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力龙科
蜥形纲蜥臀目下的科
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又译亚伯龙科,意为“阿贝尔的蜥蜴”,是兽脚亚目角鼻龙属下目的一个科或演化支。阿贝力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的冈瓦纳大陆,它们的化石发现于非洲与南美洲,以及印度马达加斯加等地。
简介
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
如同大部分兽脚亚目恐龙,阿贝力龙科恐龙是肉食性二足恐龙。它们的特征是粗壮的后肢,与头颅骨的表面凹凸不平。较晚期的阿贝力龙科恐龙,例如食肉牛龙,前肢开始退化缩小,头颅骨较短,眼睛上方发展出骨质装饰物。大部分的阿贝力龙科恐龙身长范围是5到9米之间。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阿贝力龙科的化石曾被归类于南美洲的暴龙科
生理构造
重建的阿贝力龙头颅骨,骨头表面凹凸不平,泪骨与眶后骨往眼眶内突出虽然每个物种的头颅骨比例不一样,但阿贝力龙科的头颅骨通常非常高,而且非常短。举例来说,食肉牛龙的头颅骨的高度与长度几乎一样。阿贝力龙科的前上颌骨非常高,所以它们的口鼻部前部呈钝状,而非许多其他兽脚类恐龙的逐渐变细口鼻部。
泪骨与眶后骨分别从眼眶的前后侧,往眼眶内突出,几乎将眼眶成两个区域。眼睛应该是位于眼眶的上部区域,而食肉牛龙的眼睛部位稍微向外,可能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立体视觉。泪骨与眶后骨也在眼眶上方接触,在眼睛上方形成明显的脊突。
食肉牛龙的骨骼,位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许多头颅骨上有外部的刻纹,形成长槽沟、凹处、与凸出物。如同其他角鼻龙属类,头顶的额骨愈合。食肉牛龙族的额骨通常有骨质突出物。食肉牛龙的额骨上有两个明显的角状物,在眼睛后方突出;而食肉牛龙的近亲奥卡龙的同一区域有较小的角状物。玛君龙属胜王龙的愈合额骨上有单一的骨质角状物或球形隆起。这些突出物,如同许多现代动物的角状物,用来当作辨认物种的视觉展示物,或者是威吓用。
目前仅有食肉牛龙族的奥卡龙与食肉牛龙的前肢被发现,而它们的前肢是退化过的。它们的桡骨与尺骨非常短,食肉牛龙的只有肱骨的25%长度,而奥卡龙的只有肱骨的33%长度。食肉牛龙族的手部包含四个手指,这是角鼻龙属下目的典型特征。然而,不同的地方在于,奥卡龙与食肉牛龙没有腕骨,四根手指直接连接至桡骨与尺骨。第一或第四指没有指骨,第二指有一个,而第三指有两个。前肢似乎没有指爪。目前不确定其他阿贝力龙科恐龙是否有这种特殊的前肢形态,因为还没发现其他相关物种的前肢。更原始的远亲西北阿根廷龙、角鼻龙具有较长的前肢,手指与指爪的动作较灵活。
阿贝力龙科的后肢呈现更典型的角鼻龙类特征,距骨与跟骨互相愈合者,并愈合到胫骨上,形成胫跗骨(Tibiotarsus)。胫骨比股骨还短,使后肢在比例上变得结实。脚部有三个有功能的脚趾,第一趾即为后趾,并没有接触到地面上。
分类系统
古生物学家约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与奥尼拉斯·诺瓦(Fernando Novas)在1985年叙述阿贝力龙属时,建立起阿贝力龙科;而阿贝力龙的名称来自于化石发现者Roberto Abel。
阿贝力龙科在双名法中是一个科,属于角鼻龙属下目的阿贝力龙超科,该超科也包含了西北阿根廷龙科。阿贝力龙科在系统发生学中曾有过7次定义。阿贝力龙科最初被定义为一个节点分类单元,包含:阿贝力龙、食肉牛龙,以及它们的共同祖先,与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之后阿贝力龙属科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基群分类单元,包含:亲缘关系接近于阿贝力龙(或是更完整的食肉牛龙),而离西北阿根廷龙较远的所有动物。以节点为根据的分类将无法包含皱褶龙属或肌肉龙,它们被认为是比阿贝力龙属更基础的物种;如果采用基群定义,将可以包含这些动物。阿贝力龙科内另有另一次演化支食肉牛龙亚科,以及食肉牛龙族,食肉牛龙族包含了食肉牛龙与奥卡龙
阿贝力龙科与鲨齿龙科拥有许多头颅骨上的共同特征,加上南美洲的阿贝力龙科恐龙似乎被鲨齿龙科恐龙所取代,造成某些论点认为阿贝力龙科与鲨齿龙科有亲缘关系。然而,没有任何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显示这两个演化支之间,除了头颅骨之外有任何关系;阿贝力龙科与鲨齿龙科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与角鼻龙属类与阿贝力龙超科较为类似。
分类
目前只有最进阶的阿贝力龙科恐龙(食肉牛龙与奥卡龙)才有完整的骨骸被叙述,因此难以建立阿贝力龙科头后骨骼的共有衍征。然而,大部分物种都发现了头颅骨,所以阿贝力龙科的共有衍征主要来自于头颅骨。
以下列表是阿贝力龙科的各属列表,其中的阿贝力龙科是以基群为定义:
阿贝力龙科 ABELISAURIDAE
阿贝力龙 阿贝力龙属 (阿根廷)
巧鳄龙 Compsosuchus (印度)
印度龙 Indosaurus (印度)
印度鳄龙Indosuchus (印度)
怪踝龙属Xenotarsosaurus (阿根廷)
食肉牛龙亚科 Carnotaurinae
肌肉龙 Ilokelesia (阿根廷)
胜王龙 Rajasaurus (印度)
蝎猎龙属Skorpiovenator (阿根廷)
食肉牛龙族 Carnotaurini
奥卡龙 奥卡龙 (阿根廷)
食肉牛龙 Carnotaurus (阿根廷)
印度龙可能是印度鳄龙的次同物异名。此外,有些科学家将阿根廷的怪踝龙属与印度的巧鳄龙视为原始阿贝力龙科恐龙,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怪龙应分类于阿贝力龙超科以外。而发现于法国膝龙属塔哈斯克龙也曾被分类于阿贝力龙科,但两个属都仅发现破碎化石,而且可能是原始角鼻龙下目恐龙。
地理分布
阿贝力龙超科被认为属于角鼻龙下目,而在中侏罗纪的马达加斯加曾发现可能是阿贝力龙超科的化石。阿贝力龙科的化石仅发现于冈瓦纳大陆。当阿贝力龙属科首次在1985年被建立时,仅包含食肉牛龙与阿贝力龙,两者都来自于晚白垩纪的南美洲。当时的阿贝力龙科仅位于晚白垩纪的印度印度鳄龙胜王龙)与马达加斯加(玛君龙属);白垩纪时期的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是紧密连接在一起。过去一度认为非洲没有发现过阿贝力龙科化石,显示非洲脱离冈瓦纳大陆之后,大约1亿年前,这群动物才演化出来。然而,在北非的中白垩纪地层发现了皱褶龙属与其他阿贝力龙科恐龙,推翻了这个假设。阿贝力龙科恐龙也生存于中白垩纪的南美洲,显示这群动物是在冈瓦纳大陆分裂之前就演化出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理构造
分类系统
地理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