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平案
陈东平与敌特机关通信联络的案件
陈东平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的儿子,1960年7月进入“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学习,平时表现极差。在1962年中国国民党当局叫嚣“反攻大陆”的形势下,陈东平主动与敌特机关通信联络,情节严重,案件已经查实。院党委一致同意总政副主任萧华对陈东平的处理意见:开除学籍、团籍、军籍,实行劳动教养。1980年左右调入河南省外贸公司,1983年“严打”时被捕,1984年4月在洛阳市公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案件背景
1962年12月1日,湖北省公安厅查获一封用化名同泰国曼谷的美蒋特务机关联络的信件,经过湖北省公安厅和公安部反复调查和鉴定,最后的目标锁定在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学员陈东平的身上。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和总政党委对此案极为重视,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总政肖华副主任亲自抓案件的核实工作。在证据确凿、滴水不漏之后,1963年3月18日,总政保卫部部长蔡顺礼中将才率领工作组北上哈军工,配合学院党委处理此案,同时也了解一下其他高干子女在学院的表现。
陈东平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的儿子(陈的另一个儿子叫陈南平),由于大人的溺爱和家教不严,从小学起他就没有打好基础,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已经在他身上生根发芽了。十几岁的陈东平成为专门欺负女孩子的恶少,初中开始有意识地从电影和黄色书刊中寻找色情刺激。通过“内部路线”升入高中后,他堕落的速度加快了,高三的时候,他在军区高干招待所单独住了一间房子,玩弄女性的恶欲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1960年夏,这个“陈衙内”被“保送”进入哈军工之后,严格的军校生活令他不得不表面上有所收敛,然而腐化堕落的行为仍在暗中继续。他无心向学,每个学期都有不及格的,少则一门,多则四门,成了高干子弟中表现最差的“害群之马”。说来也巧,陈东平与毛远新同班,两个人睡上下铺。1962年8月,他以身体有病,请求降级为由休养半年。回到家里,关起门来收听敌台广播,什么“台湾之声”、“美国之音”,让他如痴如醉,越听越上瘾。再就是大看“内部电影”,忘情地欣赏西方世界灯红酒绿、男欢女爱的生活……最后,他向海外特务机关发出“上山入伙”的信件。准备与敌人取得联系后,伺机外逃,到台湾那边去享享福……
鉴于在中国国民党当局叫嚣“反攻大陆”的形势下,陈东平主动与敌特机关通信联络,情节是严重的,属于新生的反革命分子,哈军工党委根据总政的意见,给予陈东平开除学籍、团籍、军籍,实行劳动教养的处分。
总政保卫部《关于陈东平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报告》,连同两个附件(《军事工程学院部分干部、学员座谈陈东平案件的反映》和《军事工程学院学生中高干子女的一些情况》)呈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阅示,同时又发给军内各大单位党委和公安部。(总政治部《请阅件》,哈军工史料,1963年4月19日。)
“陈东平案”使毛泽东大为震惊,也给他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烙印。一年后,在和他的侄子毛远新谈话时,他批评道:“什么地方都有阶级斗争,都有反革命分子。陈东平不是睡在你的旁边?你们学院揭发的几个材料我都看了。你与反革命睡在一起还不知道。”又说:“这么多反革命你就没有感觉?陈东平在你旁边就不知道。(毛远新说,陈东平是在家休学听广播变坏了。)听敌人广播就那样相信?你听了没有?敌人连饭吃的都没有,他的话你能相信?卫立煌就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做生意赔了本才回来的。卫立煌这样的人,人家都看不起,难道敌人看得起他(指陈东平)?”
