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春
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
张亦春(1933年6月-),福州连江人,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香港科学院荣誉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证券市场、货币理论和商业银行。张亦春教授的《金融市场学》教材对中国金融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经历
张亦春,男,汉族,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九州四海系高级顾问1933年6月生于福建连江。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83年任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1991年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96年组织创办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并任所长,1999、2002年被香港科学院和美国国际大学分别授予荣誉博士。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社会任职
现为厦门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金融重点学科点学术总带头人,湖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天证券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亚洲太平洋地区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及其学术委员会委员。张亦春教授曾先后任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河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成就
张亦春,王骁玮.金融机构风险关联与行业差异研究——基于股市波动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21,(11):66-75.
张亦春.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金融,2020,(Z1):161-162.
张亦春,陈华,郑晓亚.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子[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05):1-10.
张亦春,周杰峰.城镇化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43-54.
张亦春,郑志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发展的中式框架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6,(08):146-153.
张亦春.金融学科建设的引领者——恭祝黄达教授90寿诞[J].中国金融,2015,(19):76-78.
张亦春,李晚春,彭江.债权治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5,(07):190-203.
张亦春,王国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非均衡关系研究——基于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5,(06):45-54.
张亦春,李晚春.关系型贷款与企业投资行为监督——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东社会科学,2015,(05):115-121.
张亦春,李晚春.货币政策与上市企业投资效率——基于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和机构投资者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90-98.
张亦春,王国强海峡两岸间企业并购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亚太经济,2014,(06):136-140.
郑振龙,郑国忠,张亦春.日内信息结构、羊群行为及风险异化[J].证券市场导报,2014,(08):53-59.
张亦春,王国强.福建省并购市场增长空间预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7):128-134.
张亦春,彭江.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投资研究,2014,33(05):22-33.
张亦春,林木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偏好与障碍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09):7-9.
张亦春,洪图.直投保荐模式是否加剧了利益冲突?[J].投资研究,2012,31(07):15-26.
张亦春,洪图.创业板IPO市盈率与超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券商声誉及私募股权投资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42-49.
张亦春,王囯雄.借鉴成功经验发展大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J].武汉金融,2010,(12):9-12.
张亦春,王囯雄.借鉴成功经验发展大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A].《武汉金融》编辑部.《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湖北省钱币学会,2010:4.
张亦春,游舜杰.美国次贷危机与信用评级的教训和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71-74.
张亦春.从事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感悟[J].中国金融,2010,(Z1):110-112.
张亦春,游舜杰.台湾债券基金的风险管理[J].武汉金融,2010,(06):4-6.
张亦春,胡晓.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J].金融研究,2010,(05):30-40.
张亦春,胡晓.非常规货币政策探讨及金融危机下的实践[J].国际金融研究,2010,(03):27-33.
张亦春,郑瑜关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的争论与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01):73-76.
许文彬,张亦春,黄瑾轩.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主权评级模式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10):26-33.
张亦春,胡晓.金融危机后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及启示[J].西部金融,2009,(10):32-33.
张亦春,孙君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变化的研究视角[J].当代财经,2009,(07):123-129.
张亦春,刘猛.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与市场波动的博弈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7):12-15.
张亦春,孙君明.经济调整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09,14(07):5-9.
王雯,张亦春.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对内在投资价值的偏离测度——基于F-O模型的实证检验[J].山东社会科学,2009,(01):85-89.
张亦春,刘猛.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33-40.
周世成,张亦春.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我国反洗钱监管[J].浙江金融,2008,(09):12+9.
张亦春,孙君明.限售股解禁下A股市场各交易主体行为分析与市场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8,(07):64-67.
张亦春,刘猛.开放经济下国家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分析[J].西部金融,2008,(07):20-23.
张亦春,周世成.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测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8,(06):118-124.
张亦春,王玉英.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制度设计[J].河南社会科学,2008,(03):42-44.
蔡庆丰,张亦春.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思路与培养目标设计[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02):60-64.
