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衍升(1881~1915),字锡蕃,又字洗凡。1882年4月生于
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早年与
孙中山、
丁惟汾等在日本创立同盟会,并担任重要职务,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人物家世
蒋洗凡出身于诗书世家。
博山蒋氏为博山四大家族之一,先祖为蒋思文明
永乐年间
进士湖南长沙人原
通政使贬
青州城二府,后世子孙落籍青州,博山始祖蒋明于明天顺年间避乱避居孝妇乡(今博山)。
蒋氏族谱载:博山蒋氏一族始于湖南长沙。
朱棣时入益都籍。始祖蒋思文,字仲德,进士,任
通政司通政使,嘉议大夫,左迁
青州府同知。蒋明为蒋氏一世祖,明天顺年间避难益都孝妇乡颜神镇。
从二世祖蒋萼开始业陶于家岭,明末清初六世祖蒋可瞻又京师货
扁青后价大昂,后世子孙无不受其遗泽。洗凡就是祖蒋今为
乾隆中书蒋今长长兄,世居于报恩寺南。蒋洗凡之祖父蒋其鸾,字青甫,号仙舫,己酉科
举人,曾任
浙江省潜山县知县。祖母太学生李东藩之女。其父蒋连枝字幼舫,文化水平较高。母
李姓,系国民党财政部部长
孔祥熙秘书
李毓万之
姑母。
留学经历
洗凡自幼聪明好学,十几岁考中秀才。
废科举后,肄业于
山东省师范学堂。在求学期间,与
徐宝田、张季元等在博山考院旧址创办高等小学堂,培养学生达数百人。
1905年秋,洗凡被选送到日本
东京弘文学院留学,以后转入
明治大学法政专科就读。洗凡学习成绩优异,待人诚恳,在校很有威信。赴日不久,鉴于列强瓜分中国,清廷卖国求荣,他感慨万分,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并咏“意气塞两间,肝胆照千古”,众同学为之激励。
人物经历
参加同盟会
光绪三十一年秋八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山东留日学生
徐镜心、
丁惟汾、蒋洗凡、齐树堂、刘鸿焘、
彭占元、张传一、王善谟、赵踵先等十余人先后参加。前曾有人持观望态度,自蒋洗凡加入同盟会后,中国留日学生奔走相告:“蒋君加盟矣”。在他的影响下,纷纷加入同盟会。当时入会者必先写《誓约》,宣誓时,举右手,读《誓约》。其辞曰:联盟人某某,某省、某府县人。某某当天发誓,“
反清复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逾此盟,任众处罚”。下属同盟会员某某,天运某年某月某日。同盟会还有秘密联系暗语。问:“何处人?”答:“
汉族。”问:“何物?”答:“
中原地区物。”问:“何事?”答:“为天下着想。”始建国号为:“中华民国”。党旗为“青天白日旗”。是年冬,因清室要求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日学生组织,欲禁党人,同盟会遂召开全党代表大会,大会决定组织各省留日学生与清廷进行斗争,
丁惟汾、蒋洗凡作为
山东省代表出席大会。
宣传主张
同盟会成立后,十分重视宣传。孙中山先生常对会员们说:兵力不能使人心服,使人人效死于革命,须于主义之传播。所以同盟会机关创办了《
民报》,同盟会山分会创会办了《晨钟》周刊。都是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反清抗清,救国救民的主张,痛斥清政府腐败的腐败的罪行,对国内革命影响极大。《晨钟》周刊是丁惟汾、蒋洗凡等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洗凡任总编辑,于庚樟、孙柳溪等任编辑。江苏人刘汉民是《民报》编辑,比较有名气,也常为《晨钟》杂志后来稿后来来后《晨钟》杂志遭到禁止。
