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漍镇隶属于
江阴市,位于江阴市东端,处于长江三角洲
苏锡常都市圈北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水陆交错,交通发达,到周边城市的距离“12345”,到
张家港市10分钟,到
常熟市20分钟,到无锡30分钟,到江阴40分钟,到苏州50分钟;目前拥有2条国家级运河,2条省级公路,1个高速道口,还有正在建设的三条道路,不久,又将拥有1个高速道口和2条高速公路(
锡张高速公路和苏虞张高速),这为我村道口经济、流通经济赢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历史
“漍”者:国于水中也;“国”者:地广城高也。“漍”:极大极盛之水泽也。今北漍境内,西有“龙潭圩”,东有“赤岸村”,南有“万水桥”,北有“
张家港市”,以浜、塘、泾、潭、荡、湾、坝命名的村庄比比皆是。
清代学者
叶长龄考证说:“杨舍之南,北漍、南漍、顾山等袤延二十余里间,港纷歧,水流平广而清深,纵观地域之形貌,古之暨阳湖即在此处,似无可疑也。”原来,这一带,古时曾是一汪水深涯远的湖泽哇!湖名唤做“暨阳湖”!
史载:“暨阳湖”,形成于
秦汉之前。
晋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始设
暨阳县,县名取自湖名。暨阳县县治之所为今张家港市的
杨舍镇。初设的暨阳县地域辽阔,东起福山,西至利港,南及锡北的
顾山镇、河塘,北至海岸——斯时尚没有
太仓市、
上海市,长江入海口在杨舍、福山一线,面积不下二千平方公里。江阴县脱胎于暨阳县,暨阳系江阴的别称.
北漍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昔时所产的“上海白”米晶白香糯,曾经遐迩闻名。清末民初到建国前后,北漍有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南北货、棉布、百货、酒酱、药品等商品集中在西街,米行米店有30多家,分别集中在东、南、北街。抗战前,北漍
集镇就通了电,拥有
米厂10多家。各米行门前陈放着米样,供人批发选购。
苏北、上海、安徽等地客商蜂拥而至,运米船只挤满码头,成交十分活跃,北漍成为江阴东乡的粮食集散地,这里“米码头”的规模,仅次于无锡三里桥,在
苏南诸乡镇中首屈一指。与几乎所有的江南古镇一样,北漍的市街也是傍水而筑。因为整个镇子有四条河流穿越,所以,镇上就有东南西北四条老街。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在我看来,他所描绘的,就是我的故乡北漍。过往的北漍街面,曾经热闹非凡,北货南货、酒坊染坊、妓院当铺、鱼市米市、
道观庙宇、
聂氏宗祠会馆一应俱全,当年
荣德生兄弟开的第一家
米厂就在北街。说到米,就想起一件大事:
宣统元年,一千余名
淮安市饥民自恃人多势众、薄有武艺“吃大户”吃到北漍,殊不知北漍地界素好武术,是
南拳之乡、是独创拳种——
江南船拳的发源地,就发生了大冲突、大决斗,淮民寡不敌众,技不如人,几仗打下来,老老少少就死了一百多人,酿成了当年震惊天下的一个大事件,为此,南通
张謇站在
苏北人的立场上曾动议朝廷“屠镇十里”,后多亏
常熟市翁丞相(
翁同龢)勉力斡旋,事情才不了了之。
这一带民间还有练拳习武的乡俗,堪称江阴的“武术之乡”。晚清时北漍人许太和,就是一位有名的水乡镖师,曾任沪苏许多学校的武术老师,是国内南拳的著名代表。1923年春出席
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武术大会,
张学良在他的拳击照片上题词。许太和后来著有《南拳入门》一书。北漍风行一种具有水乡特色的船拳,属
南拳的一种,进退起落,纵跳窜打,动作迅猛有力,可以在船上进行。当地人还喜欢在船上操舞刀、枪、棍、戟、钢叉等武术器械,壮体强身。
经济发展
北漍镇工业园区位于北漍镇区的东部,近几年来,北漍镇经济有长足的发展,工业点源治理也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但镇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加上近年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的加快,北漍镇
水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严重地影响了了园区的
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园区
招商引资的进程。为此,北漍镇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拟立项建设进行北漍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将有效地改善北漍镇及其周围的水环境质量,特别是
张家港市河的水质。
地方风俗
北漍划龙舟
昔日龙舟竞渡是为预庆端阳,有在农历三月十七、十八,也有在农历四月初十、十一举行,一般为两天时间,清光绪末和
宣统初,北漍龙舟竞渡最为兴盛。
龙船从
常熟市租来,邀请各乡镇拳师并由其主持人的"当船"前来参加划龙船,"当船"上有十五名左右的国术员,北漍许巷南拳大师许太和是北漍划龙船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每逢划龙船日,北漍市河的南北向东新河段和东西向应天河段的大小
客船停靠在边,河岸两旁观众数千人,十余艘披绸扎彩的"当船"摇撸自南金家湾起,往北经
太平桥向东至邹家巷路前与二干河交界处:再转向西至银杏树桥;由银杏树桥转向南往返而行,国术员在锣鼓声中登船劈拳弄刀,当众演出,他们有的劲使枪棍,有的飞舞钢叉,有的前后左右掷石锁,还有的在船头跑倒立等等,龙舟上两排青壮年挥臂划桨,数艘昂首翘尾的龙舟竞相追逐,破浪前进,场面蔚为壮观。
北漍划龙船,实是盛大的水上武术会,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恢复北漍划龙船,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武术会,从此以后,这一活动就停止。
北漍集场——三月初三游北漍
农历三月初三,是北漍人赶集的日子。每逢集场,家家亲朋盈门。人们呼朋引伴,往往方圆十里数十里,条条大道人来人往,个个身上衣着一新,走亲眷,游节场。亲朋们欢聚一堂,借酒助兴,高谈阔论,或纵论天下大势,指点江山人物;或交流商品信息,企业管理经验;或直面谈买论卖,当场拍板成交。
