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水仙
分布于福建建瓯、建阳的植物
闽北水仙,乌龙茶,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区县水吉乡大湖村带,发源于福建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
闽北水仙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呈“三红七绿”状。具有防辐射、利尿、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历史发展
水仙茶闽北乌龙茶中两个著名花色品种之一,品质别具一格。“水仙茶质美而味厚”,“果奇香为诸茶冠”。水培水仙茶树品种适制乌龙茶,但因产地不同,命名也有不同。南平市产区用南雅水仙,按闽北乌龙茶采制技术制成,条形乌龙茶称闽北水仙。武夷山所种的水仙种,约在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传入,其成茶称水仙或武夷水仙茶
闽北水仙始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是闽北较大的优质产品。所用的水仙种,发源于建阳区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1929年,《建瓯县志》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严义山,山上有祝仙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可见水培水仙的栽培历史约在130年以上。
自然地理
产地分布
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带。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
生长环境
南平市地区(现称南平市)位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地处武夷山市脉的东南坡,闽江上游,南与三明市交界、东与宁德地区相邻,西与江西省接壤。东北与浙江省毗连。在福建省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内的中亚热带暖区,温暖多湿。年均温度17℃~19.5℃,高山、半高山地区在14℃~17℃之间,年降雨量在1596~1848毫米,年平均日照量1700~2000小时,无霜期310~250天,南北部有差异。一般年份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冬短夏长,秋温高于春温。境内峰峦起伏,森林密布,建溪、富屯溪流贯其境,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地占80%以上。茶区土壤多数为红壤,海拔较高处也分布有黄壤和山地棕壤,由于森林覆盖面大,土壤表层有机质较丰富。一般含量为1%~2%,pH值4.5~6.5.矿质营养较多,土层较深厚,茶树生长条件得天独厚.
品质特征
闽 北水仙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呈“三红七绿”状。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色泽油亮沙绿,呈青蒂绿腹差翅亚目头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呈绸面光泽;内质“音韵”独特,兰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闽北水仙的成品茶外形状实匀整,尖端扭结,色泽砂绿油润,并呈现白色斑点,俗有“晴蜓头,青蛙腹”之称,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滋味醇厚,入口浓厚之于有甘爽回味,汤色红艳明亮,叶底柔软,红边明显。在半发酵的乌龙茶类中堪与铁观音匹敌的就是闽北水仙了,该茶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区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地域毗连,群山起伏,云雾缭绕,溪流纵横,竹木苍翠。水仙茶树属中叶种小乔木型,其特征为主骨明显,枝条粗壮,叶大呈椭圆形且呈深绿色,叶肉厚,表面革质有油光,水性长,香味并重,嫩梢长而肥壮,芽叶透黄绿色。
栽培技术
种植特点
南平市由 于森林覆盖度大,土壤深厚、疏松、腐殖质多、穴多为森林土,因此,闽北水仙种植上的主要特点是:表土回沟、横坡等高种植、深沟栽植、适当稀植和多株定植。为了培养高产优质茶园,全园应深翻40cm以上,开深、宽各40cm左右的种植沟,每亩施有机肥2~3t、饼肥150kg、磷肥25g为基肥,以保证茶树生长之需要。如建瓯小桥等地,坡地茶园占总茶园面积的80%以上,当地群众对坡地利用的方法是在一定坡度范围内不筑梯层、穴超过10度的山坡应构筑梯层,沿横坡按等高线条栽或挖穴丛植,既利用了表土,也有利于山地水土保持,这种种植方法成本低、成园快、经济效益高,已被闽北各产区广泛应用。在崇安、建瓯等地种植水培水仙品种的另一特点是深沟多株定植,即在定植范围内挖穴深40~50cm,每穴植茶苗2~5株,多则6~7株,株株分开,填土踩紧,并保留一浅沟,既保蓄水分,又提供了幼苗的养分来源。这种深沟多株定植确有可取之处,鉴于水仙系半乔木,分枝少而稀,一般在离地面15~20cm以上才有分枝的特点,用上述方法定植,能克服分枝少和分枝部位高的缺点,使其在地面附近形成较好的树冠,且能提高定植成活率,减少缺株,达到快速成园投产。由于水培水仙株型高大,根系分布深广,故宜适当稀植。调查表明,在肥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如适当放宽行株距、穴行距150~160cm,株距50~60cm,增加每丛株数3~5株,每亩种植2600~4400株,有利于培育较为高大而宽阔的树冠,投产后不仅能平面采,尚能立体采,个体植株产量高。由于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有较大的空间和营养面积,能防止茶树早衰,产量高并能延长高产、稳产的年限。
培育树冠
