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宁明县两县交界处,面积10080公顷,1979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石灰岩雨林生态系、珍稀物种及岩溶地貌。
历史沿革
弄岗保护区是国家级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是分别于1978年、1979年区划界定的弄岗林区和陇瑞林区。
1979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桂革发(1979)121号《关于建立弄岗自然保护区的批复》,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0年经国务院国发(1980)232号文《国务院关于将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9月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桂政办函(1992)433号《关于陇瑞、弄岗保护区合并问题的批复》,陇端保护区(1982年成立,省级)与弄岗保护区合并,成立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9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位于东经106°42′28″—107°04′54″,北纬22°13′56″—22°39′09″,地处我国西南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宁明县两县境内,由三个片区组成,跨龙州县的逐卜、武德、上龙、响水、上金、宁明县的城中、亭亮共七个乡镇。保护区呈西北—东南向长条状地块形状,从西端到东端共长33.53km,总面积10077.5hm。其中跨龙州、宁明两县的关山片区3644.8hm,龙州县境内的弄岗片区5424.7hm,陇呼片区1008.0hm,三个片区的南北宽为:陇山片区11.5km,弄岗片区9.6km,陇呼片区5.2km。
地质地貌
弄岗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主要是纬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接复合位,地层主要分布有下石炭纪至下二叠纪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属北热带湿热气候、裸露型岩溶地貌,地貌类型为峰丛深切园洼地谷地形,有峰丛洼地和峰丛谷地。境内海拔高300-600m,是一个北热带碳酸盐岩岩溶发育遍布的自然保护区。
气候
弄岗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13℃以上,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的每年达7个月,绝对最高温39℃,绝对最低温-3℃,≥10℃的年积温为7834℃,年平均降雨量1150-1550mm,年蒸发量为1344~1748mm。风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最多为东风,其次是西南风、南风。
土壤
弄岗保护区土壤均属于石灰土,根据其所处地形部位和成土条件不同、性状的差异而划分为原始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水化石灰土和淋溶红色石灰土等5个类型。区内土壤活性腐殖质含量5.3~10%,高的可达15%。各石灰土在山体呈垂直带状分布。
水文
弄岗保护区内地表水系极不发达,只有一些季节性小溪,以及雨季谷地中一些短暂的壅水或池塘,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已查明有陇呼暗河(长2.5公里)、石达地下河(长6.5公里)、弄水地下河(长5公里)等,均有天窗分布。区内水资源分布季节性变化大,丰水季节为谷地、洼地地表水及地下水,枯水季节则主要是地下水。
保护目标
动物
保护区内分布有脊椎动物22目57科226种。其中兽类7目20科28种;鸟类有11目35科137种;爬行纲有3目7科35种;两栖纲有1目5科15种;鱼类11种。
属国家I级保护的动物有白额叶猴(PresBytisleucocoPhalus)、黑叶猴(Pressbytisfrancoisi)、熊猴(Macacaassamensis)、林麝(Moschusberezovskii)、蟒(印度蟒)、云豹(Neofelisnebulosa)、蜂猴(Loristardigradus)等7种;其中白头叶猴为仅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种,只分布在广西崇左市明江以北,左江以南的狭小区域内。弄岗保护区是黑叶猴在广西的主要栖息地,并存有广西最大的自然种群广西林蛇(Boigaguangxiensis)、黑网小头蛇(Oligodnjoynsni)仅发现于弄岗保护区,是弄岗保护区特有种。2008年发现的世界鸟类新种-弄岗穗鹛(Stachyrisnonggangensis)更是中国鸟类学家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第2个新种,这种鸟类仅分布于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周围保存较好的森林中,种群数量仅为100多对,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属国家II级保护的动物有猕猴属(Macacamulatta)、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鳞甲目(Manispentadactyla)、大灵猫(Viverrazibetha)等36种。
保护区的昆虫资源,据综考统计,数目达14目101科565种之多,昆虫中蝶类达到201种。
植物
弄岗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183科799属1725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栽培植物64种,隶属于37科59属;归化植物22种,隶属于16科21属;野生维管束植物175科753属1639种,其中蕨类植物门有29科49属146种,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门142科699属1485种。这些植物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有石山苏铁(Cycasmiquelii)、叉叶苏铁(Cycasmicholitzii);属国家II级保护的有蚬木(Burretiodendronhsienmu)、树厥(Alsophilaspinulosa)、东京桐(Deutzianthustonkienensis)、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hainanensis)等13种;属经济药用植物有153科528属862种。
弄岗不仅生物数量众多,而且因其特殊的喀斯特生境,特有现象十分显著。在1979年的综合考察中,在保护区内即采得过去未纪录过的新植物共29种,其中包括5个新变种和2个新变型,他们分别隶属于20个科24个属。
弄岗保护区的植物还具有独特的岩溶特性。据1979年的综合考察,弄岗被子植物门有61科126属170个种是典型的嗜钙植物,他们局限分布于岩溶地区。这些典型的岩溶植物,约占弄岗被子植物种数的11.35%。
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弄岗保护区管理机构为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副处级建制的事业单位,管理局下设三联、弄岗、民强、响水、上金乡、陇瑞6个保护站,弄岗、陇瑞两个林业公安派出所。管理局机关设办公室、生产技术科。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崇左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作为崇左市林业局的二层机构,由其直接管理人事、行政和经费等工作,业务上归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研究石灰岩山地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弄岗保护区通过开展科研合作,争取到了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森林重要物种资源监测技术与示范课题----桂西南喀斯特森林重要物种监测技术与示范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森林重要物种资源监测技术与示范课题----灵长目物种监测技术与示范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鸟类新种弄岗穗的生态生物学研究》;国家级生态定位监测站项目“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截止2012年,弄岗保护区共争取和实施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4个,建立15公顷永久监测样地1处,1公顷永久监测样地4处,发现动物新种2种,植物新种10余种,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地貌
气候
土壤
水文
保护目标
动物
植物
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