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良(1916年7月16日-2012年6月10日,印尼语:Liem Sioe Liong),印尼名为苏多诺·三林(印尼语:Sudono Salim),出生于福建省
海口镇牛宅村。林氏集团董事长、
三林集团创始人之一、印尼政府经济顾问、前印尼首富、前全球华人首富、前亚洲华人首富。拥有“丁香大王”“面粉大王”“金融大王”“地产大王”“商贸大王”“
亚洲的
约翰·洛克菲勒”等称号。
林绍良出生于一户农家。1938年,林绍良为躲避战乱远赴印尼做生意。
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期间,林绍良开始贩卖丁香,并为印尼军方作掩护、提供物资,与
艾哈迈德·苏加诺、苏哈托结识。20世纪50年代,
印度尼西亚迈入民生经济建设时期,林绍良三兄弟共同创办了
三林集团,并先后开办了纺织厂、轮胎厂、铁钉厂、自行车零件
工厂等。1957年,在
陈弼臣的
盘谷银行的协助下,林绍良创办了
中亚银行。1965年,与同乡
林文镜等人合资创办了华仁谊集团。
1966年,
苏哈托执政,林绍良顺应投资法令在各个领域布局投资。20世纪80年代,林绍良通过华仁谊集团大力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家,集团下属企业数百家,分布在
印度尼西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金融、地产、矿产、汽车制造、电子、交通、种植、木材、
航运、建筑、旅游、保险等七十多个行业。1980年,林绍良在家乡兴办清华糖厂。1984年至1990年,筹资兴建福清医院内外科、中医科和元洪门诊大楼。 1986年到1995年,与
林文镜合作兴建元洪师范、元洪路、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
三林集团负债48亿美元,
中亚银行遭到挤提。1998年,集团被迫将银行的控制权交给印尼政府进行
国有化;同年,
印度尼西亚爆发五月暴乱,林绍良在
雅加达的住宅、
三林集团旗下酒店均遭到洗劫焚烧,林绍良被迫前往
新加坡,其子留在印尼抵御暴乱并重振家族生意。2001年,林绍良参与筹建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国家游泳中心”;次年,帮助
上海市竞逐主办第41届世博会。2010年左右,林绍良已处于半退休状态。2012年6月10日,林绍良在
新加坡去世,终年96岁。
林绍良曾获评“世界十大富豪之一”、位列“世界富豪排名榜”第六位。
美国《投资家》曾将林绍良列为“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亚洲周刊》曾将林绍良列为“年度亚洲最有权力或最有影响力人物”。2001年,北京市政府特授予林绍良“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2002年,
上海市政府特授予林绍良“上海市荣誉市民”“
白玉兰奖”等荣誉。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16年7月16日,林绍良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
海口镇牛宅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兄弟3人,他排行第三,所以人们也叫他“三林”。林绍良从小聪明好学,就读于村里
私塾至15岁。后开始学着做点小生意,家人给他在村口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小面店。1935年,父亲林元载因病逝世,因大哥绍喜已去了南洋,刚成年的他不得不辍学,肩负起家庭的生活重担。
1938年,
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第二年,21岁的林绍良为了躲避战乱,到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古突士投靠叔叔林金载和哥哥林绍喜。林绍良到达印尼后,在其
叔父卖
花生油的小店里做学徒,学会了做生意。4年后,他开始自己创业做咖啡生意,除了卖咖啡粉,他还和家人亲友做过豆腐、
豆芽菜、糕点等小买卖,积累了本钱。
从商经历
支援印尼独立战争
掩护哈山·丁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后,印尼人反抗荷兰殖民军入侵的独立战争爆发。战争期间,高级领导人哈山·丁为摆脱荷情报人员的追捕,潜入古突土镇隐蔽,中华总会将掩护任务交给了林绍良。哈山·丁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与林绍良结成了莫逆之交,事后他才知道,哈山·丁是苏加诺(印尼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的岳父。通过哈山·丁,林绍良结识了更多部队人员,包括时任
上校团长的
苏哈托(印尼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
提供军用物资
中爪哇省是印尼共和国所在地,中爪哇以生产
丁香烟而远近闻名。40年代中后期,丁香烟厂每年所需丁香达2万吨。但由于荷兰军队的封锁,这种原料远远供不应求,林绍良看准丁香生意大有可为,便开始贩卖丁香。他先到盛产丁香的
马鲁古群岛等采购原料,然后将原料运到
