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川河
麻川河
麻川河,又名东埠河,由汤岭东面发源,合黄山东南两面之水,迤逦千峰,汇聚沿路各山诸水,始入仙源。古县志记麻川河:“……山高水深,驾飞虹于水上有梁之景焉”,其雄伟壮观可见一斑,麻川河沿岸风光绮旎,江南奇秀集于此。在河流途经的仙源镇稍上方的麻陂潭,而下的麟凤桥、板石垂钓、狮子石、寨山等都是古代太平著名的游览景点。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东南方向的麻川河是黄山区内最大的河流。她位于黄山风景区主峰的东侧,发自黄山风景区南大门的汤岭诸多溪水汇集而成。途经黄山区的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仙源镇、新明乡,绵延49公里,后流入太平湖。
青弋江水系,最终汇入长江
河流起源
仙源镇至小河口麻川河出太平,六十里之间,“巨石累珂,交积隍涧,曲折奔腾,冲激雷转”,如此景象,显见麻水之美无可比拟。晚唐诗人杜荀鹤在仙源一带游历麻川后作五言诗一首《题麻溪》:“麻溪清澈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酒旗和柳动,僧塔与云齐;此是归期路,归期路弗迷。”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令诗人深深感动,于是,在此找到了心灵回归之路,而且从此不再迷惑。与此有异曲同工的是古代一县令离任时的言志诗:“检点归鞍快交鞭,来朝走马亦陶然,问心只饮仙源水,回首心无俗浊泉。”
河流治理
麻川河流域洪水多发,多年来周遭百姓深受其害。麻川河综合治理项目的完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防洪能力,确保河流两岸人民的生活、生产安全。同时翻板闸和河堤的修建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成形一道亮丽的水上风景,可推进该村乡村观光旅游和淡水养殖的全面发展和保护。黄山区政府近几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麻川河实施综合治理,将给沿岸老百姓带来灾害的河流,治理成了造福于沿岸村民的母亲河
沿岸古迹名胜
麻 陂 潭
麻川河出葛湖里,即至仙源,此处两水萃合,水面聚然开阔,终年碧水流茵,两岸浓荫华盖,称麻陂潭。县志记载,仙源的先贤周怡、崔涯等人,皆曾于此登舟饮酒赋诗,曾有过数里凉亭,鱼筏泳游,真如画里的美景。
明代嘉靖十七年进士太常少卿周怡所作《同崔侍御泛麻川》诗数首,据考证,即作于麻陂潭。崔侍御即崔涯,嘉靖八年进士、监察御史。现录其中一首,足见当时麻陂潭胜景。
麻川初涨泛新波,霁景当如嘉会何?
鸥鹭翩翩舟外是,
烟云冉冉席边多。
尊当碧浪浮珠玉,
衣傍青山带薜萝。
儒雅风流今胜事,
咏归随处濯缨歌。
鸥鹭翩翩,烟云冉冉,碧浪浮珠,衣傍青山薜萝,何等儒雅风流?
