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遗址
位于山西大同市的北魏都城遗址
平城遗址,中原地区北魏前期都城遗址,1998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致位于今大同市老城区、操场城至火车站一带以及御河东岸南北一线。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遗址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
拓跋珪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京范围东至代郡(河北蔚县暖泉镇西),西及善无(右玉县南古城村),南及阴馆(朔县东南夏官村),北尽参合(阳高县东北)。其京甸“东至上谷军都关(昌平区北),西至黄河,南至中山隘门塞(灵丘县东南),北至五原县包头市西)”。1995~1996年,在大同市东南发现北魏明堂遗址。
遗址概况
拓跋硅戏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京畿范围东至代郡(河北蔚县暖泉镇西),西及善无(右玉县南古城村),南及阴馆(朔县东南夏官村),北尽参合(阳高县东北)。其京甸“东至上谷军都关(昌平区北),西至黄河,南至中山隘门塞(灵丘县东南),北至五原县包头市西)”。其外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守。北魏在平城建都后“始营宫室,建聂氏宗祠,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的首都建设,先后建天文、天华、中天军殿24座;建西宫、北宫、南宫、东宫、宁宫等宫15处;建东苑、西苑、北苑、鹿苑四处;建华林、永林、永兴等国3处;建鸿雁、天渊等池6处;建云母、金华等堂6处;建蓬台、白台等台7处;建玄武、无武等楼3处;建凉风、临望、东明等观3处;还建有郊坛、方坛、五精帝坛三处;建太庙、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庙、虎圈、圆丘、方泽、明堂、灵台、辟雍等。其建筑规模、数目之繁多、布局之道严、规划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北魏佛教鼎盛,神图妙塔,对峙相望,京都内寺庙上百所,僧尼三千余,除“冠于一世”的云冈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宁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及五级大寺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从城北引如浑水,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魏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确实是“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当即郭城的北墙遗迹。大同车站附近曾发现有排列整齐的大型石础、砖瓦残片、“富贵皇帝”隶书瓦当等。在南门外工农路北侧,曾出土大型石柱础、筒瓦和臼等。可推测这是一座北魏大型建筑遗址。其东部曾出土石雕方砚一方,砚首雕有耳环形水池及骑兽、角抵、舞蹈、猕猴图案四组。
砚侧云龙、朱雀、水禽、衔鱼的纹饰和下部壶门保存方形样等,为北魏石雕艺术的孤品。遗址还出土八曲银流、刻花银碗和鎏金高足钢杯等文物,具有伊朗萨桑王朝金银器特征。是北魏时与西域交往的实物见证,平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据《魏书·莫含传附孙题传》记载:“太祖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以题机巧,征令监之。”由此可见,当时道武皇帝心目中之平城建筑规划是仿照中原的安阳市洛阳市长安为蓝图的。据《魏书·太祖纪》记载:“天兴元年(公元件398年)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聂氏宗祠,立社稷……二年增启京师十二门……冬十月太庙成。“天兴元年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御定京畿辖区),制效甸(规划郊区建设),端经术(开辟各地通道),标道里(标号各地里程碑)。“天锡三年发八部人,自五百里内缮修首都,魏于是始有邑居之制度。”“规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经涂洞达。”以后才陆续建筑宫殿和陵苑,正如有关象料所载:“神瑞元年二月乙卯起丰宫于平城东北。”丰宫即为道武皇帝、华阴公主等建立之别庙。“泰常元年十一月筑蓬台于北苑。“泰常二年秋七月作白台于城南,高二十丈。”“泰常六年春正月发京师六千人筑苑。起自旧苑,东包白登,周加三十余里。”“泰常七年秋九月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泰常八年十月,广西宫,起外垣墙,周回二十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每南坊搜检,以备奸巧。”“又有悬食瓦屋数十间,置尚方,作铁及木。”和平初年于城西开始建造云岗石窟;皇兴元年起永宁寺,构七级佛图,太和五年造方山永固陵
北魏拓跋珪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在平城定都开始,到拓跋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市为止的96年时间里,前后经历道武帝、拓跋嗣拓跋焘拓跋濬拓跋弘、孝文帝共六位皇帝,他们都对京都平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主要抓了六项工程:一、建有宫城、外城和城廓;二、建有太和殿、安昌殿,坤德六合殿、乾象六合殿等十余座宫殿;三、开凿了云冈镇、方山鹿野苑等处四大石窟和丰宫太庙等寺庙;四、修筑了西起雷公山,东至采凉山和白登山的皇家园林;五、营造了永祐陵、万年堂等规模庞大的皇家陵墓;六、为一百多万的城市居民兴建了里坊式住宅。通过以上六项工程,使平城发展为拥有百万人口的宏大帝都,堪当中原地区北方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文化和佛教中心。后来,经历代风云变幻,时过境迁,平城沦为废墟一片,仅存土台东西对峙,后来此自建有天王寺,来往行人无不瞻仰,吊古凭今感慨万千。明朝代王朱桂次子广灵王来此游览,赋诗名曰“魏陵烟雨”,曾被誉为古云中郡八景之一:“魏陵兀兀倚郊圻,草树森过客稀。疏雨淡烟春色里,清风明月夜阑时。两朝事业三更梦,百代兴亡一局棋。吊古漫劳回首处,不堪驻马读残碑。 ”
北魏平城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子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
文物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平城区遗址于1987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平城当时原貌,还有等专家学者进一步考察发现。
实用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基本上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只有6.8度。大同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天气较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每年的春夏两季是旅游的最佳时间。
衣着用品
平城遗址最显著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很大,注意多穿衣服,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交通信息
平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平城区东马路。周围交通便利,有多个公交站点,最近的公交站是北苑路操场城街口,此外附近还有嘉鑫园小区、北环路武定北路口、公交三公司(嘉鑫园小区)北环路武定北路口、武定北路安益街前街口等。
自驾:大同市走魏都大道—清远西街—云中路—拥军东路—拥军西路—北环路—平城遗址。
特色小吃
和山西的其它地方相似,大同的饮食特色仍以各种面食为主,这里饭菜质量非常不错,而且价格低 廉,你可以去市内的红旗美食城,装潢、服务、菜品俱佳,只需几十元就可以大快朵颐。大同市有名的风味小吃有大同刀削面、豌豆面、羊杂粉汤、莜面荞面圪坨、阳高杏脯、广灵豆腐干大同黄糕、浑源炒酥大豆等,颇值得一尝。
参考资料
平城遗址.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2024-03-02
北魏平城遗址.山西文化旅游网.2024-03-02
平城遗址.山西门户网.2024-03-02
平城遗址.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4-03-02
目录
概述
遗址概况
历史沿革
北魏平城
文物保护
实用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
衣着用品
交通信息
特色小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