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镇,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下辖镇,位于邹平县东北部,东接
淄博市周村区,南与
临池镇接壤,西临
西董镇、
黄山街道,北与高新街道毗连,人口在2005年统计达到3.1万人,占地面积36.4平方公里,好生镇传统文化艺术节目繁多,2011年,好生街道财政总收入1.28亿元,是2003年的6.8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7万元,是2003年的10.9倍。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16亿元,增值税0.95亿元,企业所得税0.029亿元,
个人所得税0.0075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0元。
自然资源
原属
长山镇,1956年并入邹平县,1958年设好生公社,1966年好生、
西董镇合并西董区,1968年复设好生公社,1984年置乡,1994年改镇,2010年,撤销好生镇,设立好生街道。1997年,面积33.8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好生、河北、河西、河崖、平原、新华、黑土、蒙一、蒙二、蒙三、蒙四、张家、鹿家庄、尹桥、苗家、二槐、姜家、小高家、东代、宗家、展店、八里河、周家、尹家、马家、乔家、史营、屯里、石河、院上、李庄、曹家、河阳、刘桥、贾村、李营、东董、蓦涧、山旺39个行政村。
好生街道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南部山区林木树种齐全,中部北部土地肥沃。水域面积宽广,境内有河流三支,水库七座。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符合国家可饮用水一类、二类标准。现有耕地2.8万亩,
水利工程配套,灌溉条件优越。传统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了特色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高效农业,花卉、蔬菜、林果、畜牧已形成规模。
城镇建设
按照“拓展规模、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的思路,努力创建全市一流工业园区。在不断加大对中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制定南部园区、东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激励机制。投资1000万元新铺设中心园区道路5200米,排污管道1420米,
鲁灰路沿石15000米,安装路灯146盏,栽植绿化苗木10000余株,并对中心园区所有道路设置了高标准路名指示标牌以及3个大型宣传标牌。东部工业园投资300余万元,七纵三横、6000米的
水泥路已铺设完毕。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南部工业园区的绿化亮化工程。今年三个园区新安置企业35家,总投资达4.8亿元。
好生镇在小城镇建设中,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改善软硬件环境,大大增强了对外商的吸引力。今年以来先后投入财政资金700余万元,相继完成了白云一路、三路、五路、六路及龙一路、二路、三路的亮化工程;潴龙一路、二路、白云三路、五路、六路的
鲁灰路沿石铺设工程;镇驻地及中心园区的高标准路名指示标牌、广告牌设置工程;高标准施工建成了七一广场;投资300万元的老年公寓楼即将投入使用。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设村级文化休闲广场为重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已有30个村建成了大小不等、特色各异的村庄公园,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0%,绿化、亮化率分别达到75%和80%,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工业发展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6年1—6月份,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1.9亿元,同比增长41.7%,实现
产品销售收入30.86亿元,利税3.09亿元,利润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3%、60.2%、53.2%。全镇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45.3%,实现利税1799万元,同比增长46.7%,其中恩贝集团、华峰不锈钢有限公司、豪盛集团、通达纺织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及税收分别占全镇规模以上企业的61.2%、62.5%、68.2%和66.6%,对全镇工业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初步显现。通过积极运作、多方协调,豪盛集团顺利盘活金河家俱广场
闲置资产,投资1.2亿元建设3.5万环锭纺和新增400台剑杆织机生产高档巾被项目已顺利投产;恩贝集团投资1.1亿元建设的氨基酸项目,已完成工作量的70%,10月份将全面投产;行海电热电器厂投资5000万元的电器项目,现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月底可全面投产;金汇物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钢材物流项目已正常运营;华美沙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开工建设华美工业园,车间建设已基本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将投产达产;投资3000万元的煜麟驾校已顺利招生;内蒙客商投资3000万元的金钰磨料有限公司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百万工程”为总抓手,以招商引资作为提升形象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领导,优化环境,狠抓落实。1-6月份,开工百万工程项目4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个,过5000万元项目1个,过3000万元项目4个,过1000万元项目17个。1--6月份,
引进项目21个(直接投资项目1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亿元,骨干企业发挥了招商引资主力军的作用,恩贝集团、豪盛集团两家企业共引进资金2.3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57.2%。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户达到1900余家。
农业发展
按照“抓花、抓树、抓畜牧”的思路,好生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花卉发展重点抓了品种的改造和种植规模的扩大,目前全镇花卉面积已达到5500亩。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引导群众搞好蔬菜种植、
