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峻(463—521年),
南梁学者兼文学家。字孝标,本名法武,平原(今属
德州市平原县)人。以注释
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其《世说新语》注引证丰富,为当时人所重视。而其文章亦擅美当时。《
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诗文集六卷,惜今所传为数有限。刘峻才识过人,著述甚丰,所作诗文颇有发明。其《世说新语注》征引繁博,考定精审,被视为后世注书之圭,至今流传。据《隋志》所载,刘峻另有《
汉书注》一百四十卷,还编撰《类苑》一百二十卷,惜二注均已亡佚。刘峻生平行迹历来不得其详。
人物简介
刘峻(463—521年),字孝标,生于平原郡,幼时故乡被
北魏所占领。八岁时与家人失散,被人口贩子领去卖给了中小富人刘实(一作宝)。刘实见他聪慧好学,所以叫他读书。刘孝标终夜不寝,读书到天亮。齐永明年间出都游学,遍求异书,人称他是“书淫”。终生落魄不遇。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
青州市,他随例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
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
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
目加田诚等的多种
日语译本和法文译本。
刘峻在东阳紫岩山讲过学。生平坎坷,不得志。死后门人谥曰玄静先生。刘峻的文在
南梁作家中颇有特色。其代表作《广绝交论》和《辨命论》,在当时的骈文中引人注目。其中《广绝交论》是推广汉代
朱穆讽刺文章《绝交论》的论点而写成。文章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对南朝士大夫阶层的人情世态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文笔尖锐犀利。曾作《辨命论》反对佛教的鬼神之说,《辨命论》的主旨是说明人的穷通都由天命决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响的。
人物生平
刘峻生不及一月,曾任宋始兴内使的父亲刘病逝,母亲
许姓不得不带着他及哥哥法凤回到故乡。
刘彧泰始五年,刘峻8岁,魏攻占
青州市,刘峻母子为乱兵所掠,作为奴隶卖到中山。富人刘宝悯惜刘峻,以束帛赎出,并教他读书。此时刘峻的
叔父刘怀珍仍在宋为官,并以军功累迁至黄门郎领虎贲
中郎将。魏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对
南梁有戚属者尤甚,因此再徙刘峻母子到更为僻远的代地。
刘峻母子衣食难继,不得不到寺庙为僧为尼,还俗只是后来的事情。刘峻却非常好学,在“居贫不自立”的情况下,燃麻杆为灯;夜读昏困,就用麻杆燎发须,“及觉复读”。
萧赜永明四年,刘峻母子不堪忍受民族歧视,由桑乾回到
建康。
自
东晋偏安江隅以来,
南京市一直为中国文化的中心。至建康,刘峻自感少时的读书不博,加之生性鲁钝,不胜愧叹:“中济济皆升堂,亦有愚者解衣裳。”此时刘峻已届25岁,“于是博及群书,文藻秀出”(《
南史》本传)。
梁初建,刘峻曾被召“入西省,与学士贺琮校点秘阁”。然而刘峻率性而动,于学于识方面均不让
萧衍。一次“会策锦被事,咸言已罄,帝试呼峻”,刘峻“忽请纸笔,请疏十余事”。萧衍“不觉失色。自是恶之,不复引见”。萧衍对刘峻的忌恨一直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当刘峻编的《类苑》成,萧衍则另外组织一班文士编《
华林遍略》“以高之,竟不见用”(《南史》本传)。这是造成刘峻由中年及老年坎坷、淹蹇的根本原因。
刘峻并不屈服于命运,可是刘峻的命运却是这样的讹,甚至几次到了“疏薄遭弃”的境地,不能不使他良多慨叹,由己及人、由今及古思索有关命运的课题。
偶然他听到
萧衍对
管辂“有奇才而位不达”的议论,于是接过话题,洋洋洒洒写成了《辨命论》一文。刘峻认为前人的辨命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王充只是论其末却“蔽其原”,
司马迁辨惑而终为惑所蔽,李康“论其本而不畅其源”,
郭象能“语其流而未详其本”。刘峻本着“仕而不易,则谓之命。命也者,自天之命也”的角度,逐一予以辨蔽。
《辨命论》虽然属于哲学方面的论文,然而却是用华丽的骈俪文体写成的。特别是刘峻写作《辨命论》“盖以自喻”(刘瑶:《梁典》),浇铸着他的不平之气,从而使之
音节精壮,辞彩飞扬,辨锋犀厉,情致淋漓,较之李康、郭象等前人之作显现出另一番慷慨激越的特色。而刘峻这一论文面对现实,面向人生,与
南梁文风大相径庭,故而有“足杜浮竞”(
李善:《文选注》)之效。诚然,《辨命论》从总体上言仍然于
儒家“天命不可知”的思想体系,然而较之前人有所开拓,有所恢宏,故
