将军苏定方重视,得以传授其兵法。后转任武威郡(治所今西安市)司士,累迁为金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显庆二年(657年),晋升为长安(今西安)县令。李治李治废黜王皇后、册立武则天时,裴行俭与太尉长孙无忌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认为国家忧患必然会从这里开始。大理寺卿袁公瑜将此事密报于武昭仪之母杨氏,裴行俭因之贬黜为西州(今新疆吐鲁番)都督府长史。后改任为金山(治所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副都护,麟德二年(665年),累迁为安西(今新疆库车)大都护,与西域从政七八年时间,注重教化,注重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西域诸国慕义选择归顺唐朝。
因政绩突出,裴行俭被李治李治召回京城,升任同文少卿,不久后提升为司列少常伯咸亨初年(670年),恢复旧官名为吏部侍郎,与李敬玄和马载一同担任官员选拔的工作,以能吏著称,被人们称为“裴李”“裴马”。唐初,新旧制度并存,官场较为混乱,裴行俭大胆创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创造长名榜、铨注等方法,规定州县官员升迁、资历高低的标准,以此进行官员选拔,该办法被后世沿用下来,影响深远。
威震西域
上元三年(676年),吐蕃进攻唐朝边疆,裴行俭被任命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不久,改任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右军总管,接受元帅周王的统一调度。仪凤二年(677年),十姓可汗阿史那姓匐延都支以及李遮匐,联合周边少数民族部落,进攻安西(今新疆库车),并与吐蕃结为联盟。朝廷准备派兵征讨,裴行俭上书建议高宗李治利用护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国之际,途中趁机偷袭,可不劳而功。于是高宗李治命令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国继承王位,并担任安抚大使。途径莫贺延碛沙漠时,飞石遮天,向导迷路,将士们饥饿困乏。裴行俭命令护送队伍安营并虔诚拜祭,告诉将士们水源在不远处。不久,云散风停,前行数百步便是水草丰美之地。裴行俭途径曾任职的西州(今新疆吐鲁番)时,官吏百姓夹道欢迎,裴行俭召集一千多豪杰子弟相随,并扬言天气炎热,要等天凉后再西行,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知晓后便没有设防。
于是裴行俭召集龟兹(今新疆库车)、毗沙(今新疆和田)、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四镇酋长,想要一起前往狩猎,共有近万子弟愿意相随。裴行俭假装狩猎,整编队伍,几日后加速前行。距离阿史那都支营地十多里时,派人亲近阿史那都支之人前去问好,摆出一副很悠闲,并非前来讨伐的样子,再次派人召唤阿史那都支前来相见。阿史那都支曾与李遮匐约定,八月一同对抗唐朝使者,如今唐朝使者已至,无计可施,便亲率首领等五百骑兵前来拜见,裴行俭将之全部擒获。然后利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各部酋长前来,全部捉住后一起押往碎叶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简从昼夜行军,偷袭李遮匐部落。途中擒获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的使者,裴行俭释放李遮匐的使者,让其返回告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被擒获,李遮匐知晓后也选择了投降。将士们在碎叶城为裴行俭立碑纪功,裴行俭擒获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返回京师。李治李治高度赞扬裴行俭,称其文武兼备,因功授予其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荡平东突厥
