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那是藏语音译,意为“石匣子”,因其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而得名。扎尕那村当地居民均为
藏族,信仰以
藏传佛教为主,分为4个小村子,由下而上分别是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和代巴村。扎尕那村属于
亚热带与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过渡性气候类型,拥有了高寒草原、
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
平均海拔3000—3300米,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地质公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扎尕那位于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镇,从迭部县城到扎尕那大约30公里,是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的一个藏族村落,半山坡上的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嘛呢经幡迎风飘扬。村庄四周都是奇异山峰。从
迭山高处俯瞰,扎尕那的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完整古城;岷山、迭山纵横交错,山高谷深,白龙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奔流于峡谷之中,特殊的区位造就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三四百年前
吐蕃时期(今西藏山南)驻牧部落的后裔在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迁徙而来择地而居,随着时间推移,扎尕那村布局几经变迁与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村落格局。2016年,扎尕那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扎尕那接待游客49.2万人,旅游产业收入达1.25亿元。2023年10月19日,扎尕那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历史沿革
早在3000年以前,这里就已出现了畜牧文明的萌芽;
蜀汉时期,名将
姜维将
汉族农耕文明引进到此;
吐谷浑时期,汉地农耕文化和
藏区游牧文化相融合;三四百年前
吐蕃时期(今西藏山南)驻牧部落的后裔在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迁徙而来择地而居,一部分藏民选择在益哇曲河谷间坡地依山而建定居形成了扎尕那村。最初选址时只有东哇一个自然村,1949年以前,属
卓尼县杨土司48个旗(藏语称为玛日)之一,随着时间推移,扎尕那村布局几经变迁与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村落格局。
当地居民均为
藏族,信仰以
藏传佛教为主,约1645年在村落发展之初沿着峡谷山地高处平台建造的藏传佛教拉桑寺是村落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的中心,村落以寺院为中心沿着山地散布发展而来。经过发展,扎尕那有东哇、业日、代巴、达日四个自然村,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资源,农户发展旅游业愿望强烈。
截至2023年,共225户1601人,扎尕那户主平均年龄为53岁,男女比例为1.17:1。全村耕地面积1094亩,草场面积(包括借亩)125550亩,大小牲畜存栏数1.6万余(头、只)。
2020年12月25日,扎尕那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2月,扎尕那入选第八批
国家地质公园;同年5月,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2023年10月19日,扎尕那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扎尕那位于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镇,从迭部县城到扎尕那大约30公里。
岷山、
迭山纵横交错,山高谷深,
白龙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奔流于峡谷之中,特殊的区位造就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全村耕地面积1094亩,草场面积(包括借亩)125550亩。
地形地貌
扎尕那在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交汇的青藏高原东部迭山山系地区,是西秦岭西段侵蚀—剥蚀构造山地地貌单元,平均海拔3000—3300米,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整个山体受到区域构造的影响地形走向自东向西。山势陡峻地表起伏沟谷坡度较大,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段仍保存60余处
冰川遗迹。扎尕那村位于迭部县城西北益哇乡境内白龙江流域的峡谷地带,白龙江属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扎尕那村在白龙江支流益哇河河谷中。山峦重叠沟谷纵横,益哇曲和当多曲两条河沟由北向南注入白龙江,水系受地形构造控制均成格状。
生物多样性
扎尕那还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
维管植物103科190属41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15种,
甘肃省重点保护植物6种。这些树木千姿百态,跟随季节而变化,一到秋天,金黄的树叶铺满山谷,蔚为壮观。漫山的林海是各类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扎尕那拥有许多国家级保护动物,如
雪豹、
金雕、
梅花鹿等。
生态气候
扎尕那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高寒过渡带与
白龙江上游
北亚热带之间,在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昼夜变化大。
扎尕那富集负氧离子,并拥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而且农田作物的
