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镇位于中国
苏州市城西,
太湖东岸,得名于
西汉名臣
朱买臣发奋读书的典故。全镇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人口3万余。藏书镇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和文化历史,如
穹窿山、天池山等景区,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此外,藏书镇还以民间石刻艺术、花卉苗木和羊肉美食而闻名,被誉为
江苏省著名的"石雕之乡"、"
新河镇"、"羊肉美食之乡"。2006年,藏书镇撤销,核心
镇区以及三个村并入
木渎镇。
藏书地名的由来与西汉时的
会稽郡太守朱买臣有关:朱买臣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喜欢读书,经常在山上放羊的时候趴在石头上看书,因此经常把羊给弄丢了。家人警告他说,如果再把羊弄丢,就要把他的书烧掉。于是,
朱买臣把书藏到山上的一块石头下面,趁家人不注意时,再偷偷地把书拿出来读。由于朱买臣用功读书,后来考取了功名,并当上了会稽
知府。后人为纪念他读书之艰辛及勉励后人发奋读书,就将他的家乡取名为“藏书”。
在藏书镇特产中,最具盛名的当推“
藏书羊肉”。藏书羊肉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因其肉香汤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是冬令进补佳品,成为传统的
苏州市地方风味小吃而风靡
江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继承和发展,使其形成著名品牌,1997年经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正式注册为“藏书羊肉”,实现产业化经营。
藏书镇地处苏州西郊
丘陵地带,境内群山绵延,
植被丰富,有得天独厚适宜养羊的自然
生态环境。羊肉最早是农山羊基地家秋收后因劳累体乏作为进补食品,或宴请亲朋好友的农家菜肴。因味道极佳,深得城里人青睐,故渐变为进城开店经商。
早在明清时代,穹窿山麓农民就有从事杀羊、烧羊肉、卖羊肉的
副业,一般都以担卖或摊卖为经营方式,清末才开始到
苏州市城里开店设坊(俗称“羊作”),光绪二十二年,藏书乡周家场周孝泉到苏州醋坊桥畔开设了城内第一家堂吃的“升美斋”羊肉店,
宣统后分别在都亭桥、临顿路两处开设“老义兴”和“老协兴”羊肉店。民国时期进城开羊作逐渐增多,在道前街、
鸭蛋桥、娄门塘等多处开出了“老源兴”、“新德和”等颇有名气的店堂。抗战胜利后,在善人桥也开出小镇第一家羊作——胜利羊肉店。建国初仍以个体经营,公社化后,以大队组织经营,在苏州石路、皋桥、太监弄、东中市、宫巷等繁华商业区开设10余家集体羊肉店。每逢秋冬之交,古城内外羊肉店便纷纷开张,店堂一般沿街而设,不讲排场,锅灶立于店面,香气散至街坊,吸引众多食客,“
羊汤勿鲜勿要铜钿”成为众人赞语,声名鹊起,至今享有盛誉。
改革开放后,
藏书羊肉经营业不断发展。经营人数剧增,区域范围不断扩大,足迹遍及
苏州市(包括六县一市)、无锡、常州、
上海市、
嘉兴市等地区大中城市及各乡镇集市。
藏书羊肉以活杀山羊为原料,以白烧羊肉、羊肉汤、
羊糕和
红烧羊肉为主要品种,运用传统独特的烹技艺烧煮而成,白烧以汤色乳白,香气浓郁,
肉松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常食不厌而闻名,推出“
全羊宴”等特色系列莱肴。品种达30余种,分冷盆类、热炒、烧烤类、汤类、点心类等。
穹窿山为吴中群山之冠,其山钟灵萃密,峰峦起伏,岭道曲,林茂郁,形如钗股,实峻而深,古有“
会稽郡名山第一山”之称誉。整个景区面积250公顷,现为
江苏东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
天池山,因山腰有池,逾数十丈,横浸山腹,故名;又因山巅矗立着几块巨大岩石,形如莲花,又称“
华山”。天池华山是吴中四大名山之一,以清幽见长,山泉闻名,石屋著称。被誉为“吴中第一峰”、“吴中第一胜迹”。
小王山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小王山东坡,在
李根源隐居十年间(1928—1937年)形成。山岩石崖镌有陈衍、
章太炎、
于右任、
李烈钧、等百余位现代知名人士的摩崖题刻共数百条。这些书法作品,正草隶篆,字体齐全,风格各异,数量之多,书法之美,雕刻之精,为吴中第一。
据史料记载,山上
庙宇原为
城隍庙,始创于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年),旧时庙会、香汛极盛,每逢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二日,相传为城隍庙菩萨生日期,各地香客络绎不绝朝山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