建瓯等地茶农根据水仙品种分枝能力较弱的特点,采取定剪结合打顶方法,以促进分 枝和增加芽头密度,即运用三次定剪、多次打顶、五年开采的措施培育树冠。具体做法是,在定植后一年的春前定剪第一刀,以后每年剪一次,连续三次定剪,每次定剪的离地高度分别为20~25、35~40、50~60cm。在定剪后新梢生长过程中,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有效培养骨干枝的粗度、树冠高幅度和增加芽头的密度,定植后第五年正式开采。正式开采后的水仙茶树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一次,其作用是继续刺激萌芽,保持稳产和控制高度。多年采摘后的水培水仙,发芽力衰退,结节枝丛生时就需要深剪;当深剪无效时就需要树冠更新,闽北水仙的稳产年限一般可达10~15年,在高肥条件下有长达20年之久的。
耕作施肥
闽北水仙园地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传统的耕作制度、穴轮作、间作、秋挖 和客土法。此外,较为重视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
1、轮作和间作 长期以来,南平市茶区多采用茶与杉、竹、榛等进行轮作,造成不是毁林种茶就是毁茶还林,经济年限短。建瓯、浦城县等地以茶与太伯梨、合欢杨梅温州蜜柑等间作,茶山道路两旁则种上棕榈、柏、泡桐等行道树。调查认为,这种茶林配合的间作对固土护坡,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加速绿化,实现茶叶生产园林化和现代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在其他茶区应用推广。
2、耕作和施肥 北水培水仙定植时一般表土回沟,无基肥。开采前不施肥,要到开采达一定树龄后才开始施肥,一年一次化肥,几年一次有机肥,每年一次秋挖,三年一次“客土”。化肥施用时期为秋冬或春季前,年施纯氮10~15kg/亩、纯磷12~15kg/亩。如小桥霞抱黄栋窝水仙茶园1967年定植,1978年开始施肥,年施硫酸铵或碳酸50kg/亩,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kg/亩,有机肥的种类有饼肥、土杂肥、鸭毛废渣等。有机肥效果甚好,如石西焙丰产片年施鸭毛废渣350kg/亩,崇安茶场水仙丰产片多年以来坚持年施150kg/亩菜饼,这些茶园都取得了高产优质的显著效果。客土的传统习惯起源于武夷山,而今流传整个南平市茶区,已被公认是乌龙茶区的耕作施肥方面的宝贵经验。客土能加厚土壤耕作层,提高肥力,为茶树提供多种矿物营养元素。闽北茶区群众认为茶园可以不施肥,但不能不客土,因为客土对茶树所起的作用是施肥所不能代替的。崇安茶场的丰产片每年秋冬季结合秋挖以红、黄壤心土作为客土,每丛茶树培客土100kg,每亩客土35~40t。
加工工序
水培水仙根系分布较深,栽植时,土层宜深厚;株型高大,行株距稍放 宽;分枝能力弱,应及时修剪、摘顶,促进分枝;有易衰现象,枝干害虫多,宜加强培肥,采养相结合。按“开面”采,顶芽开展时,采三、四叶。正常年景分四季采摘,春茶(谷雨前后二、三天),夏茶(夏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后)。每季相隔约50天。
制茶过程,做青阶段与一般乌沃茶基本相似,做青后的工序则有不同。闽南地区乌龙茶注重外形的卷曲紧结,增加包揉工序与次数。闽北乌龙茶,为条形茶,不包揉。杀青后的焙制工序采用岩茶的杀青与揉捻方法交叉进行,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术又有相异之处。
其制作工序是: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播青、杀青、揉捻、初烘(俗称走水焙)、包揉、足火。
由于水培水仙叶肉肥厚,做青须根据叶厚水多的特点以“轻摇薄摊,摇做结合”的方法灵活操作。包揉工序为做好水仙茶外形的重要工序,揉至适度,最后以文火烘焙至足干。成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沙绿,呈“差翅亚目头,青蛙腿”状;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
主要品种
Y300、Y30l、Y302、Y303、Y304等。
价值功能
主要功效
防辐射、利尿、降低胆固醇,一般人群都可饮用。特殊禁忌者除外。
保健功能
消肿:闽北水仙中含何牛物碱如咖啡因、条叶碱、可可碱、腺嘌呤等,这些物质有消浮肿、解洒精毒害等保健功能。
抗老:闽北水仙中含多种营养维生素,其中维生素e能防衰老、抗瘤、抑制动脉硬化。
防暑:闽北水仙中生物碱有调肖人体体温,带止皮肤表面的热最,在炎热夏季饮用可起到消暑的作用。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1.备具,准备好茶具和闽北水仙茶叶,并赏识茶的外形和色泽。
2.洗杯,将沸水倒入盖碗内,再倒入公道杯内,最后倒入品茗杯内,烫洗茶具。
3.投放五克闽北水仙茶叶入盖碗,将开水倒入后将茶汤倒出。先洗茶和烫杯,将茶汤倒入品茗杯内后倒掉。
4.第一泡约四十秒后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内,再倒入品茗杯内即可品饮,之后每泡加二十秒。
选购技巧
1.从外形上看,闽北水仙条索壮结、重实,叶端扭曲,干茶颜色呈砂绿髓黄,油润有光。
2.沏泡后,茶香浓郁,具柯兰花的清香。茶汤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茶叶的边缘有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绿”。
3.入口后,滋味醇厚纠甘。
存储方法
可将密封好的水培水仙放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获奖荣誉
宣统二年,南洋勤业会进行第一次茶叶评比,获优奖。
1914年参加巴拿马共和国赛事中得一等奖
1982年在长沙市举行的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商业部银质奖章
茶叶文化
茶叶传说
在半发酵的乌龙茶类中堪于铁观音匹敌的就是闽北水仙了,该茶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区县水吉乡大湖村一 带,现主产区为建欧,建阳二县。水仙,其得名亦有一段传说,清朝年间,有名福建人发现一座寺庙旁边的大茶树,因为受到该寺庙土壁的压制而分出几条扭曲变形的树干,那人觉得树干绕曲有趣,便挖出来带回家种植,他巧妙的利用树的变形,加以反之,结果培育出清香的好茶,闽南话的“水”就是美,因此从美丽的仙山采得的茶,便名为“水仙”,令人联想到早春开放的水仙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自然地理
产地分布
生长环境
品质特征
栽培技术
种植特点
培育树冠
耕作施肥
加工工序
主要品种
价值功能
主要功效
保健功能
品茗指南
选购技巧
存储方法
获奖荣誉
茶叶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