新加坡,再通过荷兰军的封锁线,运回中爪哇。丁香生意为林绍良赚取了大量的资金。在赎卖丁香的同时,林绍良还将采购到的粮食、衣服、药品等送到印尼共和国辖区作为军需品供给驻在
三宝垄市的蒂波尼哥罗师,受到该师高级将领苏哈托的赏识,这为他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扩展商业版图
推动民生建设 创建三林集团
在1949年12月,
荷兰宣布承认印尼独立并撤出印尼,印尼自此迈入了民生经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林绍良对国家的
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确定了自己的经营战略,即先从民众的衣食住行方面着手,待打开局面后,再伺机进入其他领域。20世纪50年代,林绍喜、林绍良和林绍康林氏三兄弟共同创办了“三林经济开发公司”,简称“三林集团”。
1952年,林绍良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将他的贸易总部从古都迁到了首都
雅加达。古都的企业则由其兄林绍喜管理。林绍良到雅加达后,除继续经营丁香等生意外,开始由商转工,实行工商并举。首先向制造业发展。1954年,林绍良创办了一个肥皂厂和尼默、布托巴亚两个小规模纺织厂,产品主要供应部队。不久,又和友人在古都创办了中等规模的慕利亚纺织厂和万隆市达鲁玛纺织厂,接着,他利用当地丰富的橡胶资源,开办了轮胎厂,此外还开设了铁钉厂、自行车零配件厂。随着工厂企业经营的发展,他开始经营
进口贸易。与
新加坡、
香港特别行政区、
泰国等地华人企业建立了贸易和资金融通的关系。
投资金融业 创建中央亚细亚银行
1957年,在泰国金融巨擘、泰籍华人
陈弼臣的盘谷银行的协助下,林绍良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中央亚细亚银行。中央亚细亚银行的创立,为林绍良的事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实现了他经营多样化的目标。经过数年的发展,该银行成为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私营银行,同时也被公认为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从60年代起,
三林集团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企业,拥有110亿美元资产,现经营范围包括金融、水泥、食品加工、房地产和种植园等70种行业。
1966年,
苏哈托开始执政,出任后的次年政府颁布了国内投资法令,为包括华人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家提供了发展机会。林绍良抓住这个机遇,在事业上大展宏图。自1968年起的十几年间,林绍良在各个领域全面出击。在金融领域,以
中亚银行为核心,经过十几年的成长,到1983年时已拥有27家分行和15家支行,广泛分布于
印度尼西亚各地。据1985年3月该行董事会公布,在1984年底其总资产达到58150万美元,成为印尼最大的
私人银行。
1974年,林绍良抓住政府开放
资本市场的良机,决定
中亚银行与
旧金山国际化学银行、日本长期信贷银行、英国
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
信和集团共同投资组成多国金融公司。1977年3月,中央亚细亚银行获得印尼财政部批准,升格为
外汇银行。1978年,
中亚银行收购了
印度尼西亚商业银行,经过8年努力,其总资产增加了332倍,不仅是印尼最大的
私人银行,也被公认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投资多领域 创建华仁谊集团
1965年,林绍良与他的好友兼同乡
林文镜等人合资创办了华仁谊集团,后来,华仁谊集团
属下的企业逐渐发展到了30多家,包括银行、建筑、地产、纺织纤维、水泥、面粉、钢铁、航空运输、贸易服务等诸多行业,而且均有不俗的业绩。
占领丁香市场
在贸易方面,林绍良以哇灵英根扎那集团为主体,该集团成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旗下拥有50多家企业,其中以专营丁香的美卡有限公司和默朱布阿有限公司于1968年获得了政府批准的丁香进口特许权,进而成为垄断印尼丁香进口行业的两大公司,并且成为全国烟厂供应原料的主要公司,林绍良成了”丁香大王”。
占领面粉市场
在制造业方面,林绍良则以波加沙里面粉有限公司和印尼水泥厂为主导。波加沙里面粉有限公司创立于1968年,1969年获得面粉加工与销售的专利权,拥有
雅加达、
泗水、棉兰、望加锡四座现代化面粉厂,其规模和设备在
亚洲处于首位,每年可生产180万吨面粉,垄断了印尼90%的生产和销售份额。1970年,他获得政府给予的小麦进口及面粉生产经营权,投资建成亚洲最大面粉厂一保加沙利面粉厂,他又荣获”面粉大王”称号。
占领水泥市场
林绍良于1973年兴建
印度尼西亚水泥厂,1975年投产,结束印尼水泥靠进口的局面,其后不断进行扩建和改造,年产量达1000万吨,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水泥厂,其产品除了在国内消费外,还远销至亚洲、
中东和非洲等地,林绍良也夺得”水泥大王”称号。
投资房地产市场
林绍良凭借其经济实力和与政府的关系,挺进
印度尼西亚的房地产市场。他先后在