经济林发展和畜牧小区建设,不断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新建畜牧小区2个,高标准花卉大棚12个,绿花荒山500多亩。
科教文卫
教育信息
目前好生镇共设有中学1所,小学7所。好生镇教委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建设教育强镇为动力,以强化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为重点,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龙头,以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创建精品学校为载体,以优化学风、教风、校风、行风为抓手,使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和
办学效益全面提高。目前,全镇教师的办公用201台微机全部到位,投入使用,实现了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用微机的目标。在全县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制由“五·四”向“六·三”的过渡。李家小学被
中国教育学会评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镇初中组建了全县农村初中第一个民乐队。镇教委被授予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卫生信息
邹平县好生镇卫生院共有职工5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
副主任医师1人、
主治医师8人。全院共有科室17个,下设院上门诊部、曹家门诊部等十几个门诊部。妇幼保健、计划免疫、食品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等工作成绩显著。2003年9月投资15万余元装修了门诊、病房,全院共有病床15张。2003年门诊总人次达59654人次。该院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改革为中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医院内部管理,狠抓农村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社会效益双丰收。连续5年被评为“县级卫生先进单位”。2000年被地区爱委会命名为“地级卫生乡镇”。
文化信息
镇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七一广场”、镇文化活动中心各一处,设有排练室、游艺室、展览室,配有活动器械、演出服装和表演道具,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社会文化先进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组建巾帼文明队,有30多个村庄建起了村庄公园,老年活动中心,并配备了休闲亭,金水桥、运动健身器材等。随着镇村
文化网络的形成,镇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大院已成为宣传教育、信息传递和文化娱乐的中心。镇政府每年用于文化事业正常的活动经费达60万余元,人均20元以上。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日趋普及。镇文化中心每年都组织以文学创作会、作品修改会、书画展览、歌舞大奖赛、文娱汇演、各类体育竞赛等形式的大型文化活动,有骨干作者15人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或广播电台播出,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闻稿件等,发表累计1000余篇。每逢重大节日和
春节期间,还组织内容广泛、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1999——2003年,连续5年被市县评为电视新闻、通讯报道先进单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镇委、镇府不断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注重引导、培育、保护文化市场,确保了全镇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有序,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传统文化
好生镇传统文化艺术节目繁多。如史营村的竹马、高跷,八里河村的狮子,蒙家村的草灯等。特别是蒙家村的草灯,是一大型的民间传统节目,每年不定时举办演出。演出时,露天场地扎台子20—25个。演出历史故事,有罗成叫关、老汉推车等。屯里村的黄河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节目,传说是
姬发灭商时,萧三娘摆的黄河阵传下来的。演出规模宏大,占场地1至2亩,用松枝等扎成彩门一座,高3米,宽5米。里面用草绳隔开为河,道路千曲百折,迂回陆离,难分东西,并安有360盏油灯。晚上演出时,灯火通明,各种民间传统节目入门闯阵,有百里外前来观看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平原村的荡秋千,是清末以来的传统节目。秋千用独木架设,高达14米,四周用粗木支撑,顶端装有彩球,并有伞型蓬遮顶,下有推木,中间有座位,可6人同时荡玩,惊险别致,情趣盎然。
旅游资源
乡镇特色
1、特色风味饮食老三
驴肉:因创始人排行老三而得名。老三驴肉精选新鲜优质驴肉,配以多种香料,放进锅里慢火煮七至八个小时。老三驴肉,富含蛋白,酥烂易嚼,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2、本地特产
水晶粉皮:好生镇历来有晾制粉皮的传统,该地特产水晶粉皮以优质淀粉为原料,采用科学的配料方法,精加制作而成,产品质地细腻、色泽透明、口感筋道、光滑利口、食用方便,是各大宾馆、饭店、家庭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乡镇风采
好生镇是著名的“花乡”。在“花乡”中漫步,犹如置身于花的海洋,一座座花卉大棚令人目不暇接,一朵朵鲜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另外,该镇还依山发展了700亩
冬枣,2000亩
香椿,既绿化了荒山,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联华超市好生分店的开业,又为到好生观光旅游的游客们提供了购物的场所。好生镇南部山区,已逐渐成为山、水、花一体,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观光旅游区。
名胜古迹
李氏祠堂:
李化熙,字五弦,号长白小樵,祖籍
盂县,明崇祯七年中
进士,自此步入仕途。清王朝建立后,仍被任用,升至
刑部尚书。他在为官期间,曾审理并昭雪过冤案灾荒年间,主持各地设立粥厂救济灾民,深受当地民众怀念。
李姓聂氏宗祠为
清代建筑风格,三院正厅历经数百年风雨浸蚀,墙体和屋角已经损坏多处,但仍基本保持原貌。令人惊喜之处是前院正厅内墙上,镶嵌着一组完整的
康熙御笔精雕
碑刻,弥足珍贵,具有较强的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