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氏长吻松鼠(
食虫类:Dremomys pernyi),是
松鼠科、长吻松鼠属的动物。珀氏长吻松鼠主要营树栖生活,晨昏活动,警觉性很高,主要采食各种果实,亦食少量昆虫,1年约繁殖2次,每胎仔数一般3-4只,多栖息于
亚热带森林,分布于中国、
印度、缅甸、
越南。
形态特征
珀氏长吻松鼠体细长,体长189-207mm,尾长不及体长,尾毛蓬松。前肢4指,后肢5趾。前足掌垫2枚,指垫3枚;后足具垫2枚,趾垫4枚。雌鼠乳头3对,胸部1对,鼠部2对。
珀氏长吻松鼠背部毛色自头至尾基部、体侧、四肢外侧均为
橄榄黄灰色。毛基深灰,中段稍黄,毛尖为暗褐色或全黑,部分毛全为黑色。背部中央黑色毛较多,因而毛被色暗,两侧则较浅。眼周有宽的黄色眼圈。喉部毛从毛基到毛尖均为白色,下颌及腹毛基部浅灰色,余为白色。
四肢内侧毛基灰色较长,大腿内侧、尾基部及肛周围为赭黄色。尾背中央与体背部毛色相似,腹面为淡棕黄色,边缘有黑色及白色边缘,白色部分较短。足背与体背同色。耳基背后部毛为白色。
珀氏长吻松鼠
颅骨吻部较长,脑颅圆凸。眶间宽较狭,与眶后突后的脑颅宽几乎
相等,眶后突细短向下弯曲。泪骨狭长,与颧骨前端平行。颧骨下方略向内斜,中部扩大。门齿孔小。听泡小而呈圆形,两听泡间距离较大。脑颅后端接近垂直。
珀氏长吻松鼠牙齿上门齿平滑无纹。上颌第1上前
臼齿形小,呈柱状,第2上前臼齿与臼齿相似。上臼齿中柱不明显。下门齿扁而细。齿式=22。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
福建省、
甘肃省、湖北、
四川省、
云南省、台湾)、
印度、缅甸、
越南。在中国大陆,还分布于
江西省、
贵州省、安徽、
浙江省等地。
栖息环境
珀氏长吻松鼠多栖息于
亚热带森林,尤以选择热带雨林及河谷溪流附近的林木做为栖息位点。常见于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
生活习性
珀氏长吻松鼠主要营树栖生活,多在山谷、河溪旁的树上,晨昏活动,有时从树上跑到地面活动,穿行于草丛间,亦活动于林中倒木上,且边活动边寻取食物。珀氏长吻松鼠警觉性很高,一有动静就丢下幼仔,沿树干下地,窜入杂草丛中的地洞躲藏,此时
小鼠发出“吱吱”的叫声,易找到巢穴。
珀氏长吻松鼠的巢建筑在
杉木枝叶密集处。其巢比
赤腹松鼠小,卵圆形,一般长35cm,宽25cm,高10cm左右。外层为
马尾松等树新枝叶,内层为千
松针和
青苔。
珀氏长吻松鼠早晚活动觅食,主要采食各种果实,如板栗、毛栗、橡籽、
松子、杉树籽等
坚果以及一些
浆果、嫩叶等,亦食少量昆虫。主要天敌为
鼬科、
猫科和
灵猫科动物。
相关物种
- 珀氏长吻松鼠
福建省亚种(学名:Dremomys pernyi calidior),分布于
江西省、安徽、福建、
浙江省等地,模式产地在福建挂墩。
- 珀氏长吻松鼠滇南亚种(学名:Dremomys pernyi flavior),分布于
云南省(南部)等地,模式产地在云南蒙自。
- 珀氏长吻松鼠滇西亚种(学名:Dremomys pernyi howelli),分布于
西藏自治区、云南(西部)等地,模式产地在云南腾冲。
- 珀氏长吻松鼠
贵州省亚种(学名:Dremomys pernyi modestus),分布于贵州等地,模式产地在贵州绥阳。
-
珀氏长吻松鼠台中亚种(学名:Dremomys pernyi owstoni),分布于
台湾岛等地,模式产地在台湾阿里山。
- 珀氏长吻松鼠指名亚种(学名:Dremomys pernyi pernyi),分布于
四川省(
康定市、
盐源县)、西藏、
大理白族自治州、
丽江市)、
木里藏族自治县、
云南省(西北中缅等地,模式产地在四川。
- 珀氏长吻松鼠湖北亚种(学名:Dremomys pernyi senex),分布于湖北等地,模式产地在
宜昌市。
生长繁殖
珀氏长吻松鼠2月和6月具有追逐交配现象,故1年约繁殖2次,5-9月怀孕率为25%,每胎仔数一般3-4只,最多8只。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暂无其种群数量信息,但在其分布范围内很常见,种群发展趋于稳定。
在中国,珀氏长吻松鼠与
赤腹松鼠生活在同种环境下,但数量较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