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座藏族乡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下辖乡
木座藏族乡平武县辖乡,1952年置木座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木座藏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城22公里,面积715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木座藏族乡常住人口为1303人。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燕麦、荞麦。林、牧业资源丰富。特产生漆、核桃、蜂蜜。
建制沿革
“拿佐”与“木作”:今木座藏族乡与木皮藏族乡全境自古至今通称火溪沟(民主改革前称火溪沟番地),同属于白熊大部落。白马藏语称木座为“拿佐”,清道光版《龙安府志》记载为“木作”,故现在对“木座”的称谓是结合了其本民族语音与官方历史记载而演变来的。
建制:木座在宋末属龙州三寨长官司白马寨辖地,直至明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一直属龙州长官司王氏土司管辖,此后,改由军事上隶土长官司统一节制,民事上由土通判司直接管辖。
清代时,火溪沟番地曾推行乡里制度,因木皮、木座长期同属于一个行政建制,故设有卜下里、五村里、马槽里、水槽里、南益里、自益里、木座里等当今可证实的乡里名称。但在其内部仍实行土司、番官、头人制,乡里制度仅具其名。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与木皮藏族乡并设乡建制,更名新民乡。民国政府完全废除长官司、土司、土通判、土知士、番官、头人制度,实行保甲统治,派任外籍汉族充任乡、保长。
1950年6月,川北行署指示:平武藏胞居住区可依原有惯例,恢复部落制度,并嘱土长官司筹建平武藏族自治区。是年7月31日,平武县藏族自治委员会在原龙安府署衙旧址(今平武职业高中)成立,火溪沟木座番官牟妞妞当选为委员会委员。
1952年4月,川北藏区工作队建政试点,将木座部落从白熊大部落中析出,单独建立木座乡,并在木座进行建政工作试点。
1956年10月,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木座等6个乡改建为民族乡,选举产生政府委员,组成乡人民政府,是年底,又将乡人民政府改为乡人民委员会。
1959年10月,成立木座人民公社。
1962年5月改置木座藏族乡。
1968年10月复建木座人民公社。
1981年9月更名为木座藏族人民公社。
1984年3月仍改名木座藏族乡,此后至今建制未变。
地理位置
位置:木座藏族乡位于平武县境北部。以乡政府驻地河口为起点,溯夺补河峡谷而上,直达白马藏族乡政府驻地王坝楚,公路里程为28公里;沿夺补河谷南下至木皮藏族乡政府驻地木皮坝9公里,出夺补河谷再沿涪江河谷南下至平武县城龙安镇19公里。
乡界:木座藏族乡境东临高村乡和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南邻木皮藏族乡,西连黄羊关、白马两个藏族乡,北界甘肃省文县刘家坪、上丹堡二乡。
面积、人口:全乡幅员面积476平方公里,乡辖民族、和平、新驿3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含民族山寨)。2005年度常住人口387户1653人(其中白马藏族1148人,汉族505人,非农业人口57人)。
行政区划
原行政区划:在历史上,木座长期属于“夷地”,隶属土司。王氏土司在辖地内实行番官、头人制度,设立番官区,在各寨内则设置头人,以具体管理少数民族。当时的白熊大部落下辖13个寨子,木座境内的火溪沟部落辖木瓜寨、薅支寨、马家寨、土泉寨、昔腊寨、木座寨6寨(其余7个寨由木皮境内的白熊关部落所辖)。
现行政区划:1949年12月以后,木座政区变化与县内其它地区(除少数时段外)基本是同步进行。现在全乡共辖民族、和平、新驿3个村民委员会,13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民委员会住木座寨子,辖3村民小组;和平村民委员会住河口,辖5村民小组;新驿村民委员会住新驿,辖5村民小组。
木座藏族乡南(坪)泸(州)省道过境。辖民族、和平、新驿3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地势:全乡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乡境高山夹峡谷是全乡地势的特征,因此,皆属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崇山起伏,峡谷深地,形成由高山到河谷地形呈垂直分布的特点。
海拔:乡境最低海拔盘羊岩为1150米,最高海拔位于作作顶,海拔4166米,乡人民政府驻地河口海拔1800米。
河流:乡境内除极少数面积的河谷地带外,其余地区多为海拔2100米以上的山地,整个河谷沟深、谷狭,受降雨、降雪和水流的侵蚀冲击,河床比降大,形成了落差很大、可多级开发的水能资源。境内河流密布,溪沟纵横,绝大多数河流属涪江的一级支流夺补河的区域水系。少部分支流由山脊分水岭注入黄羊藏族乡、高村乡、青川县甘肃省文县水域。发源于平武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窝、竹根岔以上的岷山山脊东侧群山之中的夺补河,由众多小溪沟在保护区低谷汇集而成干流,向东南流经白马藏族乡后,自木座乡自益里雕里岩流入木座乡境内,贯穿乡境河谷达28公里,后由北向南在盘羊岩与水泉关流入木皮藏族乡境内。流经乡境的夺补河是全乡流量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主流,已于2001年被中国华能涪江公司投资开发,建设一库四级、亚州最大气电式电站,计划在2008年12月全部投产发电。乡境内的新驿沟、番木瓜溪、黑水沟、任家沟、益自沟、竹叶沟、碟子沟、八洞沟、自益里沟、干沟、柴呷里沟、南益里沟等12条河流,其中新驿沟、木瓜溪沟、黑水沟3条河流流程在10公里以上,构成境内夺补河重要支流,其流域面积占全乡面积的80%,尤以新驿沟、黑水沟、木瓜溪水能蕴藏量大。因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沿河一带尚处山青水秀的原始状态。
