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
社庙和社坪。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
粢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毕,与土地神共餐同乐。社日忌晾衣、下地劳作、上山烧火、挑
柴进寨等。
相传很久以前,人间并没有牛,犁田耕地都是用人力,非常辛苦。有一天,
玉皇大帝微服来到人间,看到农民光着身子,满身大汗拉着犁在耕种。玉皇大帝便走上前对那些犁田的人说:“老伯,你们休息休息呀!”人们说:“眼看播种季节要过了,我们怎能休息呢?”玉皇大帝听了,再也不答话,便默默走了。牛无动于衷,春社日大清早依然如故。人们比牛起得早就有了力气,能让牛听话。不听话的牛,就被人用绳子拴住牛鼻子或用鞭子抽打。牛才后悔不听
金牛星的劝告,只好服服帖帖听指挥。人们看到牛听话了,就马上煎鸡蛋煮糍吃饱犁田了。为什么以煎煮鸡鸭蛋为主,是因为在此期间正好是雌鸡雌鸭催情下蛋的季节。这天要教新牛学会拉犁,据说这
天牛是最驯服的,很容易教会它们拖犁拖耙。从此,每年的
春社日,人们就要吃好饭好菜准备春耕,后来就成了“春社节”。
社节主要分布在
贵州省天柱县注溪乡、兰田镇、
邦洞街道、凤城镇、社学乡、
渡马镇、坪地镇等地,以及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乡镇,分布范围直径大约100公里。
一、挂社坟;二、吃
社饭、迎贵客;三、集中社场庆贺、庆贺内容:1、斗鸟赛鸟;2、赛歌作乐;3、青年人以歌谈情;4、夜间迎客饮酒,行令猜拳,欢歌作乐。
“恩施社节”,恩施人称为”过社”,是每年必过的岁令节日,主要有”吃社饭”和”拦社”两大内容,在
立春后第五个
戊日——
春社日前,即社期内进行。“吃社饭”,即是采摘野生
香蒿,经切碎、搓揉去苦水、焙干成社菜,与腊肉丁、
豆腐干丁、
高山韭、大蒜苗、糯米、
粘米等混合蒸熟成社饭,请亲朋好友合聚品食,并相互馈赠。此俗源自古人社祭,
社饭原是敬祀土地神的饭,现演变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由于社蒿(
臭蒿)具有很好的
药理学作用,能治疗和预防“伤、肿、痛、痨、疟、痢、痔”等多种疾病,所以社饭是土家人的传统药膳。随着时代进步,社饭越做越精,成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佳肴,每年社期,市场有社菜卖,酒店餐馆、超市有社菜、社饭出售,社饭被评为
恩施州十大名吃之一。“拦社”,即是在
春社日前祭扫三年内的新坟,第三年最隆重,称圆坟,主家请后戚人家送一“泼”和多“泼”花
锣鼓班子,准备酒食及纸扎的旗、伞、宝盖等祭品,敲敲打打到坟前祭奠,举行安魂仪式,给坟挂红色的祭帐,在坟前表演狮子、耍耍、莲湘等文娱活动。此俗源自古人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死去的人三年内灵魂仍游离于人世间,三年后经举行一定仪式将其送走,才真正进入鬼魂世界。因仪式与死人下葬所行仪式相似,民间有“重埋一道人”之说,与二次葬俗有关。社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和最隆重的
农事祭日,秋社衰微很早,
春社遗风只在湖北恩施等部分少数民族行区残存。恩施社节具有原始性、神秘性、民族性、地域性,完全自然传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隆重。在恩施社节中,人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启发、娱乐和美的享受。
立春后第五个
戊日即为春社,一般在
春分前几天,农历二月下旬。春社在连州也习惯称为社节。连州保安北部的栋头、大和平、青草以及等保安南部卿罡一带的山田、
龙口市、卿罡上唐等乡村都有过社节的风俗。由于当地方言“社”和“食”发音接近,所以俗称“食节”。当然,在“食节”那天,吃是少不了的,家家户户都会舂
糍粑,以盛餐宴请宾客亲友。所以这一天不要错过前往保安的青草、栋头、卿罡一带感受一下“食节”的气氛(不过,保安镇的保安村无此风俗,到保安村则要等
重阳节了)。据闻封建时代还有过社节赛神的习俗,解放后才不多见了。除了保安一带的一些乡村有过社节风俗,在西岸东村以及龙坪的麻步、元璧以及星子一带,也都有此社节之风。特别是麻步,有油煮
鸭蛋的风俗,而如果一家有添丁(娶媳妇或生小孩),亲友就会在自家做好饭盛上再添些菜,送到添丁的亲戚家,很有地方特色。
古砦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社日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项,
秋分后的一天,正是该乡大户村民委石林屯村民过秋社的日子,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
春节。群山环抱的石林屯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传统的
春社、秋社在每年的
春分和秋分前后进行,已沿袭了上百年,社日这一天就是全村人的节日。按照传统,全村人要凑钱买来一头大肥猪,由村里的六位“头人”杀了将肉平均分给每户人家,所有的猪肉都是肥瘦搭配好用麻绳挂在竹竿上,喊到谁谁就上前领肉。分剩下的猪头、脚、骨头、内脏则由“头人”挑到村对面的“乌龟岭”上用大锅煮熟了再分给各家各户。这叫“有福同享”。锅里的汤则用来
熬粥。这锅粥可是真正的百家粥,因为熬粥的米是由一位“头人”背着米袋,拿着量筒挨家挨户筹来的,这样筹来的米熬成粥,小孩吃了就是在“吃
百家饭,享百家福”。而同吃一
锅饭的村民也就更珍惜相互之间的情谊,就算有一点小磕碰也化为无,从此和睦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