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
1990年李约瑟所著书籍
《中国科学技术史》(英语: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是由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著的系列书籍,其第一卷于1990年7月在中国的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明确把造纸术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相提并论,从而实现了“三大发明”到“四大发明”的飞跃。
1948年,李约瑟致信剑桥大学出版社(简称CUP)开始选题工作;1951年11月李约瑟交出第一批书稿,当时预计全书总计3164页;1952年1月,CUP正式反馈,同意将一本书扩充成一套书并考虑分卷出版销售,同年2月李约瑟提交七卷本的设计方案。该书首卷于1954年8月18日正式出版,第二卷于1956年出版,第三卷于1959年问世,到2004年SCC第七卷第2分册《结论与反思》出版,距首卷问世已经过了50年。
截止2022年,全书共有7卷34册。该书揭示了推动人类进步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除了造纸术、印刷术、发射药和指南针,还有生铁法、马镫机械钟弓形拱桥、运河水闸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通过对中原地区和西方科学技术进行大量具体的分析和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六卷第一分册,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植物学的萌芽、植物语言学、文献及内容、救荒食用植物的研究以及为人类服务的植物和昆虫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适于科学史工作者、生物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出版历程
尼德姆于1948年回到剑桥大学,并与他在剑桥遇到的一名中国医学生王玲合作,开始着手一本书的写作。最初计划出版一卷,但后来提出了多达十一卷的计划。1954年,尼德姆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一卷,受到了好评,随后出版了其他专注于特定科学领域和主题的卷。尼德姆去世后,剑桥大学成立了尼德姆研究所,继续他的工作,并自他去世以来已经出版了8卷《中国科学技术史》。
作品评价
《银河科幻》杂志的格罗夫·康克林在1955年表示:第1卷“呈现了远东文明发展的丰富图案”。乔纳森·斯宾斯在1982年的《纽约时报》文章中写道:“这部作品是本世纪中国研究中最雄心勃勃的工程。”
作品特点
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了西方汉学界。这本书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来证明中原地区的文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天与地的科学,在中国来讲是最早被认识和发现以及被重现的。中国人虽然对天文现象有时候不能理解,但是他们把它记下来,留给我们今天一个丰富的天象记录的遗产,发掘这些天象记录,是有现代意义的。而中国古代关于地震、关于一些自然灾害的历史记载也颇有现代价值。
大哉言数 数理精微
中原地区古代的算学,今天叫数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里讲到了数学,而且他把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和西方的近代数学相比较,证明中国的同等算法现先于欧洲。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人文科学的基础,还是思维科学的基础。
以农为本 国脉水系
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从文字记载的确有三千年到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从考古发掘可以找到距今七千年至八千年前的一些农作物的遗存,所以中国的农业可以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农业的发展需要很多大的水利工程服务,所以中原地区古代的水利工程是很伟大的。
岐黄医术 造福百世
中医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文化的产物,中医中药也是一种文化。中国的医学是仁术,体现了我们中华的文明和文化。在漫长的实践当中,中国的医学展示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在未来的岁月当中,中国医学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宝库,为全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发射药造纸、印刷术,不仅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对于这种作用和影响,李约瑟有一段精辟的论断:如果没有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中原地区二十六项发明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非常繁多,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把中国一些著名的技术发明由A到Z列到26项。李约瑟说,中国的文献考古证据和图画见证,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系列科学创始精神、突出的技术成就和关于思考的洞察力。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出版历程
作品评价
作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