1911年春,同盟会召开中国国民会议,公选洗凡等6人为代表,回国组织模范体操团,总部设于
上海市,由洗凡负责联络各省革命党人,训练骨干,为推翻满清王朝做准备。同盟会会员
陈其美、
谭人凤等人,往来上海,路费盘缠,均由洗凡设法付给。蒋洗凡以身许国,经济困难时甚至
典当自己的衣物。辛亥革命起义后,各省相继独立,洗凡与部分革命党人在
济南市策动
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但仅隔数日,孙宝琦又反悔,取消独立,并大肆屠杀革命党人。此时,同盟会
山东省分会又派洗凡为代表赴上海与沪督陈其美计划军事,约以应援,以达到促使山东独立的目的。不久,
烟台市革命党人起义,成立军政府。
政治生涯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
国民政府委派
胡瑛任鲁督。当时,胡瑛另有政务,先由
杜潜代理。洗凡任前长同前与同前潜同往烟台。洗凡亲自组建督府,并创办《
东亚日报》,自任总编辑,宣传民主共和。杜潜在军事、民政方面多与洗凡商量,时社会秩序井然,市肆无惊,人民安居乐业。督府成立不久,奸商对禁止
罂粟不满,暗中收买降将虞际唐,出兵围攻督府,迫使
杜潜辞职,在紧急情况下,杜潜不得不逃避到
登州,市民为之惶恐不安。洗凡平素宽厚待人,市民攀辕慰留,虞亦力请洗凡留
烟台市,以服民心。洗凡乃暂留以俟
胡瑛,故未离。当时形势岌岌可危,洗凡雄才大略,指挥若定,终使大局转危为安,叛军扰而复肃,
胡瑛至烟台,叛乱平息,囚禁虞际唐,夺其军权,洗凡仍任秘书长。及议和成,胡瑛去北京,洗凡留烟台处理善后事宜,无不妥当。正当此时,
周自齐奉袁氏之命督鲁,因洗凡素孚众望,预留用之,聘为高等顾问,洗凡不愿就任;又委为民政司司长,亦遭拒绝。及同盟会改为
中国国民党,洗凡被选为理事,任
山东省支部长,负责全省党务。并任山东稽勋局局长。
1912年9月,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视察山东后出国,由
徐镜心、
刘冠三、蒋洗凡三人陪同护送,此事有照片存世。
1913年,
袁世凯依仗
帝国主义势力,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实行独裁专制,暗杀国民党人,准备以武力扑灭革命势力。是年11月3日宣布解散国民党,各省支部一律解散。11月7日,鲁督靳云鹏派兵包围省党部,勒令解散,众人甚惧,洗凡从容镇定,以理相对,围兵相顾无言,莫敢加以非礼,党人由是获全。支部解散后,洗凡遂回
博山区隐居。
潜心修史
回乡后,蒋洗凡潜心于地方史料的挖掘征集工作。民国二年,邀集
高秉坊、崔叶三、韩夫挺、王凤藻、
徐宝田等先生发起续修《博山县志》。“民国二年邑革命先进蒋洗凡先生遁迹家居时,曾一度修县志,秉坊与崔叶三、韩夫挺、王采如诸先生均与於是役,属稿待定,而洗凡先生即逝,秉坊亦出而求学,未竟斯愿。今根据旧志援古证今,合力重修,即洗凡先生及秉坊等前修之稿,亦得以参订其间”。
1914年春,
徐镜心被袁氏杀害,鲁督
靳云鹏乘机暗派侦伺,四处搜捕党人,蒋洗凡是他们的重点目标之一。当时
博山区县令丁惟(
丁惟汾之族弟),在各方面尽力周旋关照,因而蒋没受迫害。同年10月,
日本侵略军占领
胶济铁路,一些日本浪人集结博山,气势汹汹,强迫当局将县城迁出。乡人请洗凡去同浪人交涉。蒋义正言辞,据理而争,使日本人不敢为所欲为,搬迁之议遂罢。
遗留作品
《博山县志·艺文风流》风流流他“风流倜傥有大志,诗文超拔”。著有《日出处旅行小志》一卷、《东瀛读书记》15卷、《春日山行记》一卷。《博山乡土志》一卷藏于家。
逝世之后
1915年(民国四年)春,洗凡因患猩红热病在故乡
博山区辞世,年仅34岁。
洗凡先生去世后,有
中国国民党军队来博山报恩寺洗凡故居搜查,进门见到洗凡先生与中山先生大吃,大忙一忙,急忙撤退,带兵军官倒退出门而去。
1916年(民国五年),驻周村的山东护国军
都督吴大洲和老同盟会员
