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生石韦
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
贴生石韦(学名:Pyrrosia adnascens (Sw.) Ching)是水龙骨科石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蕨类植物界,植株高约5-12厘米。根状茎细长,攀援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密生鳞片。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边缘具睫毛,淡棕色,着生处深棕色。叶远生,二型,肉质,以关节与根状茎相连;不育叶柄长1-1.5厘米,淡黄色,关节连接处被鳞片,向上被星状毛;叶片小,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2-4厘米,宽8-10毫米,上面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星状毛,干后厚革质,黄色;能育叶条状至狭被针形,长8-15厘米,宽5-8毫米,全缘。主脉下面隆起,上面下凹,小脉网状,网眼内有单一内藏小脉。
孢子囊群着生于内藏小脉顶端,聚生于能育叶片中部以上,成熟后扩散,无囊群盖,幼时被星状毛覆盖,淡棕色,成熟时汇合,砖红色。 
分布范围
贴生石韦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贴生石韦喜温暖、湿润环境和明亮的散射光,能抗一定干燥,适生温度为25-28℃,空气湿度60%-80%,其细小根系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固着于石壁或树皮上生长。干旱时,其肉质叶会干缩,条件适合时又会恢复饱满状态,常附生在海拔100-1300米树干或岩石上。
主要变种
钙生石韦(Pyrrosia adnascens (Sw.) Ching f.calcicola Shing)植物体远比贴生石韦小,不育叶仅2厘米长,1.5厘米宽;能育叶7厘米长,1厘米宽,叶片上面布满石灰质的洼点,下面密被星状毛,厚革质,易于区别。分布于中国广西(凌云县青龙山)。附生于山顶岩石上。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为孢子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将其根状茎分开,分别栽植即可,一般在春天进行。
根状茎的培育:使植株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这样的植株根状茎蔓延生长快。在早春到初夏出现新芽时,可开展繁殖工作。
栽培基质配置:在野外,贴生石韦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在选择繁殖栽培材料时亦可选择利于植物附生的材料,如树皮、蕨板。为了保持湿度,可在种植前将种植材料进行湿润,并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泥炭进行辅助的固定及保湿。
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选择蔓延较多较快的根状茎。保证美观剪下的根状茎新植株有一个以上的芽点,少量根则成活率更高。将新植株有序地排列在已湿润有泥炭藓的蕨板或树皮上,用泥炭藓进行扶正并用钓鱼线进行植物体与蕨板的固定。
培养土可用壤土、沙和腐叶土按1:1:2混合配制。生长虽然强健,但要注意土壤不能长期过湿或积水。生长期的幼芽和新叶嫩绿色,这时要有充足的水肥供应,每天喷水2次,每2周施稀液肥1次,充足的散射光对生长有利。 
主要价值
贴生石韦株形美观,夜色鲜绿,生长旺盛。在热带地区往往能通过快速生长而覆盖整个树干或岩石表面,较为美观。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是较好的阴生观叶植物,也是很好的切叶植物。若与其他植物配置,更能表现其特色。盆栽或作吊盆栽植可摆设在客厅、书房、起居室等处,山野情趣极浓。如布置岩石园,可放在石缝中栽植,在石缝中加入腐殖土即可。还因其植株密集,有一定观赏性,也可用于公园、绿地、庭院的树干及山石栽培。此外,贴生石韦也是点缀山石盆景的好材料,可作小型盆景。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贴生石韦.39健康.2024-08-30
贴生石韦.贴生石韦.2024-08-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主要变种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