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示范区
2011年在陕西成立的示范区
恒口示范区位于汉滨区恒口镇恒口大道58号。距安康中心城区19公里。总面积382.2平方公里,辖恒口、大同市两镇,14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04万人。党工委书记由汉滨区委书记兼任,副书记2名,正县级规格,其中1名副书记兼任管委会主任,纪工委书记1名,管委会副主任3名,副县级规格。
简介说明
安康市恒口示范区,位于安康市月河川道中部,是月河川道城镇带三大支点和“一体两翼”核心产业聚集区之一,是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是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城镇。是陕西省政府在我区恒口古镇举行陕南移民搬迁工程(陕西省移民搬迁工程)和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集中安置点。
人口数据
2021年5月,安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常住人口114290人。
历史现状
2011年11月,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是汉滨区委、区政府派出的正县级机构,履行恒口示范区党建、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责,并于2012年7月25日正式揭牌成立。示范区管委会内设“一办五局”: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和招商局、规划建设和住房管理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社会管理局。示范区还设立公安局,独立行使县级公安局职责。
历史现状
具有便利的区位交通。恒口示范区东接荆楚、西至汉、南达巴蜀、北通甘宁,自古以来就是区域商品集散中心,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紧邻拟建的安康机场,阳安铁路和G316、S310公路横贯其中,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是连接西安、汉中、安康和重庆、武汉、成都的重要交通枢纽。便捷的高速公路网,使恒口示范区成为成渝铁路、关天、武汉市三大经济区几何中心
具有千年的文化传承。恒口示范区以千年古镇恒口为核心,开邑悠远,人文辐,古名“恒口镇”。古镇始建于宋,兴于明、清。历代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文化积淀丰富,商贾云集。据当地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湖、广、闽、赣和黄河流域的晋、豫等地有移民迁入,在恒口古镇内建有众多会馆,形成了融秦楚、粤闽、巴蜀文化交汇于一体的现状,自古以来就是陕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之重镇,形成了久远的历史沿革。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使恒口具有了明显的长江流域文化特色。
具有灵秀的自然资源。恒口示范区凤凰、福牛两山南北相拥,恒河、月河交汇形成的“两山夹一川,双河市穿其间”的自然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创造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山秀水美,人杰地灵的自然景观格外壮丽。拥有保留了较好的明清古街及凤凰山森林公园等生态人文资源,可打造陕南生态文化旅游高地,是连接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和“西安----张家界市”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恒口示范区用地条件优越,土地广阔、平整,山水资源丰富,是建设现代田园风光城市的最佳之地。
支柱产业已经形成。恒口示范区已经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特色水产养殖、宝业丝绸、精密仪器、恒圣矿业、恒巷化工为龙头的生态农业、丝绸产品、工业加工、生物化工、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先进的产业基础条件为恒口示范区的发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区规划
恒口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北至阳安铁路、南到十堰—天水高速公路、西至越岭关、东至市农科所,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15万人口。其功能定位为:安康辅城、山水新城、移民重镇。城市性质为:月河川道城镇带重要节点之一,安康中心城市的副中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示范区。恒口示范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大手笔启动、分阶段推进,对恒口示范区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规 划。到2015年,在恒口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态优美、人文宜居、带动力强、15平方公里、15万人口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市副中心。
示范区总体空间结构布局为“一心、双脉、六区、多点”。“一心”:规划在月河、恒河交汇口布置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即“恒口之心”;“双脉”:月河公共设施发展脉络和恒河公共设施发展脉络;“六区”:古镇综合区、活力科技区、产业休闲区、生态公园区、产业服务区、滨水宜居区;“多点”:行业服务中心、体育休闲中心、农业科技中心、商务办公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活力商业中心。当前,正在抓紧编制空间结构布局的区域性建设详细规划,其中“六区”各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毕,正进行组织评审阶段。
远期规划
远期规划将辐射带动铁路以北、大同镇等区域,规划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将于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区域相接壤并连为一体,形成月河川道城镇群。组织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正在抓紧编制工作。
全域规划
已经着手制定《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全域规划》。恒口示范区将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打造新型工业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城市品牌和旅游特色,加快培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集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真正建成生态优美、人文宜居、风景独特的现代田园风光城市。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说明
人口数据
历史现状
核心区规划
远期规划
全域规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