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的二级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重庆邮电大学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的二级学院之一。现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机工程学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处理六个本科专业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四个硕士点,并与国内著名大学、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院环境
学院现有的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网络控制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基础实验中心、金工实习工厂。
自动化学院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现有IEC/SC 65C WG12\u0026 WG13专家1人、IEC/T 65 WG10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4人、正高职11名、副高职16名、博士17名,74%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同时聘请十余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兼任客座或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较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并为学校获得了第一个国家863项目资助,是重庆邮电大学唯一拥有IEC专家的单位。并为学校获得第一个全国《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研究项目。五年,学院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及子项目15项、国家暨国际标准起草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共获得省部级奖8项;出版专著与教材等1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工具检索;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登记15项。科研项目等级、科研经费列全校各二级学院首位。2007年度,该院自动化本科专业被列为“重庆市市高等学校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部被列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网络化控制系统理论、技术及其应用”团队被列为第一批重庆高校创新团队。
学院已在网络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机电系统控制技术与嵌入式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检测技术与智能仪表、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现代物流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其中该院作为第四核心成员参与制定的标准-《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通信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认可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国际标准,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核心技术,实现了原创性技术创新,改变了我国现场总线长期所处的跟踪研究、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国外跨国企业手中的被动局面,使我国在新一轮的实时以太网技术发展中处于平等竞争的状态。
EPA已正式作为实时以太网国际标准IEC 61748-2与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 61158修订版进行制定。学院历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自动化与测控基础实验中心、自动化专业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洛克威尔自动化公司实验室、四联-重邮联合研发中心、重邮-聚能汽车电子联合研发中心、重邮-FSMLabs联合实验室、重庆市网络控制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网络控制技术研究所、智能仪器仪表研究所、智能系统及机器人研究所)、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研究所、现代物流技术研究所。上述实验室与科研机构的建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投资700万的“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先进制造系统实验实训中心正在建设中。
学院与韩国建国大学和仁荷大学共同建设“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研发中心”,并承担韩国方面委托课题的研究,选派优秀研究生到韩国学习。同时,学院还与Rockwell自动化公司、悉尼科技大学、英国Essex大学、韩国Konkuk大学、韩国SunMoon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等著名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
本科专业
自动化与电机工程学
(含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五个专业)
为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1年自动化学院各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即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前两年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教学;修满规定学分后,学生根据学业倾向,遵循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在大类范围内选定专业,后两年按选定专业的培养方案修业。培养过程中,依托拥有国际一流设备的工程实训基地,构建网络化控制、物联网/传感网、汽车电子、智能电网、智能仪表、数控装备等工程实训系统,强化“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突出“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专业特色与“网络化控制”技术优势,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系统设计、产品研发、运行管理等工程能力。
本专业依托省部级重点学科,与思科(美国,世界500强企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国内外一流院所共建有9个联合研发中心,和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铃耀汽车有限公司等10家国内著名企业建有实训基地,与重庆机电、重庆电力、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自动化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培养符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需要,具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特征,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较宽知识面,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工程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仿真、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运动控制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机器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课程,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环节。
专业优势和特色:
就业去向: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控制、检测与仪表、物联网系统、电子与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运行维护及运营管理等工作。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围绕“感知中国”的人才战略需求,以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和光电等为支撑,以优质教学资源为保障,以智能化、网络化测控为特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能从事测量与控制、仪器仪表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与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控电路、数字化测量技术及虚拟仪器、光电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网络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课程,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环节。
专业优势和特色:
就业去向:服务于科研院所、三资企业、通信运营商等单位的网络测控、智能检测、通信仪表、车辆电子、机器人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系统设计、运行维护或工程管理等工作。
电机工程学与自动化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围绕电力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在电气工程、电力检测、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和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研发等工作,或在电力行业从事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维护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供配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运动控制系统、风光储技术及应用、电气系统及继电保护、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环节。
专业优势和特色:
就业去向:主要服务电力工业及其相关产业,承担“智能电网”相关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产品开发、安装维护等方面工作。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宽广专业知识领域,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分析、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
主要课程: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系统设计、云计算与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与移动网融合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导论、工业物联网概论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