雅加达等地购得2100公顷的土地,推出多个大型地产项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林绍良的集团每年在房产方面的投资几乎占到印尼私营
建筑业20%的市场份额,他也因此成为印尼最大的房地产商,夺得“地产大王”的桂冠。
投资其他领域
林绍良还涉足汽车业,他的印尼汽车集团是印尼第二大汽车企业。还投资农业、养殖业、化工业、大卖场、便利店、铁矿石等资源和煤炭能源的开发、房地产建造以及工业园区开发等。
扩展海外市场
林绍良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华仁谊集团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中亚财务公司、
第一太平财务公司、第一太平地产有限公司、永加公司等企业。1982年,购入
旧金山爱尔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部分股权,并设立“
中亚银行”海外分行打入北美市场,还设太平洋贸易中心协助
印度尼西亚中小企业开拓美国市场。到1983年,“中亚银行”总资产大幅膨胀,林绍良成为世界知名银行家、杰出企业家。1988年印尼政府颁布
金融业自由化措施后,72岁的林绍良与
李文正联手扩张,“中亚银行”遍布印尼各岛,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私营银行,总资产超150亿美元,他也成为“金融大王”。90年代中期,“中亚银行”国际化程度高。依靠众多的银行作后盾,林绍良又涉足于
国际贸易,在短短数年内,先后购买了美国、
荷兰、
泰国、
菲律宾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多家公司,从而使林绍良头上又多了一顶“商贸大王”的桂冠。
建立企业帝国
1988年,72岁的林绍良已经构建起了自己的“林氏集团”,其控制的旗舰企业在东南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绍良也因其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势力,称雄
印度尼西亚,富甲东南亚,被誉为“亚洲的洛克菲勒”。
林绍良的两大集团,一个是以林绍良三兄弟命名的
三林集团。该集团旗下拥有“
中亚银行”以及经营
国际贸易、制造业、
建筑业的多个企业。另一个是由林绍良与
林文镜合资组成的华仁谊集团,该集团以专营金融业务的
第一太平投资公司和专营贸易的第一太平企业公司为主,业务跨越亚、美、欧、非各洲。两大集团下属的企业多达数百家,分布在印尼各个城市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到金融、地产、矿产、汽车制造、电子、交通、种植、木材、
航运、建筑、旅游、保险等70多个行业。林绍良也以其被誉为“百业大王”“
亚洲的
约翰·洛克菲勒”。
心系故土
1980年,林绍良与10多位海外福清籍乡亲共同出资1000万美元,在家乡率先兴办全省第一家外资企业——清华糖厂。同年,林绍良捐款50万元建设华侨影剧院。 次年,林绍良
属下的中国太平洋集团在中国大陆设立鞋厂。1984年至1990年,他与四位乡亲合作共捐390万元,兴建福清医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元洪门诊大楼,并捐赠价值50多万的医疗器械;捐赠360万元给海口医院,80万元给虞阳医院。
1986年起,林绍良陆续以林氏集团名义捐资1300多万元,与
林文镜合作创办元洪师范。1986年9月,林绍良和林文镜一起捐建了一条长达7公里的福清第一条现代化公路一元洪路。同年,林绍良召集
印度尼西亚的福清籍乡亲成立融侨基金会,集资4800万
港元帮助家乡建设。次年,他出资和林文镜一起,以林氏集团名义和福清政府合作创办了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林绍良发起创办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亲自担任主席一职至2009年。 次年,林绍良年与林国民合捐修建”元华路”。
1991年4月,林绍良投资3400多万美元创办了元载工业村。次年,他捐资2000万元新建
元载大桥及其接线道路。1994年,他独资1230万元创办
福清元载中学;先后资助过
海口中学、海口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元樵中学、
福州华侨中学、福清卫校等20多所学校。
1994年1月11日与前无线电视董事之一的郭鹤年合作创办电视台—Indosiar。同年5月,《福布斯》杂志评选的10名世界最富有华人中,林绍良的个人资产高达60亿美元,1995年的数据则显示当时林绍良集团的总资产高达184亿美元,营业总额约200亿美元,所属公司多达640家,林绍良也被认为是“世界第六巨富”、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他的财产不仅超过了享有世界声誉的香港船王包玉刚、工商巨子霍英东,而且也超过了地产大王李嘉诚、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雄踞世界华人第一大富翁的宝座,成为
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的首富。
1995年,林绍良和