秸秆沤肥等技术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对林木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扎尕那大气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优势明显。
方位布局
村落格局
扎尕那村坐山面水,背风面阳,与周边的自然山体、水系、农田、林地共同组成了典型的“山、水、田、村”村庄聚落形态,形成了“远山苍翠、近村烟火、河水清幽、农田顷顷”的美好田园生活风貌。
公共空间序列
扎尕那村聚落公共空间依地形走势呈两组团式状布局,根据人的生活需求形成点状、线状、面状的形态,村庄周围的耕地同时作为打麦场以及巷道与巷道之间的连接空间,是村庄久远的发展史中逐渐形成的历史空间要素。
交通体系与街巷格局
街巷整体空间自上而下(由西侧至东侧),呈自由网状布局,街巷两侧有传统的民居夯土,有开阔的活动空间和耕地,形成“居住-街巷-居住”“居住-街巷-开场空间”的街巷空间形式以及收缩、放大或者转折的街巷空间层次。
景观视廊及轴线
扎尕那村视域开阔,以拉桑寺为至高点,寺院居高临下俯瞰村落,民居以寺院为中心沿着
等高线放射分布。村庄的耕地主要分布于村落周围山间梯田,较为平坦的台地耕田与地面天然草场以及石林、森林形成村庄自然景色优美的传统村落格局。
主要景点
自然景点
扎尕那主要景点有仙女滩、润闹沟、洛克旧居、润吾沟、达日观景台、藏寨等景点。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村里美景,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在仙女滩可以看到东哇村山坡上错落的屋舍,点缀群山之间成为动人的画作。
扎尕那的奇峰峻岭将这个原始
藏族村落隐匿其中,景区内只有一条行车主路,一路上山便可以途经依山而建的四个村庄,分别是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带巴村,每个村庄所看到的景色各有不同,也都建有木栈道、观景台,可以多方位全角度观景。
可以坐观光车到达
一线天,这里有包括神王庙、小瀑布、
天峻石林、光盖山等景点,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村里美景,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不喜欢受束缚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徒步,诚心觉得徒步可以将每一寸风光尽收眼底,去看看高山峻林之中挂满了经幡的神王庙,不经意邂逅小松鼠或是一泉瀑布,对自己的体力没有爆棚自信心的小伙伴,建议选择骑马结伴上山。
无论你选择何种方式上下山,一定要在仙女滩停留,在这可以看到东哇村山坡上错落的屋舍,点缀群山之间成为动人的画作,这样的全景只有在仙女滩才能看到哦!
时令景观
每年6月-8月,这时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气温一般保持在15~30℃之间,凉爽宜人,扎尕那的草原上到处开满了格桑花。
人文景观
始建于
清代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的藏传佛教寺院拉桑寺,景色极为奇幻美丽。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2年,
迭部县开始着手开展“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2013年,国家农业部确定“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在北京授牌;2014年、2015年积极上报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相关资料;2016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进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及专家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考察高山草甸、森林、牧场、特色农产品、农耕文化独特的文化遗存。2017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专家组成员的一致评审通过;2018年2月,扎尕那入选第八批
国家地质公园;同年5月,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2020年12月25日,扎尕那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10月19日,扎尕那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现状
2021年,扎尕那景区旅游人数达到108.54万人次,成为
甘肃省热度第一景区。2023年
中秋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假期,扎尕那村接待游客量超过12万人次,为藏家村寨带来了新兴发展动能。此外,扎尕那还是亲子真人秀节目《
爸爸去哪儿》第5季的拍摄地。
截至2023年10月,甘肃省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甘肃省旅游条例》《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规划体系,成立省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争取增加省旅游产业基金和文化专项资金,为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夯实基础。为更好地支持扎尕那村发展旅游,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
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联创为重心,大胆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累计投资167.3亿元,打造了迭部扎尕那、碌曲尕秀、合作俄合拉等一大批样板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获得荣誉
相关文化
1925年,美籍
奥地利裔植物学家、探险家、人类学家
约瑟夫·洛克三次来到迭部扎尕那并长居,评价扎尕那是“上帝的伊甸园”。
交通路线
兰州市到
迭部县,
兰州南站发车,至迭部每天三趟班车,发车时间分别为8:40、9:40、10:20。从迭部县城包车到扎尕那约30km,半小时左右,单程60-100元,柏油公路已通到各个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