陈东平后来被送到某部队农场劳动教养,然而他又一次失去脱胎换骨改造自己的机会,两年的劳教似乎是在住疗养院。结束劳教后,这个吃、喝、赌、嫖的纨绔子弟又神气起来,沿着犯罪的道路继续往下滑,1980年左右调入河南省外贸公司,1983年“严打”时被捕,1984年4月在洛阳市公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毛泽东的指示
蔡顺礼把总政保卫部起草的《关于陈东平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报告》送到萧华手中。报告说:“陈东平案件”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教训。从陈东平本人来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自来红”的优越感,妨碍了他的思想改造。从家庭方面来说,主要是管教不严,对其缺点多半采取原谅态度。学校在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方面,负有主要责任。从小学到大学,竟没有一个地方认真地帮助陈东平解决过思想问题;对他违反道德纪律的那些事情,都没有加以追究和处理,也没有进行认真的批判……
萧华批示将报告送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阅示,后来又发给了军内各大单位党委和公安部。
总政治部给毛泽东送去这份报告和两个附件:《军事工程学院部分干部、学员座谈陈东平案件的反映》和《军事工程学院学生中高干子女的一些情况》。毛泽东仔细阅读后,吩咐秘书:打电话给总政,要求“哈军工”再报来一份更详细的关于高干子弟表现情况的报告。他随后又补充说:要把学员的家长是谁也写清楚。“哈军工”高干子女状况。
不久,“哈军工”上报了《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关于在院学习的高级干部子女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说:
在学院的学员中,军队将军以上及地方省委书记、中央各部副部长以上的高级干部子女(包括一部分非直系亲属),男的有160人,女的有72人,共计232人,占全院学员的3.3%。……这些高级干部子女在学院的表现,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社会主义进步,生活作风俭朴,学习积极努力,因而成绩优秀或良好的,约有63人,占27.2%。第二类:思想作风表现一般,或虽有不少缺点,但能注意改进,艰苦学习精神不够,但尚能及格,约有126人,占54.3%。第三类:思想落后,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作风特殊,接受教育很慢,约有43人,占18.5%。
报告里列举了毛泽民烈士之子毛远新、罗荣桓之子罗东进、粟裕之子粟戎生、罗瑞卿之子罗箭、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周文龙之子周海燕、炮兵学院院长高存信之女高莉莉、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解方之子解延风、驻芬兰大使甘野陶之女甘川文、军事科学院副秘书长李夫克之女李曼俊,这些都是在群众中有良好影响的品学兼优的高干子女。
报告中说,导弹工程系的高干子女最集中,在该系又集中在两个专业里。原因是认为高干子女政治上可靠,而将他们过多地分配在尖端绝密专业学习。事实证明,凡是干部子女过于集中的学员班,上述问题就多。有的高干子女原来表现并不坏,但由于互相影响,而表现变差。
毛泽东对哈军工和总政工作组一起整理的《军事工程学院学生中高干子女的一些情况》不满意,认为太简单了,特别对表现差的高干子弟轻描淡写,没有教育意义。指示哈军工马上重写。
总政治部急电哈军工领导,要求在重新上报的报告中,对差的典型,该点名就点名,不要有所顾忌,否则,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引不起全军的震动,对教育高干子女没有好处。
于是,哈军工政治部主任张衍带领一班人马,加班加点,几易其稿,重新写出《关于在学院学习的高级干部子女情况的报告》,哈军工党委成员心情沉重,没有时间去仔细琢磨,连夜讨论通过。在时隔一周之后的4月16日,匆匆上报中央。
到5月下旬,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军的高级干部都看到了总政转发的这份材料,“哈军工”高干子弟中的问题被全方位曝光。这大概也是毛泽东指示“哈军工”要交一份详细报告的初衷。
总理的相关指示
总理听了以上反映后认为:这些情况虽系孩子们讲的,情节不一定完全属实,但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必须引起领导上很好的重视。并指出:这样做,对子女、对学校全没有好处,造成干部子弟的特殊化,降低了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突破尖端,攀登科学高峰,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种做法,资产阶级都并不提倡,而是封建社会特权思想的一种反映,应立即纠正。今后军事系统的高等院校录取新生,一律要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不能徇私、特殊、“走后门”。军事工程学院今年招收的学生,凡未经考试录取的,一律要补考,毫无例外,考试不合格者,一概不予录取。责成军委主管部门组织专门考试委员会,并吸收教育部派人参加监督考试。
