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部镇位于镇雄县城北部,距县城34公里,国土面积142.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210亩;
集镇驻地海拔1625.8米,年平均气温为9.6℃,全镇辖9个村 民委员会,165个村民小组,全镇共9685户,42412人。镇内现新修一所可容纳8000人以上的中高等院校。
在两汉时期,芒部属于
犍为郡南广县;
蜀汉至
成汉时期,属南广郡。
隋唐,芒部属于协州,唐永泰元年(765)归属
南诏,后又属于
大理国东川郡。
北宋时,芒部首领“被
封号为“西南番部大巡检司”。
元朝时,芒部成为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于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乌撒乌蒙宣慰司。
明朝时改称芒部军民府。嘉靖四年,明朝对芒部
改土归流,设立
镇雄府,下辖威信、安静、归化、怀德四长官司,后又革流复土,成为镇雄军民府。
雍正五年,
清代对
镇雄县改土归流,降府为州,隶属于云南乌蒙府(后改称昭通府)。光绪三十四年,镇雄州升为
直隶州,下设
彝良县。民国二年,镇雄改州为县,分出彝良县。民国二十三年,又析出
威信县。1940年置镇,后废。1950年为镇雄县五区。1953年为芒部区,1958年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为公社,1984年复区,1988年设镇。
2020年,芒部镇获得“
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称号;2024年芒部镇入选2023年
昭通市市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建议名单。
历史沿革
芒部镇建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
镇雄县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方,镇雄
土司的发源地,称古芒部。“古之芒部”,即今之镇雄”。
远近皆知。远在
蜀汉时,
彝族祖先济火将军次子莫哺居此。
唐朝乌蒙後裔阿统子芒部居此,就在此设芒部,属今镇雄,
彝良县,
威信县和贵州赫章等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寄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使司。
明洪武15年置芳部卫指挥使司,十六年正月升为府,改隶
四川省,十七年五月升为芒部军民府。
清嘉庆五年因设
镇雄县州,芒部降为州辖地(1526)年清雍正五年(1727)年随同镇雄划归
云南省;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所(1848)镇雄州牧吴铣怀古,在凌霄阁右边的石崖上,遂书“古芒部”三个字,命石工刻于岩壁之上,每字一米见方,书法流畅,笔力苍劲。今仍栩栩如生。清末设上百迎恩里一甲。
民国初在这里设上北区团,1934年设第九区于芒部,1940年设芒部镇。
建国后,1950年设芒部区。
1988年改为芒部镇至今。
地理环境
芒部镇位于云南省
昭通市镇雄县北部,距县城34公里,东与
尖山乡,大湾接壤,南与
赤水河源镇毗邻,西和五德相接,北连
木卓镇、
雨河村。年降雨量1388毫米,无霜期285天。全镇辖9个
村民委员会,165个村民小组,10359户45632人;有汉彝苗三种民族杂居。
其建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县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方、镇雄
土司的发源地,称古芒部。古芒部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天官府遗址、芒部石刻、石马洞、石乌龟、石墓、金姬坟、莲花山上凌霄阁、节孝坊等。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芒部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古芒部焕发新生机。 全镇种植玉米面积达38890亩,净、套种
阳芋2.49万亩。其特点是:有一定经济基础,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开展新农村建设具备一定条件;有以
玉蜀黍属、马铃薯为主的主导种植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柱,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属于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内风景秀丽,古迹甚多。
芒部镇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古镇。
自然资源
芒部镇境内蕴藏有丰富的无烟煤。墨晶玉
大理石,质量好,储量大,堪称
亚洲之最,是装饰珍品。芒部气候温凉,阴湿多雾,有“云雾古芒”之称。荒山草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前景广阔。
芒部
元孔村的包包河水力资源丰富。芒部镇茶园村的小石林,群峰罗列,形象万千,芒部花园自然村的生态林果
观光园,风光绮丽,景色迷人;镇南3公里处蓄水500万立方米的红石桥水库,碧波荡漾,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令人留恋往返。
芒部镇名胜古迹众多,莲花山下的“古芒部”石刻,每字一米见方,笔力遒劲,今仍栩栩如生;天官府的古城墙和城门今犹尚存;凌霄涯下的石乌龟和天然
溶洞里奔腾的石马向你讲述着古芒部美丽的传说;天崇山上古老的寺庙,香烟缭绕,游人络绎不绝。
芒部镇林业资源丰富,共有森林63743亩,蓄材达600万立方以上。芒部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古镇。其以“鸣钟五加”为主的天然中药材远近闻名;拥有堪称
亚洲之首的“
墨晶玉
大理石”,据专家探测,矿藏量上千万立方,其色泽光鲜,纹质细腻,是优质首饰、雕塑、饰、建筑等的上等材料;硫、
铁矿和优质无烟煤储量丰富。
政治
扶贫开发
消灭贫困是芒部近段时间来的发展思路之一。在实施扶贫攻坚的过程中,芒部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
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取得明显成效:芒部杉木溪异地搬迁工程将松林笋子棚,大坪,小大湾等地不适人居的农民搬迁到正在修建的巧威路和芒松路交叉的杉木溪,使极度贫困的
汉族、
苗族、
彝族同胞共111户651人彻底摆脱“山中无四季,寒尽不知年”的生活,逐步走上现代文明之路。
2003——2005年,又在关口,庙河,芒部和三滴水开展消灭茅草房,杈杈房的脱贫攻坚战,全镇共建造水泥平房609栋,使609户共3123贫困人口彻底摆脱了“晴天烈日当头照,寒冬雪雨共枕眠”的苦日子。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芒部镇今后的扶贫开发思路是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集中资金和人力物力解决人畜引水,道路交通,文教卫生,电力通讯,村容村貌。加大生猪,