林文镜合资的林氏集团先后投入5亿元资金,开发元洪投资区,建成当时福州市最大散货泊位的松下港区3万吨级码头。2001年10月,已为85岁高龄的林绍良带团到北京考察了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次年9月,林绍良斥资5亿美元成功收购
中远海运经营的地产旗舰企业—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45%股权。2004年10月,林绍良收购了中远三林置业的其他股份。次年9月,国务院正式核准林绍良开发的元洪投资区为国家级工业园区,2010年获首家“
福建省标准示范园区”称号。
林绍良为了改变福清十年九旱,生活、农耕、发展工业缺水的千年苦况,林绍良除以林氏集团名义带头捐资逾1.2亿元人民币外,还号召旅居印尼、
新加坡、日夲、香港的福清乡亲也捐资近1亿元人民币,与政府共同完成了当全国最大、没有国家拨款的县级
水利工程一福清
闽江调水工程,解决了福清百万人民用水难题,并惠及周边一些市县,如今还为”
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提供用水。
事业受挫
遭遇亚洲金融危机
1996年,
三林集团拥有分公司、子公司640多家,遍布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职工总数22.5万人,资产总额184亿美元,总营业额200亿美元,位居印尼200家大型企业集团第1位。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印尼盾大幅贬值,印尼政局动荡;
苏哈托总统被迫辞职;三林集团负债48亿美元,
中亚银行遭到挤提。1998年,三林集团被迫将中央亚洲银行的控制权交给印尼政府进行
国有化。
遭遇动荡
1998年,
印度尼西亚爆发五月暴乱,林绍良一家人在
雅加达居住了40多年的住宅遭到洗劫焚烧,
三林集团旗下在雅加达的城市酒店也被焚烧,所有的工厂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林绍良前往
新加坡,其子留在印度尼西亚抵御暴徒并重振家族生意。在这样的时候,林绍良没有裁员,保住了旗下公司60多万工人的饭碗。经过约6年时间,林绍良凭借毅力和众人的帮助克服了重重困难,平稳跨越这个人生大坎。
晚年生活
2010年左右,林绍良已处于半退休状态,定居新加坡。并担任
新加坡福清会馆永久名誉会长,对新加坡福清会馆及福清社团作出很多贡献。2010年,已为94岁高龄的林绍良曾捐赠50万元给培青学校。截至2011年,林绍良在大陆估计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其中包括在
福州市的一家银行。2012年3月,林绍良捐资500万元给元载小学建教学楼,捐资540万元给福清市教育基金会。同年6月10日,林绍良在
新加坡莱佛士医院去世,终年96岁,安葬在新加坡蔡厝港坟场。
社会活动
公益慈善
1969年,
印度尼西亚农业荒芜歉收,缺粮上百万公吨,林绍良想方设法取得860万公吨的国际米粮援助,解决了大问题。1980年,他拨款50亿
印尼盾(折合约800万美元),成立崇高理想基金会,以助有困难的印尼人,及与印尼人合作发展经济。
从1979年起,林绍良捐助家乡修桥铺路、兴修水利、扶危济困,兴办教育等,捐款高达4.19885亿元。
2001年,在国家筹建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国家游泳中心”时,林绍良积极参与捐资支持,北京市政府为此特授予林绍良“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次年,林绍良帮助
上海市竞逐主办第41届世博会
印度尼西亚的支持票,为此上海市政府特授予林绍良”上海市荣誉市民”“
白玉兰奖”。
侨胞活动
1986年,林绍良召集印尼的福清籍乡亲成立融侨基金会,集资4800万
港元帮助家乡建设。1988年,林绍良发起创办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亲自担任主席一职至2009年。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姓名由来
林绍良的印尼名字叫做苏多诺·沙林(Sudono salim),“沙林”带有“三林集团”之音,而苏多诺乃
梵语语音,意指慈善为怀。名字体现了他的助人为乐精神。
原生家庭
婚姻家庭
林绍良和妻子李金娘共育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知名友人
个人爱好
林绍良爱马,饲有骏马,常清晨驰骋作健身锻炼,他的客厅及起居间,也多是陈设以各种形态的马为主的挂画或雕塑艺术品。
林绍良聘有专人将外文报刊或电台的重要消息译成华文。闲暇时,爱阅读华文古籍书本,及历史、人物传记等书籍。
凡有求于林绍良的厂商,不论私交深浅,只要有急难,他总会慷慨解囊,动辄便是数10万。受过他帮助的人不知凡几,因此他得了一个绰号川做“慈善银行家”。
经营理念
看重民族前途
林绍良经商会考虑社会发展,认为如果个人置于社会之外,甚至社会之上,那么其结果只能为社会、民族所摒弃。因此,他的整个事业乃至其中的任何一个企业,在与整个民族经济利益的关系上,都是做过权衡的,可以说,是应民族经济之所需,被民族经济之所缺。比如他兴办的面粉厂、水泥厂等企业。
重视选用人才
