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镇志
苏州大学出版社图书
《西山镇志》是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原西山镇)的镇志,由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志编委员会编写,由苏州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6月首次出版发行。
《西山镇志》全面介记述了西山镇域内自然与社会各方面的的历史与现状,按社会分工和时代先后记述了当地重要事物的发展情况,贯古通今,内容全面,是西山“一方之全书”。
内容简介
除了全面记述西山镇的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外,《西山镇志》还是西山地方文化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体现西山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稽古旨在鉴今,承先围了启后,修志不仅提高了西山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能起到资政、存史和教育的作用。资政就是为各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掌握西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全面而可靠的资料和信息。存史就是为当代和后世子孙保存史料,为研究西山历史与现状提供基础材料。教育就是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丰富详实的乡土教材。《西山镇志》的出版,还未旅居他乡的西山人熟悉家乡、服务桑梓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海内外客商了解西山、明智决策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投资参考”,为广大游客到西山领略湖光山色、游览人文景观、品尝佳果美味提供了一部全面的“旅游指南”。
人员编制
1994年4月,太湖大桥开通在即,在中共西山镇委、镇政府的主持下,成立了西山镇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并组织专人开始着手《西山镇志》的编纂工作。经过多年辛勤努力,五订纲目,六易其稿,终于审定付印。
《西山镇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名单随机排列,不分先后。)
作品目录
西山特产
西山枇杷采摘
洞庭山(西山)的枇杷栽培,在宋代陶谷的《清异录》中已有文字记载,明代《学圃杂疏》中有洞庭山所产枇杷为天下之最的评述。洞庭山是全国五大著名枇杷产区之一,洞庭“白沙”枇杷,与浙江塘栖的“软条”、福建莆口的“大钟”齐名,其特点是果实整齐,不易裂果,果肉鲜嫩,甜酸适度,汁多,爽口,果皮薄,易剥离,产量亦高。
枇杷绝大部分供鲜食,在小满前后采摘,和梅果差不多同时应市。在初夏过品中,车厘子供应时间短,一瞬即逝,产量甚微;梅子产量虽巨,但味酸绝少鲜食;枇杷酸甜适口,是西山初夏佳果,在端午节前后上市,当令时间为一个月左右。西山习惯上将枇杷分为白沙、红沙两类,白沙是用来概括白肉和黄肉系统的枇杷品种,红沙则是指橙肉系统的枇杷。枇杷喜干燥温暖,多植于向阳山坡上,抗旱,耐冻,少病虫害。因隔冬开花,能耐霜雪之寒,次夏果熟,常得雨露之润,故有“秋萌,款冬,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的说法。生长较缓,三年定植,四年嫁接,十年后才大量投产,故生产受到一定限制。品种众多,共30多种,西山栽培最多的是青种、照种和葛家坞荸荠种。西山枇杷原由野生枇杷变异而来,清末由秉场果农谢方友发现并推广流行,果实成熟时蒂部仍呈青绿色,是该种最易辨认的特征,青种之名亦由此而来;有长柄青种和短柄青种两个品系,前者果柄较细,果形略小,后者果柄粗短,果大小均匀,栽培以短柄青种为多。目前青种枇杷产量约占西山枇杷总产量的70%。照种枇杷可分为短柄照种、长柄照种和鹰爪花照种三个品系。短柄照种果柄较短,树冠枝条较疏;长柄照种果柄长,枝条稍密,果肉较厚;鹰爪照种以果柄下垂略似鹰爪而得名,果实易被紧靠果穗下方的叶片擦伤,其中长柄照种因柄长,采收方便,种植最多。荸荠种因果扁略似荸荠而得名,葛家坞荸荠种是其中最优良的一种,清光绪十三年(1887),西山葛家坞农民葛文麟从一株十年实生枇杷上采得果实三千,至镇下出售,为有经验老农王万山发现而加以鼓励,经加意培育,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开始采取接穗繁殖并得到推广流行。在双塔头、胡家地赌家地一带还有少量“冰糖种”枇杷,原由清光绪年间赌家地农民赌阿金培育,特点是果实一成型就甜,无一点酸味,且越熟越甜,但产量不高,解放前只销往上海银行界,。西山枇杷产量最多的是秉场和秉汇村,镇下、明湾、前湾、石公、梅益、横山、石丰等地也有成片栽培,其余各地大多零星栽种于庭前屋后,产量不多。