调露元年(679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与阿史那姓奉职起兵,扶立阿史那泥熟匐可汗,单于都护府(治所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辖区内二十四州响应。单于都护府都护萧嗣业率军征讨战败,高宗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治所今辽宁朝阳)都督周道务等部十八万唐军,同时节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部,共统帅三十万唐军征讨突厥。裴行俭率军行至朔州市(今山西朔州)时,知晓此前突厥抢走单于都护萧嗣业运送的军粮,唐军才会大败。于是伪装300辆运粮车,每辆车内隐藏5名壮士,手持陌刀与劲弩,派遣几百羸弱的唐军押送,于险要之地埋伏精兵等待突厥人前来。等到突厥人前来抢运粮车,唐军弃车而逃;突厥人将车拉到泉水边,解下马鞍牧马,准备搬运粮食时,车中隐藏的唐军杀出,埋伏的唐军一拥而上,几乎杀尽突厥人;此后唐军运粮车,突厥人再也不敢靠近。
唐军行至单于府北面,天色将晚于此安营扎寨,四周壕沟全部挖好,裴行俭却下令移驻崇冈。唐军将士认为军队已安营,不应该惊扰,裴行俭却催促唐军赶快转移。当夜暴雨降临,原本营地积水一丈多深,唐军将士们无不叹服。唐军与突厥军于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小罕山)交战,裴行俭统帅唐军连战连捷,杀伤敌军不计其数;突厥部将杀死可汗阿史那泥熟匐,带其首级前来投降;接着唐军擒获突厥首领阿史那姓奉职,突厥余部败走依狼山。裴行俭班师回朝后,突厥首领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合再次起兵,召集突厥余部。次年,裴行俭再次统兵出征突厥,统兵驻扎于代州(今山西忻州)的陉口(今山西雁门道),巧施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互相猜忌。
阿史那伏念将妻儿与重留在金牙山,统帅轻骑兵偷袭右武卫将军曹怀舜;裴行俭派遣部将何迦密从通漠道进军,部将程务挺从石地道偷袭金牙山。阿史那伏念与右武卫将军曹怀舜签订合约后返回金牙山,发现妻儿与辎重全部被擒,军中将士也沾染疾病,于是统兵向北逃去。裴行俭派遣副总管刘敬同与程务挺统兵追杀,阿史那伏念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以自救,但仍旧犹豫不决,认为唐军距离遥远,便疏于防范;唐军将领刘敬同率军偷袭,阿史那伏念狼狈逃走,然后抓获阿史德温傅,派人向裴行俭请降。裴行俭没有泄露此事,派人给阿史那伏念送去密信,数日后,唐军营寨外烟尘滚滚,裴行俭派遣使者前去慰劳,阿史那伏念擒获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由此彻底荡平东突厥余部。李治李治派遣户部尚书崔知悌慰劳唐军,侍中裴炎嫉妒裴行俭的战功,对其战功没有上报高宗李治,并斩杀投降的阿史那伏念;裴行俭不认可杀降的做法,因此称病退休,高宗李治册封其为闻喜县公。
未征而逝
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十姓可汗车薄起兵,高宗李治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再次统兵出征突厥。但大军未出发,裴行俭便于四月病逝于长安(今西安市)延寿里的家中,终年六十四岁。高宗李治追赠其为幽州(今北京)都督,谥号为“献”;并下令皇太子李显派遣六品京官负责处理其家事,待其子孙能够自立为止。十月,裴行俭葬于闻喜县的东良原(今山西闻喜县郝庄乡)。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再次追赠其为扬州市(今江苏扬州)大都督;唐玄宗李隆基时,因其幼子裴光庭升任侍中,故以恩例追赠其为太尉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担任吏部侍郎十余年时间,与李敬玄、马载共同掌管官员甄选工作。因为唐初新旧制度并行,多种途径选拔大量后备官员,造成官员队伍良莠不齐,针对现状,裴行俭在李治李治的支持下,进行大规模人事制度改革,创造出长名榜与铨注等方法选拔官吏,作为国家选才授官制度沿用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外,裴行俭为唐朝培养出大量人才,官至刺史、将军者多达数十人,其中平原郡公程务挺、大将军张虔勖、丰州都督崔智辩、太原郡公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左豹韬卫将军郭待封、辽阳郡王李多祚、燕国公黑齿常之、长平郡公张知运、平阳郡公薛讷、左羽林军大将军阎敬容、丹阳郡公甘元柬、左骁卫大将军裴思谅、王智方、安西都护吕休璟、刘元意等,皆是名将。