林绍良觉得“个人的能力与资源总归是有限的,若没有他人支持,即便有再大的本领也难以充分施展宏图”。所以,他非常注重对合伙者和部属的选择,不惜重金聘请有识之士。在1972年,林绍良因事务飞往香港,在飞机上与刚辞去汪印银行总裁职务的李文正偶遇。经过一番恳切交谈之后,林绍良当场就邀请这位银行家加入他的“中央亚细亚银行”,并且给予其17.5%的股份。中央亚细亚银行后续的发展表明,林绍良的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接受先进思想
林绍良擅长接受并引入西方及
日本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先进技术,他强调需将华人企业家固有的勤奋精神与西方高效率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加以融合,同时将传统的家族经营逐步转变为聘任制,从而为企业增添了活力。在林氏集团的企业里,人事组织结构完备,所属公司皆由各类专业人员负责主管。林绍良明确规定:除非家族成员具备专业水准,否则仅能加入董事会,所有企业都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为使自己的事业能在
印度尼西亚民族里扎根,并在印尼社会中稳固立足,他也注重聘用当地人员,使得林氏集团下属企业的管理人员中,当地人占比超过一半。
明确规章制度
林绍良的企业组织严密,具备明确的规章制度。他对
属下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有功者论功行赏,有错者不论亲疏,按情办理,令出如山,决不通融。他重视职工福利,对职工的升迁、加薪、奖金及退休都有明确规定。
热忱服务客户
“热诚为顾客服务”乃是林绍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林绍良高度重视商业道德,坚决反对见利忘义的行为,正因如此,他获得了印尼政府以及各阶层人士的广泛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国际财团及企业机构的信赖。
企业组织管理
家族经营与聘请制经营相结合亦是他的经营特色之一。林绍良的兄弟参与到了企业管理之中。其长子林圣斌主管根扎那企业集团中以“中央”命名的企业,次子林圣宗主要协助处理集团
属下的银行金融业务,幼子林安东尼主管根扎那企业集团中那些以英文命名以及与
欧洲交易往来较多的企业。
然而,林氏并非完全局限于家族经营的圈子而无法跳出,林绍良推行了所有权与经营管理相分离的方针,聘请专业人员来担任重要的负责工作,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他重视合伙人的决策权力,这也能够较好地避免纯家族经营所带来的失误。
人物言论
语录信条
做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人的生命,一个是信用,你没有信用,就是人没有灵魂。
勤俭奋发是华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成功经验
一个人想创立基业,一半靠机遇,一半靠个人奋斗。
商人投资固然是要赚钱,但一定要先顾及
印度尼西亚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自己所学无多,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事伙伴。
做生意首先要注意为顾客服务,对待顾客要视如亲戚、朋友,建立感情,销前要热情服务,要从顾客的需要考虑,这样才能得到永久的顾客。
发展事业要先在健全组织和现代化有效管理上努力,我的三个儿子都各就各位管理业务,他有自己的工作小组,重大的决策必须先彼此讨论。不过,林氏集团的主要决策人员共有4个,即我的三儿子。
林文镜的儿子宏超、苏威卡诺及利查德,他们都是集团的重要股东。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财富榜单
人物评价
林绍良是
印度尼西亚工业化的先驱,开创了印尼众多行业的先河。(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部长
冯慧兰 评)
林绍良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商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印尼企业家协会主席林绵坤 评)
林绍良的企业起到了“应民族经济之所需,补民族经济之所缺”的作用,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和人民认可。(一家
菲律宾报纸 评)
后世纪念
纪念馆
林绍良为主题的陈列馆,位于
海口镇元华路228国道旁一处南洋风格的建筑内。
纪念活动
2013年07月5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福州市人民政府在福州联合举办纪念林绍良逝世一周年座谈会。林绍良的长子林圣斌,林绍良的三公子、
三林集团总裁
林逢生等三林家族代表和亲友出席该座谈会。
2020年6月10日,福建厦门媒体实报传媒发表了纪念林绍良逝世八周年的文章《纪念“华裔教父”林绍良先生逝世八周年》。
2022年6月13日,
福州新区福清功能区组织干部参加华侨公园“林绍良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
参考资料
林绍良先生事迹.www.fqyhsfxsg.com.2024-06-06
公司新闻.www.salim.com.cn.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