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华
北京大学教授
孟华教授,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法文学、文化关系研究、形象学研究。著有Voltaire et la Chine(microfiche)、《伏尔泰与孔子》、《法国文化史》(合著)、《欧洲文学史》第一卷(集著),译著有伏尔泰《中国孤儿》、迪迪耶·埃里邦《神话与史诗——乔治·杜梅齐尔传》。为感谢她一直以来对中法文化交流特别是传播法国文化所做的贡献,法国政府曾先后授予孟华教授“棕榈叶学术骑士勋章”(1993)、“棕榈叶学术军官章”(2006)、“棕榈叶学术统帅勋章”(2012)。
人物生平
1988年,孟华在法国巴黎四大(Université de 巴黎- Sorbonne,Paris IV)获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法文学关系、比较文学形象学以及法国文学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社科项目(中法文学关系史,17世纪-19世纪)和教育部社科项目(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在内的多个大型研究课题,出版专/译著《伏尔泰与孔子》《法国文化史》《欧洲文学史》《中国孤儿》等,在国内外各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中国18世纪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等杂志的编委。1993年和2006年先后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棕榈学术骑士勋章和棕榈叶学术军官勋章。2011年10月,孟华到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题为“比较文学形象学导论:理论与实践”讲学。2016年6月,孟华做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题为《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的讲座。2016年11月,孟华主持北大高研院举办的“儒家思想在启蒙时代的译介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年12月,孟华所藏19世纪法国版画捐赠仪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
科研情况
1、博士论文:
Voltaire et la Chine,(《伏尔泰与中国》),thèse soutenue à la Sorbonne en juin 1988(博士论文,1988年6月答辩);en microfiche(微缩胶卷版),Centre de thèse(法国国家论文中心),1989
2、论著、译著:
中文:
《中国孤儿》,伏尔泰著,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本,1990
《汉译法国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书目汇编》(合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法国文化史》(合著),北大出版社,1997;(台)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
《欧洲文学史》(集著)(第一卷,“十八世纪法国文学”),1999,商务印书馆
《比较文学形象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西文:
Cultural Dialogue and Misreading(合编),Sydney: Wild Peony,1997
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文学 of China and Japan(合编),Amsterdam : Rodopi B.V.,2000
Visons de l’autre : Chine, France – Textes extraits des conférences et des séminaires prononcés à l’étranger(《他者的镜像:中国与法兰西——孟华海外讲演录》),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3、论文(待补充):
中文:
《从伏尔泰对中国的宣传看中国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简介影响》,载《法国史通讯》,1989,第10期
《伏尔泰又一出取材自中国的悲剧—〈伊兰娜〉》,载《文艺研究》,1990
《〈中国孤儿〉批评之批评》,载《天津师大学报》,1990,第5期;另载《国外文学》,1991
《伏尔泰的乌托邦想象与中国》,载《欲望与幻象》,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乾隆的内廷画师—王致诚》,载许明龙主编《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东方出版社,1993
《欧洲的孔夫子—伏尔泰》,同上
《1740年前法国对儒家思想的译介和接受》,载《学人》,1993
《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载《北京大学中国文化》电视系列讲座》,北大出版社,1994
《儒家思想在十八世纪法国的传播》,同上
《移花接木的奇效—从儒学的西传看误读的积极作用》,载《〈独角兽与龙〉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大出版社,1995
《“美丽的不忠”与“带血的牛排”》(中国作家协会翻译研讨会发言),载《中华读书报》,1996年11月20日
《刘象愚和孟华谈比较文学》,载《中国比较文学》,1997
《试论他者套话的时间性》,载《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言说他者,言说自我》,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99,第一期
《启蒙泰斗伏尔泰向中国销售钟表的计划》,载《东西交流论谭》第二期,2000
《‘洋鬼子’词源初探》,载《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四川省人民,2000、3
《为‘X与Y’模式一辩》,载《中华读书报》,2000、5
《翻译中的‘相异性’与‘相似性’之辩》,载《98上外国际翻译研讨会》,上外出版社,2000、8,另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辑,新世界出版社,2002
《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载《中国比较文学》,2000第4期;另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辑,新世界出版社,2002
《中国孤儿——一个穿梭于中法间的文化使者》,《\u003c赵氏孤儿\u003e·\u003c中国孤儿\u003e》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1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交流的学问——试论季羡林先生的比较文学观》,载乐黛云编《季羡林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注重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兼谈比较文学的身份及‘世界性’因素问题》,载《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
《汉学与比较文学》,载《国际汉学》,第九辑,大象出版社,2003
《十八世纪一场关于中国人起源论争的启示》,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二辑,新世界出版社,2003
《比较文学的‘普及性’与‘精英性’》(“第二届北大-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笔谈),载《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一期
