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竹属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刚竹属(黑枕黄鹂普通亚种:Phyllostachys)是禾本科竹亚科的一个属。乔木或灌木状;杆散生,圆筒形,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或有沟槽,每节有两节分枝。杆革质,早落,箨叶明显,有箨舌、箨耳,肩毛发达或无。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有小横脉,表面光滑背面面稍有灰白色毛。花圆锥状、复穗状或头状,由多小穗组成,小穗外被叶状苞片或苞片佛焰苞状;小花2~6;颖片1~3或发育不全;外先端锐尖;内稃有2脊,2裂片先端锐尖;鳞被3,形小;雄蕊3;雌蕊花柱细长,柱头三裂,羽毛状,颖果
正文
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被公认为我国竹亚科Bambusoideae中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类群,也是我国亚热带竹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掌握和了解它的种类,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术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
属中文名:刚竹属
属拼音名:gangzhushu
属拉丁名:Phyllostachys
产地分布
分布广泛。国内分布于长江流域,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有栽培。多生于平地缓坡
形态特征
乔木状竹种,地下茎单轴散生。秆挺直,高8~22米,径4~14厘米,秆绿色,无毛,老竹在节下有白粉环;节间在分枝一侧有纵沟;新枝微被白粉。节处呈两环,隆起。叶二至五枚生于小枝顶端,长椭圆状披针形,夏秋季翠绿色,冬季转黄色。笋期5月。常见的栽培变种有:碧玉间黄金竹(P.viridis F.houzeauana),竹秆绿色,纵槽淡黄绿色,故又名槽里黄刚竹或绿皮黄筋竹。
生长习性
耐寒,能耐-18℃低温。适宜生长在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在黏重土生长较差。在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土壤中亦能生长,但忌排水不良。
园林用途
篌竹秆高挺秀,枝叶青翠,是长江下游各省区重要的观赏和用材竹种之一。可配植于建筑前后、山坡、水池边、草坪一角,宜在居民新村、风景区种植绿化美化。宜筑台种植,旁可植假山石衬托,或配植松、梅,形成“岁寒三友”之景。
繁殖培育
移植母株或播种繁殖培育实生苗。
竹种比较
通过对刚竹属3个竹种淡竹黄条早竹黄槽石绿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其花粉活力观察及比较,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各竹种间花粉形态比较一致,为球形或近球形,单极孔;外壁纹饰为细颗粒状。花粉活力的测定说明存在不同类型的花粉败育现象。竹子花粉的萌发试验说明竹花粉萌发率普遍较低,最高萌发率为58.7%,最低为21.7%。这些结果也为研究各竹种的不结实和实行人工授粉等研究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分类
由于本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变异式样比较复杂。加之以往调查尚不周全,以及一些蜡叶标本的误定,属下部分类群的划分与处理仍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笔者在查考大量馆藏标本(特别是许多模式标本)和考察部分竹种居群的基础上,对该属作必要的补充与修订。
1.人面竹 短舌金竹
竹秆的部分节间畸型,颇易识别。从原始描述来看,其竹秆很可能采自秆节间正常的那一段或是记载不全,而其余性状均与人面竹无异,以合并为宜。
2.桂竹 黑壳竹
黑壳竹Ph.nigrivagina Wen的模式标本初看起来似乎与桂Ph.bambusoides Sieb.et Zucc.有些区别,特别是箨鞘因生有密集的紫褐色斑块而几近黑色,箨耳及毛发达、颇长,小花粗壮。但在该份标本上尚附有1枚较小的秆箨(此点原发表时未曾提及,图版中亦未绘出),其底色较淡,斑点明显较稀,箨耳仅在鞘口一侧微弱发育,鞘口毛稀疏,与桂竹相差无几。我们认为,原始描述中的那些特征是不太可靠的,可能属于环境饰变(大概系生境条件优越所致),故将它并入桂竹之中。