麻陂潭应是仙源人的泛舟之所,他们游玩、休憩、踏青、游春,皆要来到这里,所以才会有“数里凉亭,鱼筏泳游,真如画里”的美景。文人学士,寄寓山水,情怀邈远,常常结伴而来,饮酒赋诗。监察御史崔涯在返乡休假期间,与当时的同为诗人的县令刘元凯携带美酒,结伴登舟,泛游麻陂潭,酒兴之时,随即赋诗两首:
《雨霁偕刘尹泛舟麻川》。
其一:
览霁麻川似境中,
野航春水坐来空。
参差绿树肥将满,
回合青山翠且重。
花岸共谐鱼鸟意,
柳桥深醉酒旗风。
鸣琴多暇恣清赏,
肯拉潜夫一笑同。
其二:胜日同登李郎舟,
轻罂花朴酒香淳,
迎人草色青无际,
过雨山光翠欲流,
赤壁未望苏子感,
曲江长抱杜陵忧,
眼前双态须臾事,
都付春花酒一瓶。
两诗把麻陂潭的雨后春光描绘得美轮美奂。
麟 凤 桥
古城东门外数里,悍然石桥一座,名曰:麟凤。麟凤皆为吉祥之物,盖因麻川河水,常在春夏泛滥,汹涌澎湃,非麟凤不能镇卧其上。桥建于乾隆三十年,青麻石建筑,六墩五孔,长九十余米,宽七米,高十二米,高大雄伟,尉然壮观。古城旁边,青山秀水之上,有此古桥,多相辉映,立刻生机盎然。
桥身两边护栏有三十四对石柱,桥中两边镶大块青石,碑刻麟凤桥”三字,桥两端有圆圆美观的抱鼓石,为桥壮势,桥南端左侧有麻石经幢一根,身下青石刻有纹线一枚,以测定水位之用。古桥经二百多年的风吹日晒,隙缝间早已长出藤藤蔓蔓,长及水面,随风摇曳,煞是美观。
麟凤桥地处古徽、宁两府要道,为两地经贸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古朴凝重,为皖南重要古桥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电影《405谋杀案》、《小花》、《红楼梦》等皆曾于此取景。
桥北端,在宋代,建有“众乐亭”一座。当时的县令孙觉著有著名的《众乐亭记》,文中写道:“物之可乐多矣!惟其性之嗜到山溪之胜绝,水石之清凉,则未有不乐之者。夫无情然后可以待有情,无情之至则有情者皆为之。役山水之乐,不于无情者与?……盖君子乐与众乐,忧与众忧,而身不与也。余令太平之年,得县之东山溪之会处,以作亭焉。而至者乐之,因名之曰众乐。又列其所以乐者为之记,以自览。”至明嘉靖年间,县令刘元凯将众乐亭移建至县北重兴寺前,又作《众乐亭后记》。
板 石 垂 钓
麟凤桥北端上侧河岸,有著名的“七音石”,七块青石,以石敲击发出七种不同的声音,以此名之。从此处拾阶而下,河岸为巨大的花岗岩石,伸入河中,石面光滑平整,面积达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石面上留有历代文人的诗刻多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诗人兼酒鬼的知县刘元凯的趣味诗:“移杯就溪山,鱼鸟来争酒。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诗人在此饮酒,竟有鱼鸟来争,何等有趣味?诗人竟不吝啬,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无论男女老少,古人还是今人,读到这样的诗,都会叫好,诗人的洒脱豪放,就是仙源的普通百姓也深受感染,笔者多年以前,在仙源遇一老人,谈起此处,他竟能琅琅上口地将这首诗背出来。诗刻虽历经几百年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可见。
石刻往前,水声如琴,此处河水绕石回旋,发出美妙悦耳的如弹奏的琴声,故称“板石听琴”。板石前面水深积潭,称板石潭,潭水清澈,群鱼嬉戏,古人常常在此垂钓,故而“板石垂钓”成了仙源著名的八景之一。
仙源八景分别是:板石垂钓、富溪望月、云中观雾、庆云钟声、榜山架镜、石塔听琴、南园丹桂、北岭玉松。
狮 子 石
仙源往下十余里,麻川里的累累巨石汇聚成长有百米的滩,名为中滩。滩中皆石,大者如床如桌,小者如盆如桶;麻川河水在此冲撞激烈,响声如雷,几里之外能耳闻,高山之岗能目睹满滩飞溅的白浪;春季河水汹汹涌涌时,这里是翻江倒海,冬日山寒水瘦时,这里也是激流飞奔;年老体弱,幼童病妇皆不能临此风景。中滩而下,河面开阔,水清冽澄净,水底一览无余,一边是鹅卵石平整铺就,一边是山脚的岩石,岩石多不规则,有起有伏,有高有低,使水底不单调而有趣,间或有大队的鱼群列队而过。往下二三百米,水渐深渐绿,深不能见底,河中兀然一巨石跃出水面,虎视眈,欲搏眼前之物,石形如狮,其状如搏球,故称狮子石
