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是2011年9月
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曾国藩,是1983年由岳麓书社
唐浩明主编的《曾国藩全集》的修订本。
该套《曾国藩全集》分奏稿、批、诗文、读书录、日记、家书、书信7个部分,共31册,其中奏稿12册、批牍1册、诗文1册、读书录1册、日记4册、家书2册、书信10册。此次修订,新增五十万字,以增收佚文为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晚清重臣,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
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
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
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裕。祖父曾玉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
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才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才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
长沙市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愚钝,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
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
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
郭佳·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
庶吉士,累迁侍读,
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
大学士,稽察
中书科事务,
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职,
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
中原地区,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
绿营官兵来对付
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
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
湖南省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
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
中原地区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
孔子、
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
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
知州一人,
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
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
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
中原地区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
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
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64年,湘军在其弟
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
李瀚章、
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
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
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
俞樾)拼命著书”。
太平天国失败后,
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
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
山东省、
河南省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
湘军二万,
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
曾国藩被免职,由
李鸿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
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
天津市办理
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
法国领事
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
望海楼教堂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
曾国藩到
天津市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
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
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
黑龙江省,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
完颜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连他的
湖南省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
曾纪泽等。
内容简介
《曾国藩全集(套装全31册)》为上世纪80至90年代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的修订本。《曾国藩全集(套装全31册)》分奏稿、批牍、诗文、读书录、日记、家书、书信7个部分。其中奏稿12册、批牍1册、诗文1册、读书录1册、日记4册、家书2册、书信10册,共31册。
此次修订,新增五十万字,以增收佚文为主要内容。奏稿部分新增24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出自1993年版台湾“
故宫博物院”《先正曾国藩文献汇编》。批牍部分新增2件。诗文部分增收80余件。读书录部分增收新发现之曾氏后人誊录的《
诗经》批注。日记部分增收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
元旦日记及
咸丰元年、二年间的《绵绵穆穆之室日记》与
同治八年、九年、十年间的《无慢室日记》。家书部分增收20余件。书信部分增收40余件。所有增收之件的来源,均于该页脚注中注明。除此以外,改正初版中的个别差错,弥补其不足之处,也是这次修订的要务。在编排上,尤其以诗文部分变动较大,用功颇多。修订者借助学术界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将每篇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考订,然后依类依时重新排序。
图书目录
奏稿之一(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至咸丰五年)第一册
奏稿之三(咸丰十一年)第三册
奏稿之五(同治元年七月至十二月)第五册
奏稿之六(同治二年)第六册
奏稿之七(同治三年正月至九月)第七册
奏稿之八(同治三年十月至同治四年)第八册
奏稿之九(同治五年至同治六年)第九册
奏稿之十(同治七年至同治八年六月)第十册
奏稿之十一(同治八年七月至同治九年六月)第十一册
奏稿之十二(同治九年七月至同治十一年二月)第十二册
披牍 第十三册
诗文 第十四册
读书录 第十五册
日记之一(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至
咸丰九年)第十六册
日记之三(同治三年至同治六年)第十八册
日记之四(同治七年至同治十一年)第十九册
家书之一(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一年)第二十册
家书之二(同治元年至同治十年)第二十一册
书信之一(道光二十一年至咸丰八年)第二十二册
书信之二(咸丰九年至咸丰十年九月)第二十三册
书信之三(咸丰十年十月至咸丰十一年)第二十四册
书信之四(同治元年正月至闰八月)第二十五册
书信之五(同治元年九月至同治二年五月)第二十六册
书信之七(同治三年六月至同治四年)第二十八册
书信之八(同治五年)第二十九册
书信之九(同治六年正月至同治八年八月)第三十册
书信之十(同治八年九月至同治十年)第三十一册
作者履历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
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乳名宽一。
1815年(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
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6岁 春,应
长沙市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20岁 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 秋,参加
湘乡市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 春,入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
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
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
会馆读书。
1836年(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
长沙市,与刘蓉、
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
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
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
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 夏,出衡阳,
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
邵阳市,察访武岗、
新化县、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
欧阳兆熊、
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 8月,偕
乌齐格里·倭仁往谒理学大师
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
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
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 8月,
郭嵩焘引
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
庶吉士。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
侍讲学士。
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37岁 7月,升授
内阁学士、兼
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柔靡”。“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
吏部左侍郎。
1851年(
咸丰元年)41岁 1月,
洪秀全在
桂平市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二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
江西省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
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
太平军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入
湖南省,9月攻
长沙市,10月取决
岳州。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