在文件的第三部分中,除了传达罗瑞卿的建议和指示外还印发了军委办公会议的决定。这一文件印发给军队少将以上高级干部的同时,中央办公厅还转发给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各省市委书记阅读。《关于干部子弟在军事工程学院就学的一些情况及总理的指示》,军委办公厅文件,1961年7月30日。
1961年夏天哈军工这场招生风波震动了全国和全军,竟把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和罗瑞卿总长以及军委其他领导卷了进来,他们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理,而且从此改变了报考军校全靠组织保送这种不合理的招生制度。这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事例。
刘居英对某些首长“得罪不浅”,他的“祸”可就闯大了。哈军工成为高级领导干部心中一块不敢随便逾越的“雷池”;要想让孩子进那儿读大学,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要通报全国、全军。全军少将以上的领导干部都双目炯炯,神态冷峻地注视着哈军工。评头论足者,心怀不满者,大有人在,哈军工与中国党政军上层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周总理亲自召开干部子女座谈会,为哈军工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操心劳神,这给学院的各级领导干部以深刻的教育,院、系首长更加重视越来越多的干部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1961年秋季开学之后,各系都分别召开了干部子女座谈会,表彰先进典型,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问题,同时院系干部也不断地总结经验,克服简单急躁情绪和片面认识。应该承认,对于教育干部子女这个特殊的青年学生群体,哈军工的各级干部多年来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
1962年10月,哈军工政治部调查了全院的地方13级以上,军队上校以上近500名干部子弟学员的情况,并向院领导提交了调查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学院在教育干部子女的问题上取得显著的成绩。绝大多数干部子女学员注意政治学习,听党的话,拥护社会主义,进步较快,70多名党员中有80%是来到哈军工后入党的,他们都成为党团支部的骨干,有的当了班长、副班长和革命军人委员会委员,成了基层干部的好助手。
报告中表扬了一批干部子弟中的先进典型,除了罗东进,还有毛泽民烈士之子毛远新,林伯渠之子林用三,陈毅之子陈丹淮,粟裕之子粟戎生,李克夫之女李曼俊,汤平之女汤小平等人。同时也批评了个别干部子弟政治上不上进,学习上不刻苦,“天不怕地不怕”,“像个刺猬亚科一样”。有一个父亲是上将的干部子弟说:“妈妈讲只要把身体锻炼好,政治课学好,就行了。”于是他经常在学习时间去游泳、打球,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结果三门功课不及格,最后被学院作退学处理。
相关社论
人民日报》为《将军和儿子》一文发表社论
“陈东平案”之后,哈军工的干部子女学员以这个反面典型为戒,普遍加强了反对“自来红”优越感的自我教育,学院也把教育干部子女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上,特别注意在干部子女学员中发现好的典型。此时,原子工程系第十期学员解延风的优秀事迹被挖掘和整理出来,成为全院青年人学习的好榜样。
解延风的父亲是原志愿军参谋长、时任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解方将军。解家的严格家教,使解延风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好学生,他在日记里有一句话:“决不躺在老一辈打下的江山上,得过且过地过日子,决不白喝党和祖国的乳汁。”
1963年6月,《解放军报》转载了哈军工校报《工学》的一篇通讯报道《将军和儿子》,半年后的1964年元月3日,《人民日报》也转载这篇文章并发表长篇社论,社论强调:“家庭教育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教育子女成为革命一代的事业中,父母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论最后说:“一切革命的父母,都应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大的革命意义,都应该认真负起教育子女的神圣的历史责任。”(《对子女进行阶级教育是父母的革命责任》,1964年1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中国最大的报纸、中国共产党的党报为教育子女问题发表社论,这还是第一次,似乎以后再没有见过。于是,哈军工和解延风成为那一年全中国家喻户晓的话题。
目录
概述
案件背景
毛泽东的指示
总理的相关指示
相关社论
参考资料