《序《一个晚清外交官的文化历程》》,载李华川,《一个晚清外交官的文化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西文
Le Retour de l'Orphelin de la Chine de Voltaire dans son pays natal ,in La Raison présente,Paris, 1994
Une tentative de greffer le christianisme sur le confucianisme et ses effets prodigieux ou l'apport paradoxal du "malentendu", in La licorne et le drago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1995
La vision utopique de Voltaire et la Chine, in Actes du XIIIe Congrès de l'AILC, T.II, Tokyo, 1996
La 文学 comparée en Chine aujourd’hui, in Bulletin de littérature générale et comparée, No 19 été, Paris, 1996
Le confucianisme relu et réécrit par Voltaire dans son combat écraser l'infâme ,in Voltaire et ses combats,Oxfort : Voltaire Foundation, 1997
Quelques réflexions sur la temporalité du stéréotype, in Cultural Dialogue and Misreading, Sydney : Wild Peony, 1997
La genèse du stéréotyp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in Image of Westerners in 文学 of China and Japan, Amsterdam : Rodopi B.V., 2000
Orphelin de la Chine – un éminent “diplomate” dans les échanges culturel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Préface à la réédition de 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Zhao et de L’Orphelin de la Chine”, Beijing : Editions de la Bibliothèque de Beijing, 2001
Etiemble, maître spiritual des comparatistes chinois in Revue de 文学 comparée, Parsi, 2002 janvier-mars
Chine, in Dictionnaire général de Voltaire, R. Trousson, J.Vercruysse (sous la direction de), Paris : Honoré Champion, 2003
The 刻板印象 Yang guizi in China, in Cybernetic Ghosts : 文学 in the Age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Athens (US): Georg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翻译编著
译文
艾田伯,《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89
托多罗夫,《诗学》,载《文艺研究》,1990
米莉耶。德特丽,《法国人的中国戏剧观》,载《国外文学》,1991
莫哈,《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载《中国比较文学》,1996
桀溺,《凤凰与长生鸟》,载《法国汉学》第一期,1996
莱维,《试论\u003c论语\u003e中一个四言句的翻译》,同上
达斯,《纪及其\u003c阅微草堂笔记\u003e》,同上
吴德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自传》,载《法国汉学》第二期,1996
伊夫·谢弗莱尔,《接受研究:一个大有作为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三期,1997
魏丕信,《聋子间的对话》,载《法国汉学》第三期,1998
徐理和,《佛教、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同上
乐维,《一部逆向的\u003c波斯人信札\u003e》,同上
巴柔,《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载《中国比较文学》,1998第四期
伏尔泰,《耶稣会教士自中国被逐记》,载《人,可怜的怪物》(世界传世散文精选法国卷),花城出版社,1998
马如丹,《\u003c诗经\u003e,从用典到隐喻:意义之自由度》,载《法国汉学》第四期,1999、12,中华书局
柯孟德,《中国:在神话与游记之间——西方人看中国三例》,载《国际汉学》第四辑,1999,大象出版社
教材:
《形象学》,载陈惇等主编,《比较文学教程》,高教社,1997
《形象学》(与李华川合著),载刘献彪等主编,《比较文学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在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的论文(未刊稿,已刊稿见论文部分)
Les premières traductions du confucianisme: contribution à une étude sur le mythe de Confucius en Europe, 传播学 prononcée au 14e Congrès de l’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文学 Comparée, Edmonton, août 1994
La nature et la raison: l’embarras des Occidentaux face à le concept chinois “li”,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ittérature et nature, Odense, août 1996
《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由形象学研究引发出的几点思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长春市年会,1996年8月
L’esprit ouvert et la mise en valeur de l’altérité, une approche comparatiste dans l’étude du XVIIIe siècle vers la fin du XXe siècle, dans le colloque “Europe, Chine et le Japon dans le monde du XVIIIe siècle: de la nécessité d’une nouvelle approche”, Nagoya, 1997
La traduction: enjeu de la transformation d’altérité en identité, dans l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a traduction et ses effets: Chine, Japon et France, Paris,1998
La signification du term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chez quelques lettrés chinois du XVIIIe siècle et de la première moitié du XIXe siècl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61e Congrès de l’Association Japonaise de 文学 Comparée, juin 1999
