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大捷,发生于1938年秋,
张灵甫奉
王耀武之命反攻德安张古山之敌。参战诸团长认为张古山地形险要,易守难关,有畏难情绪,唯独张灵甫力排众议,建议学习《
三国演义》中
邓艾偷渡阴平占领
蜀汉的方法,挑选
死士劲卒,从背后偷袭张古山。事后,张灵甫亲率敢死队攀滕附葛,成功飞渡张古山峡谷峭壁,一举攻占张古山。日军恼怒万分,以飞机、
重炮反扑,张灵甫腿部负伤,仍指挥所团顽强坚守,与日军血战五昼夜,牵制大量日军。接着,国军转入反攻,收复九江以南全部失地,时称“德安大捷”或谓之“
万家岭战役”。
战役后,薛调升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调
长沙市整补并担任守备。此时著名文艺人士
田汉、
范长江、
任光等都在长沙。田汉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三处
少将处长,带领一个
京剧队、两个
话剧队在长沙演出。他们亲自到医院看望伤员,了解战况后,立即编排了活报剧《德安大捷》,为群众和正在长沙开会的军官们演出。
基本简介
1938年秋,日军在进攻
武汉市的前夕,以其第二十七、一○一、一○六师团组成的山下兵团,据九江为基地,分兵进犯防守
瑞昌市、
德安县一线之我军,企图解除其在大江南岸外围的威胁。
敌以松蒲中的一○六师团为主力,辖其一二三市川联队,一四五山本联队,一四七园田联队,连同骑、炮、工、1万余人,沿瑞(昌)武(宁)公路向南窜犯,9月28日到达距德安县城48公里处的万家岭、墩上郭、张古山一带,意欲进出
修河北岸,切断德安我军退路。
守备这一地区的是由
薛岳指挥的第一兵团,辖有战斗力较强的第四、六十六军和俞济时第七十四军,拟将敌包围于万家岭、张古山一带歼灭之。(照片为
张灵甫在医院手术治疗 腿部枪伤)
自9月28日至10月9日,敌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血战,我方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五十一师以一五三旅的三○五团,三○六团,附一五一旅的三○二团共三个团的兵力,向张古山进攻。他们白天以佯攻为主,敌寇在其空军掩护和
重炮轰击下,我军阵地成了焦土;入夜,我军全力反攻,组织
特别行动队,攀藤附葛,从崎岖坡壁中,奇袭敌军侧背,前后夹击,
日寇伤亡惨重。我三○六团一营副连长王鸣(毕业于
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率第二连冲锋,全连生还者仅30余人,如此苦战了五昼夜,有时吃不上饭,喝不到水,但将士们斗志高昂,始终坚守张古山北端制高点,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之五十八师也战了几个日夜,其一七二旅之三四四团与一七四旅之三四八团,奋勇猛攻,相继占领了长岭、背溪街,给日军侧翼以重大威胁,致使当面战局稳定,由于我左右两翼友军协同作战,全线奋力挥戈出击,由此日寇防线终被突破。
敌军一○六
师团伤亡惨重,在其空军掩护下,被迫向九江撤退,我军则乘胜追击,恢复了原阵地,由此不仅阻击了敌军
南进,而且也为保卫大武汉赢得了时间,世称此役为“德安大捷”。
解密还原
1938年8月~10月间,中国抗日部队在
德安县磨溪乡万家岭一带,歼灭106师团等部队
日寇共一万七千七百余名,俘虏100余人,取得了
万家岭战役。这一战役,曾被中共中央主办的《
新华日报》誉为“
南浔区以西的伟大胜利”,被叶挺将军赞誉为“鼎足而三,盛名不朽”。这究竟是怎样一次战役?长期研究
万家岭战役的德安县文史专家王需民,走进在德安一中设立的“寻庐讲坛”特别讲坛,向近千名中学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解密“还原”了70年前那惊心动魄的战争。
万家岭位于德安县磨溪乡大金山西北
山麓,是几个海拔不过百米的山头,如今绿荫葱茏,松涛阵阵。为了具体了解万家岭大捷,王需民曾多次到现场踏勘。战役发生的大金山西北山麓磨溪村至曙光村一带,有六、七个低矮的小山头,山头之间有人行小路和
骡马山道通行。明清时期,这一带的山脚下有3个村庄,原居民
都姓万,约有300多户,繁盛时近千人。他们聚村而居,以农耕和狩猎并重。每天留一拨人在家椿米、
粢饭、照顾老幼,被称做“屋里人”,另一拨人到外面寻求财富,打猎、耕种或做买卖,称做“外头人”,过着像
义门陈氏那样的生活。后来,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
瘟疫,降临在这些善良的人们中间,这里人口骤减,加上局部的械斗,
万姓居民大都迁走了,因而,这片村庄败落在一片荒草之中。到抗战初期,这里生活的万姓居民中剩下三户,不到20人。“由此看来,是先有万家村,后有万家岭之谓了”。
抗战初期,
中国国民党军队在这里重兵围歼
日寇106
师团和101师团各一部,取得大捷。像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区一样,这次战役是抗战初期三次大捷之一。
国民政府时期的《
中央日报》、《
文汇报》、《
大公报》等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曾经用“长江南岸大捷”、“德安大捷”、“南浔大捷”等名称,报道过“
