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河
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
遇仙河,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历史上曾叫过符禺水、乔谷水、招水等。发源于华州区大明乡桥峪老牛山下,流经大明乡、金惠乡赤水镇,在辛庄乡小涨村渭河大堤以北流入渭河。流域面积158.14平方公里,干流长41.47公里。
水系概况
遇仙河,发源 于陕西省华县大明乡桥峪老牛山下,出峪后沿大明乡、金惠乡两乡交界处西北流,经大明乡高楼、孙堡、王崖村等,过陇海铁路后,经赤水镇南会、北会、庵门前向北流,再经河涨村、北杜村、至辛庄乡小涨村渭河大堤以北流入渭河。
流域面积158.14平方公里,干流长41.47公里,平均比降3.94%,多年平均径流量2629.7万立方米,平均流量0.834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洪水流量是1937年的512立方米/秒。
其支流有金堆峪、小峪、车夫峪、刘家沟诸水。金堆峪,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县城西南部,距310国道2.5公里,全长11.03km,流域面积22.93k㎡。
流域概况
地形地貌
上游属秦岭东段的华山山地,主要由片麻岩石英岩和花 岗岩组成。群山拔地而起,高而险峻,海拔530至2646米,绝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位于华州区洛南县交界处的草链岭海拔2646米,是本县也是渭南地区最高峰。山脊线呈北东向,是渭河南洛河的分水岭。主脊线南西自华县、渭南市、蓝田县交界处的箭峪岭(2449米),经西涧峪东岔脑(2403米)、草链岭、老牛山(2540米)、小敷峪脑(2491米)、笔尖山(2303米),至华县与华阴交界处的老爷岭(2250米)。主脊线中段高,向南西、北东方向递降。主脊线北坡面积较大,挤压、褶皱及断裂发育,山势高耸,断崖壁立,以陡峭的三角崖面与黄土台和山前洪积扇直接相连。南坡面积较小,山势也较北坡趋缓。
山地内沟谷发育,一公里以上的共574条,总长1249公里,多呈北西向展布,与主脊线相垂直。其中较大的称峪道,在北坡自南西至北东主要的峪道依次有黄鹿峪、西牛峪、东牛峪、西涧峪、东涧峪、李峪、乔峪、马峪、石堤峪、太平峪、潭峪、小敷峪、白崖峪、沟峪等及大敷峪局部。最长的为石堤峪,直线距离17.5公里,一般直线距离均在10公里以上。这些峪道,沟狭谷幽,多呈“V”形。南坡的峪道有杨家河、嵩坪川,文峪、油栗西、栗峪等。与北坡峪道相比,沟谷较宽,呈“U”形。
中下游属于黄土台塬位于山地以北,马峪口以西,箭峪河以东的三角地带。北部和东部以陡坎断面直接与平原相接,前缘高差40至60米,最大180米。面积144.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8%,海拔527至840米。塬面破碎,被6条大的河谷和沟壑切割成7条塬梁,呈指状平行分布。整个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平均坡降2%,西部宽而平坦,东部窄而狭长。其上部为黄土及黄土状土,下部为冲积、洪积及洪积沉积物,具有双重结构。
由于新构造运动影响,黄土台塬不断上升,以及在外营力作用下,使台塬遭受剥蚀、切割,形成、梁、沟及侵蚀洼地。峁、梁发育在瓜坡镇龙岭一带。这里原是个小塬,由于长期水土流失,现变成一个峁和东西两条梁。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境内有1公里以上的沟谷47条,总长180.8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公里。较大的冲沟有3条:即金惠乡南耐庄,瓜坡镇南、南东。冲沟长2800至6000米,宽数十米至400米,多见直立土崖,冲沟深达100余米。侵蚀洼地见于大明乡一带。塬面经过长期分割剥蚀,不仅支离破碎,而且上下高差悬殊。金惠乡下李塬从罗庄到徐村高差达150米,从沟谷到塬头形成一个大坡面。金堆峪河的侧蚀及干、支沟的下切,引起河谷塬地或沟坡滑塌,沟坡上发育了许多悬沟和切沟,使稳定的沟坡逐步后退,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3024吨,年冲刷深2.3毫米。
水利工程
灌溉工程
唐开元四年(716),水利家姜师度创修利俗渠,引桥峪水灌溉农田。
程会渠。在桥峪河下游,程高、会同坊与王家崖共同灌溉。民国三十年(1941)经县府规定,转浇办法为:王家崖一、四、七日,程高二、五、八日,会同坊三、六、九日。民国三十六年(1947)又经判决,准许王家崖多用十日一天之水。
蓄水工程
干流上修有桥峪水库,支流上有少华山水库等水库。
小华山水库。位于瓜坡镇南200米处,水源为金堆峪河水,控制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该库初建时,设计总库容132万立方米。1973年大坝加高后,总库容176.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9.2万立方米,死库容6万立方米,滞洪库容31.6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3米,坝顶长310米,宽5米。溢洪道设在大坝东侧的坡台上,长307.8米,宽20.8米,设计泄洪流量150立方米/秒,最大泄洪流量163立方米/秒。输水洞设在大坝东南土基上,洞径1×1.3,最大引水流量5立方米/秒,设转动闸门。该库1958年3月25日始建,于1960年元月4日建成。1961年7月23日至1962年6月21日,完成溢洪复修工程。1973年春大坝加高3米。1985年5月3日至12月12日,完成坝体复修工程。截止1989年底统计,该库先后共耗用工日101.5万个,完成土石方59.7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03万元。
