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棨
清朝六元状元
钱棨(1742-1799),字振武,号湘,乾隆四十六年(1781)的状元,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氏。是钱镠的后代,出身于书香门第。钱棨连中六元,被称为“六元状元”。
钱棨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42年),苏州府人,原名钱起,因避与唐代诗人钱起同名,改名为“棨”。他多次参加童试,但全部落榜,一直到28岁才考中秀才。他先是县、府、院考试中连得三个第一名,俗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钱棨乡试中式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辛丑科会试中式第一名会元,殿试中式第一名状元,这三次考试第一名俗称“大三元”。这是明代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商辂中“三元”之后三百三十六年来又一个“三元”,也是清代开国近一百四十年来的第一位“三元”。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钱棨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次年,任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因不到书房督课而遭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他任詹事府右赞善,次年充广东省乡试副考官,乾隆六十年(1795年),钱棨詹事府中允,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爱新觉罗·颙琰二年(1797年),他擢詹事府右庶子,寻转左庶子,翌年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充云南省乡试正考官,嘉庆四年(1799年),钱棨升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提督云南学政,卒于任上。云南总督代为料理后事,送柩回籍,葬于苏州府吴县胥口镇的香山。
爱新觉罗·弘历钦点他为状元时曾赋诗记盛:“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止求端楷,所期进谠论。王曾如可继,违弼我心存。”副主考翁方纲则把数百人的赞颂诗编成《三元诗集》,以示祝贺。后人还在钱棨的进学之地苏州市府学建立“三元坊”,来表达对他的纪念。他著有《湘舲诗稿》。
人物生平
在前辈的熏陶下,钱棨从小研习八股文,专心举子业。而且十分刻苦用功,夜读常常到五更天。据《吴县忐》(卷七十一)记载,少年时,钱棨曾多次参加童试,但都落榜。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员,成为长洲县秀才的“案首”。接着参加乡试,却又是连连失利:六进考场,六次落榜。可他毫不气馁。乾隆四十六年钱棨参加会试,又夺会试第一名——会元。接下来的殿试,乾隆非常欣赏他的文卷,在他的试卷上写了“第一甲第一名”六个鲜艳的朱色大字。这样他就成了连中三元的状元。
史籍记载
副主考官翁方纲还将数百人的赞颂诗编辑成《三元诗集》。钱棨荣耀非常,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二年,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当时和珅权倾朝野,欲将钱棨网罗入其门下,被钱棨断然拒绝,后因受和珅暗算,高宗以为其旷职,大怒,交部议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任右赞善。乾隆五十九年,出任广东省乡试副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升中允、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
和珅倒台后,钱棨被爱新觉罗·颙琰任为历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有《湘舲诗稿》。
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云南省任上,葬于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胥口镇香山。
轶事典故
六元状元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原地区科举史上第二个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考秀才夺得的“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第一个夺得六个第一的是明朝的黄观苏州市的"三元坊"就是因他而来。
三元坊
过苏州的人,一定都知道在苏州市人民路沧浪亭北有个三元坊。从前,这里有座高大雄伟的花岗石牌坊,这是为清代乾隆时连中“三元”的钱棨而建立的。牌坊已拆除,而坊名变成了地名,将长垂“青史”。
帝王赞誉
钱棨夺魁以后,满朝官员纷纷写诗作文以纪此事,一时轰动朝野,举国欢庆。爱新觉罗·弘历也认为是太平盛世的大喜事,亲笔挥毫作《三元诗》:“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藩。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此诗曾刻碑树立于苏州文庙内,至今拓片犹存。
人物评价
谢墉:“千古以来第七人。”
后世纪念
钱棨当年学习的地方——苏州市府学建立了“三元坊”,以表达对他的纪念。
参考资料
“三元及第”话钱棨.学习强国.2024-08-05
科举辑萃-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4-02-06
苏州文化.苏州图书馆.2024-02-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史籍记载
轶事典故
六元状元
三元坊
帝王赞誉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