气候:乡人民政府驻地河口,全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210天,冬季受河谷寒气流影响较冷,但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相对温和。河谷绝大多数地区属山地亚热带气候,少数地区属暖温带山地气候,沿河谷两岸随着海拔增高,气候呈垂直状态逐渐变冷。全乡降水充沛,夏季多雨,冬季多雪,但分布不匀,向阳山坡春夏多有干旱,早春时节的霜冻对一些高山村寨的农作物会带来危害。乡境地处高山峡谷,河谷终年多风,夏天凉爽,冬天较凉,高半山受海拔影响,气温较低,在气候特征上具有“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民族
民族历史
在历史上,木座藏族乡与今白马藏族乡木皮藏族乡以及黄羊关藏族乡之间,历来就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与经济区域。四乡同属于王氏土司家族的世袭领地。特别是木座与木皮两乡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历史上曾长期隶属通判土司直接管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火溪沟番地。而白马藏族和黄羊关集聚地习惯上被称为“白马路”番地。直至1952年,因平武县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简称藏区)建政工作的需要,木座才从木皮的白熊大部落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为建政试点乡之列。
木座境内的少数民族,与木皮、白马、黄羊关的少数民族是同一族别的民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白马藏族。他们属于同一血缘,在各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长期坚持族内相互通婚,成为事实上的族内一家人。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因婚娶移入少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但白马藏族仍是乡民的主体。
民族分布
在民族分布的地域、地势上,木座藏族乡位于白马路民族聚居区和白熊关民族聚居区的结合部,历史上的白熊大部落一直统管木座的火溪沟部落和木皮的白熊关部落。部落中的白马藏族多以寨子为自然村落聚族而居,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寨子,零星住户甚少,各寨子都有不同的家族,通过寨子之间、家族之间的相互联姻,实质上构成了族内一家人,因此木座乡境内一直都有白马、木皮两乡的姻亲关系,通过世代繁衍,具有白马、木皮藏族的血缘联系已在为数不少的家族中存在。
木座境内白马藏族的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本地土著,是主体部分。另一部分是因联姻,从白马和木皮两地移入,这部分比例甚少。另外的汉族有一部分是从外县迁入。
木座藏族乡的本籍番人包括:木座老寨子的朱、王、牟、伍三大家族;和平村的金、杨、张、郭几个家族;新驿村的余、蒙、曾、邹几个家族。此外,乡内的汉族从外县迁入的有:和平村谭姓,从中江县迁入,刘姓胡姓沈姓遂宁市迁入。
人口数据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木座藏族乡常住人口为1303人。
自然资源
木座乡属高山峡谷地带,全乡最高海拔3600米,最低海拔1000米,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境内峰峦重叠,沟谷纵横,切割强烈,以高山为主,中低山为辅,气候寒冷,年平均温度12.7℃,无霜期170天。全乡总耕地面积3933.84亩,现已退耕还林3731.9亩,剩余在册耕地202亩。农作物以玉米、大豆、阳芋为主。乡境内雨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涪江上游火溪河流经全境,落差大,流量大,枯水期短,建电站、修水库筑坝易,人口搬迁少。
乡镇建设
走进平武县木座藏族乡民族村,随处可见每家每户房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这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藏族同胞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它的好处,异口同声地赞美太阳能热水器工程“拉欧薏”(白马藏族语“好得很”)。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民族
民族历史
民族分布
人口数据
自然资源
乡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