张亦春,王比.开放经济下我国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的策略分析[J].武汉金融,2008,(04):4-7.
张亦春,李鹏.市场更有效了吗:从有限理性人到机构投资者[J].财贸经济,2008,(03):17-20+127.
张亦春,刘猛.博彩业对中国金融利益影响的理论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70-73.
卢宇荣,张亦春.博彩业反洗钱体系的构建研究[J].企业经济,2007,(12):125-127.
张亦春,黄宗福.证券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执法力度的研究[J].武汉金融,2007,(11):8-11.
张亦春,范海东.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8-11.
张亦春,卢宇荣.赌博高利贷市场的价格机制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06):3-7.
张亦春,周艳.中国博彩市场的两难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16-19.
张亦春,谢清河.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发展研究[J].广东省金融学院学报,2006,(06):3-9.
[48]戴淑庚,张亦春.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J].台湾研究集刊,2005,(04):21-28.
[49]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中国金融学会,2005:14.
张亦春.一部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货币金融问题的创新性力作——评任碧云著《货币、资金与经济协调运行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06):128.
张亦春,雷连鸣.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9):6-9.
张亦春,郑燕洪,雷连鸣.国外信用评级制度与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54-56+65.
张亦春,周艳.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变革[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04):4-9.
张亦春,黄霞,蔡庆丰.投资银行的利益冲突及其监管:实证研究的质疑[J].金融研究,2005,(07):113-120.
张亦春.融基本理论知识与学术前沿于一体——评张元萍新著《现代投资理论与实务》[J].理论与现代化,2005,(04):96.
张亦春,许文彬.入世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05,(05):28-31.
张亦春,许文彬.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存量化解与增量控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2):37-41.
蔡庆丰,张亦春.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经济学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05,(01):65-70.
张亦春,周艳.混沌理论在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应用[J].当代财经,2005,(02):23-27.
[60]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2005,(01):52-64.
张亦春,蔡庆丰.西方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4,(08):48-50+21.
张亦春,蔡庆丰.西方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4,(08):38-43.
张亦春,林海.金融学范畴界定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93-95.
张亦春,许文彬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与金融演进——一个基于新兴古典范式的理论分析[A].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04:10.
张亦春,周颖刚,林海.国有股减持之谜:合理性恐慌、多重均衡和市场无效[A].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04:9.
张亦春,蔡庆丰.投资中介化、风险转嫁与资产泡沫[J].华南金融研究,2004,(03):1-7.
张亦春,蔡庆丰.金融中介、代理投资与资产泡沫[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11-15.
张亦春,许文彬.福建省可适度发展私营贷款担保公司[J].开放潮,2004,(02):37-38.
张亦春,林海.自融资交易策略、复制资产组合和风险管理[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6):25-27.
张亦春,许文彬.中国证券市场自律性监管:理论阐释与措施探讨[J].东南学术,2003,(06):7-12.
张亦春,许文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A].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003:8.
张亦春,许文彬.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分析与我国的实践考察[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05):2-5.
张亦春,林海.中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合约经济学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14-19.
张亦春.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调整与货币政策独立性[J].福建省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06):3-7.
张亦春.体制转轨、制度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经济逻辑分析[J].当代财经,2003,(03):64-69.
张亦春.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经济逻辑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28-32.
张亦春.信息空隙、制度扩展与制度演进——制度及制度变迁的信息含义阐释和模型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6):1-5.
张亦春,许文彬体制转轨、制度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经济逻辑分析[A].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Shenzhen University).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Shenzhen University):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002:7.
张亦春,许文彬.经济组织形式、交易性质与社会信用维持——兼论我国社会信用的缺失原因与重构设想[J].金融论坛,2002,(10):2-7.
张亦春,许文彬.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与金融演进——一个基于新兴古典范式的理论分析[J].管理世界,2002,(08):4-10+23-154.