3.曲秆竹 彭县篌竹
根据彭县刚竹Ph.sapida Yi的原始描述,仅有笋期、箨之颜色及箨舌先端的毛被等少数几点与黄河中下游地区习见的曲秆竹Ph.flexuosa A.et C.Riv.有所区别,但前两个性状易受环境的饰变,尚不足作为分类的依据。曲秆竹箨舌先端的纤毛变化较大,秆下部者通常具有细短纤毛,而中上部者常生有粗长纤毛。笔者仔细观察了前者的等模式标本〔易同培88048(NF)〕,其上的秆箨显系采自秆的较下部位,尽管其箨鞘先端较狭,箨舌顶端的纤毛较细短,但其他特征与曲秆竹无法区别,故并入该种之中。
4.水竹 漫竹 湖南刚竹
漫竹Ph.stimulosa H.R.Zhao et A.T.Liu 的原始描述中,仅有箨鞘背面具紫色纵条纹和脱落性小刺毛这两点似乎与水竹Ph.heteroclada Oliv.有些不同,但我们在其模式产地及其附近地区调查发现,同一居群中有的竹笋具有这些性状,而有的则全无,还有一些则介于二者之间,甚至同一竹笋不同部位的笋箨亦复如此。据进一步考察确认,上述两条性状与生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岗石所发育的土壤上的居群,其笋箨常无,而较贫瘠的第四季红土所发育的土壤上的居群,其笋箨则多有之。鉴于这些性状是变异而不稳定的,宜将前者并入后者作为异名处理。
湖南刚竹Ph.carnea G.H.Ye et Z.P.Wang的模式标本也与水竹十分接近。这号标本系采自林下生长不太良好的竹丛,且秆箨部分采自秆之较上部位,箨耳和箨片尚未充分发育;虽然箨鞘、箨片、箨舌的颜色均带肉红色而与典型的青竿竹有些不同,这与生境密切相关。水竹分布广泛,生境多样,秆箨的颜色变化较大。一般说来,林下因光照不足,植株大多生长发育欠佳,秆箨多少带紫红色,其上的一些附属器官也可能缺如或发育不良,这些均未超出其变异的范围,宜将这一双名并入水竹之中。
5.实心竹 木竹 盘珠竹
实心竹最初由McClure F.A.(1957)发表为Ph.purpurata McClure 的栽培变种〔10〕,当时其学名之下仅有英文记载而无形态特征的拉丁描述。后来,我国学者进一步将它处理为这个双名的变型时,在这一正式分类等级之下依旧只有中文描述而未补充其拉丁描述。故这一变型名称以及稍后王正平等(1980)基于它之上所作出的改隶组合名称〔1〕均属无效,应予废弃,只能采用基于同一等级中最早合法加词之上的有效组合名称Ph.heteroclada Oliv.f.decurtata(S.L.Chen)Wen作为实心竹的正确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6.黄条台湾桂竹 新变型
不同于原变型在于叶片绿色,有金黄色纵条纹,箨鞘也有淡黄色纵条纹。
7.遂昌雷竹
本种因秆箨鲜时均为较淡的绿色,密被白色或灰色小刺毛;箨耳不明显或仅微弱发育,但鞘口两肩有数根短毛,箨舌先端密生极长(可达1 cm)的流苏状纤毛,箨片较狭明显有别于红壳雷竹Ph.incarnata Wen。我们检查了二者的模式标本并作了引种观察,证实二者确非同种。《中国植物志》9卷1分册中将它作为后者的异名处理显然是不恰当的,本种应予恢复。特产于浙江遂昌,浙江杭州、安徽广德有少量引种栽培。
8.早园竹 望江哺鸡竹 褐条乌哺鸡竹
早园竹Ph.propinqua McClure 的分布范围颇广,因生境各异,其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变异。我们在野外居群的考察中发现,有时它的箨鞘背面有明显的褐色纵条纹,而有时又全然没有。其箨片可从平直到微皱,甚至上半部明显皱褶;新秆节间之白粉也常多变,可从密集覆被到仅节下略有之;箨之斑点、箨舌及叶耳的变化亦大,所有这些都不宜作为新的类群划分和建立的依据。由于上面两个变型模式标本的特征均未超出其变异的范围,故减为异名。
所有物种
淡竹(原变种)
方竿毛竹
粉绿竹
刚竹属
光箨篌竹
龟甲竹
龟甲竹(原栽培变种)
贵州刚竹
桂竹(原变型)
红哺鸡竹红哺鸡竹(原变型)
篌竹(原变型)
参考资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qk/96134X/200705/25498031HTML
http://med.wanfang数据com.cn/periodical/periodical.articles/whzwxyj/whzw99/whzw9904/990406.htm
[3]园林在线 http://www.lvhua.com/chinese/flora/detail.asp?id=136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简介
产地分布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园林用途
繁殖培育
竹种比较
分类
所有物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