歌谣“莱花虫虫嗡嗡响,摇纱织布呒心相,一心要想去游集场”,正反映了当年庙会集场期间少女们渴望游节场的心情。
每逢集场,街市摊贩云集。赶集场做买卖的主要是供游人吃喝玩乐的生意人和杂耍艺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远至江阴、常州、
苏州市、
常熟市以及
苏北、安徽、
浙江省等地,有唱小热昏的(卖
常州梨膏糖),卖拳头的(卖膏药),卖荤汤
豆腐花的,卖玩具和糖人人的,卖甘蔗荸荠的,看西洋镜的,狲出把戏的,耍马戏的……真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
这些赶集场的人在庙场内外和街头巷尾,有的搭帐摆摊,有的行走叫卖,呼喊声、
说唱声、锣鼓声、喧哗声交织一起,俨然盛大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除了亲友聚会,大家美餐一顿外,就是到集场上看看热闹,买一点
小农具和农用物资等以备农忙所用。集场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多的时候达到数万之众。
辖区沿革
北漍镇目前有以下几个村:国东村、解放村、邓东村、鉴清村、赤岸村、北国村、万兴村、祝华村、李家桥村、国南村、东岐村、渔业队;2003年11月,
顾山镇与北漍镇合并,称顾山镇。
北漍中学
北漍中学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有着60多年文化积淀而又充满着现代气息的中学。学校占地41亩,
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尽管规模不大,但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活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安排井然有序。三百米塑胶
田径场和近500平方米的乒乓馆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活动空间。微机室、图书馆、各课实验室等专用教室设施齐全,校园网、
闭路电视和
有线广播系统全线开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目前有16个班实施了班班通工程,剩余班级将在年内配制,加上另外4个
多媒体电化教室,这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全面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校园内数十棵高大古木显示着学校深厚的底蕴,绿化带内花木错落有致,参差掩隐,四季鸟语花香,为琅琅的校园平添几分雅致。
在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注重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务实、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8人,16位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和在读研究生7人。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正视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无锡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分层异质合作教学研究”将为我校的素质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师生们在“文明求实”的校风、“严谨创新”的教风、“勤奋进取”的学风的熏陶下,教育教学水平稳步上升,在列次中高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得到了北漍人民充分肯定。近年来学校相继获得了
江阴市文明单位、江阴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江阴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实验教学标准化学校、
江苏省示范初中、江阴市绿色学校、无锡市心理健康合格学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历史名人
许太和(1877——1938)著名武术拳师、体育
教育家。
江阴北漍许巷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许自小天资聪慧,性格好动,爱好拳术,在校读书之余,曾拜当地著名拳师学习拳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拳术日进,初步掌握了拳术的要领,尤精于“仁义派”少林拳术。民国初年(1912)起,先后担任无锡吴文林二校、长泾一校体育教师。他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国术动作,自编了一套体操口令,让学生掌握体操动作规律,培养学生热爱国术的兴趣。后任上海东亚体校、苏州中华体校、无锡辅仁中学、常熟第三高中、
吴江中学等校体育教师和江阴公共体育技术部主任等。民国十二年(1923)春,许太和代表
无锡市出席
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武术大会,参加“少林拳术”的比赛,获得了优秀成绩。当时曾任
中国国民党海陆空
三军副总司令、抗日爱国将领
张学良也出席了武术大会,并观摩了比赛,对他表演的少林拳赞不绝口,同他一起摄影留念,还为其题词祝贺。后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双十节”武术大会上,许太和被聘为武术大会的评判员。1938年,许太和病逝故乡江阴,时年62岁。生前著有《南拳入门》一书,分为练习拳术秘诀、用拳指法等,并附插图12幅,图文并茂,深受拳术爱好者的欢迎,为武术界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北溷划龙船.无锡市档案史志馆.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