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洲村
江苏省如皋市郭园镇杨洲村
如皋市郭园镇杨洲村 位于郭园镇西北角与吴窑镇的沈甸村交界,由原郭园镇焦杨村与车马湖乡的范湖洲合并后,改名为杨洲村。
主要介绍
焦杨村 位于村西从南往北有焦岱(郭姓占多数,岱为山的意思,有可能当时此处就是原来的一个高地,在附近西北有很多以岱命名的地方,当时停放车马的地方)\杨庵(杨姓占多数,因原来有个杨姓家的尼姑庵而得名,其也是有故事的。)\丫庄(杨姓占多数)三个老名字的村庄组成,有名"老岸庄",在民国前后其南边为长江岸边,现在南边的朱污(左土旁右于字)村,原是芦苇滩,建国前后,长江北岸常倒了有长,长了又倒,一些居民被迫搬到张家港市住,当时那些居民家中大多有船。与沈甸村交界处是一条河,据说是龙游河的一部分。焦杨村与范湖洲中间有一条河,我们称其为港,南到长江在常青沙岛东部口附近入长江北经吴窑镇到如皋城,在磨头镇有一岔口引向如东县内,村中各河与港相通。村南可到江平公路,经杨庄可上宁通公路,北可到吴窑镇,东到新、旧204线国道,西可到如港高速。
范湖洲(朱姓占多数)如皋市古地名 位于村东。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地归属越国。传说越国大夫范蠡佐助勾践灭吴后,就辞官偕西施回乡隐居(好像是盐城市地区)。他们曾来到如皋车马湖这个地方。那时候,这一带为浅湖区,风景秀丽。范蠡就是从这里弃车马改乘舟浮海去齐国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他乘画舫游览过的湖取名范湖乡,湖中小洲取名范湖洲,弃车马的地方取名车马湖。如今,湖早已变成陆地,但这三个地名一直沿用下来。
清代通人李琪于《崇川竹枝词》中云:“夷已泛五湖船,车马犹留湖水边。一卷养鱼经若在,铸金师事自今年。”此为如皋市之车马湖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雪耻后,飘然退隐,携西施一道入齐时,乘舟渡此湖,弃车马于此,故得名。当时越都为会稽郡(今绍兴);吴都为姑苏(今苏州市),且从两都地赴齐,如皋均为必经之地,由此可见古之通地远于二千余年前即为南北通道。现今之车马湖,仅仅是空名,无湖水遗迹,为如皋县西南之车马湖乡所在。
车马湖左尚有地名为范湖洲,系当时湖边一小村,今地名犹存,亦因范蠡住过而得名。明末如皋才子冒辟疆和爱姬董小宛因避仇家曾在此居住过,《影梅庵忆语》称其地为“泛湖洲”,至于湖水之湮没似在清代之后,康熙帝中如皋县人许之男有《车马湖》绝句:“渺渺平湖浪拍沙,千年曾过美人车,西风白草荒原路,一带茅檐数家。”
查看了一下如皋市民间故事集《龙游河》:车马湖,因范蠡西施当初弃车马入湖而得名,他们二人登船入海的地方,被称为“范湖”。范湖后来变成良田,人们又把那里称为“范湖洲”。
这里我就有了一个疑问,范湖与车马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分列还是从属还是别称。事实上,范湖洲这个名字我也早就听说过,而且印象中也是位于原车马湖乡境内。其实无论车马湖也好,范湖洲也罢,总之,在这片地域上,曾经有过烟波浩渺的美丽湖泊,只可惜沧海桑田,一切似乎都已无从寻迹。
近日看到一篇关于范湖洲的文章(沈恒希、仲彩燕撰文),深感此湖非同一般,现摘录如下:
据民国初年《范湖洲朱氏族谱》载,原范湖洲疆界四隅为:东至朱家楼,南至平埠,西至烂缺口,北至大河(注:即龙游河之支流),曾是水陆交通要冲。朱氏族人繁衍生息于斯,八方迁徙,远至昆山市等地。其俊彦辈出,成为如皋市历史上的望族之一。明末清初,范湖洲著名学者朱龙鼎(字复奄)写过一篇《范湖洲怀古》的文章(文略),文中龙鼎先生不仅艺术地道出了范湖古名的由来,更约略地描写了清代范湖洲“竹留逸韵花留色”的自然景观,读后,令人顿生怀古探幽之情愫。
清代范湖洲有“范湖八景”、“宗祠四景”,此外,尚有若干别具一格的楼、所、书屋、堂、园、墓、坊、石和庙庵等。
范湖八景:
其一,丝柳一村。丝柳一村当年万柳放绿,其洋洋大观令人叫绝,这“绿柳世界”实属罕见。
其二,艳荷数里。试想,数里艳荷盛开,酿成香国,这是否堪比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不难想见,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鸟共处的和谐的自然景观。
其三,修竹百家。百家农户拥有一片绿云般的竹园,这是一幅多么罕见的绿色生态画图,难怪连唐朝的逸士、晋代的贤人都会心往神驰。
其四,新涨双桥。龙游河的支流分叉成两重,加之两座桥梁又横亘于渡口之上,这本身就是一幅极少见的水墨佳作。又适逢八月长江大汛,风狂雨猛,“新涨双桥”景观亦动亦静,有声有色,这幅画蕴含了多少光和能,又抒发了作者多少吊古之幽情!
