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腔龙(学名:Aerosteon)是一种生活在
白垩纪晚期的
兽脚亚目大盗龙类恐龙,化石于1996年在
阿根廷门多萨省的Anacleto Formation
地层中被发现。目前,气腔龙属仅有一种已知的种,即里约科罗拉多气腔龙(A. riocoloradensis),其种名源于化石的发现地附近的
科罗拉多河。气腔龙的属名在希腊文中意为“空气”和“骨头”。
气腔龙的化石是在1996年发现于阿根廷
门多萨省,其化石具有类似鸟类的呼吸系统。气腔龙可能生活在距今8500万-8300万年前
白垩纪晚期的桑托阶。根据对气腔龙化石的最新分析,这头体型庞大的大型食肉恐龙的呼吸系统与当今的鸟类有诸多类似之处,进一步强化了恐龙和现代鸟类在进化上存在联系的理论。
气腔龙的前额骨具有比较短的腹侧突。眶后骨呈三射式,腹侧突略呈三角形内侧突较为圆钝。贴近眼眶的一侧边缘有些粗糙。方骨上具有扩大的方骨孔。前部背椎上具有很大的副突凹。背椎神经棘具有明显的气腔化结构。比较靠后的背椎的神经棘向前倾斜,椎弓横突内具有气腔化结构。前部尾椎两侧具有大的气孔。叉骨呈V字形,两侧分支夹角呈120度。肠骨分臼前突较为发育,其前边缘具有明显的腹侧延申,而髋臼后突发育较弱。前髋臼突被一较弱的切迹分成两叶。肠骨的内外侧面均发育有很明显的气腔化构造。耻骨的远端前后向扩展,并于对侧耻骨的远端在中线处发生愈合。远端的前后向长度约有耻骨长度的额70%。这一比例几乎大于其它所有已知的
兽脚亚目。与其它兽脚类相比,气腔龙的颈肋,背椎
肋骨,叉骨,肩带骨骼,腰带骨骼,腹膜肋,椎体都发育有更多的气腔化构造。这表明气腔龙生活的时候应该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如同现生的鸟类那样,可以提高呼吸效率。同时,气囊也可能具备调节体温的作用。
气腔龙生活在距今84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被发现于
南美洲,
阿根廷。
气腔龙的化石包含:一颗牙齿、一些头盖骨、数节完整或部分的颈椎、背椎、荐椎、数根颈部与胸部肋骨、腹肋、叉骨、左肩喙状骨、左肠骨、左右耻骨。从化石显示,该个体并非完全成熟体。
气腔龙不属于该时期南方各大陆的任何大型
兽脚类恐龙,包含:
阿贝力龙科、
鲨齿龙科、
棘龙科。气腔龙代表一个新的族系,或是存活到很晚的基础
坚尾龙类。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认为气强龙可能与异特龙超科有关联,是这群侏罗纪动物辐射演化的结果。2013年,气腔龙和其近亲,被建立大盗龙科,大盗龙科被归类于
肉食龙类。
气腔龙的正型标本保留了一颗侧齿。一般认为,一件接近完整的恐龙骨骼周围如果保存了一些牙齿,那么这些牙齿应该是属于这种恐龙的。但是2020年的一项牙齿形态学的研究认为这颗牙不属于气腔龙。该研究使用了目前最大的
兽脚类恐龙牙齿特征矩阵,结合系统发育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认为这颗牙齿应该属于一种
阿贝力龙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