就业去向: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传感网、云端智能城市、智能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产品研发、运行管理等工作。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突出智能电网在我国实现能源战略合理布局和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本学院在智能电网方面的科研特长与技术优势,强化知识结构中的“信息网络与能源网络融合”特色,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我国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决策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通信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智能电网输变配电技术、智能电器、微电网控制技术、电网监控与故障诊断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专业特色,培养具备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环节。
专业优势和特色:本专业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特色,突出信息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重点培养机电一体化系统、汽车电子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方向的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就业面广,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主要在汽车与装备、IT制造、机电产品开发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维修维护与生产管理等工作。
硕士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本学科是信产部和重庆市的重点学科。拥有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泛在网络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世界500强企业--思科(CISCO)共建“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建立“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网络化控制理论与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技术等。近年来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参加制定的“EPA标准”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作为核心成员制定的工业无线标准“WIA-PA”成为国际工业无线领域三大注流标准之一;作为国际工业无线标准ISA 100的投票成员和ISA WCI工作组成员,承担ISA 100.11a协议栈的开发和ISA 100标准的测试验证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本学科是重庆市的重点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二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英国ESSEX大学、德国Hamberg大学等共建“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建有“物联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智能传感技术与测控装置、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测控系统等。近年来承担了近三十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在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标准制定与国际同步。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等。
系统工程
本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互派交换学生。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混沌系统理论与控制、基于RFID的共享式物流信息系统等。近年来承担了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础研究项目,在Chaos,Solitons and Fract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等国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篇,被SCI/EI检索60篇,SCI中他引100余次,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3项。其中“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大系统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等。
本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二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研发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英国ESSEX大学、德国Hamberg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等共建“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悉尼科技大学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技术、智能系统及机器人、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等。近年来得到了8项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其中与长安集团联合申请的核高基重大专项—“汽车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经费达2亿元。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SCI/EI/ISTP检索70余篇),申请或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智能传感器技术等。
依托重庆市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四联-重庆邮电大学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车载网络设计工具(CANOE)、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开发与测试工具(MC Fieldbus ToolKit)、电磁兼容测试系统、高低温交变测试系统等工程化设计开发与产品测试平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包括:
1、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工业无线测控系统和传感器网络等。
2、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生物检测仪表、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等。
3、汽车电子:汽车ECU测试标定工具、汽车ABS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车身电控模块、重型燃气发动机控制器、汽车组合仪表等。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MEMS技术及应用、多总线集成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工业无线与传感器网络、电子产品制造。
本学科是重庆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单位和重庆市经委企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单位,建有重庆市高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企业信息化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物流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基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向包括:
1、系统论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①以物流系统为对象,运用系统论、优化理论等方法建立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按时限和成本等指标优化物流配送系统的方法与技术,对物流系统提出准确、及时、高效、低成本的优化方案,并进行技术实现;②制订基于RFID的汽车生产线物流管理相关标准,建立RFID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建设基于RFID的共享式物流信息化业务处理平台。
2、企业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ERP系统、商业智能(BI)分析、综合信息系统、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信息安全等内容。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运筹学、系统工程、现代工业工程学、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及管理、工程管理概论、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等。
师资队伍
自动化学院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现有IEC/SC 65C WG12\u0026 WG13专家1人、IEC/T 65 WG10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4人、正高职24名、副高职18名、博士33名,98%以上教师拥有中级以上职称,95%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同时,学院聘请十余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兼任客座或兼职教授。
一、师资队伍
正高:李银国、王平、虞继敏、胡向东、张毅、吕霞付、陈勇、陈庄(外聘)、邓明晰(外聘)、胡豁生(外聘)、林岑郁(外聘)、冯辉宗、朴昌浩、汪纪锋、吴界益、鲜继清、郑太雄、岑明、罗志勇、李锐、唐贤伦、王浩、屈洪春、陈功贵、李清都
副高:蔡军、蔡林沁、程安宇、仇国庆、黄智宇、李勇、林海波、罗萍、祁素娟、王大军、王、向敏、谢昊飞、徐洋、严冬、袁威、曾黔蜀、张开碧、邓素碧、朱浩、李永福、魏、王恒、禄盛
中级:付蔚、郭鹏、蒋畅江、蒋建春、李敏、李学勤、刘尚洪、刘想德、禄盛、罗洪平、罗蓉、邱宝梅、王泉、萧红、谢锦、谢颖、袁荣棣、张登国、赵双、蒋琳、陆文颖、杨霞、唐晓铭、雷璐宁、刘琳、任海军
初级:陈婕、彭静、覃巍
实验实训人员:蔡军、仇国庆、郭鹏、李敏、林海波、刘尚洪、吕霞付、罗萍、吴界益、张开碧、陈伦明(外聘)、姚瑶(外聘)、胡华云(外聘)、谢川(外聘)、郑洪彬
博士:蔡林沁、岑明、陈勇、陈庄、邓明晰、冯辉宗、胡向东、黄智宇、李锐、李银国、李勇、禄盛、吕霞付、罗志勇、朴昌浩、屈洪春、唐贤伦、王浩、王恒、王平、王颋、向敏、萧红、严冬、虞继敏、张毅、郑太雄、陈卓、朱洁、李永福、李鹏华、蒋畅江、蒋建春、唐晓铭、雷璐宁、刘琳、任海军
硕士:蔡军、程安宇、仇国庆、邓素碧、付蔚、郭鹏、蒋畅江、蒋建春、李敏、李学勤、刘想德、陆文颖、罗洪平、罗萍、罗蓉、邱宝梅、谭静、王泉、魏旻、吴界益、谢昊飞、谢锦、谢颖、徐洋、袁荣棣、曾黔蜀、张登国、张开碧、赵双、陈婕、覃巍
在读博士生:李敏、刘想德、王泉、魏旻、谢昊飞、徐洋、袁荣棣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拼音字母为序)
二、学校特聘岗位  人员名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学院环境
本科专业
硕士专业
师资队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