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表山猫
IUCN极危物种
西表山猫,学名Felis iriomotensis(P.b.iriomotensis),日本特有亚种,只分布于日本琉球列岛八重山群岛中西表岛,于山间湿地、河川比较容易发现。
形态特征
头体长360-660毫米;尾长200-370毫米;后足长80-130毫米;耳长35-55毫米;颅全长75-96毫米;体重1.5-5千克豹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图案总是独特的,而且一般由头到肩有4条主条纹,很宽很明显,但到了脊柱就消失了。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颅骨方面,鼻骨没有外翻;上颌有凹入的喙突,成熟个体的眶后环有时是完整的。中翼骨的宽度大约等于其长度,乳突扁平,接近听泡的表面。P1常常缺失,P2退化。
栖息环境
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平均海拔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
生活方式
至今尚未明朗。半夜行性,除繁殖期会成对行动外,平时均单独生活。主要在沿岸地区高度较低的区域生活,喜欢湿地和川边。平时在地面生活,但会爬树及游泳。食物来源广泛,会捕食鸟类、鼠类、四脚蛇、蛇、青蛙、虾、小万蟹楼大闸蟹、昆虫等,有时也会捕捉幼野猪,也有潜水捕捉猎物的习性。被人圈养的西表山猫“ケイ太”除了肉类以外,每天也吃嫩草。多数夏洛特黄蜂可以迅速确实的以獠牙插入猎物的脊髓来杀害猎物,但还不确定西表山猫是否也是如此。在岛上没有天敌,为唯一的肉食哺乳类动物,位于岛的食物链的顶点。
寿命
一般认为在饲养下的寿命为8-9年,野生更短。在1979年,一只出生后约五周大的雄性幼猫“ケイ太”与父母猫走散,被送到冲绳儿童国家动物园水族馆饲养,最后衰老而死,共活了13年。
附注:属于濒危物种---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
体态
体长 50-60 cm 、尾长 23-24 cm、体重 3-5 kg。体型残留原始的特征,比一般猫略为粗胖,躯干很长,四肢粗且短。身体背面、侧面为暗褐色,腹部较淡,侧面在灰褐色的部份有不明显的暗色小斑纹散布。肉球比一般猫大,尾巴也很粗,尖端有些许毛成簇,使得外观上看来更粗。鼻梁很大,眼睛周围有白黑条纹。耳朵很圆,尖端没有耳壳里的前头房毛。耳朵背面和许多山猫类同样有被称呼为“虎耳书斑”的黑色边缘以及白色斑纹。牙齿28个,较一般猫少了一对上颚前臼齿。
行为:孟加拉豹猫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 
食性:主要以鼠类、松鼠、东方蝙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岛西加里曼丹)、琉球群岛韩国朝鲜、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 
存在不确定:中国(澳门) 孟加拉豹猫分布图
分布于安徽(安庆市芜湖市六安市)、福建省(福清、福州市、崇安、南平市)、广东省广州市汕头市韶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宜州区柳州市南宁市宁明县上思县龙州)、海南省贵州省梵净山、贵阳、兴义市册亨县)、湖北(长阳)、湖南(长沙、郴县、岳阳)、江苏(南通、淮阴、徐州、苏州、清江)、江西、上海、四川(成都、雷波、会东、南充、宝兴、宜宾、泸州市等)、重庆市(万州)、台湾、云南省丽江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海、普洱市)、临沧市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密云区怀柔区门头沟区)、河北省(井陉、行唐县赞皇县平山县元氏县新乐市易县、涞源、涞水县、阜平、张家口市、宣化、蔚县、阳原、怀安、怀来、涿鹿、赤城、崇礼、承德、平、兴隆、隆化、丰宁、宽城、围场、平泉、青龙、山海关、唐山、遵化市邢台市秦皇岛市石家庄市保定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虎林市)、河南省(信阳、洛阳市辉县市安阳市)、吉林省敦化市汪清县图们市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通化、延吉市)、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清原等县)、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烟台、州、聊城)、山西(霍县、太原、忻县)、青海、甘肃(陇西、舟曲)、宁夏、陕西(汉中、延安市、凤翔)和西藏自治区(龙堆、察隅县、亚东)等地。     
繁殖方式
泰国雄性家域平均为3.5平方公里。常可见成对活动,雄性帮助抚育后代。在其分布范围北方的孟加拉豹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节发情交配,妊娠期60-70天,5-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2-4仔,以2仔居多,如果失去一窝(例如被捕食),雌性可以在4-5个月内再次怀孕;南方的豹猫,繁殖季节性似不明显,1-6月都能发现幼仔出生,在东南亚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幼崽出生时体重在75-120克之间,分娩后10天内可以睁开眼睛。幼崽在18-24个月大时性成熟。在野外,豹猫的平均寿命为4年左右,据悉在圈养中的寿命可达20年。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豹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无危(LC)。 
豹猫菲律宾亚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8年 ver 3.1)——易危(VU)。 
豹猫西表亚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极危(CR)。 
豹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孟加拉豹猫孟加拉国印度泰国种群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豹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种群现状
豹猫在中国分布广,资源数量大,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裘皮之一。20世纪60-70年代,中国豹猫毛皮年收购量约20-25万张,估计全国的豹猫资源量不少于100万只;20世纪70年代以后,豹猫在多数省区数量下降,有些省区(如华东地区)豹猫几乎成为濒危物种;80年以后,年收购量约为60年代的1/2-1/3。
陆厚基等曾统计过中国南方六省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江西省)1955-1981年的收购数,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4、1965年六省区的年收购量分别为22.2和17.2万张;1978、1979年分别为12.6、14.1万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豹猫皮张年收购数仍保持在15-20万张左右。中国1989-1990年的豹猫皮库存量有80余万张。根据调查,1991-1992年中国豹猫皮的收购数约在10万张左右,其资源量约为60年代的一半。在中国,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是中国豹猫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收购量约占全国总收购量的50-60%。 
据估计,2008年的豹猫西表亚种种群数量约为100(100-110)只。 
发现记录
2015年11月26日,河南南阳市发布消息称,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近日在平坊林区银洞尖附近首次拍摄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豹猫。 
2016年9月,四川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豹猫。 
2017年5月,豹猫现身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这是中国首次在大城市中心地带发现稀有野生动物。深圳市梧桐山马峦山七娘山红树林等山林湿地也都曾有发现豹猫的存在。 
2018年6月19日13时17分和6月27日16时08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捕捉到豹猫围着大树行走的短暂视频,据分析此次至少发现2只豹猫个体,这是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获得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的野外生存监测记录。 
2021年4月30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香楠坝村村民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幼崽。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方式
寿命
体态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发现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