枇杷营养价值很高,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止渴、清凉、解暑之功效。枇杷叶正面光滑碧绿,反面则粗糙多毛,西山俗语“枇杷叶面孔”即意为翻脸不认人;枇杷叶、枇杷花均可入药,著名的中成药“枇杷膏”具有润肺止咳解渴润喉、和胃等功效。冬季采酿的枇杷花蜜,为蜂蜜中的上品,具有显著的止咳功效。
苏州西山采摘网为游客们提供西山所有土特产的信息服务与旅游服务。
西山杨梅采摘
洞庭山(西山)杨梅品种约计在15个以上,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梅种、石家种、绿荫头、荔枝头、长柄杨梅、浪荡子、大核头早红、黄泥掌、树叶种、蚂蚁种等。大叶细蒂树形开放,树干粗壮,纸条弯曲,节间较短,树冠较密;叶形大、深绿色,宽披针形,质软,叶全缘或先端稍有微波状锯齿,叶脉细而稀疏明显;果形大,深紫红色,果柄长而细,肉柱通常钝圆,间有尖形,大小不均匀,果面平整,缝合线明显,果肉厚而多汁,味甜,品质上等,核小;成熟期晚,丰产大小年现象显著;成熟后不易落果,不很怕雨,较其他品种耐藏;产量不如小叶细蒂。小叶细蒂树姿较直立,枝干不如大叶细蒂粗壮;叶狭披针形或卵形,色深绿而较大叶细蒂浅,叶脉细而较密,不甚明显,叶质较硬;果形大,深紫红色,果柄长而细,肉柱尖,成熟后圆钝,大小不匀,果面较整齐,肉厚汁多,味甚甜,品质上等,核小,成熟期晚,着果率高,不易落果,稍耐贮藏。乌梅种,又称乌皮,树性强健,枝干紧密;叶倒披针形,叶脉细而不明显,叶质较硬,先端圆钝,叶缘向外翻卷;果形大,深紫黑色,果柄粗而短,蒂部有突起物,果柄及着生其上,果柄上常有未发育充分的小果,肉柱圆钝,大而整齐,果缝合线不明显,果肉厚而松,汁多,味甜具有香味,品质佳;成熟起早,仅次于早红杨梅;易落果,大小年显著,20年以内,幼树所产果实品质多不佳,榕树后逐渐转好。今西山杨梅品种产量以大叶细蒂最多,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品质以乌梅种最佳。习惯上又按果实颜色将杨梅分为红种、乌种、白种三大类。
杨梅夏至上市,小暑落市,西山有“夏至杨梅满山红”的谚语。杨梅绝大多数植于丘陵,平地上栽种不多。西山杨梅人工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先系野生树种,后山林被砍伐垦殖,杨梅以其果实酸甜适口而被保留下来,,经逐代人工培育,变为家生,蔚然成林。杨梅喜温暖、湿润,畏盛夏烈日直射;管理较简单,施肥及匀果不普遍。,耐寒,少病虫害,繁殖多靠嫁接。寿命较长,百年老树随处可见,枝干苍老遒劲,涡洞相连,树体高大,四季常青,既是重要的经济果树,又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堪称天然的巨型盆景。明代王的《姑苏志》中,称“杨梅为吴中佳果,味不减闽中荔枝”,明代徐阶咏杨梅诗中有“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的句子。相传,杨梅与鱼进攻时,并称为“冰鲜”。洞庭山杨梅自古就已名称天下。
杨梅属核果类,富含糖类、果类、维生素,能生津止渴,助消化,疗神经炎,预防坏血病,连核咽下,能有效清除肠胃中的积垢。杨梅还有奇特的止泻功能。西山人习惯把杨梅浸入高度白酒中,四季不坏,遇有腹泻痢疾,食一颗酒杨梅即止,其酒更是芳香四溢,酸甜适口,为西山人常备的家居良药。鲜食时用冷盐开水漂洗,能消毒,减酸味,西山人习惯用少量盐末拌杨梅,吃时更具风味。也可晒成杨梅干,制成精美蜜饯;又可以酿酒,酒味甘美芳醇。杨梅成熟时正直多雨季节,又为无皮之果,鲜果不耐久驻长运,西山加工能力有限,造成极大浪费,自太湖大桥开通后,摘下的新鲜杨梅都能及时外运,已很少有腐坏浪费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人员编制
作品目录
西山特产
西山枇杷采摘
西山杨梅采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