其五,江外遥岑。历史上古长江就在范湖洲附近,南望摩诃山,白浪掩映,阴晴景色各异。这是一幅以范湖洲为近景的远山眺望图。
其六,村角崩涛。这是写西南方向一华里许的孤村,渔民们江上结庐,世居为家,面对长江汹汹怒涛而毫无惧色。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范湖洲的居民锤炼了自己特有的勇气与胆识。
其七,花间雅调。范湖洲居民的俚歌民调之优美动人,歌声绕树,连禽蝶也受到感染而随之飞舞歌唱。
其八,竹中清梵。范湖洲有水竹庵,历史悠久,内设玉皇殿、金风殿等,民国时改为···学校,有银杏、树各一株,大可三抱,皆数百年来之古物。水竹庵景色秀美。江水滔滔,梵音阵阵,不是深山,胜似深山,具有深山古刹之幽美。
宗祠四景:
其一,古砌泉源。范湖洲有一口清泉汩汩涌流的古井,供给全村人以甘冽的泉水。这在丘陵、山区并不稀罕,而在一马平川的如皋市境内可谓绝无仅有。遗憾的是,这口翻云滚雪的古井再也难以寻觅其踪了。
其二,断堤涛势。龙游河及其支流大通江连淮,一旦江堤决口,滔滔长江水必然“平白飞来”化作“陆地涛”而注入涛河水系。
其三,新梧月色。厨中米粮、院内梧桐、玉边月色,引发思古之幽绪。
其四,老朴风声。“残枝疏叶风时带,别有清音修竹处。好赋杜陵 树诗,行人不去听竽籁。”
此外,清代范湖洲尚有“梯青楼”,在范湖洲东边,是朱氏十六世明上(字含觉)公所建,以防倭寇之用。楼五楹三级,高五丈有奇,四围墙垣峭立,十分坚固壮观。此外,有“宝砚楼”一幢,在范湖洲西边,是朱氏十九世清洲司马尚友公建,为藏书处;还有“贮月楼”一幢,在南花园里,亦为朱氏尚友公建造,为其次耳濡目染孝廉朱天友读书处;还有“玉树楼”,在范湖洲西边,为朱氏尚友公建造,楼侧有树,大数围,高10余丈,亭亭如盖,故名“玉树楼”,是朱氏二十二世曾孙生逸仙公课子,廪贡生佩公夜读处;还有“斗姥楼”,在范湖洲后边,玉皇殿侧,是朱氏二十二世清诸生骏声公读书处。五楼之外还有“极乐所”一处,供奉尚友公木主;“桐阴书屋”一处,是朱尚友建造,为其长孙朱璞园设教处;“廖井堂”一处,其井水饮之令人多寿,因昔廖氏有井,内产朱砂,饮者皆寿至期颐,故朱桑田名其堂为“廖井堂”;桂花园一处,是明朝生员礼部儒士朱起莘建造,内有古桂二株,屈曲盘旋,森森双峙;南花园一处,是朱尚友的别墅,规模恢宏,设置精美;孝子墓两处,一为朱华鼎墓,一为朱云平墓;节孝坊两处,分别在乾隆八年、爱新觉罗·旻宁七年旌表立坊;奇特的是,还有两处“纱帽石”:一在洲东,一在洲西,皆“缚贼石”。《朱氏族谱》载:明季海盗(倭寇)剽掠数至洲,为害族人。善技击者协安民,营兵(捕)贼(寇)悉缚此石毙之。今岿然如故。说者谓,雨晦风潇,犹见(石上)青磷闪灼。
车马湖 如皋古地名 现并入郭元镇
位于如皋市南乡,一个著名的人文湖泊,烟波浩渺,因“春秋范蠡携西子偕隐、北渡江、弃车马于岸,从此浮海人齐”而得名。历史上的车马湖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民风淳厚,宛若世外桃源。只可惜这个美丽的湖泊最终没,令人遗憾。“吴越数至今,屈指岁几千。无复车马岸,尽是麦菽田。若欲寻踪迹,泯没已积浙。踪迹虽然泯,空名重林泉”。
据说,为结合204线国道改线的建设,在车马湖区域将新挖一个数百亩的水面,如此看来,历史上的车马湖胜境可能将再现人间,期待之中。
高效农业创特色
如皋郭园镇杨洲村注重发展高效农业,创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特色之路。
特色之一:新建南通市最大的养鸽园区。该村共产党员许和林近年来不断做大做强养鸽业,养鸽达到了2万羽以上。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出现了30多户养鸽专业户,全村养鸽达到了5.2万羽。为了进一步发展养鸽事业,许和林最近又新办了林洲鸽业有限公司,预计总投入550万元,征地83亩,可将养鸽规模发展到10万羽以上,并集蛋鸽、苗鸽、肉鸽、垂钓、特种养殖五位一体,今年内将建成南通市最大的养鸽园区。
特色之二:新建特种养鸡园——寿乡樟鸡养殖园。日前,该村村民朱张林注册新办了特种养鸡园——寿乡樟鸡养殖园。征地15亩,预计总投入60万元,在樟树园里养鸡,养鸡规模预计发展到1万羽以上。在朱张林的带动下,该村养鸡超千只的养鸡专业户达50户,全村肉鸡、蛋鸡饲养量达10万羽以上。
特色之三:桑树养蚕大发展。今年以来,该村把发展湖桑养蚕作为高效农业创特色的又一着子来抓,全村今年春天新扩连片湖桑园110亩,使全村的湖桑面积由去年的240亩发展到350亩,养蚕专业户由去年的110户发展到160户,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
特色之四:种植银杏树(当地也叫白果树),杨庵村有个几百年历史的树。村名卖树贵的一颗几万,少的也有几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主要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