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志
长沙市志
在古、近代历史上,长沙市占有重要地位。秦汉至明代,长沙或为封藩立国之都,或为郡、州、路、府设治之所。清代,成为省垣。清末,是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五四运动后,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
目录
总述 (一)
总述(二)
位置区划
建置沿革
大事记(第二卷) 长沙大事记(公元前---公元607年)
长沙大事记(公元618年---公元999年)
长沙大事记(公元1001年----1643年)
长沙大事记(公元1644年----1900年)
长沙大事记(1901年----1911年)
长沙大事记(公元1912年----1926年)
长沙大事记(1927----1938年)
长沙大事记(1939年---1945年)
长沙大事记(1946年----1949年)
长沙大事记(1950年----1953年)
长沙市大事记(1954年----1956年)
党政社团(第三卷) 目录
概 述
历届市委
重大活动
代表大会(含会议)
组织建设
宣传教育
统一战线
纪律检查
权力机构
行政机构
政治协商机构
党派长沙地方组织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他党派长沙地方组织
社会团体
公安、司法、军事(第四卷) 目 录
概 述
防 空
公安
检 察
军 事
审判
司法行政
城乡建设(第五卷) 目 录
房 地 产
公 用 事 业
环境保护
环境卫生
建 筑
市 政 工 程
园林绿化
综述
经济管理(第六卷) 目 录
概 述
标准 - 计 量
财 政
工商行政管理
计划
金融 - 保险
审 计
税 务
统 计
物 价
轻工业(第七卷) 目 录
电子工业
二轻工业
工业综述
食品饮料工业
一轻工业
医 药
重工业(第八卷) 目 录
概 述
交通、邮电(第九卷)目 录
商业(第十卷)目 录
农村产业(第十一卷)目 录
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第十二卷)目 录
文化(第十三卷)目 录
政事(第十四卷)目 录
社会(第十五卷)目 录
人物(第十六卷)目 录
第十七卷 目 录
长沙市湖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特大城市。
长沙地处湖南东北部之湘江下游,位于东经111°53′~114°15′与北纬27°51′~28°40′之间。东邻江西省,南毗株(洲)、(湘)潭,西连益阳市,北接岳州,东西长233公里,南北宽90公里。1995年,全境辖东、南、西、北、郊五区和长沙、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四县(市)。总面积118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55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111平方公里,总人口5628222人,其中市区人El 1454461人,少数民族人口16012人。
长沙市,据华中地区腹地,扼南北要冲,东屏罗霄(山),西障雪峰(山),南峙衡岳,北托洞庭湖,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境内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七星岭海拔1607.9米,山瓦子寨海拔1070.8米。地形地貌多样,山地占29.52%,丘陵占17.74%,岗地占23.28%,平原占25.3%,水面占4.16%。湘江流经市区25公里,支流有浏阳河、沩江、靳江河捞刀河等15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8~17.2℃,盛夏高温39~40°C,严寒低温零下1~2°C。日照市年均1726小时,无霜期年均279天,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4至6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51%。资源中矿藏有煤、铁、磷、铜、、海泡石等40多种;野生植物102科,977种;野生动物种类亦不少。
长沙市交通便利。铁路京广复线贯通南北。湘赣、湘黔、石长铁路 连接东西;公路106、107、高雄—成都公路省道、县道构成网络,四通八达;水运长沙港可通湘、资、、和常江各口岸;民航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35条,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曼谷有定期航班。现代化通讯设施完善,电话电报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可直拨直传。
