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豆花
四川特色小吃
富顺豆腐花(或称水豆花、灰馍儿)是一道四川省汉族特色小吃,选用优质大豆,以传统农方法制作,特点是豆花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洁白如雪、清香悠长;富顺豆花米饭选用优质大米制作,滋润、散酥、香糯可口;豆花蘸水选上乘糍粑海椒、酱油豆瓣、菜油,以传统工艺制调制而成,特点是香、辣、鲜、醇,色泽油亮透明,美观诱人;富顺豆花色香味型俱佳,被称为素食中极品。富顺豆花是嫩豆花、豆花蘸水、大米饭配合食用的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舌尖上的中国2》也曾介绍过富顺豆花,让更多人了解了这道美味的四川小吃。2007年,传统的富顺豆花制作工艺被列为四川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背景
刘彻时,汉高祖刘邦的孙儿刘安承袭父亲封为英布。他喜欢招贤纳士,门下食客常有数千人。为了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们利用淮河产盐有卤水汁凝固剂的条件发明了豆腐。
三国时期,由于当时的金川驿地区(今富顺县县)有一口“盐量最多”的富顺盐井,加上适宜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豆腐流传到了富顺后备受欢迎。此后,由于发达的产盐业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人气异常旺盛,豆腐食品需求量自然显著上升。一群盐工因清早就要搬盐上船,又不能饿着肚皮干活,等不及就舀了还未成型的豆腐拌着辣椒水下饭。在那一刻,他们领略到了以前从没吃到过的美味,细嫩清香,回味悠长。富顺豆花,就在这样一种不经意间被创造了出来。富顺豆花是千年制盐工艺的副产品。井矿盐开采出来的卤水汁在灶房进行熬煮之后,需要用饱和食盐水洗去杂质,在淋盐过程中滴流下来的这种液体,就是富顺县人用来点制豆花的秘诀——胆水。胆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按一定比例把它加进豆浆里就可以促使蛋白质凝固,点制豆腐花。使用这种胆水来点豆花,做出来的豆花绵软又白净。
把富顺豆花推向极致的是名厨刘锡禄。上世纪30年代,被誉为富顺豆花“开山祖师”的刘锡禄在富顺县城东门口开办豆花店,经过对豆花蘸水多年潜心研制,将多种香料和中草药按一定的比例配方,运用于富顺豆花蘸水的配制中,食客闻之清香异常,食之五味具备。这一改进使富顺豆花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愈加受到大众的喜爱。
制作方法
原料
主料:黄豆3斤(富顺县本地产黄豆最好是冬季产的黄豆、出约15碗豆腐花)。辅料:胆水30克(胆水是平锅制盐的分离物)、广藿香。调味品:糍粑海椒15克、秘制酱油15克(由十几种香料熬制而成)另加秘制清油10克、藿香丝2克、小香葱1克、味精0.2克、干蒜瓣。
制作流程
豆花制作流程:1、黄豆和水按1:3的比例泡涨,打磨成浆(石磨最好);2、豆浆放锅内烧开后用十字纱布过滤去豆渣,离火温度降至90度时,胆水兑入同比例清水分多次慢慢调入豆浆中,豆浆中有豆花后上小火加热,汤清后用十字纱布或者竹簸箕轻压成整块;用竹刀划成15厘米见方的块盛入小碗,跟上蘸碟即可上桌。蘸水制作流程:取小碟,依次放入秘制酱油15克、糍粑海椒15克、秘制清油10克、味精0.2克,藿香丝2克、小香葱1克作为蘸碟跟上蘸食即可。
突出特点
富顺豆花,以其“滚、嫩、绵、白”俱备闻名全川。“滚”,就是热而不烫嘴;“嫩”,就是细嫩又不至于筷子夹不起来;“绵”,就是有韧性又无木质感;“白”,乃色泽洁白如雪。富顺豆花色白如玉、绵软嫩滑,汤清微甜、蘸碟麻辣鲜香醇厚。
豆花蘸水具有川味辣、麻、香、鲜、甜的特点,而且更醇,且有回味。
营养价值
菜品细嫩顺滑,富含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且比例与人体接近,是理想的植物蛋白来源,而且粗食纤维丰富,尤其适合于适合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少年儿童食用。此外,还富含大豆皂苷大豆异黄酮等多种功能性成分。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制作方法
原料
制作流程
突出特点
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