平度市陈干将军专程到博山,为洗凡行祭礼,并为建立墓碑,上镌“缔结民国志士蒋君洗凡之墓”。墓碑系砖楼样式。后来被拆,由蒋氏后人迁往西山九龙峪蒋氏新,只有小土坟可资寻记。为了纪念民主革命先驱,
博山区政协曾由王钦佩副主席带队前往日照涛丁惟汾故乡,寻访蒋洗凡事迹,收获颇丰。后区政府塑洗凡先生
塑像(博山
蒋衍山设计)立于博山世纪广场。
年度事表
蒋衍升字锡藩,又字洗凡。
1881年出生在博山县(今
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村。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同
徐宝田、张季元等人在蒋家田产北亭子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开博山新学之始。
1905年考入
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被选送
日本留学,就读于
东京弘文学院与
黄兴,
胡汉民成为校友。赴日不久,他听到
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的消息,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 。
1905年8月20日与
徐镜心、
丁惟汾、
谢鸿焘等10余名山东留日学生一起参加
孙中山在
东京创立的同盟会。并与孙中山,黄兴,
唐绍仪,胡汉民,
汪精卫,
廖仲恺等合影留念。
1906年,同盟会山东分会创办《晨钟任周刊,他汾主汾,丁惟汾任发行,宣传孙中山反清抗清救国救民的革命主张,痛斥清廷贪官酷吏的罪恶。尔后,《晨钟》周刊秘密传入国内,对民主革命产生影响。\u003c晨钟\u003e后成为北方革命党人的主要刊物,
中国国民党北方领导人
丁惟汾,共产党北方领导人李大钊都曾主编。
1911年1月(
宣统二年十二月),同盟会拟召开军民会议号于国人,推选蒋洗凡等6人为全国总代表回国组织模范体操团,为推翻清王朝训练骨干。实为联络各省、互相策应之革命机关。其总部设在
上海市,蒋衍升主持总部工作,
1911年4月23日,留日学生代表傅梦家、蒋洗凡二人由
日本抵达上海。在上海发动地方各界革命力量创建的中国国民总会,最终促成上海起义。
1911年,蒋洗凡 在未填表南社社员名单中,并介绍176号傅梦豪入南社,南社是
辛亥革命的文化阵地,由
柳亚子创立,同盟会中的大多数早期会员都是南社的重要成员。
1911年11月3日
武昌起义后,蒋洗凡、
王鸿一、徐子鉴,丛官珠等,多次向
山东巡抚孙宝琦宣传革命道理,促其宣布独立。
巡抚孙宝琦在13日宣布独立。但是,时隔几天,孙却反悔,于27日取消独立,并大肆屠杀革命党人。此时同盟会
山东省分会推举蒋洗凡为代表赴
上海市与沪督
陈其美计划军事并约为应援,以达促使山东独立之目的。不久,
烟台市党人起义,成立军政府。
1912年南京政府委湘人
胡瑛(经武)任鲁督,先由
杜潜代理,蒋洗凡为秘书长。洗凡先二杜潜到烟台组织都督府,运筹一切,策应各方,并创办《东亚日报》自任总编辑,宣传民主共和。杜潜抵烟台后,军事、民政多与洗凡筹商,社会秩序井然,市肆无惊。开府不久,奸商对禁止
罂粟不满,便买通清廷降将虞克昌发难,围困都督府,逼迫杜潜辞职。杜离烟台避登州(今
北长山岛)。市民惶惑焦虑,素知洗凡宽厚爱人,攀辕挽留。虞克昌为欺骗民众,稳定局势,也挽留洗凡。不久,
胡瑛至
烟台市平息叛乱,洗凡仍任秘书长。
1912年4月14日同盟会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是日在
济南市公开成立“同盟会山东支部”,选举蒋洗凡为会长。领导人还有
徐镜心、
刘冠三、
丁惟汾等。
1912年4月17日
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在济南成立,张映竹(子安)被推举为议长,