桥峪水库,位于大明乡桥峪口南500米处,水源为桥峪河水,控制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该库总库容为64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04.3万立方米,死库容为14.7万立方米,滞洪库容226万立方米。大坝为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55.2米,坝顶长225米,宽5米。溢洪道设在大坝西部,长249米,宽10至22米,设计流量201立方米/秒,最大泄流331.9立方米/秒。放水设备:东为卧管,洞径1×1.5,最大放水流量1立方米/秒;西为输水洞,长213米,洞径1.8×1.8,最大放水流量15.6立方米/秒。该库由省三门峡市库区管理局设计并投资。1969年11月23日至1973年4月底,完成主体工程。1975年元月完成大坝加固工程和遗留土方。1982年完成溢洪道改建工程。截止1989年底,该库累计耗用工日407万个,完成土石方191万立方米,国家投资382.97万元。桥峪水库的灌区配套工程从1972年7月开始,到1989年底共计修成干渠4条,支渠8条,斗渠108条,完成各类建筑物841座,设施灌溉面积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1989年实灌1.9万亩。
饮水工程
太平寺吃水渠:位处大明乡,由桥峪口山神庙引桥峪河水0.3立方米/秒,分流水渠有龙湾、太平寺、刘家塬、颜家塬、吕家塬、潘塬等处,渠道总长13公里,除解决2860人和527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外,还可灌地500亩。1955年始建,1957年3月至10月进行改建,更名为大明渠,新开了马场引水口,最大引水流量发展到1立方米/秒,灌溉面积发展到3000亩。1973年桥峪水库建成后,大明渠并入桥峪水库灌区。
桥梁工程
天生桥。位于遇仙河上,因桥在庵门前村,亦称庵门前桥,又曰赤水东桥。遇仙桥因河而得名,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四十年(1775)、光绪二十一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5—1899)曾先后多次补修,桥全长26.8米,宽6米,5孔石拱桥。因公路车流量猛增,原桥面狭窄已破烂不堪,1989年华县人民政府责成华县交通局负责改建,是年10月2日动工,12月25日竣工,28日剪彩通车,总投资10.94万元,承建单位:蒲城县建筑公司。改建之天生桥全长35.2米,桥面宽9米。
文化传说
遇仙河原名乔谷水,从前,流域内灾异连年,盗贼横行,世风日下,民怨鼎沸。某日夜半,一贼入舍行窃,盗得一锅,遂负于肩头,欲至虚所卖之。行至乔谷水桥头,却遇一多老翁,当道面东端坐。待其至于足下,翁遂问之:“汝身负铁具,匆匆夜行,却是为何?”但见翁鹤发童颜,长须飘逸,一副仙风道骨,贼即虚之,支吾其词曰:“此乃吾家之具,因其有隙,欲至虚所卖之。”翁观之,曰:“此具并无伤痕,何隙之有?既欲卖之,何不光明正大,却是夜中潜行?”贼顿语塞。翁复问之:“汝神情慌张,行踪鬼祟,莫非此具乃夜间所盗,欲卖之以求其利?”翁一语破的,贼大惊,思其绝非等闲之辈,遂从实招之:“师父所言极是。皆因老母杖朝之年,病甚且无衣食,吾实不忍,遂昼伏夜出,觅些家什诸物,卖之以行孝道。”翁曰:“百善孝为先,甚善。然汝以盗行孝,岂不有损孝行?”贼惴惴而言曰:“吾非有意为之,乃迫不得已耳!若有他途,何行小人之为!”翁循循善诱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幡然悔悟,还物于失家,日后痛改前非,方不失智者之举!”贼曰:“东方欲晓,为时已晚,若恰遇失主,实无颜矣!”翁复劝曰:“亡羊补牢,时犹未晚。苍天观之,亦会相助。况改恶从善,无谓早晚。汝宜从速行之!”贼感其言,复沿原道而返。
时东方大白,却忽转昏暗。贼喜之,窃以为奇,复潜于失家,置具灶台之上。返至桥头,空空如也,何有老翁之影?贼愈感其奇,告之乡里,亦觉蹊跷。遂结伴寻觅,终未见其影踪。由是众皆思忖,莫非翁乃神仙所化,专来教化异徒,以正世风。此说遂不翼而飞,家喻户晓。乡之行劫盗者,闻之大骇,皆改弦易张,不复为盗。由是乔谷水域,民风日趋淳朴,遂天下太平。自此,众即改谓乔谷水为遇仙河、乔谷桥为天生桥;河侧之尼姑庵,改谓遇仙庵,庵前之村改谓“庵门前”。贼盗锅之村,众亦改谓“锅村”。相约成俗,以至于今。昔”庵门前“者,今“安门前”也;“锅村”者,今桥东南两里处赤水镇之“郭村”是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水系概况
流域概况
地形地貌
水利工程
灌溉工程
蓄水工程
饮水工程
桥梁工程
文化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