军事成就
上元三年(676年),裴行俭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与天水市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用计俘获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西突厥首领李遮匐永隆元年(680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部及阿史那伏念部,巧施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投降,荡平东突厥余部。
后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奏请设立武成王庙,诏令古今六十四名将配享武成王庙,其中便包含“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依照唐朝惯例,为武成王庙配享从祀,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奠享,其中便包括裴行俭,唐朝入选其他名将为李靖李勣郭子仪李孝恭尉迟敬德、苏定方、王孝杰、张仁亶、王晙郭元振李光弼李晟
北宋张预编撰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裴行俭便位列其中。
个人作品
裴行俭是书法家,擅长草书与隶书。李治李治曾赐绢素百卷,命令裴行俭书以草书撰写《昭明文选》,高宗李治阅览后非常喜爱他用笔的规矩,裴行俭认为唐初书法家,只有他与虞世南不挑剔笔与墨。裴行俭著有文集二十卷,撰写数万言的《草字杂体》及《选谱》;通晓阴阳及算术,曾以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问题编出四十六条军事诀窍。后来武则天命令其侄武承嗣将其取走,此法由此失传。《全唐文》今录有其作品一篇,为《讨西突厥兵事疏》。
历史评价
裴行俭去世后250余年左右,刘昫等撰《旧唐书》为其立传,认为裴行俭与刘仁轨,无论文治武功,还是治理边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称得上儒将的典范,儒将之名,二人当之无愧。此后宋祁等在《新唐书》中认为,裴行俭以宽容对待部将,自始至终都保持功名,证明了勇于表现刚强的人 容易丧命,反而表现柔弱却容易存活下来。
唐朝宰相、文学家张说于《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中评价道,裴行俭意志坚定,谋略精深,又善于推测,无论推步、气象,全部十分精通;曾经为军营行阵、部众、料敌等方面撰写军事经验四十六诀,后被武则天命令武承嗣取走,这才彻底失传。
唐高宗李治认为,裴行俭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擒获叛党首领,他是文武兼备的人才,可以身兼文武两大官职。唐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评价认为,只有裴行俭能够得到他的兵法传承。唐朝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认为,裴行俭擅长草书、行书,章草也十分突出;长相姿容俊秀、高俊伟岸。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给予极高评价,在《注孙子序》中认为,裴行俭与齐太公姜子牙王翦韩信、诸葛武侯、李靖李勣等人,都是善于使用奇谋的名将,定策于内,功成于外。
北宋名相、著名抗金名将李纲于《唐朝贤将传序》中认为,裴行俭与苏定方战术谋略十分奇特,具有贤将之风。南宋文学家张预在其撰写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评价认为,裴行俭想要偷袭都支,却假装闲暇;知道敌人要劫车便在粮车内安置伏兵;不告诉士卒徙营的理由,这些举措都非常符合《孙子兵法》的要求。明末文学家黄道周于《广名将传》中赞赏裴行俭,认为他十分贤能,深得兵法的精髓,面对都支采用谋略,借助送波斯王子回国之际,突然前往西川,趁敌没有防备,兵不血刃便擒获敌将,称得上文武全才之人;念傅再次起兵,裴行俭用粮车埋伏士兵之计,趁敌人前来果劫车,一齐出动斩杀敌人;部队安营扎寨,他却命令唐军全部搬到高地上,刚刚扎营完毕,便大雨降临,这份预知能力让人骇然;伏念选择归顺唐朝,并擒获温傅而来投奔,应该给予不死的待遇。