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
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
江宁区,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
衡州府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
广东省购买洋炮,筹建
北洋水师。
1854年(
咸丰四年)44岁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命
褚汝航为水师总统、
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
靖港镇,投水自裁获救。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
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理湖北
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
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五年)45岁 2月12日夜,
石达开总攻
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
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
罗泽南、
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
咸丰六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
天京事变)后,
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
江西省。
1857年(咸丰七年)47岁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是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八年)48岁 5月19日,
李续宾、
杨载福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弟国华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谕命其出办
浙江省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
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
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12月,作《爱民歌》以训
湘军。
1859年(
咸丰九年)49岁 1月,
李鸿章来
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是月,
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兄国华报仇。2月,作《圣哲画像记》。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
安庆市。
1860年(咸丰十年)50岁 5月,辑录《
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6月,
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商讨东南大局;奉命以
兵部尚书衔署理
两江总督。7月,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18日与
胡林翼、
李续宾商筹北援之策。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
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
1861年(咸丰十一年)51岁 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9月5日,
湘军攻陷
安庆市。25日,移住安庆。11月20日,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
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
左宗棠,苏事属
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
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
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
曾国荃补授浙江
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军由
江西省入
浙江省。4月,李鸿章率军抵
上海市。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
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
北洋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
中原地区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
桐城市儒生
方东树、
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弟
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底,
华蘅芳与
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
同治二年)53岁 1月28日,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谓“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处可怯之地”,反对购买要由海军上校指挥控制的船舰。9月,与
容闳见面,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12月3日,交容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同治三年)54岁 1月,派
李凤苞测量江浙外海各岛屿沙线。5月,江浙藏书遭兵动多有毁损,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6月3日,
洪秀全病逝天京,其长子继位。7月19日,
湘军攻陷天京,
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
曾国藩赏加
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10月,行辕移驻
安陵氏。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
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
同治四年)55岁 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3月,主持修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接上谕:率军赴
山东省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踪。9月,经
扬州市、
淮安市抵
徐州市。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
虹口区,和
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
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
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1866年(
同治五年)
湘军总领
曾国藩奉令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权身份,督师剿捻。
曾国藩根据
捻军行踪不定、流动作战的特点,采用了“重点防务、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的对策,但最终全部失败。后来,他在
周口市西至
漯河市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线”,企图借此
长江消灭捻军。
一天,曾国藩从《商水县地图》上看到曾庄、
曾楼村的村名,随修书差人送至商水城西曾庄,邀了几个老翁赴周口议事。议事间,曾庄来人知道是曾国藩的用意是与他们认宗。这也是求之不得的事,能有这么威武的同族亲近人,曾庄人还愁什么光不能沾到呢,于是他们齐跪在地拜见
曾国藩。
宴餐三日,曾国藩随曾庄曾氏族人至曾庄曾氏祠堂祭拜了先祖
曾子肖像,又去曾氏坟洒酒扫墓。之后,他把一面上书“全权钦差大臣曾国藩”的黄绸旗子留作纪念。直到解放初期,这面黄绸旗子才被查禁销毁掉了。
1867年(
同治六年)57岁 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
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6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1868年(同治七年)58岁 4月,奉上谕改授为
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
上海市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
直隶总督。9月,
江南造船试制的第一艘
轮船驶至
江宁区,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
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1869年(
同治八年)59岁 2月27日,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6月,奏请按湘军制改造直隶练军。8月,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12月,奏陈:“直隶清理积狱......计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多作尘牍,为之一清。”
1870年(同治九年)60岁 4月,
肝病日重,右目完全
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续假一月。6月,
天津教案发生,奉命前往处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据实检举揭发。23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杀天津
道员、
知府、知县为法领事抵命,并以战争相威胁,
曾国藩严词拒绝。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愤,事出有因。8月,奏陈:本案凶犯已拿获九名,惟罗叔亚意欲“三员议抵”,断难允求。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9月,
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
李鸿章调补
直隶总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月3日,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24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曰慎读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说,四曰习劳则神钦。
1871年(
同治十年)61岁 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11月抵
上海市。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 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
陈兰彬、
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
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
1872年(同治十一年)3月1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
1872年(
同治十一年)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
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
1872年(同治十一年)6月25日,灵柩运抵
长沙市。
1872年(同治十一年)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
善化县(今
望城区)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
欧阳姓合葬。
参考资料
曾国藩全集.book.douban.com.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