万家岭战役”的事迹。但在国民政府军队战场部署的
军用地图上,偶尔使用“
万家岭战役”的字样,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一兵团参谋长
吴逸志将军在战后,以《德安万家岭大捷》作为他回忆性文字资料的题目而存为档案。
1995年,
江西省委党校\u003c求实\u003e杂志第10期登载《鼎足而三、盛名不朽———试论抗战初期德安境内的万家岭大捷》一文,这是最早在中国共产党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作品中,使用“万家岭大捷”一词。后来,大陆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境内外20余家丛书收录了这篇文章,
万家岭战役从此定名定位。
王需民考证认为,万家岭大捷时,中国军队第4军欧震部就驻守在大金山、小金山一带,恰好是在炮火射程之内,当日军先头部队106师团青木旅团木岛联队进入万家岭地区时,正好处于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中国军队居高临下,地势十分有利,而日军轻装简随,
重武器都留在马回岭,改装成骡马行军,企图偷袭包抄德安守军,反倒成了中国军队的翁中之鳖。尔后,进行了包围与反包围,你争我夺,拼死格杀,演绎成一场空前大捷,万家岭也就彪炳史册了。
精神遗产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中,德安融会了
吴楚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天下陈氏出义门”的发祥地———义门陈在此义聚同居三百余年;有
中原地区古代最早的
私塾———东佳学院在这里升坛讲学;这里还有商代凤凰山遗址、宋代彩绘古墓壁画等历史遗存。这里,还是
北宋名臣
王韶、
夏竦的故乡。这里,仅宋一代就有
进士52名。“父子同朝两翰林、兄弟同榜三进士”至今传为佳话。而抗战史上著名的
万家岭战役,成为
德安县又一值得发掘的历史文化遗产。
时任德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赵和平,在纪念万家岭大捷七十周年特别活动中表示,积淀深厚的历史、传承久远的教化、鼎盛一时的人文,为德安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该县围绕“构建和谐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大县,争创全国先进
怀安县”的目标,结合实际,开拓进取,促进了德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尤其是在打好“三大当代国际名人品牌”(袁隆平、
李安、吕燕),打造三大教育基地(爱党基地石鼓殿、爱国基地万家岭、爱家基地义门陈)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提升了德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增强了德安人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德安县一中高二学生桂泉平是
邹桥乡人。他的家乡离当年
万家岭战役的战场只有5公里路,“从我们家住的山上,远远就可以看见万家岭,从小我就听爷爷讲中国军队浴血抗日的事情,希望有更多的途径,增加对这次战役的了解”。王需民认为,要弘扬万家岭精神,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万家岭大捷纪念碑,“纪念碑可以镌刻名人为万家岭大捷的题词,可以刻上
薛岳将军的‘死中求生,亡中求存’和叶挺将军的‘鼎足而三,盛名不朽’”。
在
万家岭战役70周年之际,
德安县准备举办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纪念文集,纪念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同时,该县还正在酝酿拍摄以
万家岭战役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主要纪念地
1、万家岭大捷战场遗址,位于
磨溪乡南田铺村,磨溪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拟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106师团司令部遗址,位于刘鞔鼓;
中国军队战壕造址,位于箭步苏村和背溪附近的山腰上;
乌石门观音阁中国军队德安战役前会议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德安县城保卫战遗址,位于县城郊义峰山、
博阳河、河东乡、南浔铁路大小铁桥附近。
铁路桥梁2处和堡遗址2处,位于城郊厚
南浔铁路道遗址旁(县级保护单位)。
3、麒麟峰战场遗址,位于白水街村。
中日两军争夺战壕遗址,位于白水街村麒峰。
白水街昆山道观遗址,位于白水街村昆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