张溥击节称赏:“辨命六蔽,善言天命。”(《刘户曹集题辞》)至于刘峻于其中首先倡言:“天下善人少,恶人多;暗主众,明主寡”,吐出了封建社会诸多失意文人内心的愤懑,故而千百年来有着许多的知音。
《辨命论》成,中山
刘沼不尽同意刘峻的观点,曾往来致书诘难,刘峻并一一作答。过了很久很久,刘沼没有音信、而刘峻值儿子病死内心戚戚惶惶不能前去相访。有人来拿着刘沼的复信给刘峻看,并言及这是刘沼于病中写成只是因为死未及发出。刘峻面对刘沼遗文,如睹故人,不胜悲悼,写作《追答刘沼书》以相吊。该书不及200字,只是借典实来说明刘峻的相哀相念之情。
如结末说:“冀东平之树,望
咸阳市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但悬剑空,有恨如何!”书中所用之典,意谓人死之后既有所感应,便想象着
刘沼在九泉之下等待着刘峻的回答。于是刘峻就面对着苍冥,追思刘沼昔日的殷殷候答之情,仍然作了答书。刘峻说,当他再看到刘沼的复信,就如同
秋菊春兰一样,芬芳之香充溢,英华之才流淌。只此一语就回答了刘沼。这种答死者书,“甚是创格”(许连:《
六朝文絜》)。可是刘峻那里不知道人死魂灭,结末一语用
季札悬剑徐君墓树的典实,使之属辞凄惋缠绵,“俯仰徘徊,无限悲切。”这封答书,在创格之中表达了对刚逝去朋友的哀悼,表现了与朋友讨论问题的真诚态度,最后深表失去挚友的遗恨,意味至为深永。
刘峻不独重友谊,而且还特别重视为人交友之道。
萧衍天监七年
任昉死于新安任所,任吏风清正,不喜营物。任昉的儿子“东里、西华、南容、北叟并无求业,坠其家声。
兄弟流落,不能自振,平生旧交莫有收恤。
西华县冬月著葛帔练裙”;道逢刘峻,刘峻“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乃著《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
南史》本传)。
《广绝交论》取主客问答的形式,循着
东汉朱穆的《绝交论》的思路写成。不过《广绝交论》更突出了对“利交”的揭露及“利交”种种表现形式,其一为势交,其二为贿交,其三为谈交,其四为穷交,其五为量交。这五种“利交”的形式,“义同贾鬻”,并且滋生出三衅:“败德殄义,禽兽相若,一衅也;难固易携,仇讼所聚,二衅也;名陷
饕餮,贞介所羞,三衅也。
古人知三衅之为梗,惧五交之速尤,故王丹威子以楚,朱穆昌言而示绝”,都是有着远大的眼光的。至于现状较之朱穆写成《绝交论》时尤甚。
刘峻通过
任昉生前与死后境遇的完全不同,不胜感慨地说:“呜呼!世路险,一至于此。太行孟门,岂云崭绝。是以
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鹜。独立高山之顶,欢与
麋鹿同群,皦然绝其浊,诚耻之也,诚畏之也。”不止应象
朱穆所示的那样“绝交”,而且还要广绝交,从而扩大了朱穆的观点。由于该论现实针对性强,似
到溉“见其论,抵几于地,终身病之”(刘:《梁典》);而且还似
烛照诸种丑恶行为的镜子悬挂中天,成为不胫而走的名篇。至千百年后,尚有“成、
季札,遗风在焉”(
张溥:《刘户曹集题辞》)的盛誉。
由于
萧衍的忌恨,刘峻虽为萧秀征为
荆州市户曹参军,最终却选择了
金华山为栖地的归隐之路。他一方面设帐授徒,一方面筛选收集自己的文章,并写成一篇《
自序》总结他的一生。其中发出“魂魄一去,将同秋草”,将为“世不吾知”的悲叹!不过历史是有选择的。
在他死后,他的学生私谥为“玄靖先生”,作品亦不胫而走,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
刘峻诗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6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刘户曹集》,收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存诗4首,以写景见长。今有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刘孝标集校注》。
目录学成就
南梁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法武,奔江南后改为现名,字孝标。平原(今属
山东省)人。少孤家贫,寄人篱下,刻苦读书,闻人有异书,必往祈借。常常以燃麻杆照明读书,通宵达旦。清和
崔慰祖称他为“书淫”。
萧鸾时,官
河南省刑狱。
天监初(502年以后),召至西省。
因齐末兵火战乱,延及秘阁,藏书散失。梁建国初,缺书甚多。
秘书监任昉领职于秘阁内,亲加校点,使刘孝标等人重加校勘,分术数之文,更为一部,请
祖暅撰写名录。又于文德殿内,编撰《梁文德殿正御四部目录》4卷,著录图书2968,23106卷。为
南梁皇室藏书目录,今已佚。以文学著称,作有《山栖志》、《辩命论》,文辞优美。
他与任昉极为友善,任昉生前功绩显赫,助人为乐,死后家贫无人赡恤,遂愤然而作《广绝交论》,剖析势力之徒。又注释《世说新语》,引证书籍400余种,为世所推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刘户曹集》。私谥玄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