明末文学家陈子龙于其著作《安雅堂稿》的《储将才》中评价道,裴行俭与陆逊、诸葛亮、谢玄虞允文这些名将,都是起家于儒生,能够统兵建立功勋,这样的名将非常稀少。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于《读通鉴论》中认为,在武则天韦皇后当政时期,裴行俭等名将能够攻城略地,建立功名,都是因为没有掣肘的缘故。清代著名哲学家及教育家李塨在其作品《阅史郄视》中,对裴行俭做出评价认为,裴行俭孤军万里,兵不血刃擒获叛党,这是与班超陈汤并列的功勋;他能平定都支,是才能的体现,但送波斯王子回国继承王位才是关键。
乾隆帝师、清朝著名史学家朱轼评价裴行俭认为,裴行俭文武全才,器量宏大。如果他能长期负责官员考核与选拔,一定能成为唐朝名相;但他仅被人们称为名将,十分可惜;朝堂上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在外统兵为国家开疆拓土,这才是读书人的表率。裴行俭用兵以谋略见长,能够兵不血刃建功立业,这是儒将的风采。清代著名医家陆以湉于其著作《冷庐杂识》中评价认为,裴行俭是文武全才,用兵没有不胜利的,主要就是他采用谋略诱敌等战术实现的。
人物典故
妙计破敌
李治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统兵攻打东突厥,因此前唐军运粮车多次遭劫,便巧施妙计破敌。首先准备三百辆假辆车,每辆车内埋伏五名士兵,配备陌刀与劲弩,并派遣羸弱的士兵护送运粮车;其次埋伏精锐士兵尾随而去。不久后,突厥士兵果然前来抢劫唐军运粮车,护送运粮车的唐军按照裴行俭的要求,全部丢下运粮车逃走了;突厥士兵将运粮车来到水边,并解下马鞍去放牧。突厥士兵将要搬运粮食时,隐藏车内的唐军立刻冲出,同时跟随的唐军精锐也及时赶到,此战突厥士兵几乎全军覆没。此后突厥再也不敢抢劫唐军运粮车了。
仗义疏财
李治李治曾赏赐给裴行俭一匹骏马和漂亮的马鞍,部将令史暗中将马骑了出去,骏马因为跌倒摔坏了马鞍,令史十分害怕便选择逃走,裴行俭知道后没有追究,反而将他召唤回来。
裴行俭率军平定阿史那都支时,缴获大量珍宝,部落酋长和士兵们都想要观赏这些珍宝,裴行俭知道后,专门设宴将珍宝拿出给大家观赏。珍宝里有直径两尺大的玛瑙盘,非常鲜艳漂亮,卫兵将它拿出观赏时,因为疏忽打碎了玛瑙盘,吓得他头都磕出血了。裴行俭没有不舍得珍宝,反而认为他不是故意的。班师回朝后,李治李治将缴获的物品赏赐给裴行俭,其中便包含金银器皿三千多件,还有大量的骆驼和牛马。裴行俭没有留下这些赏赐,将它们全部分给亲朋好友和部将们。
墓碑
裴行俭墓
据《赠太尉裴公神道碑》记载,裴行俭葬于闻喜东良原(今闻喜县郝庄乡)。裴行俭墓现位于山西省闻喜县郝庄乡永青村西南,墓址前原有墓冢,石人与石马,于20世纪60年代平整田地时遭到破坏,现仅存唐朝石碑,额篆“唐故礼部尚书”五字。裴氏家族墓地,位于裴柏村村东十余里的凤凰原上,包含永青墓地、仓底墓地、赵村墓地等,民国初年时存有大墓冢200余座,碑记60余座,其中永青墓地便有裴行俭墓及其父裴仁基、长兄裴行俨、幼子裴光庭等人的墓地。1965年12月,山西省委员会将裴行俭墓列为省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裴行俭墓”的标志。
裴行俭神道碑
《裴行俭神道碑》全称为《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为唐中书令张说撰文,永淳元年(682年)立于裴行俭墓前,于20世纪60年代遭到破坏,现仍挺立于裴氏墓地中。神道碑文收录于《张燕公集》《全唐文》和《西域碑铭录》中,碑文较新旧《旧唐书》详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家族成员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大明宫 (2009).豆瓣电影.2023-04-03
风起霓裳 (2021).豆瓣电影.2023-04-03
风起西州 (2022).豆瓣电影.2023-04-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才兼文武
威震西域
荡平东突厥
未征而逝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军事成就
后世地位
个人作品
历史评价
人物典故
妙计破敌
仗义疏财
墓碑
裴行俭墓
裴行俭神道碑
家族成员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