长沙环境优美,名胜甲于三湘。岳麓西屏,钟灵秀。春天,满山笼翠;秋天,层林尽染。尤以云麓峰、白鹤泉、爱晚亭等处,古木参天,峡谷幽静,景色令人陶醉。禹王碑、三绝碑、舍利塔等古迹,文化渊源久远,耐人遐思。山顶云麓宫,为道家“真虚福地”,山腰麓山寺,是“湖湘第一道场”。黄兴蔡锷等名人墓葬,浩气长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张会讲,学风远播,英才辈出,被誉为q睢楚有材,于斯为盛”。千里湘江,汨南来,滔滔北去,“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上长虹卧波,橘洲浮碧,洲头望江亭,长廊如翼,凭栏远眺,水天一色,还有密密橘林,丛丛翠竹,毛泽东“沁园春”词碑屹立其问,情趣盎然。至若古城风物,更是使人留连。沿江风光带呈彩于西,浏阳河曲绕于北,年嘉湖嵌缀于东,天心阁耸立于南,开福寺金碧辉煌,白沙井泉清如镜,“世界之窗”精华荟萃。还有屈原祠、贾谊宅、定王台等古迹可访,有马王堆汉墓出土珍贵文物和走马楼孙吴简可赏,有众多革命纪念地可仰。像这样汇山、川、湖、岛于一地,融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于一体的城市,在全国是少见的。
长沙市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判断,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1985年,省市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县大托乡大塘村发现了一处远古遗址,其出土的石器和夹沙陶器碎片,相当于距今7000年的大溪文化遗存。当时华夏先人,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开拓。又据1976年在长沙县鹿芝岭和浏阳樟树塘发掘的两个遗址考证,其出土的石制生产工具、渔猎工具及陶制生活用具,相当于距今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存,当时这里的先民,已进化到原始农业社会,手工制作用具已有明显进步。
商朝之世(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长沙市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这里的土著文化已有相当发展。并且,中原文化开始传人。据考古专家对长沙地区出土的260余件商周青铜器的分析鉴定,其中有些青铜器上的铭文、族徽、装饰和商周代的青铜器相同,它们是中原人南下南来的;有些青铜器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它们是本地人铸造的。其中四羊方尊、兽面提梁(音v讥,音友)、人面纹鼎、兽面纹铜铙是罕见的精品,足可与中原青铜器媲美。
春秋中叶,西楚在南方崛起,至晚期,其势力逐步扩大到沅湘流域。至战国时期,长沙市属楚黔中郡,楚国在长沙经营250余年,长沙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据长沙发掘的楚墓(近3000座)考证:出土文物有青铜器,铁剑、铜剑和其它长兵器,有铁把锄和其它铁器,还有大量陶器、纺织品、皮革制品、漆器、琉璃器、竹篾器、天平法码等。这些随葬品显示:长沙不仅是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而且手工业生产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商品交换亦相当发达。由于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史记・越世家》记载:“长沙市,楚之粟也”,说明长沙是西楚的重要粮食产地。
楚国时的长沙城邑,已具有初步规模。据考古工作者从五一西路工地发掘的遗址遗物考证,当时城邑范围,大约西至(今)太平街、东至犁头街,南至坡子街,北至春风街、明月池、落棚桥,南北长约850米,东西宽约700米。历史上称长沙为楚汉名城,实非虚美之词。
楚国晚期,屈原被流放于沅湘之野,零丁飘泊,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离骚》、《九章》等名作,由于他极其悲愤忧伤,自沉于汨罗江 的“长沙市屈潭”(距长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0余公里)。司马迁的《全本史记》载有《屈原贾生列传》,这就是历史上称长沙为“屈贾之乡:’的由来。后人还在长沙建有屈子祠以为纪念。
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置长沙郡,为全国:36郡之一,辖今湖南省全境及贵州省东部,郡治临湘市(隋改名长沙县)。据应劭汉宫仪》记载:“秦用李斯议……凡郡或以列国,陈鲁吴齐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这说明在秦以前,长沙已是一个著名的城邑。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封吴芮长沙市王,立长沙国,辖长沙、豫章、桂林市、南海及象郡等5郡。吴氏在临湘筑城守土,史称“临湘故城”。据清代长沙地方志记载:“汉临湘故城在府城以南”,即今日之天心区境内。
刘恒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吴著太傅,过湘水之汩潭,念屈原忠言被谤,与己遭遇相同,乃投文《吊屈原赋》以悼之。居长第三年,一鸟入室,以为不祥之兆,作《鹏鸟赋》以抒怀。现长沙太平街太傅里,有贾谊故宅遗址,宅旁有一井,传为贾氏所凿,杜甫有诗云:“长怀贾傅井依然”。明代,建贾谊祠,后增祀屈原,故亦称屈贾祠,祠有联云:“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补天沐日大文章。”反映了长沙市人民对屈贾的崇敬。刘启时,吴氏国除,封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复长沙国、辖13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