王讷(墨仙)、刘冠三(恩锡)为副议长。(张映竹的入党介绍人就是蒋洗凡)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在北京联合组成
中国国民党,山东支部随即成立。蒋衍升任山东支部稽勋局局长,嗣后被选为支部部长,并任省议会议员。又被选为议长候选人。
1912年9月28日,
孙中山先生在视察
胶济铁路期间,孙中山就在山东省同盟会支部理事
徐镜心、
刘冠三和蒋洗凡等人的陪同下,乘火车来到了
青岛市。并在
青岛站留影。
1912年9月30日孙中山在
山东省同盟会支部理事徐镜心、刘冠三和蒋洗凡等人的陪同下,爬了
崂山区,在崂顶留影。照片的一位女士当时
宋霭龄。10月1日离开青岛。
1913年,蒋洗凡与同盟会员刘冠三、
于明信、鞠承颖、
王祝晨,
王讷、
高彭年等人创办济南正谊中学。
1913年,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实行独裁专治,暗杀
中国国民党人,
至11月3日宣布解散国民党。11月7日,山东
都督靳云鹏突然派骑、步兵包围省党部、勒令解散。蒋洗凡面对危局,从容镇定,处事如常,使党部人员免遭屠虏。翌日,他印发通启,告慰全省国民党人不要以小不忍而乱大谋,保存力量,以利后图。之后,他返回
博山区。
1914年10月,
日本侵略军占领
胶济铁路,纷集博山。为维护民族尊严,确保家乡民众安全,蒋洗凡代表乡人与日军谈判,使日军的侵略行径有所收敛。
蒋衍升回博山后,重新过普通百姓生活。1915年
山东省党人
徐镜心被
袁世凯杀害,山东
都督靳云鹏多次派人侦伺蒋衍升的行为,由于博山县县长丁惟椽的维护,使他幸免于难。后蒋衍升参与了续修博山县志之事,以躲避袁世凯派遣特务的搜捕。
1915年2月10日,他不幸患
猩红热病,未经治疗逝世。(经考证猩红热多发生于儿童,所以蒋洗凡的死甚是蹊跷,毕竟有3群人都希望蒋洗凡死,他们是满清遗臣,袁贼叛逆,还有日本人)
洗凡先生兄弟三人,二弟在先生病中探视,也被染上猩红热,回家先逝于洗凡。三弟蒋衍麟,字敦鲁,系早期中共党员,有女名杏春,适林森侄子林祥光。洗凡先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均患猩红热亡故。洗凡妻博山徐氏不信传染病之说,在夫、子、女患病去世之后,竟无恙。随小叔、弟媳度日,以种菜、收取微量房租为生计,活到70多岁。
1936年,由
中国国民党元老
丁惟汾、
张继、
戴季陶等人,提经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通过,送请
国民政府明令褒扬。
蒋洗凡墓 原在
博山区山头南神头庄,后迁至博山区
域城镇阎家楼村。有
潍县人陈浣立并书的墓碑。碑文:“缔结民国志士蒋君洗凡墓道”,原有护碑亭。“文化大革命”中墓被平,碑亭被砸碎,仅墓迹可寻。
1936年5月,为纪念博山籍同盟会会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蒋洗凡,由
高秉坊,
李毓万提议改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即后来的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1997年,蒋洗凡及家族墓地公布为
淄博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以蒋洗凡故居为主体的大街古民居公布为淄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
博山区世纪广场建成,四大名人雕像之一-蒋洗凡像,由博山著名
工艺美术大师
蒋衍山设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