肉牛,
走地鸡,
天麻,蔬菜,林果等产业培训力度,认真实施“百千万扶贫工程”,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芒部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加上宽松的政策环境,正张开双臂,等待八方有识之士前来开发。
政务公开
芒部镇班子成员分工
申家军男,(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林朝江男,(党委委员,人大主席):主持全镇人大工作,联系关口村。
朱泽男,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抓党的建设,分管政法、民族宗教、组织人事,政府办公室,联系庙河村。
罗茂松男,(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持全镇纪委工作,分管民政,联系松林村。
付修勇男,(党委组织委员,副镇长):分管农业工作,分管扶贫、农技站、畜牧站、水管站、农机站、
经管站、统计站、劳动保障,数字乡村办公室。
严清女,(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负责宣传工作,分管工会,共青团、妇联,卫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曹明江男,副镇长,联系国土所、安监站,主抓工业经济发展,负责非法煤矿打击,非煤矿山和交通
安全生产工作,联系元孔村。
范云男,(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负责人武部全面工作,分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负责综合执法队工作,联系口袋沟和新地方村。
方成兵男,(党委委员,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工作,联系茶园村。
经济
畜牧业
二00六年芒部镇畜牧业收入达2209.97万元,在三滴水村委会建成年繁殖能力达万以上的
仔猪基地,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乡镇及毗邻县、市的仔猪供应基地。一是在县畜牧局的指导下,建立以基地加协会加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仔猪产业的发展;二是鼓励农民充分发挥养殖经验的优势,养殖商品肥猪一至数十头不等,增收致富;三是加大畜禽疫病防治力度,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大扶持力度,为基地农民修建畜圈,给饲养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全镇养殖能繁
母猪1596头,年出栏
肉猪14000头,出栏
肉牛1660头,出栏家禽27000只;繁殖
仔猪30000头。畜牧业已逐步成为芒部镇的支柱产业。
林果业
芒部镇党委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注重培植落水洞生态林果基地,切实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落水洞生态林果基地在距
集镇3公里的花园、花坝两个村民组,总面积160亩,其中苗圃5亩种植有金油云、燕红等17种优质桃,奥德罗达、
伏里红和秋姬等8种优质李,以及优质梨和杏。基地距
镇雄县34公里,距
威信县50公里,有公路与镇威油路相连,
交通运输方便,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
芒部镇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环境,分别从贵阳、
重庆市等地引进优质燕红、晚白和金油云等桃树13000棵,奥德罗达、伏里红、秋姬等优质李子树苗15000棵,并引进
美国“红天绒”等优质
梨树苗和金光6号等优质杏树苗进行栽培,指导农民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生态林果种植,建成集观光旅游和水果开发于一体的落水洞花园生态林果基地。
落水洞生态林果基地现有林果面积160亩,其中燕红50亩,亩产可达5—6千斤,金油云20亩,亩产可达8千斤,奥德罗达20亩,亩产达6千斤,
伏里红和秋姬各15亩,亩产分别达7千斤和8千斤,比传统的桃和李分别增产3000斤和1500斤。户均可增收20000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基地又建苗圃5亩,育苗3万多株,拟在新地方和庙河分别栽培400亩和100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果珠、中屯、塘房、赤水源、林口等地建立基地,向农民推广。已建成的落水洞生态林果基地一至三月百花争艳,蜂飞蝶舞,游人络绎不绝,四至十月则桃红李绿,梨壮杏肥,硕果满枝,采者和商贩来往穿梭,目不暇接。
交通
芒部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两纵四横”的交通格局,镇威公路横贯其中,镇威公路横穿四个村委会,全为柏油路,正在修建的巧威公路横穿三个村委会,形成
通川区达黔的交通格局,黄银(芒部黄衣岭到木卓银坪),芒松(芒部到松林),庙田(庙河到尖山田湾)芒大(芒部到大湾)四条公路与巧威,镇威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大促进了芒部经济的发展。
通讯条件良好。开通
程控电话之后,联通、移动
基站又相继开通。如今,芒部九村165个村民组都开通了程控电话,使芒部人民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了,与世界的距离缩短了。为芒部人民发展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
水利设施
水利设施便利。芒部集镇3公里有
昭通市第二大
镇雄县最大的水库-红石桥水库。为芒部坝子的万亩良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利灌溉条件,使芒部的农业生产旱涝保收。
文化卫生
文化卫生设施齐全。芒部现有有中学一所,小学28所,图书馆1个,校舍面积28384平方米。基本上满足教育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全镇共有大专以上毕业生321人,中学生8752人,小学生22872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有卫生院一个,
村卫生室一个9个,医生33人,病床18张。有B超机,
x光机等医疗设备,逐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为45000多人民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条件。
社会保障
全镇有1651人享受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5045人参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