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群(772-832年),字敦诗,号养浩,贝州武城(今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唐中后期宰相。崔群十九岁进士及第,又考中制策科,以秘书省
校书郎入仕。
元和初年,崔群召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历任
中书舍人,以直言而闻名当时,得到皇帝赞赏。崔群先任尚书右仆射,大和五年,拜授检校左仆射(相当于正宰相官职),兼任吏部尚书,大和六年八月,崔群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册赠
司空。
崔群以直言著称,曾在太子易位、
田季安献绢等诸多大事上直言进谏,且均被采纳。崔群任礼部侍郎期间,被认为做事公允,但也因直言而在反对皇甫为相一事上被皇甫镈怨恨,后皇甫镈诬陷崔群,使其失去圣心,出为湖南观察使。唐穆宗即位,将崔群调回,出任武宁军节度使,又被节度副使王智兴驱逐,入为秘书监,分司东都。旧唐书评价崔群性格谦和,善于鉴别,有清俭朴素的节操,但后期不如一开始好。
崔群出身于“清河崔氏”清河小房。柔儒温文,少时博览经史。
李适贞元八年(792年),崔群二十一岁,进士及第,考中制策科,被授为秘书省
校书郎,累官右补阙。
当时,河朔三镇再度反叛,唐穆宗命武宁军节度副使
王智兴率三千精兵讨伐
卢龙县、
成德叛军。崔群忌怕王智兴,奏请朝廷任命王智兴为节度使,或召其进京,授予其它官职。朝廷尚未答复,王智兴已产生疑心。正好这时,朝廷下诏赦免成德节度使
王廷凑,各路大军都相继回镇。
长庆二年(822年)三月,王智兴先行一步,率军回到武宁军。崔群听说王智兴已率兵入境,十分恐惧,派人前往慰问,并让士卒放下武器,然后入城。王智兴拒不从命,直入
徐州市,并诛杀异已者十多人。之后,来到节度使衙署,面见崔群和监军,拜倒在地说:“这都是将士的意思,我个人毫无办法。”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马匹、行装,护送崔群和判官等人入京。
崔群入朝后,被朝廷责以“失守”之职,改授
秘书监,分司东都。不久后,改任
华州刺史、
御史大夫,迁
宣城市刺史、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等使。不久,再被征召入朝,拜
兵部尚书。
大和三年(829年)二月,崔群出任检校吏部尚书、江陵尹、
南平节度观察使、荆南节度使。次年,返京为检校右仆射兼太常卿。至此时,他已获封
清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太和六年(832年)八月初一(8月30日),崔群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追赠
司空。
柳宗元:清河
崔敦诗,有柔儒温文之道,以和其气,近仁复礼,物议归厚,其有禀者?有雅厚质方之诚,以正其性,论忠告,交道甚直,其有合者欤?是故日章之声,振于京师。
韩愈:体道履仁,外和内敏;清而容物,善不近名;从容礼乐之间,特达璋之表。比参密命,宏益既多,及贰仪曹,升惟允。迈兹令德,蔼然休声。
李纯:粹密由道,端庄保和,本
清明之上才,体博厚之重德。学贯通儒之业,词含大雅之风,居敬有恒,循性能断。自承我密命,职参内庭,高文焕发於纶言,敏识详达於国典。伏奏无挠,直躬不回,勤劳八年,始终一致。春闱取士,必後其浮华;地官理财,能制其轻重。俭以约己,忠惟事君,才适而用深,望积而实著。风已洽於人听,倚属方注於朕心,乃审象之诚,以副具瞻之望。
李虞仲:道合时中,识通政本,含五行之秀气,为一代之伟人。文学致名,公忠莅职,清贞不挠,方廉自持。升台阶,助我宪祖,实赞时之绩,用存经国之规。周旋累朝,扬历大位,出作垣翰,入标羽仪,风雨有不已之鸣,雪霜无可变之色。秉是全德,罔闻异词。乃者辍自夏卿,授之戎,统荆衡之巨镇,嗣羊杜之前声,政推洽平,理在徵复。礼乐之器,予心所难,冀流合雅之音,将考依经之制,慎简斯久,谐乃俞。俾回军旅之谋,式畅人之职
伯夷官业,伫乃修明。
刘昫:
卫次公、
郑絪、
韦处厚、崔群、
路随等,皆以文学饰身,致位崇极。兼之忠谠,垂名简书,兹实有足多也。卫、郑、韦、路,兼之博陵。文学政事,为时所称。
王夫之:
李恒母子拥帝后之尊,恬然而不复问;举朝卿士,默塞而不敢言;裴度虽出镇河东,固失元老之望;
韩愈、
柳公权、崔群皆有清直之誉,而谈笑以视先君之受刃。
唐穆宗即位,于别殿召见崔群,对他说:“朕得升皇储之位,知道是你从中相助。”崔群回答:“先帝(唐宪宗)之意,本来便在
皇帝。此前授陛下淮西节度使(此事存疑),臣奉命起草诏书,也说:‘能辨识
南阳郡之文,预测
东海之华贵。’如果不明白先帝深意,臣怎敢轻率出言?”
《
全唐文》录有其文六篇:《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册文》、《册太子礼毕赦文》、《请废宿州奏》、《论开元天宝讽止皇甫镈疏》、《送庐岳处士符载归蜀觐省序》、《祭柳州柳员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