狮子石处水面平静,颜色黛绿,四周皆为深潭,岸边树大,华盖浓密,欲卧潭上,岸边的山似不高,树木却苍郁,不显得浅俗和热闹,与深潭浑然相配,山沿岸排列,整齐而规则,如屏障特为深潭而设;屏障背后,高山耸峙连绵有致。岸边有一小篷船,摆渡行人。来往行人坐在船上,既惊异此地的秀美,也心怀恐惧,总喜欢把好奇的眼睛投向见不到底的水深处,见到的都是长长的庞然大物,如蛟如龙,有时有头无尾,有时有尾无头,有时有影却无形,水深无法知其全貌,疑是水怪之物,便毛骨悚然,全身起了鸡皮疙瘩,其实是水底岩脉,只不过是变化万种,而非是蛟是龙。也怕那水,坐在船上才知那水并不平静,水面下水流湍急,旋漩无数,看着眼花目眩,摆渡老人放稳撑篙后,总是要用尽力气,才不致使船被冲到下流去。
如此深潭,因有狮子石点缀其中,画龙点睛一般,寂静画面立即就灵动而赋于生命了,也因此吸引了许多古人在此徘徊不去,太平旧县志的古迹栏中有记载,相传吕洞宾曾过此,坐狮子石上饮酒赋诗,石上刻有字迹,后被鱼樵所剥烂,明代知县刘元凯曾于此题诗:“爱水心偏远,观山水更清”。石中有一小潭,圆圆似凿,水碧如油,试若风月清圆之夜,游者盘踞石上,周邻水深百尺,清风徐来,波纹微皱,银光万道,把酒歌吟,岂不美哉?兴趣渐来,歌之舞之,飘飘然若羽化而登仙了。
狮子石下五里浮溪口,右岸上山去樵山神仙洞,左下即是太平湖。
寨 山
寨山在麻川河下游一个叫“三门滩”的地方,古称“三门六剌滩”此地曾出一声名很响的人,叫刘敬之,是一地方乡绅,慷慨豪爽,识时度世,曾支持过新四军的工作,当年周恩来副主席为新四军事来此,两次在他家中留宿,并手笔留书,称他为开明绅士。刘敬之对宅院对门有一座山,叫寨山。
寨山生得很奇,周围的山都是树林茂密,线条柔和,虽然也起起伏伏,但终归平淡,不象此山,高高耸立,俊俏挺拔,形如黄山诸峰,崖壁金黄,磷光灿烂,崖壁的虚折之处,树木苍郁古朴,色浓翠或深黛,山上似雾岚笼罩,仰望不能至顶,因而山顶峰尖和浓翠绿黛之间都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为山增气韵和空灵,若神仙境界。此山被夹在普通的两山中间,也如村前挂着的一幅长长的天然山水画屏,而山麓村前清清冽冽的麻川河水在此曲折盘绕,倒映山峦,水中画景堪为美不胜收;若在月光之夜,身居此地,山愈奇高,水愈奇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水、意境、古趣,会让许多人醉倒。当年李白路过此地,写下了《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一诗,高溪即麻川河,诗曰:“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关于寨山的传说和故事很多,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说古代三门滩有一个叫刘宰的人,传说他一箭步就能到寨山顶上去晒太阳,而他的儿子小宰官比他更有本事,吃饭时能用筷子夹着晒场啜稻谷的麻雀,老宰官见此大惊,心想世上又多了一个象他一样危害他人他人却奈何不得的高手,一怒之下,毁了他的一只手。但老宰官还是阻止不了他后辈同代人中,个个手段高强,飞檐走壁无所不能,他们做好事也做坏事。后代人评说此事时,都把原因归咎于刘宰家的门向,门向正对寨山,并于此得出一个结论:面向寨山做房子,家中就要出这样的人。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但从人们把原因归咎于寨山这一点来看,此地人对寨山的感情是神秘的,既把它当作灵物或神的化身,又对它深深恐惧。身居此地,既受宠若惊,又自卑自哀,觉得自己不配享有此山,而寨山自古至今世世代代就这样主宰着此地人的心灵。
如今,三门滩早已在太平湖的水底下了,而寨山临伫湖面,景色别致,被称为太平湖上的桂林山水,成了太平湖上风景精华的几处之一了,游人不妨将船向坳里拐一拐,即可见到寨山绰约不凡的风姿,追寻李白当年的踪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河流起源
河流治理
沿岸古迹名胜
麻 陂 潭
麟 凤 桥
板 石 垂 钓
狮 子 石
寨 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