Irène - une autre tragédieque Voltaire s’inspire de la Chine, 传播学 prononcée au 10e Congrès de la 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Etude du XVIIIe siècle, Dublin, juillet 1999
Cheng Jitong et son rôle d’intermédiaire bilatéral dans les échanges littéraire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传播学 prononcée a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Multiculturalisme et identité, Tahiti, août 1999
Quelques problématiques dans la recherche sur le stéréotyp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多元之美”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4,北京
Les Chinois ne sont pas une colonie d’Egyptiens—un emprunt de Voltaire au P. Parrenin,“欧洲游记中的中国形象”,2001、8,北京
Cheng Jitong et son rôle d’intermédiaire bilatéral dans les échanges culturel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récrit),dans l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a France et l’Asie dans une 透视 universelle”,Tokyo, décembre 2001
《试论游记在建构异国形象中的特殊功效》,“跨文化视野中的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2002年8月,南京
Le mythe de Confucius en Europe au XVIIIe siècle – les embarras des Occidentaux face à la transposition des termes cninois “tian” et “li ”,“语言中的陌生性”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1月,北大
《人性化的“番鬼”——明清笔记中对在澳西人的描述》,“16-18世纪的中西关系与澳门”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澳门,2003年11月
《套话“洋鬼子”现当代语义浅析》,“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小型研讨会,北大,
Du Jules Aleni à Zhu Ziqing – récit de voyage et la formation de l’image d’une France romanesque en Chine aujourd’hui(从艾儒略朱自清——试论游记在浪漫法兰西形象形成中的作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7届年会,中国香港,2004年8月
非学术著作
散文、随笔:
《布瓦吉尔——北京\u003c两地书\u003e》,载《欧洲时报》,1984、12、14
《中国戏曲在法国》,载《艺术家》,1991,第6期
《留学随笔两则——“当代‘牧羊女’”、“巴黎屋檐下”》,载《法兰西之窗》,国际文化出版社,1992
《“24”是怎样等于“0”的》,载《神州学人》,1993,第2期
《伏尔泰,孔子与中国》,载《人民日报》,1994年12月?日
《比较文学原罪论》,载《中外文化与文学》,1996年第1期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载《人格的魅力:名人学者谈季羡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学问》,载《神州学人》,1996,第6期
《\u003c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u003e选编散记》,载《文汇读书周报》,1997、10、
《培植比较文学的中国‘根’》,载《中外文学与文论》,1997年第1期
《洛可可艺术与中国文化》,载《神州学人》,1997,第1期
《中国文化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华文明之光》脚本,1998
《失败的启示》,载《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1期
《启蒙运动与儒家思想》,载《神州学人》,1998年第1期
《走近未名湖》,载《?》,北大出版社,1998
《关于麦当劳的文化遐想》,载《神州学人》,1999,第2期
《老师、妈妈、沃土》,在《在华东保育院的日子里》,希望出版社,2000
8、主编: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合编),三联出版社,1996-
“法国二十世纪思想家评传译丛”(合编),北大出版社,1996-
“埃德加·莫兰著作译丛”,北大出版社,2000-
社会职务
国内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9-);
中国18世纪研究会理事(1995-);
《中国比较文学》、《国际汉学》、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等杂志编委。
参考资料:
国际
国际法国文化研究会理事(2008-);
法国《比较文学杂志》名誉编委(2007-);
法国文学史研究会通讯会员(1991-);
《法国文学史杂志》通讯编委(1991-);
法国18世纪研究会名誉会员(1991-)。
参考资料:
主讲课程
孟华曾担任过的课程有:比较文学概论、中法文学关系研究、形象学理论与方法论、比较文学法文名著导读、比较文学方法论、接受问题专题研究、形象研究专题研究、博士论文研究与写作。
执教指导
硕士班研究生(1998-2001):4人,获硕士学位者3人
李玲:亦西亦中的圣君贤相——《时务报》传递的异国执政者形象(2001)
赵继红:北京女报传递的西方女性形象(2001)
齐雪梅:陈若曦笔下的海外华人形象(2001)
王楠:(未提交论文)
博士研究生:
李华川:1997-2001,研究方向:中法文学、文化关系
顾钧:1998-2001,研究方向:中美文学、文化关系
全美子(韩国留学生):1998-2002,研究方向:形象学研究
尹文鹃:1999-2003,研究方向:中美文学、文化关系
韩一宇:2000-2004,研究方向:中法文学、文化关系
叶向阳:2000-,研究方向:中英文学、文化关系
泽拥:2001-,研究方向:中法文学、文化关系
肖蓉蓉:2001-,研究方向:中德文学、文化关系
张源:2002-,研究方向:中美文学、文化关系
王娟:2002-,研究方向:形象学研究
龙云:2003-,研究方向:中法文学、文化关系
苏明明:2004-,研究方向:中法文学、文化关系
合作培养博士
易凯(Eric Lefebvre),2003年1月签署合作协议书,研究方向:汉学,中法文学、文化关系
已获博士学位者博士论文题目:
李华川:一个晚清外交官的文化历程——陈季同研究
顾钧:在中美之间——对赛珍珠小说的形象学读解
全美子:18世纪韩国游记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以三种“燕行录”为中心
尹文娟:《中国丛报》研究
韩一宇:清末民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1897-1916)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孟华教授来我院讲学.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09-22
北京大学孟华教授做客北航大讲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09-22
离退休教师-孟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4-09-2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科研情况
翻译编著
非学术著作
社会职务
国内
国际
主讲课程
执教指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