张亦春,许文彬信息替换、风险替换和制度——信息意义上的制度诠释和形式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08):5-9.
张亦春.金融安全与金融创新相辅相成[J].现代商业银行,2002,(07):25-26.
张亦春,蒋峰21世纪对我国金融学教学的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02,(06):34-36.
张亦春,许文彬.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J].金融研究,2002,(03):65-73.
张亦春,许文彬.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城市金融,2002,(03):28-30.
张亦春.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J].特区经济,2002,(02):22-23.
张亦春,许文彬启动民间投资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福建省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6):9-12.
张亦春.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J].经济前沿,2002,(01):10-12.
张亦春,甘少浩.德、美、日农村合作金融比较[J].金融与经济,2001,(12):24-26.
张亦春,许文彬.启动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问题[J].开放潮,2001,(12):41-42.
张亦春.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A].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 Center,Shenzhen University).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 Center,Shenzhen University):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001:3.
张亦春,周颖刚,郑学军.中国股市变迁三阶段论专题系列(四)中国股市成为延续经济改革的主战场(下)(1996年至今)[J].福建省金融,2001,(11):37-39.
[93]黄达,王广谦,张亦春,刘红忠,江其务,白钦先,李茂生,王传纶,何泽荣,秦池江,宋逢明,刘锡良,戴国强,朱新蓉,郑振龙,裴平,张礼卿,杨志坚.21世纪中国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01,(11):5-13.
张亦春,周颖刚,郑学军.中国股市变迁三阶段论专题系列(三)中国股市成为延续经济改革的主战场(上)[J].福建金融,2001,(10):37-41.
张亦春,甘少浩.英、美、日保险市场的比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9):32-35.
张亦春,周颖刚,郑学军.中国股市变迁三阶段论专题系列(二)——正式被承认并完成全国化的进程(1991年12月——1995年)[J].福建金融,2001,(09):38-41.
张亦春,许文彬.我国股票市场风险考察和政策构想[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4):41-44.
张亦春,周颖刚,郑学军.中国股市变迁三阶段论专题系列(一)自发、默示和试点阶段(1980年-1990年)[J].福建金融,2001,(08):44-46.
张亦春,周颖刚.中国股市弱式有效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1,(08):30-32+80.
张亦春,许文彬.农产品生产成本跨国比较引发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1,(07):24-25.
张亦春,蒋峰.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挑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04):70-74.
张亦春,蒋峰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03):32-35.
张亦春,周颖刚.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金融研究,2001,(03):34-40.
张亦春.契约、信息与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J].当代财经,2000,(10):41-46.
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0,(05):69-73.
张亦春,蒋峰.论面向21世纪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04):32-35.
张亦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比较、绩效分析和我国的现实选择[J].东南学术,2000,(04):39-45.
张亦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比较、绩效分析和我国的现实选择[J].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3):4-9.
张亦春.发展资本市场与推进国企改革[J].福建改革,1999,(12):25-26.
张亦春,蒋峰正确认识储蓄存款实名制的作用[J].金融与经济,1999,(10):20-22.
张亦春,蒋峰,雷春美.国际金融动荡引发的若干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05):10-14.
张亦春,李建斌.资本冲击与国际贷币体系改革[J].南方金融,1999,(09):10-12.
张亦春.制度变迁中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与控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04):1-7.
张亦春,蒋峰国际金融动荡根源何在[J].政策,1999,(08):28.
张亦春,佘运九.我国储蓄转化投资的机制与间接融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1999,(07):3-5.
张亦春,靳俐.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J].当代财经,1999,(06):10-15.
张亦春,许文彬.自由还是管制──论国际金融的发展方向[J].中国经济问题,1999,(03):40-43.
张亦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剖析与控制策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01):13-17.
张亦春,周颖刚.中国股票市场:监控功能的缺陷与变革[J].管理世界,1999,(01):90-96.
张亦春.如何正确认识亚洲金融危机[J].金融科学,1998,(04):5-9.
