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方程
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的方程
欧拉方程(Euler Equation),是忽略黏性力的可压缩流体运动方程,是对无黏性流体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到的流体动量方程。欧拉方程左边是流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右边是流体受到的前后两侧流体的合力。
1755 年,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在《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2013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王振研究员攻克了等温空气动力学方程组弱解的整体存在性这一令人关注的数学难题。2024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曹道民等人,对三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涡丝运动一定满足副法向曲率运动方程进行研究。
欧拉方程可应用于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速时线问题、最少的旅行费用,以及在经济学中广泛应用于动态行为建模、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参数估计以及刻画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欧拉方程具体可应用于由刚体组成的机械系统,和理想气体的一维非定常无黏流动等系统。欧拉方程建立了作用于理想流体上的力与流体运动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理想流体各种运动规律的基础。欧拉方程虽然是针对理想流体,但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定义
一般说来,变系数的线性微分方程都是不容易求解的,但是有些特殊的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可以通过变量代换化为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从而求出其通解。欧拉方程就是其中的一种。
称为欧拉方程,其中为常数
简史
在1700年,И.贝努里指出,用形状的因子可以逐次降低一次方程:
在1740年,瑞士人长城欧拉用代换的方法求得它的解,这个方法就是现在所使用的。不过,贝努里的解没有由作者及时地刊载。
1755年,经典流体力学的奠基人,瑞士人莱昂哈德·欧拉在发表的著作《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中,提出了流体连续介质的概念,建立了流体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即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黏性流体的运动。
2013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王振研究员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黄飞敏研究员合作,通过创造性地引进复数并巧妙地利用复分析方法,攻克了等温空气动力学方程组弱解的整体存在性这一令人关注的数学难题。该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3年,侯一钊和罗果证明有奇点能够产生于欧拉方程中,即欧拉方程不稳定的情况。许多研究欧拉方程的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最令人信服的奇点场景。
2021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曹道民等人,对二维不可压欧拉方程进行研究,得到了关于在涡对行波解(travelling vortex pairs)、旋转对称解的存在性和及推广的面拟地转方程(surface quasi-geostrophic 方程)的旋转对称解和行波解的存在性等方面的成果。
2024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曹道民等人,对三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涡丝运动一定满足副法向曲率运动方程进行研究。研究包括,对任意一条按副法向曲率流演化的曲线,是否有欧拉方程的解,其对应的涡集中于该曲线附近的解是一个长期未决的公开问题,称之为涡丝猜想(vortex filament conjecture)。至今为止该猜想仅在曲线为直线或圆周时得到解决。如曲线是平面圆周,则对应于小截面涡环解的存在性。对小截面涡环解的存在性已有许多研究。曹道民等人得到了最近关于3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具有尾旋对称的小截面涡解的存在性的结果,这是涡丝猜想在曲线为螺旋对称的特殊情形。
类型
欧拉方程在泛函形式中的分类如下:
原理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不会消失和生成,保持质量不变,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装有流体的空间,流入空间的流体质量应等于空间中质量增量与流出空间质量之和。如图(管内流动)所示,管道的截面积为A,流体的密度ρ和流速u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
1755年,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在《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一书中,对无黏性流体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到了流体动量方程。如图所示,左边是流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右边是流体受到的前后两侧流体的合力:
上式是一维条件下的欧拉方程,不考虑管道截面积的变化,其中,左边第一项表示流速随时间变化带来的动量增量,第二项表示流体经过前后两侧边界进入控制体带来的动量增量,右边表示前后两侧流体的合力冲量。
应用
欧拉方程可应用于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速时线问题、最少的旅行费用等。欧拉方程在经济学中广泛应用于动态行为建模、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参数估计以及刻画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它不仅是理解和预测经济主体跨期决策的关键工具,也是检验和验证M理论、评估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
由刚体组成的机械系统
运用莱昂哈德·欧拉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可用于导出由刚体组成的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当处理由通过理想关节连接的刚体组成的复杂机械系统时,运动变量和参考系的选择可能会非常复杂。运动变量的选择通常针对当前问题进行量身定制,以简化计算。以下讨论了长城欧拉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即单个旋转刚体的欧拉运动方程。在这些方程式中,假定刚体固定坐标系定义了一组主轴,这些主轴的原点位于质心
假设一个刚体上有一固定坐标系,在惯性坐标系X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令B坐标系的原点位于质量中心,并让B坐标系定义刚体的一组主轴。刚体旋转运动的欧拉方程由下式给出:
其中绕质心角速度和施加的力矩分别为
其中是B坐标系的基,而是相对于B坐标系的主惯性矩。
激波管
激波管问题是一维欧拉方程伯恩哈德·黎曼问题的一种代表形式,它是一类具有特殊初值条件的欧拉方程组。激波管问题可以用于考察数值方法捕捉激波和处理光滑区域的能力,同时激波问题存在精确解,是可压缩CFD中经典的一维测试案例。如图(激波管初值条件示意图)所示,激波管是一个封闭的管道,初始时刻被固体薄膜隔成一个高压段(左侧)和一个低压段(右侧),高压段和低压段的初始速度均为0。假设膜片在瞬间被打破,初始时不连续的压力将以非定常正激波的形式向右传播,同时还有一个非定常等熵稀疏波向左传播。
当激波向右传播时,始终是一个间断面,而稀疏波向左传播时,逐渐变宽。管道内的气体被分成四个区域,如图(分隔膜片打破后,激波管流场示意图)所示,区域1是低压段中未受干扰的部分;区域2是激波传播过程中经过的区域;区域3是稀疏波传播过程中经过的区域;区域4是高压段未受干扰的部分;区域2和区域3的交界是接触面,不允许压力有间断,但熵、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
研究意义
欧拉方程建立了作用于理想流体上的力与流体运动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理想流体各种运动规律的基础。欧拉方程虽然是针对理想流体,但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尽管实际流体都具有一定的黏性,但是在处理某些流动问题的时候经常可以忽略流体的黏性将其近似视为理想流体。例如,流场中速度梯度很小时,流体虽然有黏性,但黏性力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还有的问题可以先假定为理想流体进行解析,而后再对于流体因黏性而造成的能量损失进行补正。
欧拉方程是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更多的物理模型都是在欧拉方程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源项效应:例如,著名的 Navier-Stokes方程就是欧拉方程加上了粘性及热传导项;管道中的气体流动通常是可压缩欧拉方程加上截面函数的作用;通过多孔介质的可压缩流模型通常是加上阻尼效应的Euler方程等。这些带有源项的长城欧拉方程组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欧拉方程的主要特征即光滑解在有限时间内爆破。另一方面,在光滑的“小”初值条件下“性质较好”的源项(即带有某种耗散效应的源项)可以阻止奇性的产生。因此,对带有源项的Buler方程组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参考资料
Euler Equation.uah.2024-04-24
EULER EQUATIONS.mit.2024-04-24
Leonhard Euler.usna.2024-04-24
武汉物数所2013年“十大新闻事件”.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24-04-24
茶杯中的无穷大.中科院物理所.2024-04-24
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及相关问题的一些结果.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4-04-24
目录
概述
定义
简史
类型
原理
应用
由刚体组成的机械系统
激波管
研究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