张亦春,佘运九.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决策借鉴,1998,(06):16-19.
张亦春,蒋峰.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策略[J].福建省改革,1998,(09):20-22.
张亦春,徐宝林在质和量的统一中发展股份经济[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8-13.
张亦春,佘运九.论企业资产重组中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J].经济学动态,1998,(05):13-16.
张亦春,佘运九.中西方银行业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1998,(05):56-59.
张亦春,佘运九.制度变迁中的银行风险分析及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1998,(04):39-42.
张亦春,王江.转轨经济中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与控制[J].财贸经济,1997,(10):37-42.
张亦春,郑振龙利用上市公司资源加大国企重组力度[J].福建省改革,1997,(07):40-41.
张亦春,阙水深.论金融宏观调控传导动力机制[J].中国金融,1997,(05):30.
张亦春,周颖刚.信息不对称、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J].经济研究,1997,(05):24-30.
张亦春,周颖刚.信息不对称、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J].金融管理科学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02):3-8.
张亦春,焦云迪.关于房地产银行融资问题的探讨[J].福建改革,1997,(01):23-25.
张亦春,王灵敏,焦云迪.论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型经营及其实现[J].农村金融研究,1996,(11):38-40.
张亦春,朱孟楠“母体”裂变:专业银行改革新思路[J].金融管理科学.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03):56-58.
张亦春,朱孟楠.“母体”裂变:专业银行改革新思路[J].农村金融研究,1995,(12):58-63.
张亦春,朱孟楠.再创中国经济特区优势[J].金融与经济,1995,(11):16-17.
张亦春,江曙霞金融分业管理: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J].金融与经济,1995,(07):11-13.
张亦春.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对策[J].特区经济,1994,(12):7-8+13.
张亦春.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改革(下)[J].西安市金融,1994,(08):4-6.
张亦春.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改革(上)[J].西安金融,1994,(07):4-6.
张亦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建设方略[J].福建金融,1994,(07):21-23.
张亦春.关于琼台港金融合作探析[J].海南金融,1994,(04):8-10.
张亦春,王聪.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探讨[J].福建金融,1994,(03):22-23.
[144]江其务,刘光第,刘溶沧,秦池江,李茂生,胡季,凌涛,周升业,王广谦,杨希天,房郁琴,郑祥芝,郭明奇,许树信,李强,张亦春,张忠山,张军洲.经济增长与金融宏观调控——“新形势下金融宏观调控研讨会”发言摘登[J].财贸经济,1993,(12):3-23.
张亦春,夏样芳.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商业化进程[J].福建金融,1993,(09):36-37.
张亦春,夏样芳.信贷资金供求有效性不足及其启示[J].中国城市金融,1993,(09):21-23.
张亦春,刘雨初.居民证券发展的经济运行机理[J].中国经济问题,1993,(05):28-30+5.
张亦春,朱孟楠我国深层次利用外资的对策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1993,(03):37-43+99-100.
张亦春,朱孟楠.开放式基金评介——兼析我国建立共同基金的原则[J].中国城市金融,1993,(05):11-13.
张亦春,朱孟楠.我国深层次利用外资的对策思考[J].财贸经济,1993,(04):23-27+45.
张亦春,朱孟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发展我国共同基金[J].国际金融研究,1993,(04):36-39.
张亦春,朱孟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J].福建金融,1993,(03):6-9.
张亦春,刘雨初.专业银行转变储蓄策略的若干建议[J].金融研究,1993,(03):31.
张亦春,刘雨初.证券资产发展与银行储蓄策略[J].中国城市金融,1993,(02):8-10.
张亦春,朱孟楠.广东利用外资的宏观策略与微观措施[J].学术研究,1992,(06):55-58+29.
张亦春,叶学军.论我国外资银行政策之选择[J].中国城市金融,1991,(11):17-19.
张亦春,叶学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资银行业务活动的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1991,(11):34-37+1.
[158]生柳荣,张亦春.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金融研究,1991,(05):23-26+11.
张亦春,何孝星货币政策操作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J].南开经济研究,1991,(01):37-43.
张亦春,郑学军.试论当前的企业集资问题[J].福建金融,1990,(S1):48-50.
张亦春,王济平.试论国债构成对货币供应的影响[J].中国经济问题,1990,(05):32-40.
张亦春,叶学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J].福建学刊,1990,(03):11-14+20.
张亦春,郑振龙困境与机遇:紧缩政策下的我国资金市场[J].金融研究,1989,(12):31-35.
张亦春.洪文金教授与金融学[J].福建学刊,1989,(03):75-78.
张亦春,何孝星稳定货币流通需要重构产权关系[J].中国经济问题,1989,(02):20-25.
张亦春,赵磊.试论开拓和发展我国资金市场的客观条件[J].福建金融,1988,(S1):14-16+27.
张亦春,何孝星.通货膨胀诸类型及宏观对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1988,(10):14-18.
张亦春,江曙霞谈建立我国资金市场体系模式和步骤[J].福建金融,1987,(12):2-3.
张亦春.利息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吗?[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7,(12):28.
张亦春.试论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目标[J].金融与经济,1987,(08):17-19.
张亦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银行工作的指导意义[J].金融研究,1983,(01):1-5.
[172]刘熙钧,张亦春.在企业工作中突出政治,正确处理几个关系问题——学习福州火柴厂经验的体会[J].中国经济问题,1965,(05):18-28.
获得荣誉
张亦春教授曾荣获全国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厦门市先进工作者、厦门大学教师最高奖---南强一等奖,是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在货币理论与政策、银行经营管理、证券与金融市场等方面有较精深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迄今已出版专著、教材、工具书28部,发表论文150多篇(均含合作)。
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优秀奖10多项。
张亦春教授在国内外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入编英国剑桥出版的《远东及澳大利亚名人录》、《国际名人录》和《世界有成就者》以及在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指南》、马奎斯《世界名人录》和在我国出版的《中国金融博导》、《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多种名录、传记。
人物评价
与他人合著的《中国的金融制度》(英文版1994年由美国绿林出版公司出版)被纽约《银行家》杂志评价为:“经过详细调查的研究性著作,提供了中国金融制度历史的框架并对未来作了透彻分析”,“是一本在西方国家出版的系统分析中国金融制度的著作”。
他为项目组总负责人、主持并亲自参加研究的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最终成果《金融学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报告》,被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份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并且编写出版了一套高水平、高质量、有突破和创新的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具有推广价值”;“该成果在金融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以张亦春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成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该成果由教育部交高教社于2000年7月出版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部“白皮书”。
社会活动
2012年12月19日上午,应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金融管理国际研究院的邀请,厦门大学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张亦春教授在金融管理国际研究院报告厅为江财师生作了“当前若干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思考”的演讲。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主任胡援成教授主持了演讲。
张亦春教授围绕“股市基本不能表现为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金融与泡沫问题”,以及“综合经营与金融创新问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与警惕影子银行的思考”等三个专题进行了论述。针对我国当前股市、楼市以及资本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张教授借助各项经济金融指标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分析了经济的高增长与股票指数的虚涨暴跌、房价与收入比逐年上升、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与直接融资规模比重上升的现象与原因。他认为,经济增长与股市呈“剪刀差”暴露出股市认识的误区和制度缺陷,在日后的治理上应端正股市定位、坚持国家产业政策、深化发行制度改革;地产税、贷款利息和土地价格的大幅抬升的财政泡沫造成了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因此调控房价应当从挤掉泡沫着手;日益庞大的非正规金融引起资本市场的安全隐患,应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比重,着力为广大企业提供正规的渠道。
张亦春教授虽然八十岁高龄,但他充满激情而生动的演讲,精辟而深刻的见解,不懈探索新事物的精神给师生们展现了大师的风采。
外部链接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社会活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